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转化学困生的持久战

2013-02-01 08:58陈军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2年10期
关键词:关爱沟通行为习惯

陈军

【摘要】教育就是把先天的聪明变为现实的聪明,“转化一个学困生与培养一个优秀生同样重要、光荣、有价值。”班主任工作中,促进学困生的转化是一个长期而艰辛的过程,也是提高班级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环节,教育者必须了解学困生的精神需要,并为他们创造良好条件,让学困生对教师敞开心扉,建立起沟通的桥梁,促使学困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学困生;持久战;沟通;关爱;自省;行为习惯

在班级管理中,转化学困生工作是一个长期而艰辛的过程,必须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现代教育理念中的学困生,通常是指那些智力水平正常且没有感官障碍,但其学习成绩明显低于同年级学生,不能达到预期学习目的的学生。这些学生学习中注意力不集中,注重机械记忆,常常回避那些较难的习题或者思维上有惰性。

学困生通常分为两类,一类是智力型学困生,另一类是非智力型学困生,非智力型学困生是指那些非智力因素(包括兴趣、意志、情感、动机、信心、习惯、性格、毅力等)较差的学生。根据调查研究表明:成绩最好和最差的人之间,最明显的差异不在于智力水平,而在于是否具有强烈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以及较强的进取精神和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作用。2010年9月,在上海举办了“全国中学学困生转化教育专题研讨会”,与会专家也指出:心理因素中的智力因素在人才的成功中只是一个基本因素,而非智力因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教育教学中,我们所遇到的学困生多数是非智力型的。

近年来,学校和社会越来越重视学困生的转化教育工作,对学困生的产生原因也有着各种见解。作为一线任课教师及班主任,我认为,在诸多的成因中,家庭和学校因素最为重要。首先,家庭是学生的各种习惯和品质养成的“第一课堂”,和谐的家庭,良好科学的家庭教育是杜绝学困生的首道屏障。其次,学校教育是促进学生进一步健康成长的主阵地,是承接家庭及社会教育的主力军,也是转化学困生的主阵地。尤其是班主任工作,能否关注每一位学生,能否及早发现学生的困惑并帮助学生走出困境,也是减少学困生产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然而,学困生的不断出现却是学校教育面临的十分现实的问题。所以,如何正确面对,科学决策,促进学困生的转化是当务之急,而且必须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促进学困生的转化不是定计划、写保证的易事,这必须有一个完整、务实和有长远规划的教育措施,根据多年的教育心得,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四个大方面长期做好转化学困生的工作:

一、充分“备战”,实事求是,体现因材施教原则

1、充分了解,耐心观察,做好记录是转化工作的基本准备

学困生的产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所以转化学困生工作也不会一蹴而就。在班级管理中,作为班主任必须多观察、及时发现,全面了解、作好记录,同时做好个案分析及共性研究,通过充分“备战”,为有效开展转化工作做好准备。

2、教育者自省很重要,要克服经验主义,及时更新教育理念

华师大教育学教授金忠明的团队曾做过两个调查。调查一,你认为老师对孩子的人生影响大吗?被调查者中认为影响较大的占到了90%,认为很大的占到了60%,而初中教师对孩子的影响力排在第一。调查二,你认为,今天的老师最缺什么品质?排在第一位的是“因材施教”。这样的调查结果,让人欣慰又汗颜,我们究竟是教书匠,还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所以,对于学困生存在的问题,一定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避免对学生的经验主义式的感性判断,必须及时做好跟踪记录,转化方案的制定一定要对症下药,体现因材施教原则。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注重不断更新思想,储备足够的理论知识,就如同更新杀毒软件的病毒库,不更新,抱着经验主义,时间久了就会过期、失效。

