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师范大学 苏小双
英日语分别属于两种不同的语系。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日语属阿勒泰语系。两种语言在发音、词汇、语法等诸多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语距(language distance),但同时也存在着许多共同的语言规则和规律。正是因为两种语言之间有着众多的相同与不同之处,在第二外语教学中,将英日语两种语言进行比较,用对比的方法组织教学,确实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高校英语专业几乎都开设第二外语课程,日语基本上是第二外语的首选。多数英语专业学生都经历了多年的英语学习过程,基本上掌握了英语的基础语法、具备了一定的词汇量和语感、也积累了一些学习方法和相关的语言文化知识,这些因素为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英日对比的教学方法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使两种语言的对比教学成为可能。
著名语言学家Odlin 在其编写的著作《Language Transfer:Cross-Linguistic influence in language learning》中明确指出,语言之间的比较早已成为第二外语教育的一部分。①Odlin.Language Transfer:Cross linguistic influence in language learning,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p.18.其实,从语言的特点来看,无论哪种自然语言,都是人类表达及交流思想的工具,是一套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都是由语音、词汇、语法等要素构成的。因此,语言与语言之间毫无疑问都是可以进行比较的。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从日语外来语词汇的发音与源音之间的对比到英日语动词的变化、从日语的格助词与英语的介词、日语的形式体言与英语的先行词、日语的接续词与英语的连词到英日语句子的语序、主语的省略问题、句子的时态与语态等诸多方面都存在着大量的可比性。这也是基于语言学上称之为“语言的迁移”的作用。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自然而然的会把作为目的语的第二外语和较为熟悉的英语去做比较,建立起两种语言之间的某些联系,以此来帮助记忆和理解。他们对日语语法的理解有些时候是建立在对英语语法的理解基础上,经常会受到来自英语方面的影响。这既包括正面影响,也包括反面影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学生们已经掌握的英语知识,通过在语音训练、单词记忆、语法理解等方面的对比,明确差异,使学习者对所学的两种语言方面的知识能做到融汇贯通,避免在理解上照成混乱。本文仅对英日语中时态和语态的某些异同为例加以简单的对比分析。
从语法角度来讲,英语属屈折语,主要靠词形的变化来表示语法关系。而日语属粘着语,主要靠实词后附加的助词和助动词来表示语法关系。而时态是其中一种比较复杂的语法现象。按照传统语法的解释,英语有四种“时”(过去、现在、将来、过去将来)和四种“体”(一般、进行、完成、完成进行),共有十六种时态。如果将日语时态与英语时态做一个整体概念上的比较,我们会发现,相对于日语时态来说,英语的时态很规则很系统。英语中某些时态的表达方式在日语中有时是用时态之外的方式,比如惯用型来表达的。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较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应当让学生明白,英语的时态有主谓语一致的要求,即谓语动词需根据主语的人称和单复数来进行相应的变化,而日语则不需要。另外,英语的不同时态是通过改变谓语动词本身的形式来完成的。举例说明:
This happened many years ago.这是多年前发生的事
I saw her a minute ago.我一分钟前还见过她的。
It was a pity you didn”t go to the talk.很遗憾你没有去听报告。
英语的过去时是通过句子中动词的过去式来表现的。即使在一分钟前发生的事也要用过去时。日语过去时态的表现形式是用言或助动词连用形接过去完了助动词た。日语的过去时和英语一样,表示过去发生的动作或状态,常带有诸如上周、去年、以前等等表示过去的时间状语。例如:
夕べ雨が降った。昨晚下了雨。
昔はよくここで泳いだ。过去经常在这里游泳。
暇なときは山登りに行ったものだ。闲暇时就去爬山。
日语的过去时除表示过去发生的动作或状态外,还可以表达动作到现在为止已经完成或刚完成的意思。日语动词的“时”与“体”经常关联在一起。这主要是由于过去完了助动词た有“过去”和“完了”两个语法意义。这两种意义有时是交织在一起的。①顾明耀:《标准日语语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第89 页。因此,对于过去所发生的行为,可以用两种方式去看待,其一,偏重于时,即过去在某时某地做的事情。其二,偏重于体,既然已经做了,就已经造成了某种新的状态。这种状态也是这种行为的续存。在有时间状语或上下文的情况下,意义可以辨别。例如:
その本は昨日読みました。那本书昨天看了(时)
その本はもう読みました。那本书已经看过了。(体)
对于这两种表达方式的差别,可以从其各自的否定句中明显地看出来。
その本は読みましたか。那本书看了吗?
はい、読みました。是的,看了。
いいえ、読みませんでした。不,没看。
(昨日)一日中遊んで、読みませんでした。昨天玩了一整天,没看那本书。(从“时”上作出的回答)
いいえ、読んでいません。不,没看。
時間がなくて、(まだ)読んでいません。没时间,还没看。(从“体”上做出的回答)
以上例句中所表示的“已经做了或做过某事”,这种情况在英语里是要用现在完成时来表达的。或者,也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日语中“もう~た”这种体所表达的意思在英语中要用现在完成时去对应。例如:
その本は昨日読みました。
I read that book yesterday.我昨天看了那本书。(过去时)
その本はもう読みました。
I have already read that book.我已经看过那本书了。(完成时)
病気はもう治りましたか。
Have you recovered from your illness?病(已经)治好了吗?
