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文图书资源共享的有益实践——从编制《大连市盲文图书联合目录》谈起

2013-02-15 23:49
图书馆学刊 2013年5期
关键词:盲文盲人残疾人

刘 玮

(大连市残疾人康复文体活动中心,辽宁 大连 116015)

中国是全世界盲人最多的国家,约有1233万,占全世界4500万盲人总数的1/4左右。盲人是世界上最痛苦的人[1]。创办盲人阅览室,购置盲文图书,积极主动地开展盲人读者服务工作,满足盲人的信息需求,保障盲人的文化权益是公共图书馆的责任和义务。就目前而言,盲人的信息需求和公共图书馆的盲文图书资源建设以及后续经费补充还有很大差距,并且呈继续拉大的趋势。因此,倡导政府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致力于职业推进,积极发挥主动性和能动性,不断探索、勇于创新,使盲人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跃上新的发展平台,使图书馆成为盲人的精神家园,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1 盲文和盲文图书的研究背景

1.1 中国盲文的前世与今生

1824年,法国盲人路易布莱尔创造了以简单的凸点代替拉丁字母的盲文体系。结构简单,易于摸读,便于书写,是一种理想的盲人文字。至此,全世界盲人共同使用的盲文才正式诞生。中国盲文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4个阶段。第一阶段:19世纪末盲文产生,我国最早使用的通用汉语盲文叫“康熙盲字”,俗称“408”,它是一种代码性质的盲字。第二阶段:20世纪初,“心目克明”盲字以南京音为标准,流行于东北以外的地区。第三阶段:新中国成立后,从1953年,启用以北方话为基础,北京语音为标准的汉语盲文,实行分词连写的《新盲字方案》。第四阶段:1975年,盲文改革,经历十几年的研究和探索,1992年确定了“汉语双拼盲文”方案[1]。目前,我国盲人使用的有汉语盲文和汉语双拼盲文两种文字。1995年以前学盲文的懂汉语盲文,1995年以后学盲文的懂汉语双拼盲文。盲文的产生结束了口耳相传的历史,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盲文的载体——盲文图书成为盲人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

1.2 盲文图书的作用

1.2.1 盲文图书的不可或缺性

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文献资源载体的多元化和获取信息渠道的多样性也在前进,盲文图书是否可以退出历史舞台?盲文图书以自身优势给出了答案:①盲文图书是盲人唯一可利用的、必备的印刷型文献资料。盲人的读书、学习、技能培训等都离不开它。中国盲文出版社每年出版盲文书刊150种,6万多册,盲文图书基本上以教科书、字典、医学、文学和法律类为主,适合盲人的教育、职业和文化需求。②可携带。一本很薄的读物制成盲文书籍后,体积和厚度要增加10倍,但可以随身携带,阅读不受时间、地点、设备的限制。③可以多次重复使用,便于查阅。盲文图书是信息无障碍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盲人文献资源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盲人的文化生活和教育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1.2.2 盲文图书价值的不可估量性

盲文图书是盲人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基石,是调节知识或信息分配制度实现的一种公共产品,是盲人获得自身发展的一种智力资源,是有助于社会和谐稳定的一种精神抚慰剂[2]。盲人从盲校毕业以后很少能接触盲文图书,因为盲文图书价格昂贵,如一部120回本的《红楼梦》转成盲文,价格高达4693元,让盲人望而却步,所以图书馆应该尽量多购盲文书籍[3]。盲人读者范围越扩大,盲人群体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知识水平的提高也就越快,社会整体的文明程度也就越高,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最终受益是不可估量的。

2 盲文图书建设的现状与重要性

2.1 盲文图书建设的全面性

2008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第五章第四十三条第二款规定:组织和扶持盲文读物、盲人有声读物及其他残疾人读物的编写和出版,根据盲人的实际需要,在公共图书馆设立盲文读物、盲人有声读物图书室。从法律层面保障盲人公平获取信息的权利,满足特殊的文化生活需求,也是《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纲要》提出构建覆盖全社会、普遍均等的公共文化服务服务体系的应有之义,是公共图书馆义不容辞的责任。2010年中国残疾人事业统计报告表明:截至2010年底,全国公共图书馆设立盲文及盲人有声读物阅览室已达到441个,公共图书馆盲人图书建设全面展开,盲文图书是盲人图书馆的基本馆藏,是为盲人服务的基础,应该全面建设。

