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彰
东南沿海联动发展示范区战略课题是国家行政学院的重大委托课题,课题组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也多次到国家行政学院与专家学者进行沟通对接,我也听过阶段性研究成果的介绍。今天,终于形成一个比较好的研究报告。这个报告引起了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党校校长张虎同志的高度重视,受到了深圳各有关单位,如市政府研究室、深汕合作区管委会、深圳市金融办、深圳市交通运输委等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参加评审会的北京、广东的各位专家,对研究报告发表了坦率的意见及真知灼见,对我们进一步完善课题都将产生非常好的作用。
第一,深圳人奋发向上的表现。深圳经济特区从1980年到现在短短30多年时间,发展速度、发展成就世界少有。边陲小镇变成了繁荣的城市,在香港回归、全局性的改革开放、树立中国形象、提升中国国际地位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深圳人,特别是深圳市委市政府并不满足这一点,他们致力于研究如何把深圳发展得更好,给国家、地区做出更大的贡献。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深圳市委党校、深圳行政学院的领导和专家们提出了这个课题,并进行了深入研究。
第二,深圳人全局性责任感的表现。随着国家全局性的改革发展,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深入贯彻,国家各个地区之间的协调发展都已经进入实施过程。在这种情况下,深圳人一直在考虑如何带动辐射周边地区的发展。首先想到如何带动、推动、引领东南沿海地区的发展,因为现在非常需要这种带动、推动。东南沿海这一带地区,无论是深圳、汕头、厦门,还是漳州、泉州,都是沿海城市,但发展差距极大。如何加快发展,如何把这些地区连为一体?深圳人开始思考自己的责任,挑担子的责任感也随着自己力量的不断发展壮大而日渐增强。当初在建设蛇口工业区时,深圳人可能不会想到东南沿海的联动,到了现在就开始考虑这个问题了。深圳人、深圳市委市政府不仅考虑自身的发展,而且还考虑到国家的大局,把自身的发展和所尽的责任义务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第三,研究是深圳人有思路、有智慧的表现。跟各位专家的感觉一样,我认为这个报告非常成熟,框架也比较合理。整个报告分四个部分:意义、现状、未来的构想及有关政策体制方面的设计,框架比较好。报告提出要实现四个方面的联动发展,即经济特区与非经济特区的联动发展,城市与农村的联动发展,沿海和内地的联动发展,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联动发展,思路比较清晰。我认为还可以考虑增加一个经济区与经济区的联动发展,因为各个省都有经济区。这四个联动发展,我认为都是国家需要考虑的事情。在具体的内涵上,又设计了十个方面的联动,尽管不是太完善,在排序上、层次上还需要调整,但毕竟提出了联动的具体内容,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不是书呆子关起门做的文章,体现了献思路、做贡献,实现知识分子报国的愿望,所以这个报告比较务实。深圳人从来就是敢为天下先,在深圳经济发展历程当中提出很多第一,创造了很多第一,为内地全方位的对外开放和全局性的深化改革做出了表率。深圳一直是我们国家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区、领头羊。
东南沿海联动发展示范区战略的意义在于适应了各方面的需要。
首先是适应了深圳的需要。深圳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集聚了雄厚的实力,积累了很多成功的经验,也有进一步加快发展的愿望。如果东南沿海联动发展,无疑为深圳自身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宽广的平台,增加了很多新的资源,深圳也会在新形势下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是适应了广东的需要。深圳是广东的重要经济特区,而广东一直是全国改革开放的示范区,广东精神和文化、歌曲、餐饮、衣服、工艺品等,对全国都产生非常大的影响,特别是广东在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中的许多创新影响了全国。广东省内发展很不平衡,全国最发达的地方在广东,全国最贫穷的地方广东也有,比如说粤北地区。我看过一个报告,广东清远地区在八九年前极其落后,后来通过加大引资投入才改变了贫穷面貌,而比清远更贫穷的地方也还有。东南沿海地区各城市间的发展不平衡显而易见。有专家介绍,广东省委省政府也在考虑如何统筹协调全省各地区的发展,包括统筹沿海和山区的发展,经济特区和非经济特区的发展,城市与农村的发展,沿海各个地区和各个城市的协调发展,因此这项研究更好地适应了广东进一步改革发展的要求。
三是适应了国家的需要。近期我在国家行政学院给来自澳大利亚的学员讲课,目前不光发展中国家的学员来中国培训,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学员也来中国培训,从接受培训的学员构成就能看出我们国家的国际地位。我讲的第一课是中国发展道路。1978年11月中国共产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从此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我们进行了三大探索,形成三大理念,开创了中国发展的新道路。如果东南沿海按照这个联动发展起来,无疑是国家的迫切需要,意义非常重大。
