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信息社会学的形成及发展趋势

2013-02-15 23:49
图书馆学刊 2013年5期
关键词:社会学学科信息

石 卫

(长春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吉林 长春 130117)

石卫男,1959年生。大专学历,馆员,采编部主任。研究方向:图书馆基础理论。

随着人类社会步入信息化时代,社会活动的诸多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信息与社会发展的相互演化以及信息社会化与社会信息化的特点和发展规律已成为人们思考和研究的对象,国内外学者对信息社会理论的进一步研究必将推动一门相应的新学科——信息社会学的产生。

1 信息社会学的形成与发展

信息社会学源于人类信息社会实践活动。我国早在公元前14世纪至前11世纪就已经出现文献排列法和检索法,开展了文献和信息的社会传播和交流活动。20世纪是信息事业蓬勃发展期,20世纪60年代以来电子技术迅速发展,信息技术革命进入新的发展时期;1982年,美国经济学家和未来学家奈斯比特在《大趋势》一书中提出了“信息经济”这一概念,使信息产业和信息服务产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加速了信息社会化的进程,为信息社会学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信息、物质和能源被誉为社会发展的三大支柱,标志着信息社会学走向完善与成熟的时期。

2 我国信息社会学研究近况

目前,我国各界学者对信息社会学的研究呈现出“百家争鸣”的态势。其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于信息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研究意义等几个方面。

2.1 关于研究对象

靖继鹏认为信息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以社会信息化、信息学和社会学为基础,研究信息社会的活动、特点及发展规律、社会结构、经济结构、劳动就业结构和人们工作、生活方式等的变化[1]。

邹志仁则认为信息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信息化社会的特征、过程;信息化社会的社会结构、运行机制和控制模式;社会信息交流模式、机制和控制;人文环境、个体行为方式、道德规范的变异和控制;信息生态的平衡与控制;信息化社会法制、政策研究[2]。

胡昌平认为信息社会学是研究人类信息活功中的社会关系以及信息工作的社会基础和社会信息系统的一门学科[3]。

符福峘认为信息社会学是研究信息社会运动以及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引起社会变化的相互关系和信息化社会结构模式的一门学科[4]。

谢俊贵认为信息社会学可从社会学角度对其研究对象作出界定,信息社会学是研究信息社会的形成、发展与良性运行规律的一门学科[5]。

从以上众多观点中不难看出,信息社会学是介于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之间的综合性交叉学科。笔者认为,信息社会学是以信息学为基础研究信息社会的特性,而其最终目的是以期信息社会的良性运作及和谐发展。

2.2 关于学科性质

赵保佑等认为信息社会学虽是一门交叉性的学科,但因其更多地涉及社会学的内容,又主要以信息与社会的关系相互相影响为研究对象,所以在学科的大类划分中,信息社会学应属于社会科学研究的范畴[6]。

谢俊贵认为信息社会学是一门信息时代的社会学,它是对工业时代社会学的一种全面超越和整体发展。尽管信息学知识是信息社会学研究中必不可少的基础知识内容,但信息社会学的母体学科应当是社会学[5]。

符福峘认为信息社会学这门新兴学科是在已有分支学科的基础上,为适应现代社会需要而发展起来的,是信息科学、社会学和行为科学等学科的交汇点,属于社会学科体系,信息社会学属于应用社会学的范畴[7]。

魏秋玲则认为从目前科学的多元整合趋势来看,信息社会学可归属信息科学和社会学两大学科范畴。信息社会学是工业时代社会学向信息时代社会学转变的前导,信息社会学承担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工程技术“三不管”地带的大量课题[8]。

信息社会学的学科性质已经较为明确,虽然这是一门具有交叉性质的学科,但众多学者较为一致地认为其还是应该归属于社会学的范畴。

2.3 关于研究意义

谢俊贵认为信息社会学研究的目的不只是研究某种关系、某种特征,还需要研究信息社会的社会规划、社会规范和社会管理问题。如果没有这些研究,信息社会学就不能成为一门学科,而只能成为一项课题或一个问题[5]。

胡昌平[3]认为信息社会学的研究必将丰富信息、情报科学的研究内容,开拓新的研究方向。其研究成果正作用于社会学及信息、情报科学领域;从发展观点看,其意义已经超出了成果本身的价值。

赵保佑等人则认为研究情报社会学的理论意义包括两个方面:一则有助于丰富和发展社会学理论,二则为情报学研究的深入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研究情报社会学的实践意义表现在促进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方面,对我国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具有现实意义。研究情报社会学的教育意义在于情报是一种重要的智力资源,是人类的宝贵财富[6]。

