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国震
(天津交通职业学院,天津 300110)
教育是百年大计,校园信息化建设是教育的发展新极点。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等引进到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服务中,借助当前先进的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科研等活动,从而实现科学规范管理,提高教学、科研和管理的水平与效率。目前,我国各类高校均已建成了校园网,高职院院校相对起步略晚,底子薄,但起点高。在信息化建设中借鉴了很多普通高校的经验因此在顶层设计上往往更加合理,实用性更强。我院信息化建设始于2003年,后随着我院二期、三期数字化校园建设项目的引入,特别是借助骨干校建设契机,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目前建立起数字化校园支撑基础平台以及关系到校园各个业务部门的应用子系统,提升了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表现在操作方便、管理科学和流程规范,建立了教育资源库,使资源得到充分共享。高职院校由于其自身特点,在信息化校园建设过程中一般重建设,轻开发,特别是在推广上往往遇到很多问题,本文重点讨论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信息化中的推广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对策,总结和思考。
天津交通职业学院学院校园网始建于2003年,至今已经过三期规划与实施、改建与扩建,特别是2010年学院被批准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首批建设立项单位,学院为加强数字化校园建设,投入400余万元资金用于数字化校园建设,形成了以应用系统为主,集成的、全局的、开放的共享型信息化体系。实现了万兆核心交换、千兆主干连接楼宇、百兆到桌面,无线全覆盖的网络物理架构。系统采用负载均衡、专业级硬件防火墙、WEBGUARD、运维管理平台系统组成的安全体系模式;物理服务器14台,虚拟服务器30余台,并配备了大容量的存储系统;接入层交换机130余台;所有设备采用集群式管理,优化了硬件资源的使用。教育网和联通、电信三线路相配合的多出口模式,借助负载均衡设备实现双向的智能选路,实现快速访问校园共享信息资源。建立信息标准体系、信息安全体系、运维管理体系、统一信息门户平台、数据中心平台协同办公、现代教学、学生工作管理信息系统、资产设备管理信息系统、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科研管理信息系统、一站式服务中心、综合信息服务系统、数字化图书馆等应用系统,数字化校园建设走在了该地区同类院校的前列。
尽管天津交通职业学院数字化校园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推广应用方面,应用范围方面,还有思想认识方面。存在的问题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高职院校具有自身特点,高职院校普遍在信息化建设上起步比较晚,建校之初很多高职院校就非常重视信息化建设,但是往往在这一方面没有专门的技术人员和建设经验。
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特点决定了,是以实际应用型人才为主要培养目标,因此在教学过程就非常注重实践环节,具体体现在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信息化教学中就呈现出了多样性特点。高职院校的很多实践课程都是在实训实验室开展的,信息化设施设备迁入环境迥异的实训室面临很多问题。
数字化校园的最终建设目标是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减轻教师劳动量,最大限度的拓展学生学习空间。目前高职院校普遍缺乏有效的机制认可老师的劳动,特别是年轻教师的工作,对老教师更需要树立一种团队机制将多年的精华和成果转变为数字财富。通过有效的管理机制来调动教师们促进成果共享。
校园信息化建设应以学生作为主体。信息化建设围绕学生展开的,应用系统也是围绕学生服务的,所有的学习体系也是以学生在校全生命周期来构架的。校园信息化应用的核心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产生自我学习提升能力的意愿。当前有些教师和学生对网上资源和自主学习还不够适应,还停留在传统的学习模式上,导致信息资源利用和使用率没有达到预期目标。
数字化校园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随着信息技术的创新和发展,用户需求的深入和扩展,信息化建设不断完善和提升。这就需要一批有能力、有经验的研究开发人才队伍来满足二次开发的需要。
数字化校园信息化需要在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完善的事务处理流程,清晰界定,责任到人,通过事务流程来实现部门间事务和数据的流转。须在各部门充分沟通的前提下方可有效实施,降低内耗,避免推诿,打破信息壁垒。
基于信息化推动过程中存在的几个问题,为了加快校园信息化建设和推广的步伐,本文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数字化校园信息化建设,目标是提高效率,提升服务,拓展学生学习空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系统功能明确,系统沟通流畅,数据准确唯一,事务流合理顺畅,分析报告合理明确。在顶层设计上,各个职能部门梳理规章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确立完整的需求分析,确立完整的数据共享,确立完整的流程架构,确立开放式的系统结构。学院内部技术人员应全程参与顶层设计各环节,熟悉系统内部架构,掌握全面的数据管理。
