论大学生党员心理结构的建构

2013-02-19 10:32解军强刘晓晋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3年9期
关键词:党性修养党性党员

解军强 刘晓晋

(西安工业大学,陕西 西安 710032;西安工业大学,陕西 西安 710032)

人的心理是复杂多变的。恩格斯把人的心理现象誉为“地球上最美的花朵。”共产党员,尤其是年轻的大学生党员在当前国际形势的不稳定性、市场经济的某些负面影响、党内个别消极腐败现象以及个人困难和矛盾交织存在的环境下,如何在大学这个人生的最黄金时期将这朵“花”开好,不仅关系到党员自身和党组织的健康发展,而且与国家的健康发展息息相关。因此,从心理学的角度阐释如何建构良好的大学生党员心理结构是摆在教育者和管理者面前的重要问题。

一、党员心理结构概述

一名党员严格意义上是党性人、个性人、社会人三者的有机结合体。因此,党员心理也可以相应的分解为三个维度即:党性心理、党员的个性心理、党员的社会心理。

党性心理。说到党性心理,首先我们要弄清楚什么是党性。近几年来,我国理论界对于党性概念的界定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党性是政党内在的特殊规定性,即一个党区别于一切非党组织、政党的特性。表现为两个层面:一是政治中的党性。不仅体现在党的世界观、最终目标和根本组织原则及三者之间的关系上,而且体现为具有本党崇高的道德品质。二是科学、哲学、文学和艺术等中的党性。体现在其目的和主张的阶级性中。表现为只有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才敢于公开承认自己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共产主义信念、道德品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等本质特性。第二种观点从党本身的角度认为:党性是党的事业的健康发展所要求的党员必须具备的品质和能力、人类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人类的正义与美德与无产阶级优良品性的有机融合。所以,党性修养包括政治、思想、道德、纪律、科学文化、社会公德等方面。第三种观点认为:党性从广义上讲就是党的性质的简称;从狭义上讲就是党的性质在每个党员身上的具体体现。第四种观点认为,党性是党的先进性的别称,包括党的成分的先进性、指导思想的科学性和组织原则的科学性。因此,党性心理是指党员党性表现的一种心理机制,主要包括对党的态度、组织观念、纪律观念、道德观念、核心精神价值和对党性约束力的理解等内容。

党员的个性心理。党员的个性心理是指党员个体经常出现的、具有一定倾向的、相对稳定的、本质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其与党员个体的个性密切相关,主要包括党员的理想、信念、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需要、动机、兴趣等内容。外显在党员的言语方式、行为方式和情感方式等方面。

党员的社会心理。社会性是人的根本属性,是生物作为集体活动的个体,或作为社会的一员活动时所表现出的有利于集体和社会发展的特性,是人不能脱离社会而孤立生存的属性。因此,党员的社会心理即是指社会心理现象在党员身上的折射与反映,如从众心理、责任扩散心理、比价心理、近则亲心理等等,以及依赖性、服从性、利他性和自觉性等。

综上所述,党员的心理结构的三个维度之间相辅相成,共同组成了完整的党员心理结构和内环境。因此,良好的党员心理结构或内环境,对党和国家的发展,以及对群众的影响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

但根据调查,当代大学生党员往往因为不能正确处理好党性心理的三个维度之间的转变和配合而发生矛盾或冲突,导致角色意识模糊,党性心理弱化,出现行为与内在标准不一致,自制力降低等问题;另外,随着社会经济及结构越来越复杂,学生党员周围追求合理的物质利益被社会广泛接受,并据此为满足个人贪欲的依据,于是部分党员迷失了方向,出现腐败行为;此外,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暂时现象,如贫富差距过大,导致部分党员心理失衡,他们不再甘为公仆,不再讲奉献,政治荣誉感淡化,责任意识缺失,正义感消亡,丧失了一名党员应有的责任意识。因此,在当前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更有必要采取合理、科学、有效的方法来有意构建健康的大学生党员心理结构。

二、党员心理结构建构的过程和方法

在当前我国大学生党员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了解并加强大学生党员心理结构的建构途径和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1、加强大学生党员的党性心理品质培养

