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傩舞·鼓文化

2013-02-15 09:44曹红敏
体育研究与教育 2013年3期
关键词:傩舞神灵野兽

曹红敏

1 鼓的产生与用途的演变

亘古时期,自然环境十分恶劣,早期的先民常常会被轰轰隆隆的雷声和一道道闪电吓得魂飞魄散。正是由于对自然界的无知与惧怕,先民们就模拟这种自然现象“雷”的声音创造出了鼓,通过击打鼓发出的宏大声音驱赶野兽。同时,他们还认为闪电雷鸣是神灵在发怒,他们也想通过鼓声与神灵相沟通,以祈求神灵的庇护。

用石块或木棒敲击空朽的树干以传递信息,这便诞生了最早的鼓:木鼓。上古时期黄帝在征伐蚩尤的逐鹿之战中曾有造80面大鼓并击鼓壮军威打胜仗的记载。而汉字“鼓”出现也甚早,最早出现在3000多年前的甲骨文上。“鼓”字在古代有不同的含义和作用,《说文》“鼓,郭也。春分之音,万物破甲而出,故曰鼓[1]”在此鼓的含义是冬天与春天的分割点;《仪礼·大射》有“不鼓不释”,《孟子·梁惠王下》有“今王鼓乐于此”等等都是把鼓作为一种乐器来看待;《左传·僖甘二年专》“不鼓不成列”疏作“军法鸣鼓以战,因谓交战为鼓[2]”,此鼓是作为军队交战时的信号之用的。后还把用作时钟,亦“晨钟暮鼓”。所以,在古代鼓用法极其广泛、也颇有地位。上至君王,下至百姓都把鼓作为重要工具加以利用。就是因为鼓的作用很大,用途广泛,所以在古代鼓的种类、材料以及制作工艺和用途都有明确的规定,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鼓文化。

2 鼓与傩舞、武术的渊源关系

鼓为何在中国古代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笔者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人们对自然界雷的崇拜。鼓像雷一样有一种不同于其他乐器的宏大声音,这种声音既可以驱赶野兽、壮大士气,从巫术方面来讲鼓声还可以驱鬼迎神。而傩正是由于人们对自然界的崇拜和恐惧应运而生的一种产物,是先民为驱鬼逐疫、酬神纳吉的祭祀活动。傩在古代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在行傩的过程中常常可以看到武术的身影,这其中鼓的作用不可忽视,因此,研究分析鼓和二者以及武术与傩舞之间究竟有什么样的渊源关系,对探索武术的真正起源以及武术与它们之间的关联是很有价值的。

2.1 傩舞与鼓

“傩”在现代汉语中已经变得很生僻了,甚至绝大多数人都会把它读成错别字。《说文解字》释“傩”为:见鬼惊词。也就是见到鬼发出的惊呼声;《辞海》解释为:“古时腊月驱除疫鬼的仪式”;我国的著名学者余秋雨先生却把“傩”十分通俗地表达为:“鬼,请你走开吧;神,你看着办吧。”有关傩的记载如《诗经·卫风·竹竿》载“巧笑之瑳,佩玉之傩。”《论语·乡党》载“乡人傩,朝服而立于阼阶。”《周礼·占梦》载有“事傩以占梦”。《周礼·夏》中载“事傩驱疫”。《吕氏春秋·季云》载:“天子居玄堂右个……命有司大傩旁磔。”《后汉书·礼仪志》载:“先腊一日大傩,谓之逐疫”等等。从这些不难看出,“傩”就是先民为了驱鬼逐疫、酬神纳吉为目的的祭祀仪式。

傩舞是祭祀仪式的一部分。人们以跳傩舞的形式来表达驱鬼逐疫和对神灵的敬仰之意以祈求福祉。在跳舞的过程中音乐也是必不可少的,而对乐器的选择鼓又是首当其冲的。“只要有鼓声的地方不一定是跳傩,但跳傩的地方必定有鼓,”这是对鼓与傩舞最精辟的描述。鼓是跳傩的灵魂,有鼓才能够跳神。蒙古勃额的萨满歌就有“神鼓是没有字的经,鼓槌是神灵的笔,没有鼓唱不出神的歌声,显不出神的形”。著名的民俗学家乌丙安教授在他的《神秘的萨满世界》一书中就说“没有神鼓就没有萨满教,神鼓是全部萨满活动的根基”。为什么鼓和傩有着如此密切的关系?笔者认为,这和鼓自身有着重大的关系。

