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对糖尿病精神抑郁障碍患者的护理体会

2013-02-02 15:36赵静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35期
关键词:评量障碍依从性

赵静

心理护理在临床在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选取74例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 对其实施心理护理, 效果明显,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74例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 其中男32例, 女42例, 平均年龄(48.3±2.4)岁, 患者均未出现精神疾病史。所有患者均使用BECK抑郁自评量表进行评估。BECK抑郁自评量表在目前临床中应用较为广泛, 其内容主要包括21项, 每一个题目下方均存在4个答案, 分成四级评分(0~3分), 一题对应一个答案, 患者需独立完成且不会受到其他任何影响而进行自我评定, 所评定时间包含“现在或过去一周”, 每次测评基本在10min完成。所得总数之和<10分时显示患者无抑郁症状状况, 10~15分患者有可疑抑郁症状, 15~25分患者确诊患者有抑郁症状。≥25分时患者抑郁症状为中等或较为严重。调查资料表明糖尿病病程时间增加, 年龄增加会导致发病几率上升, 程度严重。患者文化程度较高, 其发病率较低。经济状况差的患者发病率也高,并发症严重相比较无并发症者具有更高发病率。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无较高生活信心、存在自杀倾向、少言寡语、悲观失望、情绪低落、压抑沮丧、对事物无兴趣、无法集中注意力、感觉记忆力降低、心烦气躁、坐立不安、无法入睡、治疗依从性低等。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应用糖尿病药物治疗、抗抑郁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 且予以有效的心理护理。患在入院时需予以良好指导, 使患者能够明确病区所处环境, 所拥有的生活设施及其应用方法。了解科内医生、护士情况, 尤其需与管床医生、护士相识, 避免出现陌生感, 确保患者在住院时保持安心状态进行治疗。及时与患者沟通交流, 耐心倾听其叙述及宣泄, 使其感受到关注与关心, 并自愿予以帮助。提高患者家属沟通交流水平, 使其家属能够积极配合, 予以患者情感支持, 且尽可能时患者要求得到满足。按照患者实际情况及临床表现症状, 予以良好宣传教育, 使之能够了解自己病情, 对治疗情况心中有数。若患者抑郁评分较高, 无良好治疗依从性, 负面情绪严重, 则需将此类患者分散性安排,让其与心理状态保持良好, 治疗依从性较高患者住在同一病室, 让患者间进行交流, 以便患者能够得到启发, 具有正面影响效果。对患者进行支持性治疗, 以积极耐心态度倾听患者倾诉, 启发患者让其能够充分认识自己情绪改变及病情改变存在密切相关性。得到患者信任与配合基础上, 对其进行有效鼓励、疏导, 使其能够树立战胜疾病信心, 降低负性情绪产生的不良影响, 使其以积极心态配合治疗。在护理中,加强心与心沟通交流, 对患者基本情况进行了解。例如成长史、学习、工作、日常习惯等, 制定更好的护理方案。加强健康教育, 按照患者自身实际情况, 根据其文化程度、病情程度等, 应用小组教育或是一对一教育措施, 使得患者了解糖尿病一些基础知识、治疗方法及效果、血糖、尿酮测定方法及意义、饮食护理及运动锻炼方法、急性并发症防治、慢性并发症预防、胰岛素保存及应用方法, 治疗中的注意事项等, 提高患者认识能力, 则会加强患者心理稳定性[1]。

2 结果

在本文所选取的74例糖尿病抑郁患者中, 经心理护理3~6周后, 再予以BECK抑郁自评量表评定, 显示15分者62例, 抑郁症状得到显著缓解, 依从性提高, 血糖逐渐保持稳定性, 病情易得到控制, 使得生活质量得到提高。16~25分者8例, >25分者4例。此12例患者在出院前提高心理护理水平, 出院后予以电话随访, 且保持每月1次复诊频率, 详细关注患者抑郁症状改善状况。经半年治疗后, 患者抑郁症状程度得到明显缓解, 且可以主动配合治疗。

3 讨论

糖尿病属于身心性疾病, 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多发, 患者发病几率也伴随经济发展, 生活水平提高、人口老龄化、生活方式变化而有缓慢上升现象。有资料显示, 到2025年世界各地糖尿病患者总和估计会达到3亿, 现在中国糖尿病患者已经超过2000万。而且伴随医学治疗模式变化, 糖尿病患者针对性的予以心理治疗及心理护理在临床中显得特别重要, 而且也成为我国精神卫生工作中较重要问题[2]。

Eyrot等人在研究中提高糖尿病伴抑郁障碍率为37.10%~45.20%, 由此可知糖尿病患者存在一定心理抑郁问题已经成为普遍现象。糖尿病患者与抑郁患者存在相同神经内分泌紊乱现象, 从而使得5-羟色胺(5-HT)系统出现功能障碍, 抑郁障碍产生的生化变化为5-HT功能存在缺陷。抑郁会让患者处在应激状态下, 导致升糖激素有上升情况, 患者对胰岛素敏感性下降, 从而激发胰岛素出现抵抗现象。糖尿病患者出现抑郁症状与生活质量之间具有较为严密相关性。抑郁导致血糖无法及时得到控制, 提高并发症恶化几率, 导致生活质量下降, 所以糖尿病患者是否存在情绪障碍问题应予以严格重视[3]。

心理护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患者抑郁程度, 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家属是否支持也成为能否帮助患者消除心理障碍的一个重要条件。临床工作中, 若有糖尿病患者存在抑郁症状需及时发现, 且针对性予以心理护理。经本文研究发现,74糖尿病抑郁患者中经心理护理, 其BECK抑郁自评量表评定下降明显, 消除抑郁效果显著, 临床应用价值高。

[1]杨桂菊, 陈艾华, 魏方艳, 等.心理干预对抑郁障碍糖尿病患者抑郁程度及生活质量影响的分析.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8,9(24):25-27.

[2]杨光艳.心理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抑郁障碍的影响.海南医学,2009, 20(9):157-168.

[3]田永梅.心理护理对脑卒中后焦虑与抑郁障碍患者的效果观察.齐鲁护理杂志, 2010, 16(16):6-7.

猜你喜欢
评量障碍依从性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台湾地区素养导向的语文评量研究及其启示
心理量表,你应该知道的那些事儿
大数据时代基于OBE的线上会计基础培训评价
跟踪导练(四)2
内向并不是一种障碍
跨越障碍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家庭教育过于执着是孩子成长的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