2.2 盲文图书建设的失调性

现有盲文读物、有声图书室隶属关系复杂。盲文读物、有声图书室的隶属关系分为5种:①公共图书馆独立设立的;②残联组织独立设立的;③公共图书馆和残联组织共建的;④社会力量捐助的;⑤特殊教育学校独立设立的[4]。由于没有统一规划、统一组织、统一布局,图书馆各自为政,重复建设现象严重;全国范围内很少有图书馆对本馆所藏进行揭示,馆际互借、共享严重不足[5],导致盲文图书建设种类的失调和数量的失调。图书馆收藏的盲文图书数量少则收藏几十本,多则收藏几百本,盲人与盲文图书的比例为1000∶1,与《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确定人均拥有公共图书馆藏书指标0.6~1.5册的指标相去甚远[6]。馆藏盲文图书的相对数量和绝对数量不足,无法满足盲人基本的文化需求。

2.3 盲文图书建设的可持续性

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共图书馆宣言》规定:“公民都有平等享受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权利,而不受年龄、种族、性别、宗教信仰、语言或社会地位的限制,对任何不能享受常规服务和资料的用户、残疾人、医院病人或监狱囚犯,必须向其提供特殊服务和资料。”我国现有视力残疾人1233万人,是各类残疾人中障碍最大、就业最困难的群体,就业率尚不足30%。给予盲人平等的地位和均等的机会,保障盲人基本的文化权益,促进盲人的全面发展,就必须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盲文图书资源建设的保障机制:①政策支持保障机制,制定有利于盲文图书建设的方针政策和盲文图书建设的标准;②资金投入保障机制,不仅要保证盲文图书的建设经费,还应增加后续经费;③组织协调保障机制,发挥各级残疾人工作协调委员会的作用,加强盲文图书建设的协作协调。只有为盲文图书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和源泉,才能增强图书馆为盲人服务的活力和能力。

3 盲文图书实现共享的有益尝试

在第21个“全国助残日”来临之际,大连市公共图书馆、残联系统盲人图书馆、教育系统盲人图书馆共同编制了《大连市盲文图书联合目录》。《大连市盲文图书联合目录》的制作采用多载体的形式:①盲文和中文对照印刷体目录;②计算机联合目录;③CD光盘有声联合目录。《大连市盲文联合目录》的计算机联合目录同时在大连市图书馆、大连教育局、大连市残疾人联合网站开通,受到大连市盲人的热烈欢迎和好评。《盲文图书联合目录》收集、整理了全市盲文图书3557册,整合了盲文图书资源,揭示和推广馆藏资源,同时提供服务电话、服务人员名单、馆藏地点等信息,方便盲人借阅。

3.1 整合文献资源,提高信息保障能力

通过《盲文图书联合目录》可以了解大连地区盲文图书的种类、数量、分布等状况,即反映了大连地区盲文图书的拥有程度。这只是一个阶段性工作,其最终目的是在盲文图书拥有率不高的情况下具备较高的文献保障能力。摒弃“小而全”、“大而全”的本馆藏书观念,建立“共知、共建、共享”的机制。馆藏、分工、存取三者并重,形成“存取、拥有、传送”三位一体的新模式。各图书馆在盲人图书的采编上,互通有无,避免了各自为政、重复建设所造成的浪费;在自制盲文图书上,根据盲人读者的需求统筹规划进行系统收藏、重点收藏、选择收藏和全面收藏;在盲文图书资源的共享上,建立一套地区性盲文图书数据库,有利于盲文图书的横向流动(本市各公共图书馆之间)和纵向流动(向上与中国盲文图书馆馆际互借;向下对乡镇街道、社区的资源辐射),以整体优势发挥信息保障与扩散能力,提高面向盲人读者的服务能力,使各图书馆实现了小馆藏、大资源、大服务的目标。