鼓的出现是先民们生产实践的智慧结晶。原始社会,自然环境特别恶劣,时常会有闪电雷鸣、狂风暴雨的恶劣天气出现,轰轰隆隆的雷声不但把古人吓的不敢动弹,同时也把野兽们惊得四处逃窜。正是因为古人对自然现象的无知,把声音宏大的雷声看作是神的发怒或显灵,所以才根据雷这种奇特的自然现象创造出来了鼓,表示对神灵的崇拜与敬仰。他们认为鼓宏大的声音能够驱赶野兽,也能够驱鬼除邪;认为通过敲鼓,就能与神灵相沟通,也就能得到神灵的庇护;同时鼓特殊的声音也能够在与其他部落的战斗中鼓舞士气、振奋精神,最终取得战争的胜利。

所以,古时就有了“以雷鼓鼓神祀,以灵鼓鼓社祭,以路鼓鼓鬼享,以鼖鼓鼓军事,以鼛鼓鼓役事,以晋鼓鼓金奏[3]”的记载。如保留至今的山西襄汾花腔鼓,是一种完全由鼓乐伴奏的傩舞,由此可见鼓与傩舞有着非同一般的关系。

2.2 武术与傩舞同源异流相互融合

从发生学的角度来看,武术与傩舞是同源的。古时人们为了在残酷的自然环境下获得生存,就不得不想尽一切办法、利用尽可能利用的手段和工具与凶猛的野兽搏斗,所以在与野兽搏斗的过程中人们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知道运用脚踢、拳打、工具刺、摔、碰、躲闪等动作与野兽搏斗,打败野兽进而保护自己,这就是武术的前身。但那时的“武术”还不能称得上是真正地武术。而傩舞同样是在实践过程中产生的。人们模仿与野兽搏斗时的动作,并在狩猎或狩猎过后跳起这样的舞蹈,一起庆祝获得丰盛的食物。所以说,武术和傩舞同源于先民的劳动实践。

巫术是企图借助超自然的神秘力量对某些人、事物施加影响或给予控制的方术。“降神仪式”和“咒语”构成巫术的主要内容,而跳傩舞正是祭祀仪式中与神灵相沟通的巫术的一部分。在古代“舞武”是不分的,两字是通用的。武术套路就是舞蹈,傩舞也好似一种舞蹈。所以,武术与傩舞在表演内容和程式上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傩舞表演中都有一定的故事情节,在情节中傩舞表演者以假想敌为攻防对象,采用劈、刺、砍杀等动作与敌搏杀,招招逼真,这正与武术中的对练套路完全吻合。在对练套路中,假想与强敌搏杀,在打斗的过程中运用踢、打、击、刺等技击动作,还伴随着闪展腾挪、与敌手周旋,甚至还有情节铺垫,打斗高潮迭起,激烈、紧张。

王克芬教授认为:“随着人类对天、地、祖先及图腾的崇拜,各种宗教祭祀活动也逐渐兴起。在这些活动中,舞蹈作为祭祀礼仪的组成部分被采用了。人们在群体的舞蹈中体会到舞蹈具有激奋人心、倾泻内心感情、使人陶醉欢愉、有时甚至可以达到忘我境地的特殊功能。这种功能使人产生了神秘感,这大概就是古人宗教祭祀巫术活动中要用舞蹈通神、娱神的主要原因。原始宗教祭祀舞蹈就是在这种社会需要下产生并发展的[4]。”同时陈鸿教授也认为“作为原始舞蹈形态之一的傩舞在以动作表述思想意识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激奋人心、倾泻情感、达到锻炼身体(无病无灾)及忘我境地的功能与中华武术的精髓是一致的[5]。”

马叙伦在他的《说文解字书疏》中指出:“舞为武的转注字,字巫的后起字,盖巫从大,象执旄尾而舞……为武巫之转注字,可证也。”这可以说明,武术和傩舞同源于巫、同源于舞蹈。

所以,不管是在贵族祭祀还是民间的驱鬼辟邪处处都能看见傩舞的身影。据《后汉书·礼仪志》载:“先腊一日大傩,谓之逐疫。”详细记述了汉代宫廷大傩的恢宏场面和具体过程;《周礼·夏官司马下》中有:“方相氏,掌蒙熊皮,金四目,玄衣朱裳,执戈扬盾,帅百隶而时摊”的傩舞;唐代李倬《秦中岁时记》:“岁除日进难,皆作鬼神状,内二老儿,其名作傩公、傩母”,民间驱邪必跳傩公、傩母、也就是侍奉二位神的傩舞。而武术中的套路表演,如“项庄舞剑”、“公孙大娘舞剑器行”和军队里士兵的技击动作操练的舞蹈既有舞蹈的色彩,又有技击的内涵,更是实用武术的真实体现。

