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江,齐 霁
(通化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吉林通化134002)
新形势下,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成长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使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面临严重的冲击和挑战。大学生党员是大学生群体的主力军,加强大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以来,中国共产党将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为此以科学发展观来充实教育内容,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党员工作的新思路、新途径、新方法,建立长期有效的教育体系,提高大学生党员的整体素质,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大学生党员,既是大学生又是党员。一些大学生党员不能正确处理理论学习与专业课学习的关系,其中一部分大学生党员以个人为中心,忙于学习,考研等,至于社会工作和理论学习,退而居其次,少做少学或者不做不学,缺乏宗旨意识,缺少服从大局、服务集体的精神;另一部分大学生党员热衷于学校各种社会活动,却忽视专业学习,这种学风给周围的同学带来不好的影响。
个别大学生党员组织纪律性较差,有的大学生党员片面追求个人利益和个人价值的最大实现,要待遇多,讲奉献少,在一些涉及个人利益问题上,患得患失,斤斤计较。这样的大学生党员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就会与普通大学生没什么差别,体现不出共产党员应有的先进性,导致理论和实践相脱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偏差。
大学生党员对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的认同度有较大提高,这是可喜可贺的,但不能为此估计过高。如果我们理性地分析,不难发现,一旦理想、信念与现实生活和自身利益相联系时,部分大学生党员的认同表现出较大的偏差。此外,尚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淡薄。思想观念、组织纪律观念方面的问题仍较严重。在一些大学生党员中,政治观念上存在实用主义倾向,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上重自我、重实惠,党的组织观念、纪律观念淡薄,大学生党员违纪的现象也常有所闻,党的理论学习和专业学习不能继续坚持,入党后松一口气的现象比较普遍,没有很好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新形势下,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大学生涉及面较广,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的趋势,思想还不够成熟,因此对问题的认识还存在模糊现象,又由于大学生党员的主要责任是专业知识的学习,造成了大学生思想政治学习和文化专业学习的矛盾,因此大大缩减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致使学习内容过于简单,知识面过于狭窄,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大学生思想发展。
大学生党员思想活跃,兴趣广泛,追求个性,因此传统的理论学习形式过于呆板、枯燥,理论和实际脱节,没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不了学生的兴趣,已经不适应新形势下的大学生的胃口,不能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高校大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机制等方面努力进行创新和改进,特别要在增强时代感,加强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方面下功夫,这样大学生走上社会时能真正发挥先进性作用,成为一名有高素质的人才。
大学生党员的质量是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的好坏的前提,所以我们必须把好党员的发展质量关。要重视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分阶段、分层次,主动谈心,交流思想,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和信仰认识,真正把优秀的大学生人才吸引到党组织中来。高校各级领导必须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时代紧迫感,充分认识加强大学生党员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探索新路子,“以人为本”,加强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要把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贯穿在大学生党员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广大学生党员深人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由于大学生党员是一特殊群体,具有双重身份。一是党员,其人生观和价值观还在发展中,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以理论创新为思想基础,以体制创新为强大动力,以科技创新为关键,以个性发展目标,从本质上提高对党的认识,加深对党的感情,面对市场经济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二是学生,主要任务就是学习,所以在教育过程中,一方面引导正确的,一方面关心他们的生活、学习,建立网络互动平台,将党员的思想教育、学生的学习有机结合,从而提高大学生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
健全组织,建章立制,是行之有效的大学生党员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一整套科学、合理、高效的大学生党员管理制度,对于加强大学生党员队伍管理、约束大学生党员的日常行为,用目标规范引导大学生党员行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管理制度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在入党方面,健全入党积极分子考核的指标体系;二是在大学生党员管理方面,建立全面的考评制度,如定期测评制度、民主评议制度、思想汇报制度等等;三是在理论学习方面,要制定严格的学习制度和学习计划并落到实处,使学习成为党员的自觉行动;四是在大学生党支部建设方面,要完善组织生活会制度,创新组织生活会形式,切实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党员教育的内涵不仅仅是指教育,还应该同改进管理,提高自身意识和加强监督结合起来。在健全组织,建章立制的基础上强化管理和监督。要使大学生党员的党员意识得到强化,做到言行一致,必须在教育的基础上加强管理和监督。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设计教育内容,构建创新教育平台,将抽象的理论学习与大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结合,与时代发展紧密结合,与时俱进,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我们的工作,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学校建设和党员的思想实际相结合区分不同教育对象,做到层次分明、对症下药。工作中要提高科学性、艺术性,注意放手让大学生党员发挥自己的特长、优势,为组织活动的开展出主意、想办法,使组织活动充满生机和活力。大学生党员的“三观”教育尤为重要,教育内容要贴近大学生党员的思想实际,要把加强教育、解决思想问题同关心、解决大学生党员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党员的思想教育内容体系。
创新大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键要抓住结合点、闪亮点,有针对性的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增加情感含量、文化含量,营造和谐的教育环境,采用灵活多样的工作形式,充分运用网络信息、多媒体技术,探讨生动、形象、活泼的教育形式和方法,引导大学生党员自己教育自己、自己提高自己,大学生党员之间互相提高、互相教育,大学生党员与教工党员之间相互教育、相互提高,形成互动式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首先是创新情感型工作载体。坚持以人为本,按照关心人、尊重人、理解人和信任人的原则创新更多情感型的大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载体,把真诚情感和民主精神融入其中。其次是创新人文型工作载体。创新校园文化,倡导现代文明,陶冶思想情操,塑造美好心灵。大学生党员年轻,思想不够成熟,可塑性强,因此良好的教育环境对大学生党员来讲是一种无声的教育。三是注重感恩教育。大学生党员只有学会感恩,才会少些抱怨、对抗和仇恨,多些宽厚、友善和快乐,才会对生活寄以希望,对他人施以爱心,对工作报以敬意,对社会予以回报,才能在社会中与人和谐相处。四是在大学生党员群体中加强国情与就业教育,鼓励大学生党员认识国情,分析就业形势,鼓励大学生党员到基层就业,树立到基层,到艰苦的地方,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的理想信念,进一步提升思想觉悟。
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学校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党员个人的发展前途,也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教育者应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于素质教育和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根据学生个性发展,结合新时期的特点,确保教育内容系列化、教育方法多样化、教育形式多元化、教育对象层次化,创造性地开展大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 王岩松.加强对大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J] .新长征,2007(12).
[2] 张志成,陈民强.论新形势下大学生党员教育.思想理论教育,1993(6).
[3] 武剑飞,武一飞.高校大学生党员队伍理想信念现状的调查研究[Z] .
[4] 陈健.大学生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黑河学刊,2006(1).
[5] 穆林.论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性[J] .教育探索,2006(1).
[6] 邱伟光,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