此外,日语的过去时还可用于表示比过去更早的动作的完成,这在英语里要用过去完成时来表达。例如:
駅についたら列車は出たところだった。刚到站火车就出发了。
The train had just left when I got to the station.
再如,表示过去的经历、做过某事留下的记录时,日语用动词+ている的形式来完成。而这种表达方式对应的也是英语中的现在完成时。例如:
井上先生は中国に何回も行っている。井上先生去过好多次中国。
Mr.Inoue has been to China for many times.
日语的现在进行时和英语现在进行时一样都表示正在进行的动作。但除此之外,日语的进行时形式还可表达相当于英语中的现在完成进行时、将来进行时等意义。而这种用法在英语里是不存在的。例如:
来年の今頃は我々は何をしているだろうか。
I wonder what we'll be doing at this time next year?
由此可见,日语的时态和英语的时态在使用上并不是能完全对应的。以英语为第一外语的学生,或多或少会习惯于在英语时态这个系统范围内去思维理解日语的时态,因此,在学习日语时态时,不能完全照搬,而是要通过对比,灵活运用。要尽量抓住其中典型的、在用法上有差异的部分来做比较,加深理解,而无需面面俱到。
语态是动词的一种形式。用于说明主语与谓语动词之间的关系。英语的语态有两种: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主动语态表示主语是动作的执行者,被动语态表示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英语的被动语态是由助动词be 接及物动词的过去分词构成。人称、数和时态上的变化是通过be 的变化来表现的。①张道真:《张道真英语语法》,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年,第116 页。英语中动词的各种时态、动词结构、情态动词及非谓语动词等都有其相对应的被动语态。例如:
The walls were painted yellow.墙被刷成了黄色。
The meeting was brought to a sudden close.会议突然结束
My passport must be renewed.我的护照必须延期。
This picture may have been painted by a student.这幅画可能是个学生画的。
Many accidents are caused by careless driving.许多车祸都因开车不小心造成。
从以上例句可以看出,英语中构成被动语态的动词都是及物动词(日语称为他动词)。因为及物动词才可以带宾语,把宾语用作主语时,它和动词形成被动关系。所有不及物动词(日语称为自动词)因为没有宾语,都不能单独构成被动语态。另外,所有表示状态的及物动词也不可能构成被动语态,因为状态动词不表示动作,因而谈不上被动。
日语中的被动语态称为被动态,由动词的未然形接被动助动词れる、られる构成。若句中出现动作的施事者,用“~に”、 “~から”、 “~によって”等补语形式表现。例如:
記念切手が発行された。发行了纪念邮票。
卒業試験は7月のはじめに行われます。毕业考试七月初举行。
答案用紙が試験監督によって配られた。答案用纸由监考官发了。
これは会話でよく使われる言葉です。这是在会话中常用的词。
可以看出,以上被动句都是由他动词(及物动词)构成的。这类句子又叫直接被动句。
再来看以下例句:
雨に降られて風邪をひきました。淋了雨,患了感冒。
あの少年は父親に死なれて、生活が苦しくなりました。那个男孩因父亲去世,生活很苦。
夕べは子供に泣かれて眠れませんでした。昨夜被孩子哭闹得无法入睡。
友達にこられて勉強できなかった。朋友来了,害得我没法学习。
竹下君は友達に行かれてしまいました。朋友们都离竹下而去。
通过比较以上例句,我们发现,日语中不仅他动词能构成被动句,自动词也同样可以构成相应的被动句。这类句子中的动词并没有直接作用于叙述的焦点,而是多用来表示事件的发生给某人带来麻烦或者损失,也称为间接被动句。
由此可见,英日两种语言在由主动语态变成被动语态时,相同点是都需要变更谓语动词的形式。而明显的区别是日语不仅他动词(及物动词)有被动态,自动词也可以有被动态。以上例句中像rain,die,cry,come,go 这一类的动词,在英语词汇中属于不及物动词,是不可能构成被动语态的。这一点是需要特别注意的。
总之,不论英语还是日语,被动语态的构成和变化都是多样且复杂的。本文仅做了简单的比较分析。
综上所述,在第二外语教学中,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是很有必要的。通过比较,尽可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了第二外语学习的乐趣,同时也促进了两种语言的相互学习。需要指出的是,在进行对比教学时,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并不是简单的一对一的去对比,而是要输入适合的英语概念,也要注意到两种语言比较的针对性和合理性,以便学生能更好地接受从而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本文仅对英日语时态语态的某些部分做了一般性的比较分析。希望这些粗浅的分析能带给学习者一些启发、帮助他们建立起一套新颖有效的学习方法,促进外语的学习。此外,本文除了某些语法现象的对比外,并没有涉及到英日语之间文化和语用方面的对比问题。其实,这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层面,因为文化的影响始终会贯穿于外语学习的过程中,从而影响到语言的表达。这一点希望在今后的教学研究中能不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