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会东
(广东科技学院党群工作部,广东东莞 523083)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以增强党性、提高素质为重点,加强和改进党员队伍教育管理,提高发展党员质量。2013年1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部署加强新形势下党员发展和管理工作。会议提出,要不断提高党员发展和管理工作科学化水平,努力建设一支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纪律严明、作用突出的党员队伍。这充分体现了加强新形势下党员发展和管理工作,对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校,一直以来都是发展党员的主要阵地,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新形势下高校党员发展和管理工作指明了方向。
2004年6月,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发展党员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发展党员工作应遵循“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着眼于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坚持不懈地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全国党员总数从2004年底6960.3万到2011年底的8260.2万,年均增长约186万名。经过近十年的不断发展,中国共产党党员整体规模不断攀升,党员队伍的生机活力不断增强,党在全社会的影响力和创造力不断提高,为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实现党的历史任务提供了强大的组织保证。
在新形势下,世情、国情、党情都发生着深刻变化,对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了许多新课题新挑战。党中央审时度势,全面总结了现阶段党员发展和管理工作的突出问题,果断提出发展党员工作应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新要求,为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思想。
1、从“坚持标准”到“控制总量”。大学生是适龄青年中最优秀的群体,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必须严格坚持党章规定,把握好和适当提高大学生发展党员的标准,不断提高党员队伍质量,才更加有利于党的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现阶段,全党整体队伍庞大,已成为世界上拥有人数最多的第一大党。近些年来,高校不断扩招,为了能够把青年中最优秀的群体吸收到党组织中来,教育部门党组织鼓励加强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以广东省为例,2003年6月底,全省大学生党员3.63名,占学生总人数的8.4%,到了2012年,全省大学生党员已达23.59万名,占学生总人数的14.7%。党员队伍逐年壮大,无论是发展和管理工作,还是党员先进性的体现上都存在着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需要逐步放缓扩大规模的脚步。所以,要严格按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加强对高校发展党员工作的宏观指导,制定和落实发展党员规划,控制党员队伍的总体数量,科学处理党员数量与质量关系,探索和完善党员退出机制,保持党员队伍的适度规模。
2、从“改善结构”到“优化结构”。改善结构就是要使党员队伍结构合理,提高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当前,党员队伍结构不尽合理,全党平均年龄逐步趋于年轻化,女党员和少数民族大党员总数相对偏少,工人、农民党员的比重呈下降趋势,虽然高校大学生党员增幅明显,但青年教师党员比例不高。我党一贯坚持质量重于数量,党的十七大以来,中共中央已明确指出要“提高发展党员质量,优化党员队伍结构,及时处理不合格党员”。高校要通过广泛宣传、全面发现、动态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素质过硬的入党积极分子队伍,要加大发展中青年教师入党的力度,创造条件让一些拥有高职称、高学历、高职务的非党员教职工了解党的历史、熟悉党的方针政策,最终把他们吸收入党;在学生群体中重点培育和发展年级年龄较高、思想觉悟较好、立志于为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做出突出贡献的大学生入党,不断优化党员队伍结构,以利于更好地发挥党员的作用。
