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忧外患”倒逼我国经济增长模式转型

2013-02-01 03:40万海灵
商情 2013年2期
关键词:收入分配经济结构

万海灵

【摘要】尽管近些年来我国消费品市场出现了持续快速增长的势头,但是与投资和出口的高速增长相比,消费需求增速仍显不高,国内消费不足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障碍。本文认为,要解决我国一系列经济问题的关键所在还是收入分配改革。

【关键词】经济结构,经济增长方式,收入分配

一、经济结构失衡,国内产能过剩

长期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投资和外需拉动。不可否认,投资和出口对于我国的经济增长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这种经济增长方式是不可持续的,而且蕴藏了一些隐患。

首先,依赖投资拉动经济,引起消费与投资失衡,国内产能过剩。目前国内产能过剩是传统产业产能过剩和新兴产业产能过剩并存。一方面是大量社会资金不断流入房地产业、钢铁、水泥、汽车和能源等传统产业,导致产能过度扩张;另一方面是一些新兴产业的备受追捧,大批企业缺乏有序规划和论证设计就纷纷上马,如风电、太阳能发电、多晶硅等新兴行业不断出现重复建设的问题。这些超级产能背后的产业很多都涉及到社会经济的各个核心部门。因此,投资结构的不合理引发的产能过剩,将对宏观经济的平稳运行产生不利影响。

其次,经济增长高度依赖于外需拉动,国内经济增长易受国际市场影响。近年来,我国外贸依存度节节攀高,但是我国出口的依然主要是附加值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了稳定外部需求促进内部增长,实际上我国一直是以低估人民币币值、压低劳动力价格为代价的。因此,虽然出口企业,特别是一些劳动密集型的中小型企业,吸纳劳动力多、就业面广,但是利润利润空间小、抗风险能力较弱、经营面临较大压力,很容易出现“国际市场一咳嗽,国内经济就感冒”的状况。

最后,产能过剩与外贸依存度过高的问题交织在一起困扰着中国经济。我们寄经济增长之希望于出口和投资拉动,使得政府的投资行为在促进经济增长的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当国外经济动荡、出口环境恶化时,便形成了中国独特现象:危机前用外贸,危机来用宏调。但是,针对国外经济危机,政府每一次“救急”都会一方面阻碍落后产能的淘汰,另一方面导致国有经济的非理性介入,进一步形成过剩产能。

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我国持续发展必由之路

消费作为最终需求,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是决定性的。生产的产品只有最终被消费,实现了“惊险的跳跃”,整个生产过程才算完成,社会再生产也才能顺利进行。投资消费是对中间产品的消费,虽然在短期内能形成需求刺激经济,但是,投资也是整个社会生产过程的启动环节,最终还是需要通过消费的检验。如果投资与消费不能协调发展,那么投资形成的产品将不能被消费环节所接受,就会出现所谓的重复建设、产能过剩。

不仅投资与消费要相匹配,而且消费也应该内外需协调。强调外需固然可以弥补内需不足的问题,但过度依赖外需会使国内经济受制于国际市场。一旦出口受到影响,则对国内经济的冲击就会一波接一波地接踵而来。而且,过度依赖外需不利于提高国内人民生活水平、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经济发展成果。

要实现社会再生产的顺畅进行和经济的可持续协调发展,就必须投资增长与消费增长相匹配、国内消费与国外需求相协调。因此,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我国实现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必由之路。

三、国际经济危机倒逼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型

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后,世界经济增长动力不足,特别是欧洲经济目前尚处于衰退边缘,加之人民币兑美元和欧元的汇率不断升值,使得国际市场需求持续疲软。虽然目前国内经济企稳向好,但这主要是由政府投资拉动的。政府投资固然可救一时之急,但也是造成中国产能过剩问题难以根治的直接原因。自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中国的产能过剩高峰已渐次出现。而且,这次经济危机引起的外部市场的萎缩不仅是短期的,更有可能是中长期的,因此,我们要清醒认识当前经济形势的严峻性和复杂性,经济能否持续回升不能依靠政府的持续投入。

事实上,欧美债务危机为中国加速经济转型提供了倒逼的压力:欧美的债务动荡促使中国经济加速扩大内需。内忧外患之下,扩大内需势必成为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性问题。虽然解决内需不足非一日之功,但是我们必须以这次国际经济危机为契机,采取措施促进经济增长方式根本转变。

四、经济结构调整是重点

针对当前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中国必须将经济结构调整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和主要内容。首先,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步伐。当前,欧美等发达国家主权债务问题严重,经济前景黯淡,使其输出技术设备的内在要求趋于加大,我国应抓住机遇,促进装备制造业为主的重加工业转型升级。其次,拉动经济增长要以内需为主,内外结合。我国应着力调整内需外需结构,加快形成内需为主和积极利用外需共同拉动经济增长的格局,使中国经济向更加均衡的发展方式转变。最后,扩大内需要更多的依靠消费拉动。国内需求是拉动一国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但是我们应看到目前我国国内投资增长较快、产能相对过剩的问题。所以,今后扩大内需主要是更多的依靠消费拉动。

五、优化收入分配是出路

内需不足,根本原因在于收入分配的两极分化。目前,中国的基尼系数已经高达0.45以上,分配严重不均等。因而,要扩大内需,促进居民消费增长就要优化收入分配,解决居民无钱可花和有钱不敢花的困境。

首先,我国收入差距的大部分形成于初次分配领域,因此,要优化收入分配就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整顿和规范初次分配秩序。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提高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缩小城乡、地区间的收入差距。

其次,完善收入再分配机制。目前,普通居民的消费预期过于沉重,无论是生老病死、房屋购置、孩子教育等,都对其他的消费产生了巨大的挤出效应。社保体系尚未完善,教育、住房、医疗等缺乏充分保障,这些都成为老百姓不敢花钱的关键原因。因此,扩大内需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完善再分配机制,加强社会保障,让居民有钱敢花。

参考文献:

[1]刘建国,我国农户消费倾向偏低的原因分析,经济研究,1999(3)。

[2]刘文斌,收入差距对消费需求的制约,经济研究,2000(9)。

[3]臧旭恒、刘大可,我国消费需求态势分析与政策选择,南开经济研究,1999(1)。

猜你喜欢
收入分配经济结构
就业、收入分配、住房保障问题思考
调节我国当前收入分配差距的税收政策建议
扩大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的对策建议
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公平建设与和谐发展
我国城镇化进程对旅游经济发展的影响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与收入分配问题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创新驱动机制研究
马克思主义信仰在构建中国和谐社会中的意义
人力资本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理论及实证分析
我国经济增长与国民消费的演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