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春
(广东省中山市第三人民医院 广东中山 528400)
循证护理(Evidence Based Nursing,EBN)。是在20世纪90年代在护理工作方面发展而来的新型护理观念,其发展的原因是由于受到了循证医学的影响进而产生的分支护理学科,本质上利用客观的角度、明确的方向以及对最新技术的运用为基本要素开展护理工作,发展方向为将最佳证据作为基础的现代护理模式[1]。循证护理在实际的护理工作当中提供了科学化的护理理论及方法,并且通过慎重、明智及准确应用当前研究依据,并将护理人员的临床经验、个人技术水平以及患者的期望相互结合,形成一整套完善的护理方案。
这套理论的基本职责为对临床护理工作当中遇到的难题进行收集,搜索相关的文献,通过资料寻找循证的支持,并且对最佳证据进行科学化应用,进而指导解决临床护理问题的对策。循证护理理论拥有一定程度上的系统性、逻辑性与全面性,对于临床护理的实践工作有着巨大的指导作用。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当中,应在系统认知的基础上通过临床实践积累从感性的认知发展至理论概念的转变,进而形成完整的循证护理理念。
任何方法都需要经过相关人员进行系统培训从生疏到熟练,在实践工作当中才能完美驾驭,循证护理方法也不例外。只有通过认真了解循证护理的基本理论与使用方法,才能够在临床护理当中解决出现的问题,引导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对此,要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分时分批组织系统化学习循证护理,开设相关讲座,使护理人员能够对循证护理的知识从了解到掌握,并将循证护理的理论完美驾驭,运用到日常护理工作当中。
在精神科护理当中,患者的安全问题一直存在着很大的风险。对于患有精神类疾病的患者来说,其思维能力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丧失理智情况,其中一部分患者会因为精神类疾病的影响而产生幻觉,并因此而出现情绪上的巨大波动,容易发生自残、自杀以及伤害他人的情况。在以往的精神科护理工作中对于杜绝事故发生强调要进行“三查七对”的预防工作,但是患有精神类疾病的患者无法准确自诉,并容易受到情感、思维以及幻觉的支配,在对于自身情况例如器脏受损、身体生病等描述能力极为低下,这就在无形当中造成了更大的风险。加强循证护理理念的管理,可以使得护理人员结合患者的实际临床情况,将个人临床经验、重要的证据以及患者的需求相互结合,进而选择最佳的护理方式,使护理区域产生积极主动的工作氛围,加强对潜在风险的评估与识别,寻找针对性的解决对策,避免护理缺陷以及风险的发生[2]。
这是完善医院的管理模式、转变护理管理的传统控制方向,以此为基础促进达成质量标准的科学化管理模式。
这项工作也是护理质量改进的主要核心。通过对病区的检查收集而来的资料进行研究讨论,经过循证理论提出当前急需解决的首要问题,然后按照医院内部的问题处理方法作为参考,以循证护理模式作为处理方向,进而达到发现质量问题并有效解决的目的。
对质量问题解决后,护理人员要针对解决问题的方法、流程以及结果进行调查分析,为改进质量管理措施提供强而有力的依据。
在开展循证管理的过程当中,要将护理问题具体化,并通过相关文件进行检索研究,最终获得相关的临床、决策或经济证据。通过采用已经被证明实用有效的临床护理实践方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节省护理当中消耗的人力物力,更新护理人员个人的临床护理知识与技术。
充分运用循证护理的理念对精神科护理工作进行管理,可以明确工作目标、工作任务以及满足工作的要求标准,促进精神科护理理论的发展进程,对循证护理的理性认识及全面应用,以及日常护理工作的质量管理具有重大的实际意义。通过循证护理理念的临床实践,不断集中有效证据,改善护理质量与方法,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于护理的需求满意度。这有助于在护理技术、护理意识、护理质量以及护理观念等多个层面形成新型的循证护理体系,整体提高精神科护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潘康平,周小明.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循证应用[J].实用医技杂志,2007,14(31):4372.
[2]何汝冰.循证护理在精神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民康医学,2006,18(7):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