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洪喜
参附注射液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心肌保护作用的观察
刘洪喜
目的 观察参附注射液对心肺复苏后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 选择本院47例心肺复苏后患者随即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 观察复苏成功后、治疗24h后、治疗72h后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T (cTnT)的变化情况, 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复苏后CK-MB、cTnT水平均明显升高, 但治疗组的升高的程度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 治疗后两组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治疗组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更显著;两组均有心律失常发生, 治疗组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结论 参附注射液治疗心肺复苏后患者, 可有效减轻复苏后的心肌损伤, 促进损伤心肌恢复, 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
参附注射液;心肺复苏;心肌保护
心跳骤停心肺复苏后如何保护心肌, 避免和减轻心肌损伤, 降低复苏后早期死亡率, 还处于探索阶段, 本研究中应用参附注射液治疗心肺复苏后患者24例取得了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2月在本院发生的心跳骤停经心肺复苏成功后自主循环建立>24h的患者47例, 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24例, 男13例, 女11例, 年龄35~75岁, 平均(53.3±8.2)岁;对照组23例, 男12例,女11例, 年龄36~74岁, 平均(52.8±7.8)岁。其中心源性猝死22例、脑出血11例、多发伤12例、中毒2例。两组性别、年龄、病因等方面均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 呼吸支持, 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 防治并发症, 支持及对症处理, 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100 ml静滴1次/d, 治疗3-7 d。
1.3 观察指标 复苏成功后、治疗24h后、治疗72h后CK-MB、cTnT变化情况, 心律失常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处理, 采用方差分析和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复苏成功后、治疗24 h后、治疗72 h后治疗组CK-MB分别为 (111.3+28.8)、(211.3+78.8)、(18.2+4.8)U/L, cTnT分别为(12.2+1.2)、(168.6+43.9)、(21.3+3.6)μg/L;对照组 CK-MB分别为(101.3+25.2)、(401.3+85.2)、(65.6+22.1)U/L, cTnT分别为 (12.1+1.1)、(268.7+65.8)、(98.6+24.5)μg/L。复苏后两组 CK-MB、cTnT水平均明显升高, 但治疗组的升高程度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治疗组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更显著 (P<0.05)。
2.2 心律失常发生情况 对照组发生率为95.2%, 其中室早7例, 室速9例, 室颤3例, 死亡16例;治疗组发生率为62.5%, 其中室早8例, 室速6例, 室颤1例, 死亡12例, 远少于对照组(P<0.05)。
心跳骤停心肺复苏后心肌受缺血和再灌注的双重危害,心跳骤停导致血流中断心肌缺血, 氧自由基产生增多, Ca2+内流增加, 内皮细胞功能损伤, 造成心肌损伤, 再灌注时氧自由基和炎症因子过多释放, 导致心肌损伤持续加重;同时,大量心肌酶释放, 进一步加重心肌损伤, 形成恶性循环, 导致心肌细胞功能障碍、死亡, 最终造成不可逆损伤[1]。
参附注射液是由具有“回阳救逆”作用的古方参附汤,经现代技术提炼的静脉制剂, 具有益气温阳的功效, 主要有效成分为人参皂苷和乌头类生物碱, 具有扩张冠状动脉, 改善心肌供血, 提高心肌收缩力, 降低心肌耗氧量, 减轻Ca2+超载, 清除氧自由基, 抑制炎症反应, 从而减轻细胞膜损伤,促进损伤的心肌细胞功能恢复, 具有“多靶效应”已在急危重病中广泛应用[2]。
本研究表明心肺复苏后CK-MB、cTnT水平均明显升高,但治疗组的升高的程度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 治疗后下降程度明显快于对照组, 心律失常的发生治疗组远少于对照组,说明参附注射液可减少CK-MB、cTnT的释放, 减轻复苏后的心肌损伤, 促进损伤心肌功能恢复, 并能减少复苏后心律失常发生。对于心肺复苏后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加用参附注射液具有很好的心肌保护作用, 安全有效, 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1] 陈灏珠, 林果为.实用内科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1445-1459.
[2] 胡金玲, 李风君, 胡春荣, 等.参附注射液对猝死复苏患者心肌保护作用的临床探讨.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9,18(1):73-75.
466000 河南省周口市中医院重症医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