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教育系 康艳
在全球知识飞速发展的今天,通过阅读快速准确地获取信息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技能。英语阅读(泛读)作为一门重要的技能训练课,是高校英语专业基础阶段的必修课,向来受到师生的广泛关注。然而,当前的阅读课教学,无论从课堂反应,还是学生反馈来看,效果均不理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阅读材料缺乏时代感,难以调动学生阅读兴趣。当前的外语类阅读教材虽然种类繁多,但大多缺乏时代性。由于出版程序限制,一些本是“新闻”的入选材料,待到教材正式发行时则早已成为“旧闻”。这些与现实生活脱节的材料,难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弥补教材缺陷,有的教师给学生指定一些课外读物、复印最新材料或让学生自选阅读材料。但教师单方面挑选的材料学生可能并不感兴趣而不愿阅读;而学生自选的材料,教师也无法对其进行监督和评估。此外,复印材料费时费力,对家庭困难的学生也是一种经济负担。
(2)教学模式单一,缺乏师生交流。当前的阅读课教学大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教学围绕着课文展开,学习方式以读为主,目的是要使学生掌握课文的内容、结构、主题等重要信息。教师讲解,学生被动接受,课堂教学缺乏讨论与沟通;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较少,学生之间的互动更少,呈现一种单向的交流模式。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缺乏探究问题、讨论问题的积极性,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
(3)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未能充分发挥,无法保证阅读量。阅读课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通过阅读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增强语言文化背景知识。这种训练是以大量阅读为前提的。由于师生缺乏交流、学生没有阅读兴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自然也难以发挥。加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欠缺,多数学生不会花费时间阅读课外资料,无法保证阅读量,也难以实现教学目标。
(4)教师任务繁重,无法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当前的高校教师教学科研任务繁重,很少有时间与学生课下交流,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和阅读情况,对学生做出有针对性的指导。即便是教师给学生布置书面作业,也很难及时评阅。即使勉强回复,也只能是简单批注,不能真正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思想上的困难。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希望尝试将博客引入教学,改进英语专业阅读课的教学模式,并通过教师行动研究,探讨博客应用于英语专业教学的效果及可能存在的问题。
博客(Blog)是一种低技术起点的网络交流平台。创建者无需任何技术知识就可以在上面发布个人日志、音视频资料,并随时更新;也可以通过链接将之与外部资源相连。博客上的日志按照发布时间顺序排列,阅读者可以对任意消息发表评论。
博客以语言为载体,表达思想,传播信息,积累知识,将其与外语教学相结合有着巨大的潜力。Bhattachara 和Chauhan (2010)的研究表明,博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二者共同作用可以促进学生语言和认知技能的发展。①Bhattachara,A.& Chauhan K.Augmenting learner autonomy through blogging.ELT Journal,2010,doi:10.1093/elt/ccq002.Ward (2004)认为,博客可以为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阅读材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同时,学生在阅读文章和他人的评论时能够锻炼自己的批判性思维能力。②Ward,J.M.Blog 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 (BALL):push button publishing for the pupils.TEFL Web Journal,2004,3 (1):1-16.这正与大纲规定的阅读课教学的目标相吻合。