胡锦涛同志曾指出:“要自觉加强党性修养,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这说明加强党性修养是党员的永恒课题。根据徐晓英,沈胜强的调查研究,加强党性心理品质的培养应重点抓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加强政治修养,坚定理想和信念;第二,加强理论修养,提高理论水平;第三,加强道德修养,树立科学三观;第四,加强作风修养,发扬优良传统;第五,加强组织纪律性修养,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第六,加强科学文化的修养,掌握建设国家的本领。同时,这几个方面也是党员通过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自我提高和自我完善塑造健康党性心理品质的过程。学生党员按照党性修养的严格要求,通过刻苦学习、自我锻炼,进而认同党的优良品质,使自己具备在政治理论、思想道德、组织纪律、科学文化及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心理品质。

同时,加强党性教育,党组织应该以党章规定来规范和教育大学生党员,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来教育考察他们,建立并保持发挥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使党员在心理上始终保持党性人的优良品质,进而成为广大同学政治上、纪律上、生活上、学习上、工作上的榜样、先锋、纽带和核心。

2、实事求是,注重内化,科学满足党员合理的个性需要

党性教育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外在的教育和影响,但党员党性心理的真正形成是需要个体自我学习、吸收、内化外在的党性知识,并在认知、情感、意志等诸多方面发生变化。使党员通过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实现提高认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提高辨别好坏、分清是非的能力;坚定信仰,坚定意志,拒腐防变,树立科学三观和方法论,从心理认同并与党和国家同呼吸、共命运。

同时,也需要关心爱护学生党员自身的发展,科学满足党员合理的个性需要。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要是由低层次需要向高层次需要发展的,层次越高产生的激励作用越强。同时弗鲁姆认为,期望值与价值目标是调动人的积极性紧密相关的两个关键因素。因此党性教育要适度满足党员的低层次心理需要,成就党员心理的个性人。这样才能不断激发党员的高层次需要,充分调动个人潜能的发挥。另外,在满足党员的合理需要的方式方法上应避免庸俗化。最后要坚持“满足需要”与“无私奉献”相统一即正确处理好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的关系问题,社会需要先于个人需要,关键时刻,要勇于牺牲、善于奉献。

3、严格要求,强化群体意识

大学生党员正处于人生成长的关键时间,思想未完全成熟,极具可塑性。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因此对他们严格要求、科学教育是其健康成长的重要环节。所以要以党的理论和作风严格要求他们,注重示范,使其树立服务人民的思想观念;努力加强自身的党性修养、树立社会主义道德观;树立为同学、为学校、为社会服务的观念,努力形成甘为公仆,讲奉献,政治荣誉感强,责任意识强,正义感强的大学生党员健康的心理环境。

4、建立健全大学生党员心理调节和约束机制

在当今复杂的内外环境中,各种思潮涌向大学生党员。虽然身在校园,但是他们思想紧随时代潮流。传统教育赋予大学生党员的价值体系、思维方式、观念态度与各种社会现象产生冲突或矛盾时,及时建立以党组织领导和心理健康教育为理论基础的党性心理调节机制,显得尤为重要。为此要做到以下几方面:第一,明确党员的角色意识。摆正位置,牢记党性,有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第二,保持积极开放心态。善于沟通,溶进集体和组织,使自己在开放的心态中,获得更多的理解和支持,以利于缓解心理压力和思想问题的解决。第三,及时反省。做好自我总结、批评与自我批评,这样有助于在心理上产生满足感和成就感,激励自己继续努力。同时,及时的反思内省也能化解压力,提高问题解决的效果。

对入党目的和入党意义,大学生党员的认识不尽相同,不良的动机使得大学生党员在面对荣誉得失、挫折失败的时候立场不坚定,显得非常脆弱。所以建立大学生党员党性心理的约束机制也迫在眉睫。因此,首先,要从大学生党员的角度出发,培养和强化其自我约束感。人的成长是从他律走向自律的过程,大学生党员既然是先锋表率,就要塑造良好形象,内外兼修,强化党性。其次,从党组织的角度出发,应该建立激励约束机制,营造良好的监督约束舆论氛围。通过争先创优,创佳评差等激励约束模式激发其学习和工作的积极性、创造力和成就感。