3、从“保证质量”到“提高质量”。党员质量问题直接关系着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要清楚的认识到从“保证质量”到“提高质量”的重要意义。大学生的入党标准,不能等同于普通岗位和其他行业人员的标准,不能局限于“保证质量”的最低要求。在高校制定发展党员的标准,必须要结合大学生的实际特点,坚持把政治标准作为发展学生党员的首要标准,把综合素质作为发展学生党员的重要考察内容,注重把大学生的综合表现和关键时刻的表现相结合,防止把学习成绩作为发展党员的主要条件。要进一步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和教育,加强社会实践,端正入党动机,坚持优中选优,严把“入口关”,把入党动机不纯的学生拒于党的大门之外。要加强对大学生“入党后”的教育和管理,着力在保持先进性上下功夫,在作用发挥上显成效,在整体质量上求保证,建立长效机制。
4、从“慎重发展”到“发挥作用”。党的建设的实践表明,发展党员工作必须采取慎重的态度。高校发展党员工作的中心环节就是严格履行入党程序,每一位新发展的党员都严格经过培养教育、综合测评、征求意见、校内公示、政治审查、支部讨论、党委审批等环节,以防止把不具备党员条件的人吸收到党内来,做到手续齐全,材料完善。目前,高校要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和管理,构建党员联系和服务师生工作体系,创新党内组织生活形式,加强党员社会实践活动,拓宽党员发挥作用的途径。要充分利用“党员阳光岗”、“党员责任区”等能够发挥实际作用的平台,激发党员为师生服务意识,增强党员队伍生机活力。
经过长期的探索,高校发展党员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在新形势下,高校发展党员工作的总体要求和指导思想与过去的“加强在高校发展党员工作”的工作思路相比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仍需清醒的认识和突破解决。归纳起来,体现为“五对矛盾”:
1、“急”与“缓”——即新时期发展党员工作要求紧迫性之“急”与基层思想观念滞后性之“缓”的矛盾。当前,在高校中发展党员工作新问题、新情况、新要求,已成为今后一个时期各级党组织刻不容缓要抓好的重点工作。但是一些基层党组织负责同志和部分党务工作者在认识上跟不上形式的发展,对现阶段高校发展党员工作认识不足,存在着思想观念滞后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一是“不愿”。过去一个时期内,高校发展党员工作随着生源规模扩大而出现“扩招化”的苗头,发展党员比例逐年上升,对于控制总量的新要求,部分高校党组织存在着不愿降低党员发展比例的思想观念。二是“不想”。错误的认为高校大学生党员是青年中的优秀分子,不仅在形式上入了党,也已在思想上、行动上入了党,加上大学生学习周期有限,毕业后流动到社会中,应该由社会去对他们进行再教育,所以不想去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去对大学生党员进行后续教育。
2、“热”与“冷”——即高校大学生踊跃申请入党之“热”与基层党委发展党员规划审慎之“冷”的矛盾。随着高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确立和党建工作的不断推进,广大学生积极向党组织靠拢,踊跃申请入党,热情持续高涨。以广东某民办高校为例,近三年递交入党申请书的大一新生占新生总数的80%以上。然而,新形势下,高校基层党组织发展党员工作必须坚持宏观统筹和全局考虑的特点,如何有效地实现发展党员工作数量与质量的一致,需要与可行统一等等,都是高校基层党组织需要审慎考虑的问题。
3、“快”与“慢”——即高校入党积极分子队伍流动之“快”与发展党员履行程序之“慢”的矛盾。发展党员工作是一项经常性工作,要全面、客观的培养一名入党申请人员加入党组织,需要经过教育、培养、考察、政审等程序,时间跨度较长,程序较为严格。然而,为了加强大学生的社会实践环节,高校一般采用“3+1”、“2+1”的教学模式,学生真正集中在校接受培养和考察的时间并不长,有的入党积极分子还没经过系统的培养考察就离开了学校,出现培养中断的现象,因此入党积极分子队伍的流动性给发展党员工作带来了较大难度。
4、“低”与“高”——即高校党务工作者队伍专业化水平之“低”与发展党员工作规范性要求之“高”的矛盾。发展党员是一项政策性、原则性和实务性较强的工作,需要党务工作者加强的政治素质和党务知识作支撑。而高校党务工作者,整体素质和能力尚有待提高,加上绝大多数党务工作者属于兼职,对于发展党员工作等党务知识积累不够,制约了发展党员工作。尽管多数高校党组织也不定期地举办党务干部培训班,交流学习,但由于培训内容范围广、讲座培训为主、实操性欠缺等问题仍未能满足发展党员工作的需要。