3.2 整合人力资源,提高整体服务能力

图书馆员是连接盲文图书资源和读者的桥梁和纽带。盲人读者服务队伍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宏观上的整体性。在不改变原有的行政隶属人事关系的前提下,以公共图书馆馆员为主导,以残疾人图书文化专职专业人员为纽带,以各种形式的志愿者为补充,盲人读者兼职工作者积极参与,形成了一支为盲人服务的队伍[4]。二是微观上图书馆内的全员性。为盲人读者服务的馆员不仅仅是借阅流通部门的馆员,而是上至馆长,下至采访、编目、流通、阅览、辅导、自动化等各个部门,全方面参与并协调的为盲人读者服务的队伍。馆员素质和能力参差不齐,专职兼职并存。开展集中培训和分散培训,掌握为盲人服务的基本技能,提高服务能力。首先是培养人道主义残疾人观,尊重残疾人、关心残疾人,树立“敬业、乐业、勤业”的职业道德精神,以细心、耐心、热心的服务,践行“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宗旨。其次是提高专业技能。馆员是为读者服务的主体,他们就像海伦·凯勒的老师安妮·沙利文,为盲人读者点燃一盏明灯。图书馆专业人员要具备为盲人服务的特殊技能,如了解盲人读者的心理和需求,掌握盲文知识等;残疾人工作者和特教学校的老师学习掌握图书馆学专业知识;对社区工作者、盲人读者兼职馆员、志愿者要同时进行以上两方面的知识技能培训,还要进行文化知识的教育,通过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培训,从整体上提高为盲人服务的水平和能力。

3.3 创新服务方式,提高图书馆吸引力

3.3.1 由单馆服务向体系化服务转变。编制《盲文图书联合目录》,实现资源共享,为盲人读者服务的方式不再局限于特定场所、特定藏书、特定读者的单体“图书馆服务”,而是加入到“一卡通工程”,纳入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为盲人免费办理一卡通,实现盲文图书通借通还,可以通过电话或网上预约和续借,许多潜在读者变为现实读者。开通当月办理读者证100余个,是原有读者数量的总和。

3.3.2 由定点服务向延伸服务转变。丰富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末梢组织——在盲人集中的地方(特教学校、按摩院、社区等)设立服务点或流动站,图书馆流动车可以经济、方便、灵活、快捷地送去盲文图书,向社区图书馆、按摩院流动服务34次,流动服务车服务读者48次;图书馆承担盲文图书邮寄费用(挂号费),电话提前预约,克服物理空间的障碍,直接把盲文图书直接送到盲人手中。邮寄到农村村镇15次,服务覆盖面逐渐扩大,收到良好的服务效果,图书馆的吸引力和影响力逐渐得到增强。

3.3.3 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多载体的《盲文图书联合目录》充分地揭示了馆藏,图书馆不再满足于借借还还,积极主动与残联组织和特教学校合作,了解盲人读者的现状与需要,征询盲人读者的意见,举办讲座、故事会等,有的放矢地推介馆藏,倾其所能使每一位盲人读者有其书,每一本书有盲人读者。组织志愿者上门送书,并提供智力资源、时间资源等,深入盲人艺术团、盲人朗诵协会、盲人读书会等开展信息服务、咨询服务和宣传服务,进行信息素质教育,提高盲人利用盲文图书的意识与能力,并形成制度化、常规化。

4 结语

《盲文图书联合目录》的编制过程,加强了图书馆间的协作与协调,有利于残联组织的图书馆、教育机构的图书馆、公共图书馆界联结成为以“资源共享”为核心的服务网络,有利于盲人更快更便捷地利用盲文图书,有利于盲人改善知识与智力结构,提升就业和再就业能力,有利于体现社会的公平正义。

[1]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残疾人工作基本知识读本[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9:1-10.

[2] 范并思.图书馆学理论变革:观念与思潮[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199-208.

[3] 夏凡,王子舟.图书馆如何对残疾人实施知识援助[J].图书情报知识,2007(2):5-18.

[4] 刘玮.社区图书馆为残疾人读者服务的思考[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8(2):85-87.

[5] 王素芳.从物理环境无障碍到信息服务无障碍:我国公共图书馆为残疾群体服务现状调研及问题、对策分析[J].图书馆建设,2010(11):19-31.

[6] 李国新,冯守仁,鹿勤.公共图书馆规划与建设标准解析[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9:36-78.

猜你喜欢
盲文盲人残疾人
基于盲文摸读效率因子评测盲文方案的研究初探
制作盲文书籍,点亮黑暗世界
Making Braille children
随声附和的盲人
自首的盲人
盲人节
一种新盲文输入法的设计与实现
我骄傲
盲人分衣服
为残疾人筑一个“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