结合当前研究和博客自身的特点,我们认为将博客应用于阅读教学的优势在于:首先,它能够以经济便捷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大量具有时代性的鲜活的阅读资料,大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其次,能够为师生和生生搭建真实交流的平台,在提供语言输入的同时,促进学生的语言输入,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第三,博客平台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各种需求,使他们能够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自主学习;最后,博客的信息组织和管理形式使之能够以类似学习档案袋的形式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反思材料,也便于教师监督学生,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
但是,博客作为一个网络工具,不可能自动实现以上功能。语言教学的实质是交际,是思想、情感和信息的交流,是基于师生共同参与、互相尊重、平等合作的关系之上的真实交流。博客的引入只是为这种互动交流提供平台,并不能必然促进这种关系的建立。因此,我们拟在研究中进一步引入学习共同体的概念,以构建共同体为基础,最大限度地发挥博客优势,促进真正的教学交流,提高英语专业阅读课教学的成效。
学习共同体所依据的一个重要理论框架是实践共同体(communities of practice)理论。所谓实践共同体,指的是一群有共同关注点或对某项工作抱有共同热情的人组成的组织;他们通过定期的相互交流,共同学习,使工作能够更为圆满地完成。一个实践共同体区别于一般组织应具备三个基本要素:知识领域(domain)、在领域中追求共同志趣的人构成的共同体(community)以及由领域内成员共同创造并共享的实践(practice)。①Wenger,E.2006,Communities of practice:a brief introduction.http://www.ewenger.com/theory/,retrieved on July 28,2010.根据Wenger 的观点,明确的领域由一系列共同关注的问题构成,它确定共同体的目的,体现共同体存在的意义。成员在领域中积极参与、互相交流、彼此学习,分享各种资源,包括经验、故事、工具、解决问题的方法等,并在这样的参与过程中形成不同的身份(identity)。这种身份以共同体之中对于领域知识或问题把握的熟练程度来划分:如是新手还是有经验的人,或者说是学徒还是专家。在长期的交往过程中,领域内成员创造出集体的智慧和能力,形成彼此分享的共同实践。
学习是意义协商的过程,是成员在共同体中参与并将实践具体化的过程。这种参与首先是合法的边缘性的,随着参与程度和复杂性的增加,学习者从边缘性参与者逐步发展为共同体中的核心成员,从新手逐步成长为专家。②Lave,J.& E.Wenger.Situated Learning:Legitimate Peripheral Participation,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1.Wenger (1998)认为,有能力的成员(competent membership)应具备三个条件:交往的相互性(mutuality of engagement)、对共同事业的责任(accountability to the enterprise)以及对共享技艺库的协商能力(negotiability of the repertoire)。③Wenger,E.Communities of Practice:Learning,Meaning and Identity,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8.即,他们首先需要与共同体的其他成员进行交流,对他们的行动进行回应;这种相互性是成员参与共同体实践,形成个人身份(identity)的基础。其次,成员需要充分理解共同体的事业,对之负责;积极参与共同体的协商讨论,并为之做出贡献。最后,成员应通过共享的技艺库,即共同体成员分享的话语或意义交流方式,在充分参与中发现实践,并给实践赋予新的意义。
博客圈是由拥有博客的网络用户依照共同的经历或兴趣自发建立的网上人际关系圈;圈内成员通过链接了解其他人的最新动向,进行沟通交流。博客圈作为一个网络互动平台成为学习共同体应该具备以下条件:
(1)明确共同目标,塑造成员的归属感:学习共同体的共同目标就是成员在共同协商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为了提高知识和技能所进行的参与和实践意义的具体化。成员在此过程中获得对自己的身份认同,即自己作为学习共同体成员的归属感,为集体做出贡献的责任感。因此,博客圈中的每个成员都应该作为共同体的一部分而存在,他们有着明确的目标—通过参与共同体实践提高自己的水平或能力。在共同体中成员之间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关系,作为一种无形的约束力和凝聚力,使成员将共同体的规范和要求转化为自觉的行动,朝着共同的目标不断努力。
(2)形成相互交流的氛围,支持成员间合作:学习共同体中的相互交流不是强迫的交流,是成员出于对自己身份的认同以及这种身份带来的责任感,发自内心的真心交流。博客圈中成员走进彼此的精神世界,相互尊重,相互理解,以博客为平台进行平等对话。他们在这一学习共同体中进行有效的交流与合作,实现协作式学习,实现共同的目标。
(3)形成共享技艺库,搭建资源分享平台:共同体成员遵循彼此认可的规范,通过相互认同的方式将自己的知识、经验等与他人分享,供他人参考和讨论,并在意义协商的基础上不断积累,形成并发展成群体共享的知识和技能。技艺库的建立使博客圈从一个普通的网络关系网发展成为凝聚集体智慧的资源分享型学习平台,有效地促进成员间的相互学习、共同成长。