无论是从社会学角度还是信息学角度来进行信息社会学的研究,对人类社会运行和发展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通过对我国信息社会学研究近况的了解和研究,也不难发现一些诸如在研究方面更注重理论而轻实践、内容仍有待于进一步深化等问题。这些都是信息社会学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3 信息社会学的发展趋势

3.1 信息社会学的发展趋势

3.1.1 信息社会学的发展速度加快

网络环境下,信息向社会的传播是全方位的。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互联网已连接了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各国政府以至私人公司都建立了自己的网站以公布、获取和传播信息,网上信息资源的数量正在迅速增长。在这种形势下,信息社会化的理论研究将得到普及,社会信息意识普遍提高,从而把信息社会学的研究与发展推动到前所未有的阶段,且这一浪潮还将继续不断地向前发展。

3.1.2 信息社会学理论体系走向完善和成熟

信息社会的实质是高新技术社会,它的发展和成熟需要各个领域高新技术的协同支持。因此,信息技术革命将把全球高新技术的发展推向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并引发一场巨大的产业革命,有力地推动社会和生产力的发展。目前信息社会学正在总结社会信息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从感性认识不断升华为理性认识,理论体系已基本形成,并不断走向完善和成熟。

3.1.3 信息社会学研究向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向发展

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是科学研究取得成效的基本方式。信息社会学理论作为科学技术知识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实践中已成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全球网络化环境下,信息社会实践正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从而确保信息社会实践的科学性和方向性,不断地推进信息社会学理论向着更加完善、系统和成熟的方向迈进,为人类科学技术的研究与发展提供新的发展模式。

3.2 我国信息社会学研究进展

3.2.1 研究主体趋于成熟

目前,我国信息社会学研究存在着研究主体成分单一、结构松散、兴趣不够专一等缺憾。这些情况明显制约着我国信息社会学研究的深入开展。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信息社会学研究在下一阶段必将受到我国信息学界和社会学界的广泛重视,信息社会学研究主体在多方面推力的作用下,必将逐步走向成熟,并具有研究主体成分齐备化、研究主体单位组织化、研究主体成员逐步专业化等特点。

3.2.2 研究内容趋于深化

尽管我国信息社会学研究取得了重要发展,但目前的研究内容仍不够深入,其主要原因是我国信息社会学尚处于初建阶段,且我国信息社会学研究对象尚不成熟。下一阶段,我国信息社会学必将其研究内容的深化作为研究的主要任务,深化和务实研究将成为一种迫切的社会需要。我国信息社会学研究经过10多年的实践,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研究经验,信息社会学研究已经有了深化发展的可能,务实性、具体性、实用性的研究将迅速增多。

3.2.3 研究方法趋于多样化

通过分析过去10多年我国信息社会学研究的实践发现,信息社会学研究方法不无缺憾。这些缺憾主要集中在文献研究者多,实地研究者少;定性研究者多,定量研究者少;主观理解者多,客观解释者少。这些缺憾必然严重影响我国信息社会学研究的发展。我国信息社会学研究方法在下一阶段必将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届时,各种信息社会学基本方法将结合使用。

3.2.4 研究进展趋于加速

不可否认,我国信息社会学研究在过去10多年的发展是其他社会学科不可比拟的。未来我国信息社会学研究将进一步加快,其理由是社会信息化加速推进必然拉动我国信息社会学研究加速发展;诸如信息社会学研究主体的成熟、信息社会学研究方法的多样、信息社会学研究手段的现代化等其他信息社会学研究趋势,有助于我国信息社会学研究的发展;我国社会各界对社会信息化现象和信息化社会现象的关注将成为我国信息社会学加速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

纵观全局,我国各界学者对信息社会的研究已有近半个世纪的时间。在此期间,虽然有关信息社会的研究成果众多,研究人员各异,但相互之间却不难发现一些明显的联系,彼此间存在着或多或少的继承与发展。对这些成果的研究和梳理,将非常有助于我们对信息社会学更加深入的认识和研究。

[1] 靖继鹏,吴正荆.信息社会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2] 邹志仁.试论信息社会学[J].情报学报,1997(6).

[3] 胡昌平,等.信息社会学[M].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4] 符福峘.信息社会学[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0.

[5] 谢俊贵.社会学视野中的信息社会学[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2).

[6] 赵保佑,等.情报社会学[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2.

[7] 符福峘.信息社会学的形成与发展[J].情报理论与实践,1999(4).

[8] 魏秋玲.中外社会学研究手册[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猜你喜欢
社会学学科信息
【学科新书导览】
基于OBE理念的非社会学专业“社会学概论”教学改革研究
中国社会学会农业社会学专业委员会成立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边疆研究的社会学理路——兼论边疆社会学学科建构之必要性
第八届全全科学社会学学术会议通知
“超学科”来啦
订阅信息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展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