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林林
(沈阳音乐学院,辽宁 沈阳 110818)
依法治校是依法治国在教育事业中的具体要求与体现,也是我国高校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是高校建设和谐校园的法治基础与必由之路,更是高校坚持以人为本、促进高校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依法治校作为一种管理方式,是高校治校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高校落实依法治国方略的内在要求。教育部文件中提出:实行依法治校,就是要严格按照教育法律的原则与规定,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尊重学生人格,维护学生合法权益,形成符合法治精神的育人环境,不断提高学校管理者、教师的法律素质、提高学校依法处理各种关系的能力。实行依法治校,就是要在依法理顺政府与学校的关系、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的基础上,依法保障学校、举办者、教师、学生的合法权益,形成教育行政部门依法行政,学校依法自主办学、依法接受监督的格局。高校各级党组织要认识到依法治校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政治保障作用,大力推进校园法治化进程。
目前我国高校依法治校的总体状况还是处于过渡转型期,高校依法治校工作还尚有不足之处。
一是管理人员法制意识不强,理解上存有偏差,管理人员还在使用行政手段,未有效使用法律手段,致使在日常工作中不能够按照规定程序办事,随意性较大,往往因人而异,采取不一样的处理方法,导致管理环节上的混乱。有的人为谋一己之私或者交换人情,使用权利破坏制度,违规操作,甚至是违法乱纪,最终走向犯罪的深渊。人治大于法治的行为给依法治校工作带来了不良的负面影响。教师和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也需要提高,教师对于切身利益的事情比较关注,但是对于民主管理等政治权利不太关心,不能够充分利用现已享有的民主权利去实现自己的合法权益,遇到问题时不会正确表达诉求,而是牢骚满腹,私下发泄不满情绪。学生不了解相关法律条文,也就不知道自身的合法权益有哪些,权益受到侵害不知道怎样去维护。二是民主建设与民主监督方面有所欠缺,高校中党务公开、政务公开透明度不高,甚至对于财务收支、费用收取等情况不予公开,重大事项未征求民意、重大决策小范围讨论决定的现象依然存在。同时党代会、教代会、团代会不能做到按时举行会议,存在重形式、重程序、轻本质的现象。三是高校缺少有效的权利救济途径,学校的党政管理中缺少人文关怀,在对师生做出处分之前,缺少有效沟通,往往未认真倾听当事人的辩护意见。申诉制度虽已建立,但未健全。问题实质被表象暂时掩盖,矛盾一旦激化就会变成冲突,产生严重后果。
依法治校的关键在于观念的转变,高校党委要强化法制意识,充分认识到依法治校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
一是推进民主建设,完善民主监督机制。民主决定法治的质量,依法治校必须充分发挥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作用,把民主管理落到实处。高校要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等制度,畅通高校不同群体表达利益诉求的渠道,切实保障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保证教职工对学校重大事项决策的知情权和民主参与权,牢固依法治校的群众基础。高校在发展过程中,法律和制度的执行需要民主监督的保障。民主监督的有效实施,能够促使党员干部廉洁自律,严格按照法律和法规办事,有效遏制违法违纪违规事件的发生,从而能够维护广大师生的合法权益。
二是建立健全机制,实现管理的制度化与规范化。高校党组织建立健全管理机制,通过制度保障与完善诉求维权途径维护师生的利益。首先要根据《教育法》制定办学《章程》形成约束机制,保证教育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保障教育教学活动的正常运转,达到科学管理的目的。同时,建立权利救济机制,通过校内学生申诉制度,受理学生对所受处分的异议,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纠纷,尊重学生的知情权与申辩权。通过校内教师申诉制度,处理教师与学校之间因聘任、晋升等问题产生的纠纷,保障了教师的合法权益。
高校党组织要以依法治校为重点和出发点,积极推进法治校园建设。
一是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培养师生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高校现已开展相应的普法教育,通过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师生的法律意识与权益保护意识显著增强,成为依法治校的首要前提。高校党委通过普法教育,深入且生动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坚持法制教育与法制实践相结合,用事实案例引导广大师生学法懂法;坚持法制教育与党风廉政建设相结合,用事实警醒广大干部廉洁自律,切勿违法。
二是科学完善各类管理制度,确保制度的合法性、民主性、适用性、操作性。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学校内部章程制度,遵循下位法必须服从上位法的原则,避免与国家法律法规相互抵触,体现公正合理的法理精神。管理制度以人及其所负责的工作为对象,制度的制定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从如何维护广大师生员工的合法权益出发,让更多的利益切身者参与进来,以减小实施的阻力。制定各类制度要保证相互之间的统一性、对接性,避免制度之间的冲突碰撞,同时及时更新滞后条款。一个制度的出台要涵盖此类管理事物可能涉及的方方面面情况,合理划分等级类别,针对不同问题合理确定处理办法,具有较强指向性。三是健全公开制度,加强民主监督。党务校务公开要注重时效性,采取合理、高效的公开方式,充分发挥出各类载体的公开作用。高校党委要自觉接受党内党外的监督,畅通民主党派表达意见的渠道,接受群众舆论监督。
一是创新工作理念。树立民主意识,民主是法治精神的本质内涵,通过民主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等民主表现形式营造公平的教学环境、科研环境、工作环境。通过民主管理形式,听取学校内不同群体的声音,保证师生的知情权、参与权。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尊重人的意愿,关心人的切身利益。以学生为本,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权,给予学生关心与关爱,帮助他们成长成才。以教师为本,改善他们的工作环境,鼓励他们科研创新,帮助他们超越自我,实现更高的价值目标。
二是创新工作方法。法治校园建设需要多种方式的宣传与教育,采用不同的表现形式,更容易被广大师生认知、熟知。对网络、报栏、校内刊物等师生日常生活中均能接触到的信息媒介,宣传时要注意内容的时效性、针对性、影响力;开设法制专题讲座,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进行普法教育,让师生得到深层次的学习。校园里浓郁的法制宣传教育氛围,有助于师生法制意识的提高及素质的提升。
[1]教育部关于加强依法治校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政法[2003]3号).
[2]程刚.现代高校党组织的新使命——高校党组织在和谐校园建设中发挥作用的理论与实践[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李斌.浅议高校依法治校[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2).
[4]吴建国,瞿岳荣,周凤妮.高校依法治校内涵剖析[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08,(7).
[5]莫晓斌.浅谈高校依法治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长沙大学学报,2008,(5).
[6]刘新影,朱丹.关于高校依法治校问题的几点思考[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