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国际化背景下高校外事管理工作应对策略

2013-02-19 01:29林颖引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外事国际化队伍

林颖引

(闽江学院爱恩国际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21 世纪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化,加入WTO 后经济融入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科技和人才逐渐成为当今世界的主题,国际间的竞争也逐渐转化为知识和人才的竞争,与此同时,高等教育国际交流日趋频繁,交流空间不断深入、交流内容更加丰富,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锐不可当。我国高等院校的外事管理工作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因此,要提升我国高校外事管理水平,就要正确认识当前高校外事工作面临的新趋势,客观分析高校外事工作面临的新挑战,走出传统的外事管理体制和模式的困境,提出适应当前新形势的策略,才能使外事管理工作更好地为我国高等教育服务。

1 教育国际化背景的特点分析

1.1 教育理念国际化

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前提是要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放眼世界,寻求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问题。近年来,中国很多高校的办学理念纷纷变革,如国内许多重点大学建立“世界一流大学”或“世界知名大学”的目标,许多一般大学也提出加强“国际合作交流”的目标。高等教育理念国际化,一方面要在思想上增强国际意识,促进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国家和区域之间的相互理解与沟通,了解国际政治与经济形势,接受多元文化;另一方面,要培养具有参与国际科技人才竞争的能力,即掌握参与国际经济社会工作所需的技术和特长,能够适应国内外的工作与生活环境。

1.2 培养模式国际化

21 世纪以来, 我国高校参与国际学术活动交流日益频繁,形式日趋多样化。在培养模式上,通过建立国际合作办学项目,如“3+1”联合培养模式、“2+2”联合培养模式、“3+2”联合培养模式;积极参加国际教学研讨、学术会议;确立国际科研合作,聘请外国专家来华,教师出国深造等方式,及时了解和掌握国际先进教育理念和前沿科学知识。现代交通与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也为培养模式的丰富提供了物质条件。跨国教育网络、虚拟大学、电子图书馆等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教学信息资源的国际化,足不出户,便能学到国际先进知识,这对于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1.3 人才交流国际化

近几年,我国出国留学的教师和学生与来华留学的人员都在高速增长。据教育部统计,2011 年度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33.97 万人,与2010 年度相比,增加了5.50 万人,增长率高达19.32%;2011 年在华学习的外国留学人员总数首次突破29 万人,与2010 年相比,增加2.8 万名,增长率高达10.38%。高校教师的国际交流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一个核心内容。如教育部近年实施的“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和国家外国专家局设立了“引智项目”,直接推动了我国教学、科研的国际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2 教育国际化背景下对高校外事管理工作的新要求

2.1 对高校外事部门职能转变的要求

长期以来,高校外事管理的主要职能是接待国外来访专家和团队、办理对外相关事务、聘请和引进国外专家学者、招收与管理国外留学生、派出本校教师与学生出国访学等日常事务。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促进了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跨国界、跨文化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高校外事部门的工作内容不断拓展,涉及教学、科研和管理等方方面面,这对外事部门的管理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需要他们不断加强学习并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2.2 对高校外事管理体制的要求

随着国际间交流的加强,国际间合作多元化的趋势日益显著,高校在国际教育、科技等方面中的作用不断加强,合作的层次不断加深,合作的领域不断拓展,涉及高精尖技术和国际重大项目的合作。这就要求政府和高校必须加强管理体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制定,从制度上保证、保护参与的高校、教师和学生的切身利益。

2.3 对高校外事管理干部队伍的要求

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国际化程度,而作为高校国际化交流中的“先锋部队”和“后勤保障部队”——外事管理部门的管理干部队伍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高校国际化水平的高低。这就要求高校努力培养一批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精通国际事务的专业素质和广博的民族文化素质的外事管理干部和队伍。

2.4 对高校外事管理硬环境建设的要求

随着对外交流与合作活动的增多,国外来宾数量不断增加,对高校校园环境以及接待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外事信息的大量增加,对高校外事部门与国外通讯设备和工具以及运行管理信息系统的软硬件设施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 当前高校外事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3.1 引进渠道不规范