基于博客圈的学习共同体建立在成员的认同感、归属感以及共同的学习目标的基础之上,解决了一般网络辅助教学中学生被迫参与的问题。它能够创建一个开放性的立体交流平台,为师生成员的平等对话和互动创造条件。在这一共同体中,教师作为重要参与者和有能力的成员,在担当其他成员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的同时,自身也是一名学习者。一方面,教师以一位平等的有经验的参与者的身份赋予其他成员参与的合法性,参与他们的身份建构,帮助他们获得认同,明确参与共同体的目标和意义,并为互动协商提供各种支持,另一方面,教师自身也在通过共同体的共享技艺库创造不断发现和创造新的意义,在推动共同体发展的同时实现自身的飞跃。
本研究于2008~2009 学年度秋季学期实施,参与学生是我校07 级二年级英语教育专业两个班,共42 人。课程使用教材是辽宁教育出版社引进McGraw Hill 公司的美语路路通第四版第三册。同时课程为学生推荐课外阅读书目,内容包括社会热点话题、科技热点话题、心灵鸡汤系列及原版英文小说等。每学期学生以班级为单位从书单中自由选读至少8 本书,撰写读书笔记。此外,学生以组为单位,根据教师安排,对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话题进行小组调研,并通过课堂演讲或组织课堂讨论展示调研结果。
本课程的学习共同体是由英语阅读课主讲教师与学生通过建立博客圈而共同构成的一个教学实践共同体。学期之初,教师向学生公布课程博客①该博客的地址为http://extensivereading.spaces.live.com。除以上网址,本课程还有一个sohu 博客http://extensivereading.blog.sohu.com。由于MSN 博客为国外网站,部分学生无法在校园网内访问,本课程又在sohu 上开设博客,方便无国外访问账号的学生使用。两个博客内容完全一致,学生可以依据实际情况选择一个访问。该问题将在教师反思部分进行详细阐述。,并要求学生每人也建立个人博客,与课程博客链接,建立博客圈。活动开展前,教师向学生明确博客圈的目的就是增进班级成员与教师的互动和交流,提高阅读技能,实现课程教学目标。教师规定学生应定期阅读课程博客,在博客中提交作业;更新自己的博客,将感兴趣的文章和话题与他人分享;浏览他人博客,发表评论。学生在博客圈中的参与程度将作为期末考评的一项重要标准。同时,教师也承诺将定期对所有内容进行阅读和评论,并对学生提出的一些问题进行解答。为了增进师生互动和学生参与的主动性,教师还率先在课程博客上发表自己的心情随想,鼓励学生进行阅读评论。逐渐地,学生态度由被动转为主动,能够做到每天关注博客动态,主动参与博客圈活动。
1.博客圈内容
博客圈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一是与课程教学相关的内容,包括,课程材料、练习题答案、课程作业、与课程学习相关的外部链接等(如,博客日志2008—12—16)。将这些内容公布于网站,能够使学生充分了解课程信息,把握课程进度,更有助于帮助学生深化课堂学习,根据自身需要调整学习进度
二是课外阅读资料。这一方面来自于教师选取的与学生学习和生活相关的散文、英文报纸对社会热点的报道、语言和词汇的小知识、英文脑筋急转弯等。这些与学生相关的真实的阅读资料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正确思考并学会使用语言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学生贡献的阅读资料也是课程补充材料的一大来源。由于博客圈逐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越来越多的学生向教师和其他同学推荐自己感兴趣的阅读资料(如博客日志2008—12—02),应在博客中与他人共享。
三是师生对生活、学习和工作的感悟随笔。这一部分内容是促进学习共同体建立的基础,是师生平等关系下完全真实的思想和情感交流。它不仅有助于加深师生的相互了解,也有助于学生从教师身上汲取学习的动力,深化自己在学习中所获得的知识。有时,教师将自己的个人生活体验与阅读材料相结合,引导学生阅读思考。例如,在期末临近时,教师选择了一篇介绍如何帮助学生正确对待学习和考分,减轻考试焦虑的文章,并在该文章前以前言的形式分享了自己作为在读博士生同样也为期末论文和成绩焦头烂额的心态,并鼓励大家阅读文章后,发表自己的看法(详细内容参见2008—12—8 博客日志)。
四是师生对课堂教学活动的反思。学生反思主要记录学生在小组调研和课堂演讲等活动的表现,由教师和其他成员对之提出建议。此外,教师在博客中也会发表对自身课堂教学的想法和反思等,邀请学生进行评论,为提高教学效果建言献策。这些反思和相关的评论体现了学习共同体协商互动,互惠合作的作用,有助于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如博客中以book reflection 为标题的日志)。
2.学习共同体的活动形式
学习共同体活动形式按照参与活动的主体可以分为五类:教师与教师博客、教师与学生博客、学生与教师博客、学生与自己博客、学生与同学博客。具体如表1 所示:
表1 博客圈活动形式汇总
学期末,教师对博客圈共同体的学习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由教师参考相关文献编制而成,分为定性和定量两个部分。定性部分内容包括四个方面:(1)对本课程的整体看法;(2)博客圈活动对学习的作用;(3)参加博客圈活动的动机;(4)博客圈活动对今后学习的影响等。定量部分为一个开放性问题,收集学生对本课程及博客圈教学的建议(问卷见附录)。教师共发放问卷42 分,回收有效问卷37 分。调查结果如表2 所示①同意一项人数包括选择4 (同意)和5 (十分同意)的学生,不同意一项包括选择1 (十分不同意)和2 (不同意)的学生,选择3 (不清楚)的学生不计算在内。:
问卷项目同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意(%)______对本课程的整体看法1.我从这门课中获得了有价值的东西。94 2_________2.通过参与博客圈活动,我觉得我是班级的一部分。89 5 3.在博客活动中,我觉得其他同学能够帮助我学习。80 10 4.通过博客活动,阅读课教师对我的帮助比其他教师大。85 6 5.博客圈活动有助于提高我的语言水平。90 4博客圈活动学习的帮助体现在:96 2 6.1 博客阅读开阔了我的视野。6.2 教师能够给我提供建议。6.3 我能从其他同学那里获得建议。6.4 我有了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参加博客圈活动的动机94 1_________82 8 84 6 7.我参与博客圈是因为这样可以得高分。96 4________8.我参与博客圈是因为这对我的学习有帮助。88 5________9.我参与博客圈是因为这些活动挺有意思的。90 7________10.我参与博客圈是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完成作业。93 5________博客圈活动对今后的影响11.我今后还会参与类似的博客圈活动。92 5 12.我今后还会自己坚持写博客。79 15________
以上数据显示,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博客圈对于他们的学习有所帮助:94%的学生认为从课程中学到了有价值的东西(问题1);90%的学生认为博客圈活动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语言水平(问题5),89%的学生感觉自己已经成为学习共同体的一员(问题2)。博客活动中对学生最有益的是开阔视野(问题6.1),其次是获得建议(问题6.2、6.3),以及获得学习的主动性(问题6.4)。同时学生在开放性问题中也提到,博客圈的活动使他们能够从其他同学那里学到许多新的知识,了解他人的学习和想法,与教师交流心得。
在参加博客圈的动机方面,教学评价的因素仍然起到主导作用(问题7、10),这说明外在动机仍然是主要原因。但学生也表示对博客活动活动感兴趣,觉得能够促进自己的学习,因而愿意参加(问题8、9)。由此可见,博客圈活动也同样激发了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数据也显示,如果教师要求,他们今后会继续参加这一活动(问题11);但如果是自己通过博客学习,愿意坚持这一活动的人就明显减少(问题12)。因此,教师指导下的学习共同体活动应该更受学生欢迎。
研究表明,基于博客圈的阅读学习共同体有助于学生建立团体意识,激发阅读兴趣,增进互动交流,加强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果。但教学实践和学生反馈也揭示了该研究的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缺乏硬件条件:本行动研究的前提是参与研究的全体学生都具有上网条件,有自由支配的电脑和网络设备,可定期访问博客。但学生反馈显示,个别学生因为没有电脑,参与活动十分困难。此外,教师选择在微软提供的MSN Space 上建立博客,目的是希望在有必要的时候通过与之相连的Messenger 网络聊天工具与学生进行单独交流。但是,由于学生宿舍网络受到学校网管限制,进行国外访问需要支付高昂费用,给学生带来一定的经济负担。因此,教师在了解情况后又迅速在sohu 另开了一个相同博客,便于没有国外访问权限的学生链接访问。
(2)忽略学生个体水平差异:部分学生在问卷开放问题中提到,由于自己英语水平欠佳,很难理解教师和同学在博客上发布的文章,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他们只能在阅读后简单评论,却并没有从中获得收益。教师在行动研究过程中没有及时发现此类问题,为学生提供及时的支持,提高参与的程度和参与的积极性。此外,也有学生表示,他们不喜欢撰写博客,更希望采用传统的书面阅读和作业的方式。事实上,网上阅读是英语专业教学大纲规定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技能。教师应该及早发现这一问题,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博客的作用和博客圈学习共同体的目标,鼓励学生适应和接受共同体的交流方式,使他们能够尽快获得共同体的认可和成员的归属感。
对本研究的反思提示教师,任何教学改革都不能采取一种“自上而下”的模式。在实施之前,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包括学生水平、兴趣爱好及与教学改革相关的硬件条件等,避免由于某些因素的影响干扰教学改革的效果。此外,在教学改革推进过程中,教师应时时监控学生的学习,关注学生的想法,了解实施过程中的不足。只有不断地关注过程,在过程中评价,才能保证教学改革的效果,真正实现教学改革的目的。
此外,本研究认为,今后采用博客圈建立学习共同体的教学实践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首先,教师可引导共同体成员充分利用RSS 订阅功能,使共同体成员能够及时有效地了解其他成员最新的日志与评论。RSS(Real Simple Syndication)也称为聚合内容技术,是一种在线共享内容的简易方式。①马武林、蒋艳,基于RSS 技术的大学英语教学博客群的建设及应用,《外语电化教学》,2009年第1 期:39—44。采用RSS 的用户可以不打开相关网页就能获得所订阅网站或网页的更新信息,使交流和共享更为便捷。其次,教师可引入其他成员,构建更为广阔的学习共同体。这些成员可以包括其他教师、学生、专家等。最后,本研究所采用的是免费商业博客平台,里面含有大量的商业广告,干扰信息太多。今后以教学为目的的博客圈可以在专门的教育网络平台上构建,这有利于集合更多的教育资源,促进学习共同体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