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克群
习近平主席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不移沿着正确的中国道路奋勇前进。”道路选择攸关党和国家事业兴衰成败,是实现中国梦的首要问题。道路选择正确,民族复兴、国家发展就会步入坦途,给人民带来幸福和安康;道路选择错误,民族复兴、国家发展就会遭受挫折,给人民带来痛苦和灾难。
回首过去,中华民族曾经饱受欺凌,山河破碎、民生凋敝,但“中国梦”在无数矢志于民族复兴的仁人志士心中从未泯灭。为了把握中国客观的历史趋势,正确抉择中华民族的解放道路,中国人民前赴后继,做了艰辛的探索,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太平天国农民大革命,是被封建统治者联合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共同镇压下去的。1898年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人实行的变法维新,想走日本明治维新建立民主立宪的道路。事实证明这条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走不通,变法不过百日就宣告失败。戊戌变法失败后不久,爆发了声势浩大的义和团运动,由于这个运动是没有先进阶级领导的自发的农民革命,因而也就没有能力解决改变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这个历史课题。辛亥革命是在比较更完全的意义上开始了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但中国却仍然是在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开辟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中国的先进分子从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中看到决定人类命运的已不是资产阶级,而是无产阶级。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这是中国的先进分子在十月革命以后,用马克思主义来观察国家的命运所得出的结论。从此,中国开始了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时期。这是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中国人民经过长期的艰苦探索而作出的历史抉择。
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自从选择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引和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中国革命的面貌就峰回路转,焕然一新。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斗争中逐步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开辟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它是通向社会主义的“直通车”。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乃是历史的必然、人民的选择。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宣告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统治的结束,彻底改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饱经苦难的中国人民,从此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中国的现代化从此有了社会制度的基本条件。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这就是近现代中国史的一个根本结论。
新中国成立以后,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党和人民成功地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开始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探索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积累了推进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经验,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重要基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紧紧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适应当代世界和中国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准确把握时代特征,科学判断党所处的历史方位,把社会主义建设同执政党的建设紧密联系起来,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进一步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全面加强社会主义建设和党的建设的实践中,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我国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根据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新任务,继承和发展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党的十八大以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续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不断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不断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习近平同志指出:党的十八大精神,说一千道一万,归结为一点,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牢牢把握以下基本要求:
(一)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包括尊重人民群众在历史活动中所表达的意愿、所显示的智慧、所进行的创造、所发挥的作用等等,既内在地包含着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也内在地包含着尊重人民利益需求。人民群众作为历史主体,不仅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从最终意义上影响和决定着社会基本矛盾的走势,而且还以主力军的角色直接参与推动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变革,参与推动社会形态的演进。人民进行历史创造活动的过程,始终是他们为争取自身利益而不懈奋斗的过程,是他们为实现和发展自身利益而不断进行新的探索和新的选择的过程。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就必然要按照人民的意愿并依靠人民的力量,坚持不懈地把人民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
(二)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适应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而产生的,它的一切奋斗,都是围绕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一根本任务而进行的。党的一切方针政策,都要最终促进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促进国家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这是因为,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根本的决定性因素。社会主义革命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为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为将来进入共产主义创造物质基础,必须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当代中国,发展生产力的任务尤为突出,尤为重要。
(三)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我国过去30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依靠改革开放。因为改革开放把中国从一个贫穷落后甚至在“文革”末期陷于国民经济崩溃边缘的中国,带入了总体小康,进入了世界上中等国家的行列,并成为在国际社会中产生越来越重要影响的国家;是因为改革开放大大改善了中国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的条件,提升着民族的文化和科技水平,提升着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是因为改革开放深得党心民心,成为我们党和人民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四)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第一,筑牢经济发展这个基础。维护社会公平正义,需要具备坚实的物质基础,需要生产力水平的极大提高。只有加快发展,才能更好地调节不同阶层和群体的利益关系,解决好各种社会矛盾;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第二,突出以人为本这个核心。要正确处理提高人民生活总体水平和扶助生活困难群体的关系,让广大人民群众都能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第三,强化司法公正这个保障。司法公正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有力保证。保障社会公平,促进社会正义,需要进一步完善法律体系,健全监督机制。
(五)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共同富裕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在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之后,广大群众对过上更好生活提出新的期待。应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努力分好社会财富这个“蛋糕”,切实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六)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第一,解决民生问题促和谐。民生是社会和谐之本,民生问题解决好了,就会激发社会活力最大化,增加和谐因素最大化。因此,必须在推动科学发展,不断改善社会物质条件的同时,要着力改善民生。第二,密切党群关系促和谐。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法宝之一,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政治优势和本质特征,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第三,化解社会矛盾促和谐。当前,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各种社会矛盾相互交织,深层次问题逐渐显现,化解社会矛盾刻不容缓。第四,维护公平正义促和谐。始终强化把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作为实现社会和谐的基本前提和根本途径的意识。
(七)必须坚持和平发展。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是人类追求文明进步的一条全新道路,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是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的郑重选择和庄严承诺。第一,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国情的必然选择。人口多,底子薄,发展不平衡,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始终是中国的中心任务。第二,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中华民族历来就是热爱和平的民族。中华文化是一种和平的文化。渴望和平、追求和谐,始终是中国人民的精神特征。第三,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已成为中国的国家意志。
(八)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这种领导地位,是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是历史的必然选择。要坚持党对国家大政方针和全局工作的政治领导,坚持党对军队和其他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机器的绝对领导,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坚持党对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为了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要保证我们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