目前,国内很多高校在聘请国外教师、专家的渠道有两个,一是通过中介机构介绍,二是通过上级部门推荐[9]。由于中介机构收费昂贵,而上级部门推荐手续烦杂,导致很多学校通过国外的免费网站发布招聘信息,或是通过国外教师、专家之间的相互介绍等渠道招聘国外人员。这样国外专家的背景、素质和业务水平都很难得到保障。

3.2 管理体制不健全

首先,我国现行的外事管理相关法律仍不够健全,尚未形成系统完整的法律法规体系,甚至还没有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外事“法律”或“法规”。导致了外事管理上存在一些无法可依、有法难依的现象,外事管理工作中往往依靠惯例或经验。其次,在我国,外事部门通常只被看作为服务部门或办事机构,职能不清和权限不高,难以发挥涉外统筹协调和归口管理的作用。最后,外事管理部门与教学管理部门、后勤管理部门之间缺乏很好的沟通,导致信息不对称,大大降低了外事管理部门的管理效率。

3.3 管理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在当今高等教育国际化这一大背景的前提下,外事管理在高校的地位逐渐提高,要取得高校外事工作要的长远进步,重点在于具备一批精明能干的外事管理干部队伍。但就当前我国的高校外事管理工作而言,外事管理人才严重缺乏,外事管理队伍的稳定性差,有些外事管理人员专业性不强。

4 新背景下高校外事管理工作的对策

4.1 规范引进渠道

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来,我国无论从经济上,还是从科技上都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已经成为外国人的工作和旅游理想目的地之一。在这种背景下,高校选聘国外教师应该严格把好入口关。首先,高校外事管理部门应严格制订下个学年聘请外国专家的招聘计划。其次,无论采取哪种方式招聘都必须按标准规范进行,如应该认真做好外国教师的学历、学位证书、教师资格证书、签证护照、健康证、个人简历等资格审查,一经聘用应做好引进外国教师的接待准备工作,并及时安排体检、办理居留证、专家证等相关事项。最后,值得注意的是,聘请外国教师一定要签定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条款要考虑到各国的国情和双方的具体情况,尽量具体、缜密,除了执行国家、地方、学校有关规定待遇外,要对是否享受带薪休假、是否享受往返机票、如何处理病事假、工作量核准等条款交待清楚,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以免出现问题双方扯皮。在合同执行过程中,如有不适之处,可以与外国教师协商,经当事双方同意进行修改或签订补充协议。这样做不但使外国专家的资质得到保障,也能使高校外事管理部门工作的顺利开展得到有效的保证。

4.2 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外事管理体制的建立健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在国家层面上,中央政府已不再是国际合作交流唯一的主体,高校、科研机构、社会中介机构等各种社会组织团体在国际合作交流中的作用不断加强。在高校层面上,外事组织机构是外事管理工作的载体,承担外事管理工作的领导、协调和服务等全方位的职能,因此,高校首先要建立强有力的外事组织机构,包括中枢决策部门、信息参谋部门和业务部门。中枢决策部门建立的主要目的是由高校领导直接参与管理,负责对学校进行全面的、深入的整体战略规划,接受国际形势的教育和培训,准确把握国际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和动向。信息参谋部门主要负责收集、处理和传递各种外事信息,为外事管理的决策和日常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信息咨询、政策指导;同时协调各部门之间资源和信息共享,尽量避免信息不对称现象的产生,解决彼此之间的矛盾,从而为外事管理的整体规划和目标提供服务。业务部门主要负责国外教师招聘信息的发布、应聘人员资格的审查、组织面试等招聘过程,以及对在职外聘教师的办证、管理、服务等日常事务。最后,需要明确一切外事管理工作,需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因此,只有建立健全外事管理制度,才能促进高校外事管理工作的良性循环。