但“武舞”在融合的基础上由于社会需求的不同产生了分途。带有一定神秘色彩的“舞”成了祭祀的一部分,也就是傩舞;而以实用技击为主的“舞”则演成了武术。虽说傩舞与武术走向了不同的方向,但武术与傩舞却是不可能完全分离的。傩舞中有武术的成分,武术中有舞的因素,二者是密不可分的。

2.3 鼓与武术相得益彰

鼓是傩舞的灵魂,没有鼓就不能行傩。同样,鼓也是武术的灵魂,没有鼓就没有武术在演练和击杀时的那种起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和气吞山河的气氛。所以,从古至今鼓一直伴随着武术,一直出现在与武术有关的任何场所。

原始社会,众人一起敲鼓呐喊捕猎野兽、与野兽搏斗。虽说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武术,但它是武术的前身。而在《曹刿论战》中:“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此时的鼓是作为在战争中鼓舞士气的。同样在《太平御览》中也有记载“汉书曰:李陵击匈奴,夜击鼓起士,鼓不鸣。陵曰:吾势气少而鼓不起者,何也?军中岂有女子乎?搜军中得卒妻皆斩之[6]”,也是把鼓用于鼓舞士气之用;军队打仗时,击鼓进军、鸣金收兵,这也是军事武术与鼓的密切联系。武术打擂时同样也少不了鼓。《汉书》载:“元封三年春,作角抵戏,三百里内皆来观”鼓的轻重缓急与擂台上搏斗的场景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打斗激烈鼓点急促、打斗缓慢则鼓点平稳。

而今,武打电影和电视剧里面的武打场景与鼓的配合也是现实武术与鼓结合的完美展现。如2012年的《穆桂英挂帅》中的比武招亲、擂台比武、挂帅出征以及大破天门阵等都有鼓的配合;现存流行于华北的“五虎棍”,表演时的场面与击打的节奏相对应,并且在练习五虎棍时常与练习锣鼓者在一起练习,练习五虎棍者在锣鼓声中练习棍法;少数民族武术用鼓更为普遍,如云南少数民族武术,据张凤贵《云南少数民族武术的特点》载“多数都有各种锣、鼓、钹伴奏。如傣族拳、阿昌拳、德昂拳,就有象脚鼓、铓锣伴奏;景颇族拳术以鼓、风笛伴奏;佤族以木鼓伴奏;彝族以花鼓、钹、锣、唢呐伴奏。在一定程度上,练武术的节奏、快慢、力点等,都受伴奏的制约”;现在的竞技武术套路和传统武术套路的表演和比赛都必须有音乐的配合,在乐器的选择上鼓更是必不可少的,并且音乐伴奏属于规则范围之内,音乐与套路演练是否融合也直接影响比赛成绩的好坏。

由此可以说明鼓与武术一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鼓一直伴随着武术的起源、发展与成型,同时也充分展现了鼓在武术中的地位和作用。

3 结语

鼓一直伴随着傩和武术,鼓是傩的灵魂,同样也是武术的灵魂。没有鼓,傩就没有灵性;没有鼓,武术套路的演练就缺乏抑扬顿挫、缓慢急促、跌宕起伏的动感美和节奏美。所以说,鼓与傩舞形影不离,有行傩的地方必有鼓声;鼓与武术密不可分,鼓给予了武术以灵魂;鼓、傩和武术都是先民们劳动智慧的结晶,武术与傩实属同源异流又相互交融的渊源关系,又终因社会需求的不同而形成两大主流——傩舞和武术,但二者却没有完全分离,始终保持着亲密的关系,所以我们时常能在傩舞中看到武术的成分,也能在武术中找到傩舞的影子。三者有各自的体系和发展方式,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三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互相促进共同发展。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能在舞蹈编排的过程中能充分利用武术动作,在武术表演中能够借鉴舞蹈表演的优美台风,二者在表演的过程中最离不开的乐器就是鼓的原因。

[1]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2] 阮元.经籍纂诂[M].北京:中华书局,1995.

[3] 石启贵.湘西苗族实地调查报告[R].1986.

[4] 康缔,田雨普.湖湘文化之体育解读[J].成人体育教育学刊,2009(5).

[5] 章颖,林松.论中国武术技击与人文思想的对立统一[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9,25(6):119 ~120.

[6] 岑秀文.苗族[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3

[7] 王克芬.中国舞蹈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

[8] 陈鸿,付治华.浅议傩舞与武术关系[J].抚州师范专科学报,2002,21(2).

猜你喜欢
傩舞神灵野兽
“神灵沟通”的秘语——科尔沁蒙古博神歌艺术
高傲野兽
神灵也是要喝酒的
南丰傩舞传承与发展研究
浅谈桂林市秀峰区张家村傩舞的音乐及功能
刍议赣傩
神灵迷宫
神灵冰龙呈现物魔双免神迹
野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