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品之一,是咸味的载体,是调味品中用得最多的,号称“百味之祖”。放盐不仅增加菜肴的滋味,还能促进胃消化液的分泌,增进食欲。但是吃盐过不要过多,长期食盐过多会影响身体健康。
有研究表明吃盐太多容易长雀斑,这让女人们很是担心。食盐过多,除可使面色黑黄外,也有可能导致面颊长出雀斑。若同时摄入动物性脂肪和蛋白质过多,则会影响肝脏正常代谢而使雀斑更显眼。可见雀斑容易爱上“咸人”,女性一定要注意。
在日常生活中不难发现,有许多肥胖妇女的脚到了下午就会浮肿,穿的鞋子变得紧绷,其实是体内的盐分在作怪。“浮肿”是多余的水分未能被排泄而蓄积在体内时所发生的现象。一些人试图通过排汗或利尿进行减肥,实际上也是暂时消除了浮肿,对脂肪难以起到根本减少的作用。
盐是生命所不可缺少的,但是过多的盐也不利于生命。医学家普遍认为,多吃食盐容易患高血压、心肌梗塞和癌症等疾病。
医学专家经研究发现,盐易存积在血管壁内。血管的阻力越大,血压就越高,心肾等内脏的负荷就越重,机体正常代谢功能就被打乱了,水肿就会出现,产生脑血管意外或心力衰竭的危险性就大幅度增加。
当吃得太咸时,由于体内摄入大量的盐分,透过肠黏膜首先进入血循环之中,血液中的盐分高了,必须要吸收水分来稀释它,所以人便会觉得口干,于是便大量地喝水,这些水分进入血液中,便使得血液的量扩张了起来,于是血压便会升高。
营养学专家认为,钠通常会使妇女的骨质每年流失约百分之一。盐中的主要成分钠,含量约为40%,可以说是导致人体骨质流失的直接杀手。
饮食中钠盐过多,在肾小管重新吸收时,可使过多的钠离子与钙离子相竞争,钙的排泄增加,刺激甲状旁腺分泌较多的甲状旁腺素,因此激活“破骨细胞”膜上的腺苷酸环化酶,促使骨中钙质溶解,破坏了骨钙代谢的动态平衡,因而易引起钙流失,导致人体缺钙,发生骨质疏松症及骨折。
由于糖尿病常与高血压一起出现,表面看来,糖尿病患者限盐,仍然是拜高血压所赐。的确是,但又不尽然。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即使抛开高血压,盐与糖尿病也有直接关系,过多的盐会促进淀粉消化和促进小肠吸收游离葡萄糖,可增高血糖浓度而加重病情。
因此,糖友不仅要限制热量、脂肪和含糖食物的摄入,限盐也必不可少。这样不仅有助稳定血糖,可以更好地控制糖尿病;还有助控制血压、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对伴有高血压的糖尿病患者限盐,效果不亚于增加一味降压药。它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也大有好处。糖尿病持续10年后,肾脏多半会受损,此时如继续高盐饮食,降压、降尿蛋白药物的作用会受限,肾脏负担持续加重,病情也会更加恶化。
糖友该吃多少盐,取决于病情,也与吃主食多少有关。一般而言,每天吃主食少于250克者,每日吃盐2.5克;主食250~350克者,每日吃盐3克;主食350克者,每日吃盐3.5克;若烹调使用酱油,则需相应扣除盐量。要改变吃腌、熏食品,口味偏咸的坏习惯。还要注意,酱油、调料、油条、挂面、面条、面制品、熟食等其实都是含盐的,食用时要算进每日吃盐总量。不过夏季运动后或体力劳动后丢失盐分较多,这时可适当多吃点食盐。
糖友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不经意地吃盐过多,吃完了以后才发现,为时晚矣。其实糖友限盐也有技巧,采取一些小窍门,既把盐量控制住,又不会太影响口感。
1.能生吃的食物尽量生吃,如西红柿、黄瓜、萝卜等,其本身也有一定味道,做菜时可不加盐或少加盐,保证原汁原味。蔬菜本身的清香味能增进食欲,如西红柿炒鸡蛋、番茄菜花、清蒸茄子等,应尽量利用其本身味道。
2.做菜时先不放盐,待菜熟后食用前临时撒少许盐在菜表面,既减少用盐量,又能保证咸味,能唤起食欲。
3.不吃或少吃咸味或鲜味的小食品、零食、方便面、苏打饼干等(含大量钠),尤其是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及浮肿患者更应限盐,可用钾盐代替部分钠盐,既增加咸味,又降压利尿。不过,肾脏功能不佳、尿毒症以及使用保钾利尿剂(如安体舒通)患者例外,多尿时还可以使用不含钠、钾的特制盐(尿少时忌用)。
4.发酵食品尽量用发酵粉,而不用碱和苏打粉。
5.做汤基本不放油、盐,做清汤,但可以适量放虾皮、紫菜提高鲜味。
6.可用醋、芝麻酱、番茄酱等调料,或用葱、姜、蒜等提味,如醋拌凉菜、芝麻酱拌茄子、番茄肉片等,不仅促进消化、提高食欲,还能增加矿物质吸收率,减少维生素损失。凉拌菜则可做成糖醋菜或酸辣菜,但别忘了控糖,可以用甜味剂代替蔗糖。
7.多吃菌类。以蘑菇、木耳、海带为主料的汤菜,味鲜色浓,并有补益、软化血管功能,可加少许盐或不加盐,味道也不错。
温馨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