4.3 充实管理队伍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外事管理队伍是高校做好各项外事管理工作的前提,因此要不断充实外事管理队伍,一方面通过引进有国外经历的归国人员或国外外事工作人员,另一方面应加强外事管理队伍的教育培训工作,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保障学校外事工作的顺利开展。优秀的外事管理队伍应该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精干的业务能力、广博的文化修养,因此,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高校外事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其一,由于外事工作暗藏着意识形态的渗透、破坏和颠覆,因此要求外事管理队伍要真正理解和把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切实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思想上、行动上始终与党中央和国家政府保持高度一致;面对复杂的形势,要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自觉维护党、国家和学校的利益和形象。其二,外事工作经常与外宾打交道,对外事管理队伍具有很强的专业要求。首先要求外事管理队伍认真学习我国及相关国家的相关法律和政策;还要认真学习外事管理技巧、国际交流礼仪、外交学以及相关的知识,切实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涉外工作能力。其三,外事管理工作除了应该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能够与外国教师交流外,还应该深入了解中外文化的差别,提高文化素养。在日常管理过程中,要掌握外国人员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和生活方式,才能为他们提供最好的服务。因此,为了提高外事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建议有条件的学校为外事管理干部提供出国进修的机会。

4.4 完善软硬环境

软环境方面主要包括为国外教师提供人性化环境,为外事管理人员提供激励机制以及为国际交流提供良好平台等措施。第一,要做好外国教师的后勤保障工作,要组织外国教师学习中国、学校等各级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当地的社会风情,同时要尊重他们的文化习俗、宗教信仰,如在西方重大节日安排活动,丰富课余生活,使他们在异国他乡也能感受到幸福感和归属感。第二,要深化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强化激励机制,这才是人才之本。同时,在强调工作尽心尽责、组织纪律的时候,也要注重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工作氛围,增强管理队伍的凝聚力,提高工作效率。第三,在高等教育日趋国际化的历史背景下,学校必须加大力度,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既要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教育教学理念,推进教师学术交流、学生联合培养等方面的工作,又要通过各方力量争取承办具有影响力的国际学术会议或国际教育研讨会,扩大学校的影响,提高学校的知名度,这样有利于外事管理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硬环境方面主要包括外国教师的居住环境建设以及外事管理队伍的通讯设施。第一,高校需向外国教师提供家具设备完善、电器设备完整并且具有独立卫生间的住房条件,集中安排、方便管理。只有提高了外国教师的居住环境标准,才能更好地为引进高端人才提供先决条件。第二,外事管理工作需要经常与国外联系与交流,是一项远程性较强的工作,因此外事管理人员和外国专家都应配备先进的通讯设备和信息网络设施,提高外事管理工作的速度和效率。

5 结语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水平的不断深化,高等教育国际交流趋于频繁,高校的外事管理部门已成为学校参与国际交流不可或缺的纽带和重要媒介,外事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高校外事管理工作应顺应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历史潮流,与时俱进,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规范引进外国人才的渠道、建立健全外事管理制度、提高外事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和完善软硬件条件等方面,推动高校外事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进而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1]王曼丽,欧强,孟大虎.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的高校外事管理工作[J].中国地质教育,2005,(3):112-114.

[2]张蓓.新时期高校外事管理人员素质刍议[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10,24(3):77-80.

[3]荣毅钟.新时期高校外事管理工作改革探析[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1(6):141-144.

[4]教育部.http://www.edu.cn/jiao_yu_bu_871/20120210/t20120210_739439.shtml[OL].2012-02-10.

[5]李雪芬.关于高校外事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165-168.

猜你喜欢
外事国际化队伍
聚焦港口国际化
外事之窗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戒急用忍 行稳致远——外事监管六大问题答疑
一组成功的“外事报道”出炉始末
人民币国际化回顾与新常态初期展望
口译不宜“任性”:基于语料库的外事翻译等效探索
还剩多少人?
“五老”队伍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