一是经济特区加快发展的新举措。全国有五个经济特区,海南是最后一个。后来建设浦东新区、滨海新区,那时我们研究5+1,5+2模式的经济区。在全国加快改革发展的情况下,现在涌现出了很多新区,那么经济特区如何加快改革发展?东南沿海联动发展的思考,就给出了经济特区加快发展的一个新举措。
二是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思路。关于地区的协调发展或统筹发展,国家早就提上议事日程,而且产生了初步效果。报告中也提到,一些地方、地区的名义经济区成立了,但是运作起来却各有各的想法,各打各的主意,这是行政经济、地方利益心胸不够宽广,眼界不够开阔的表现,从而产生了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管多么难以克服,终究是要解决的。不解决这些问题,各自为政,以前暴露出来的问题今后还会存在,像一些地区搞的排灌系统、交通系统、能源系统等等,很多都要规划重来,中国的发展再也经不起这种折腾。把协调统筹改为联动发展,向人们展示了一个区域发展的新思路,不是你兼并我,我兼并你,而是大家协同联动,齐头并进向前发展。这个概念本身让人心情舒畅,而其内涵发展思路则符合各个地区的共同愿望、共同利益。
三是推动国家发展新面貌。为推动全局发展,我国从经济特区到14个沿海开放城市到省会城市全方位开放,从沿海到沿江、沿边、沿线全方位开放,然后又是重点地区,比如说东北老工业地区,加快西部发展,加快少数民族、革命老区的发展,这些都是国家在发展全局中的重要亮点。东南沿海联动无疑推动国家全局发展的一个新亮点,所以我们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完善思路、主攻操作是今后工作的重点。我们现在已形成概念性的、框架性的报告,接下来,我们要对这个报告进行细化,并推动决策部门接受。因为我们的目的不是出书,不是写论文,而是要能付诸实施,进入操作程序。我认为下一步要主攻操作,迅速形成三个共识至关重要。
第一个共识是省市共识。省市共识首先是市委市政府的共识,然后争取省委省政府的共识。做到省市共识非常重要,这关系到课题研究的前途和命运。
第二个共识是两省共识。因为联动战略涉及两个省十个市,我建议由十个市的党校、行政学院牵头,重要部门如发改部门、研究室、办公厅等都要加入进来,要做报告、开研讨会,通过他们做好各个市的工作。再由广东省出面跟福建省委省政府沟通。
第三个共识是中央共识,争取得到中央的许可。大家都认为该课题最好上升为国家战略,我觉得可以分阶段实现目标,第一阶段性的目标是省市共识,第二阶段性的目标是两省共识,最后争取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家发改委、国务院下达文件同意成立中国东南沿海联动发展示范区是最高目标。
第一,港澳在东南沿海联动发展中的定位和作用。港澳是发展很成熟的两个地方,因为这两个区域是政治特区,而我们是经济特区,所以东南沿海联动没有考虑他们。但我觉得从大战略考虑,把他们涵盖进来比较好,如果在联动发展中能发挥他们的作用,调动这两个特区的积极性就更好。
第二,把视野放得更大一些。可以把视野或依据放在国内外联动发展的成功案例上,在报告中,可以把国内外联动的一些成功案例描述得更详细一些,如磋商机制、东南亚会议等等,作为东南沿海联动的重要案例支撑,为东南沿海联动提供充足的依据。
第三,考虑一些策略。要争取市委市政府的共识、广东省委省政府的共识、福建省委省政府的共识、中央的共识,就要在向市里、省里、中央的汇报中,着重分析该联动给深圳、广东、福建乃至全国带来的巨大经济发展及社会进步。一定要抛掉以深圳自我为中心的想法,要兼顾其他地区。四个经济特区落户在广东和福建,但不能只认为自己是核心区,而是要根据其他地区的发展现状,也要给其他区域机会和面子,同时也是给担子、给责任。另外,我们要讲普通话,不讲深圳话,也不讲广东话,因为我们要从国家层面考虑这个联动发展,这些都需要作进一步考虑:一是成立机构。大家提出成立机构的想法,建议要成立由常务副省长牵头的委员会。我在考虑是不是要成立一个更高级别的机构?要不要由国家有关部委相关领导参与进来?办公室设在深圳合不合适?二是共同规划,两省十市要成立一个规划班子,在国外内著名机构的带领下一起做规划。具体实施方面,究竟是产业先动还是基础设施先动,我们不给调子。三是市场引领,联动是政府行为,具体的运作一定是市场引领,不能直接指挥国企到哪里开发,指挥民营去开展哪一个项目。我们要先做规划,如基础设施规划、产业规划、城镇化规划、文化规划、教育规划,生态建设规划,然后以市场为引领,始终把市场作为东南沿海联动发展中资源配置的重要机制。行政管理会起作用,但是仅依靠行政管理是行不通的。深圳发展得这么快,主要依靠的是市场,并且在这么好的市场机制、投资环境、人才环境的情况下,才有了今天。我们的规划是从产业开始,从城镇化开始,还是从公共基础设施开始,这要视具体情况而定。我认为,应该是产业化引领城镇化,如果城镇化引领产业化,那可能是先搞房地产,然后做产业,又会走上房地产发展的老路子,因此一定是以项目带动城镇化的发展,要以产业化引领才行。
我们心怀责任,发挥专家、学者在改革开放中的作用,尽管还有很多事情处于未知状态,困难因素还很多,特别是涉及两省这么多地区,要协调的力度非常大。从研究报告转化成决策、规划,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很多的工作要做。想像不出其中的困难和问题的学者不是一个务实学者,但如果被这些困难和问题吓得止步不前就不是一个自信的学者,即使面对困难也要充满自信,要把这个事情继续推向前进。即使将来我们这一辈不能把这个研究课题变成实施的蓝图和国家战略,也不后悔。孙中山先生提出在海南建省,但他没能实现这个目标,结果是由中国共产党实现的,当我们庆祝海南经济特区成立的时候,都没有忘记当年孙中山先生的宏伟构想。所以我们做的是很有意义的工作,更何况在项目获得初步成果的阶段,市委领导已经非常关注,高度重视和支持,所以我们要再接再厉把这个事情推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