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春芳 张丽萍 张静 王笑燕 周德香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病死率达10%~13%,以心前区疼痛为主,临床表现为心肌酶增高,心电图进行性改变。近年来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1.1 一般资料 本组AMI患者38例。男28例,女10例。均选自2009年3月至2012年3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年龄67~82岁。全部病例均根据临床表现、心电图、心肌酶学检查确诊。
1.2 急救措施 安排在重症监护室,尽早给予溶栓或急诊PCI治疗,常规给予硝酸甘油,积极止痛、镇静,静脉注射利多卡因,维持循环稳定,合并休克时给予抗休克药物。
2.1 一般护理 ①为患者选择舒适体位,减轻心脏的前后负荷,立即给予静脉留置针穿刺建立静脉通路,对于血压过低或循环差者,可行深静脉穿刺。需严格控制滴速的药物可用微量泵泵入,以免输液过快加重心脏负荷和诱发肺水肿。连续心电监护、吸氧,氧流量2~3 L/min,合并心衰时氧流量可增至6~10 L/min,持续给氧时间≥72 h,必要时机械通气。遵医嘱及时准确地给药。②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意识、瞳孔的变化,注意呼吸或心搏骤停。随时注意观察心绞痛、低血压、心力衰竭等各种临床症状。发现异常立即呼叫医生前来抢救,护士不得离开,争分夺秒采取心肺复苏等措施。③备好抗心律失常的药物,严格控制输液速度,20滴/min,发现咳嗽、咳血丝痰、呼吸困难等,及时报告医生。④心理支持。护士要主动与患者交流,以真诚的善心去感化患者,消除其恐惧心理,稳定其紧张情绪,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⑤疼痛的护理。疼痛可使缺血进一步加重,可引起恶心、呕吐、血压不稳、心动过速、出汗和烦躁。尊医嘱及时给予止痛剂。但使用应慎重,要从小剂量开始,密切观察药效,注意有无呼吸抑制、脉搏加快等不良反应。⑥饮食指导。低脂、低钠、低胆固醇或低糖,充足的蛋白,多种维生素、多种蔬菜和水果,易于消化,温度适宜,进餐速度不易过快,少量多餐,合理搭配,不易过饱,以免增加心脏负担。⑦做好基础护理,严禁患者随便自行翻身,由护士协助患者完成一切生活护理。病情稳定后可进行床上肢体活动、床边活动,活动应循序渐进,以不疲劳为主。
2.2 健康教育 ①向患者讲解注意休息的重要性,减少探视,保持环境安静。使心肌处于最低代谢状态,减少并发症,降低心肌耗氧量。同时向家属讲明AMI患者在危险期内非常重要,要防止各种不良刺激和情绪激动,对顺利度过危险期非常重要。3~5 d后可进行被动活动,促进心脏康复。②预防便秘。要保持大便通畅,给予富含维生素、粗纤维的食物,刺激肠蠕动。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一旦发生便秘,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例如按摩腹部,口服花生油、芝麻油,必要时应用果导片、开塞露或灌肠。③保持情绪乐观,对疾病的恢复要有信心,可缩短康复的进程。④嘱患者出院后随身携带速效救心类药物。
经积极抢救和精心护理,有36例病情好转出院,2例抢救无效死亡。经3~6个月的随访,36名患者都能够按照护士的健康教育内容进行日常生活。有2名患者再发心梗住院,再发率为5.6%。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肥胖导致一些老年人患上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从而导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老年人各种感觉欠灵敏,反应迟钝,临床症状不典型,病情复杂进展快,不易被察觉,病死率极高。不典型胸痛以猝死为唯一表现,常发生在睡眠中、饱餐后或用力排便后,预防有一定困难。护士观察病情一定要仔细,早发现、早抢救,使患者脱离危险。及时发现患者的心理变化,并做好心理疏导,以消除患者的痛苦。通过本文可以总结,老年人ATM不仅需要积极有效的抢救措施,还需要正确而有针对性的综合护理措施,可以降低并发症,降低病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