实现资源共享,数据需要一个统一的信息标准,规范信息格式和来源。应主要以国家和教育部的《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为参照,并结合学院自身业务、数据的调研,形成学院的信息分类编码标准形成学院的数据字典,但应尽量采用《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中的有关规定。原则上避免人工进行不同业务系统间的数据交换。高职院校建设起步晚,前期应用系统相对较少,便于系统的重新构建和集成。一方面在确立标准的基础上搭建数据平台,学院自己确立接口规范;另一方面应用系统集成需要完全满足学院标准和规范,避免被开发公司或集成商绑架。
建立完善的评价及激励体系,根据教师在教学中应用信息化技术的效果和程度,构建共享资源的贡献程度等。采取多种激励形式相结合的手段对应用信息化技术的教师给予支持,并提供方便的条件和服务。同时对信息化建设采用监督机制,监督成员包括领导、教师、学生,家长,形式上采用自评为辅、他评为主,保障信息化能够得到充分地运用。
加强技术培训,提高运用能力,转变思想,改变教学观念,调动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参与信息化在教学中应用的实践,不但将学生融入到信息化教学中,还要将学生引入到信息化多媒体建设中来,使学生不但成为信息化的受益者,而且成为信息化的构建者。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打破课上课下的局限,将教育无限延伸到网络虚拟空间。
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应用需求不断的提升和深入,为了满足校园信息化二次开发的需要,一方面需要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另一方面构建有开发人员、管理人员、应用人员组成研发团队。通过一定的措施鼓励各方面人才积极投入到校园信息化建设中来。从顶层设计之始即参与到信息化建设中来,并参与到项目开发全过程中,掌握数据结构和接口,熟悉系统开发技术和环节。
数字化校园建设过程是一个漫长的探索过程,其重点主要体现在校园信息化系统的建设上的可用性和高效性。
校园信息化一、二期项目建设阶段,我院的网络管理中心负责校园信息化和系统维护工作,并没有建立起相应的管理机构,由于当时应用系统相对较少,网络架构相对简单,项目建设效果符合预期,能够满足当时应用需求。校园信息化三期建设属于国家级骨干校建设子项目,建设项目涉及部门和人员众多,应用系统繁多,功能全面,系统实施难度很大,单靠网络管理中心一个部门无法实现,为此学院专门成立一系列的管理机构,确保项目实施的可靠性。学院成立了信息管理中心主要负责统一规划,配合开发公司开展调研活动,并负责对系统的跟踪、维护以及改进完善。由院领导组成的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带领我院全面开展信息化建设工作,各个院系和其他职能部门完全听从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的指挥。推广应用过程中,首先从思想认识入手,改变观念,从根本上避免了利益再分配中阻力的出现;然后通过建标准,搭平台,确保了数据安全和可靠;然后出台相应的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事务处理流程和奖惩制度,为系统顺利实施构建了制度保障;最后通过人员轮训,确保项目的可应用性。
总之,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基础性、系统性、复杂性和长期性的工作,建设中涉及范围十分广泛。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信息化建设推广成功有否,首先需要领导的支持,其次需要合理的顶层设计,其次需要先进的技术支持和充足的资金保障,最后需要一支优秀的维护与管理团队。随着广大师生思想观念的转变,对信息化在教育中运用认识的深入,以及外部环境的改善,通过广泛调研、深入研究,探讨交流,结合自身特点合理规划,循序渐进,逐步推进,为信息交互共享搭建一个可靠的平台,为教学、科研、管理提供先进的工具和手段,为学生学习拓展虚拟空间。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信息化建设推广一定会得到师生的普遍认可和广泛使用。
[1]杜占元.在2011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中国教育报,2011-02-28.
[2]焦新.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教育部启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编制工作[N].中国教育报,2011-03-12.
[3]刘修豪.电脑科技应用在学习教育改革的实践思维:Larry Cuban之科技论述[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0,(02).
[4]桑新民,谢阳斌.21世纪:学习向何处去?——绿色学习(G-Learning)研究论纲[J].开放教育研究,2011,(03).
[5]李兴国,郭青顺,古小红.高等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初探[J].教育信息化,2002,(06).
[6]许鑫,苏新宁.新一代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