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海艳
实验诊断教学在医学教学中属于诊断学中的一门课程,是医学进修中主要的一门基础课程。现代临床中, 检验设备及技术频繁更新换代, 检验的方式方法也日益的科技化、自动化[1]。随着医学技术和设备的发展, 临床检验方式也随之发展。而因为现代临床医学的诊断检查项目逐渐增多, 循证医学也渐渐被广泛应用。作者经过多年的探索分析和教学经验的累积, 对实验诊断的教学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与理解, 并制定和完善了具有特色的实验诊断教学的方法, 具体情况如下。
临床医学教学发展现状是, 原有的医学模式由生物模式开始转变为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 在临床的诊断中, 主治医生不仅仅以经验作为判断依据, 而是将检验指标、科学依据作为判断的主要因素。因此, 诊断医学不再只是辅助教学的层面, 已经向主要课程转变, 而且检验医学已然是可以推动整个医学发展的重要科目之一。面临等等医学教学的改革,教学力量的之后反差明显, 面对增长至上千种检验项目, 所以, 当代的医学教师应重新建立符合医学发展的指导思想,转变传统按部就班的教学方式, 指导学生准确的进行检验项目的选择和熟练应用。
2.1 改革教学方法, 锻炼学生自主分析能力 对于学生的教育, 不单是给与理论知识的讲解, 最重要的还是学生主观的分析判断能力。因此, 在实验教学中的传统方法应进行改革, 都以实验验证的方式进行以及组织多样化病例分析的方式进行教学。在有限的课堂时间进行有效的利用, 及传授了理论内容, 又帮助学生有效的记忆, 并且按着课堂教学的进度制定相应的课外资料帮助学生加强印象。
2.2 在实验诊断的实际教学中融入床边化验内容 床边化验可以理解为实体操作, 即有效的利用教学检测设备和试剂对来医院、社区等地就诊的患者进行一般的实验诊断。床边化验的操作性强且经济性强。在国际的首次实验诊断学术的交流会上, 多方有关人士将此床边化验列入为未来诊断教学的发展趋势[2]。
3.1 锻炼学生培养质量意识 在教学中, 指导学生自主的进行选择检验项目、样本取样、实际操作等, 让学生在整个学习中, 锻炼自我的分析能力、质量的掌控能力。
3.2 增强学生服务意识 在教学中, 适当穿插身份转变, 使学生提前获知临床资料以及化验的结果, 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型, 锻炼其通过临床资料和检验报告来判断患者的需求,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
3.3 改革考核制度, 多方面进行考核 考试是评定学生一阶段的学习成果, 也是对教学质量的一侧侧面反映。同时更是起到督促学生的方法之一。传统的考核制度即为理论知识的考核, 试题的选定均为书本的文字内容, 只需要硬性记忆即可考出好成绩, 这类考核制度并不能真实的反应学生的学习情况, 因此, 对考核制度进行了改革, 增加了实验的考核项目, 这不但可以真实反应学生应时理论知识的能力, 并且可以在具体操作中发现真实欠缺的问题所在, 培养了学生分析、动手能力。
经过以上的改革尝试, 初步制定了与现代医学发展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和考核制度, 获得了显著的效果。一方面学生在新形式的教学模式下, 表现出格外高涨的学习热潮, 学生逐渐形成了主动进行病例的分组讨论以及实验操作等课后学习习惯;通过对学生的考核成果分析发现, 由于新增了考核项目, 发现学生在理论内容上的掌握与实际操作中出现脱轨,这给进一步教学提供了参考[3];通过整理的改革和创新, 学生的整体素质和知识水平得到了全面的提高。
[1]郑文芝, 温晓艳, 李立宏, 等.实验诊断学教学改革与展望.河北北方学院学报, 2005, 22(3):178.
[2]陈晓东, 王忠永, 陆永绥.临床医学专业实验诊断学教学改革实践与体会.检验医学教育, 2003, 10(1):154.
[3]张波, 府伟灵.实验诊断学教学现状与改革策略的探讨.检验医学与临床, 2007, 4(11):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