5、“大”与“小”——即高校学生党员发展总体数量之“大”与学生党员队伍发挥作用之“小”的矛盾。当前,高校大学生党员在全党总数中占有较大的比例,但是学生党员作用发挥方面还不尽如人意。少数学生党员入党动机存在问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明显;少数党员服务意识淡薄,不愿主动为师生服务;甚至有少数学生党员不遵守校纪校规,有不良生活习惯,严重影响了党员形象。部分学生党员入党后“平庸化”的倾向,为新时期党员发展和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党的十八大对于党员发展工作提出的“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新的指导思想,为高校做好新形势下的发展党员工作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要加大探索创新力度,扎实推进在高校发展党员工作,创新工作方式,健全完善机制,着力在转变认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作用发挥等方面下功夫。
1、深化认识,在发展党员组织领导上求新成效。一是转变思想观念。高校各级党组织要解放思想,进一步克服不愿、不想的滞后思想,认清新形势下高校发展党员工作的具体要求,将发展党员工作重心从规模扩充转移到提高质量和作用发挥上来。二是加强责任意识。高校各级党组织要将发展党员工作列为党建重要工作任务,明确责任,强化措施,形成层次清晰、责任明确、上下贯通、左右协调的抓落实机制,努力开创高校发展党员工作新局面。三是提高党员质量。高校党组织必须立足高远,深刻认识到大学生党员质量对于全党整体素质的重要意义,要加强新时期党的基本知识的学习,主动探索、研究新问题、新情况,与时俱进。
2、优化引导,在发展党员培养教育上求新实效。要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和教育,切实加强对包括高职称、高学历、高职务的教职员工在内的教育、引导和凝聚工作。要充分发挥高校业余党校的“大熔炉”作用,制定专题培训计划,举办党务干部培训班、预备党员培训班和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有针对性的开展党的知识培训,增进非党人员对党的了解。要改革培训方式方法,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实践考察内容,加强入党积极分子的社会志愿服务工作,增进积极分子对党的认识,激发对党的热爱和信任,把广大优秀分子吸引到党组织的周围。
3、强化重点,在改善党员队伍结构上求新进展。进一步改变工作思路,把党员发展工作重心从学生群体适当向教师队伍转移,特别注重在中青年骨干教师队伍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把培养和发展35岁以下青年教师入党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将高职称、高学历、高职务人员纳入发展党员工作视野,做到优先教育、优先培养、优先发展。同时,积极稳妥地做好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把政治可靠、思想成熟、真正优秀的青年大学生吸收进党组织中来,把握政策,扎实推进。
4、细化规定,在提高发展党员质量上求新突破。一是修订完善《高校发展党员工作实施细则》。必须根据形势的发展和党员队伍建设的需要进一步制订高校发展党员工作实施细则,科学提高党员标准,将思想道德、知识技能、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素质拓展等能够反映综合素质的条件写入《发展党员工作制度》,纳入发展党员的实际工作中。二是完善培养工作机制。落实“党员一帮一”、“党员服务师生”工作机制,做到“手把手”、“点带面”、“传帮带”,提高入党积极分子的政治思想水平和为师生服务意识,有效防止高校入党积极分子疏于教育、疏于管理的现象发生。三是加强党务工作者队伍专业化建设。把高校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作为高校党建工作重要内容之一,要合理设置党务干部岗位,夯实工作基础,完善激励机制,提高工作水平。
5、拓展平台,在党员作用发挥载体上求新创新。通过加强对高校大学生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充分发挥大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党员和积极分子中广泛开展党性教育创新工程,每年完成“六个一”工程,即:研读一部经典名著、签署一份党员承诺、做好一次实践活动、帮助一群身边同学、做满一周志愿服务、组织一次民主评议,搭建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平台。探索高校党员退出机制,处置不合格党员,树立党组织、党员在群众中的良好形象。
[1]徐峰等.高校学生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机制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09,(12).
[2]王家宏.习近平为何强调党员发展“优化结构、提高质量”.[E B/O L].http://cpc.p eo pl e.c o m.c n/p ing l un/n/2013/0129/c241220-20362001.htm l
[3]高校发展党员警惕“盲目扩招”.[E B/O L].http://d ang j ian.p eo pl e.c o m.c n/n/2013/0331/c117092-20977450.htm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