5、完善构建党员心理结构的路径

第一,有效发挥高校团委和团支部的作用。积极发挥团校作用,使得广大同学在团员时期明白共青团章程及其基本知识,知道团员是党组织建设的后备军,是为党以及干部队伍建设输送新鲜血液的,使团课为培养合格的党员奠定基础。

第二,积极发挥党校的作用。党校为党员的培养提供有效组织保证。通过党校的学习,要使积极要求进步的同学对于党的认识科学化,系统化,提升自我修养,培养对党的坚定信念,使同学们对于党性的认识、理解从感性转向理性,且付诸于行动,实现党性修养的飞跃。

第三,发挥高校各级党组织的作用。对大学生党员除了常规的政治理论课教育以外,学校的各级党组织要发挥党的政治组织优势,有意识地对大学生进行党的各种基本知识的教育与传授,使大学生从内心深处去爱党爱国,不断提高党性修养。

第四,积极发挥班主任、辅导员以及党学习小组的作用。通过座谈、讨论、主题会议、辩论等形式,积极引导大学生在政治上的进步,同时加强党性教育,规范入党手续和入党程序,做好积极分子组织培养工作。另外,完善推优工作,发挥辅导员、班主任的作用,增强党员发展工作的透明度和广大群众对党员发展工作的监督力度。

三、建构健康党员心理结构的作用及意义

1、有利于党员自身的健康发展

党性心理、党员的个性心理、党员的社会心理作为党员心理结构的三个维度和内环境在党员发展和教育过程中有积极的建设作用。如前所述大学生党员作为高等院校学生主体中的表率,只有科学理性的认识党员心理结构本身,才能更好的认识党性、认识自我和自己的社会职责,才能进一步提升修养、表里如一、健康发展,从而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添砖加瓦。

2、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大学作为人生发展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各种“思潮”充斥期中,由于多数大学生党员社会经验欠缺,心理还不成熟,在面对新环境,新问题的时候,往往不能有效应对。因此,良好的党员心理结构的形成过程也是党员的党性修养有效提升的手段,最终通过健康党员心理结构的构建形成遵纪守法、刻苦上进、甘为公仆、讲奉献的党性修养,做到政治荣誉、责任意识、正义感强的模范带头作用,积极影响周围的广大同学,从而形成平等、自由、和谐的校园教育教学环境。

3、有利于党组织队伍和社会的健康发展

我们党从创建之初就具有优良的传统,并具有将这些优良传统继承和发扬的良好作风,只有大学生党员对自己的心理有科学的把握,做到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把实事求是当作共产主义信仰、把马克思主义真理、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当作自己内心的忠实使命,坚决贯穿于自己思想和行动的始终。这样,在改革和发展的各个关键时期,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我们党和国家才能在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党风廉政建设、反腐败斗争中取得更大的胜利。

[1]谢启庆.关于党性概念的几种观点[J].党校科研信息,1991,(16).

[2]刘险峰.应重新界定党性的含义 [J].长白学刊,1993,(2).

[3]刘文江.共产党员管理心理概论[M].北京:方志出版社,2009.

[4]胡锦涛.在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专题报告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05-01-15(1).

[5].吴泳清.浅谈大学生党员党性心理的培养[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7,6.

[6]何源章。加强高校学生党员党性教育[J].高校辅导员学刊,2009,1.

[7]洪跃雄.论党员的诚信品质与党性修养[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6).

[8]薛尤贵.论青年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3).

[9]徐晓英,沈胜强.加强高校学生党员党性修养的探析[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0(4).

[10]王玉平.论大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与人格魅力[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2(5).

[11]孙庆民.新时期共产党员心理修养[M].深圳:海天出版社,1996.

[12]章巧眉.浅谈提高高校学生党员党性修养的有效途径[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3)

[13]刘伦.建立保持高校学生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的探索[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6.

[14]尤长山.加强共产党员党性修养的途径[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4).

猜你喜欢
党性修养党性党员
我是党员向我看
实事求是是“最大党性”
弘扬抗联精神 加强党性修养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树立党章意识 加强党性修养
传承耀邦家风 增强党性修养
党性可“塑”——汉中实施“党性塑造”工程
汲取新时代加强党性修养的强大力量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对慰问贫困党员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