二、建立信任和尊重是转化工作的基本保证

1、用真心与学困生交流,将关爱融于严格管理当中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一个班级里,学困生的存在是客观的,他们长期受到学习成绩不如人意的困扰,应试教育更使得学困生出现不良的心理倾向,造成多数学困生有着比一般学生更大的心理承受力,他们习惯了在麻木面对批评的表象之下掩盖自己内心的失落,所以,学困生更需要关心与爱护。但关爱首先要体现尊重,必须将关爱融于严格的管理之中,纪律面前人人平等是实现关爱的基本前提。在课堂上,对学困生多一些鼓励的眼神;在课堂外,对学困生多一点学法上的指导;在生活里,对学困生多一些关怀的话语,让他们真实感受到老师时刻在关注着自己。同时,网络的作用也不可忽视,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我经常通过日志或微博传递教育信息,在互动的过程中,使他们逐渐打开自己的心扉。

2、帮助学生树立自信,体现“赏识教育”,及时发现和利用其自身优点,坚持用发展的眼光教育学生

上海闸北八中刘京海校长认为,反复成功的孩子越来越好,反复失败的孩子越来越差。老师不是简单的夸学生,而是从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优点的帮助成功,再到尝试成功,直到学生的自主成功。对学生的评判,不是知识上的高与低,而是能力和人格的提升与否。

我所带的学生中,学生甲是一个较特殊的学困生,上课坐不住,一个人坐时自娱自乐,有同桌时一节课嘴不停,被请家长已创学校记录,但一次班级大搞卫生让我对这个学生有了新的认识。我提出小组竞赛,完成扫除任务最快的一组可以用教室的多媒体观看篮球比赛。结果,为了快速将垃圾清理掉,他竟然用手抓起别人都不愿意碰的垃圾。于是,我悄悄用手机拍下了这一情景,在班会时给予充分肯定,并“任命”他为“卫生小组长”。没想到这一小小举动,竟换来之后质的变化,我发现他开始有意识克制自己的不良课堂行为,作业质量也逐渐提高……经过一年多的共同努力,他终于考入了自己理想的高中。

常会听到“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这句话,虽然有些偏颇,但从中可以看到教师的力量与责任。赏识教育,只要真正坚持这样做,因势利导,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激发学生的潜能,相信学困生终有变凤凰的一天。

3、关注“学困生”群体,利用其“共性”寻找突破口,努力实现育人与教学的双赢

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一个班级中经常会发现学困生群体,由于共同的“遭遇”使他们聚在一起,这无形中加大了班级管理工作的难度,也使转化学困生工作更加艰难。许多教师都从分化、瓦解入手,避免这些学生抱成团,结果事与愿违,因为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是昙花一现。所以,必须研究和利用这一特殊群体的特点,找到切入点,切实可行的教育方案。

我曾任班主任的一个班级在同年级中是学困生较多的班,起初用老办法对待学困生群体,结果可想而知。于是,我静下心来,认真分析收集到的资料,发现这部分学生除了考试成绩差、课堂纪律达不到要求外,尊师、热爱劳动、关心集体、乐于助人等品质并不差,有的学生只要不谈成绩还很招老师喜欢,甚至有的学生的品行还优于一些成绩好的学生。于是,我在班级中设立了相关的奖励制度,将尊师守纪、团结互助、关心集体、热爱劳动归为A类奖,能经常提出问题且能解决问题归为B类奖,成绩合格归为C类奖,ABC都达到的重奖。运行了一段时间后发现,这一特殊群体的大多数学生在行动中体现出一定的目标指向性,而且渐渐地能静下心来学习,并且这个“小团体”被任课教师称为爱问问题的“为什么小组”。

三、聚焦教育合力,从培养良好习惯入手是转化工作的基本手段

1、充分利用家庭、任课教师等辅助力量,形成教育合力

首先,转化学困生不能脱离家庭教育。班主任总有这样的体会,“学校一学期,不如家里一假期”,许多学生经历一个假期后,一些小毛病又重新回头,这也是转化学困生工作较困难的原因之一。学校教育必须正确面对一些家庭教育中的不规范行为惯性,转化学困生工作必须联合家庭教育的力量。通过必要的联系家长,和家长交朋友,统一教育思想,了解学生的成长过程及思想动态,制定相应的转化措施,有时候甚至还要肩负起转化家长教育观念的重任,由此也看到了转化学困生工作是多么的艰辛。

其次,现代教育不再是“长坂坡”,集体作战才能彰显现代教育的魅力。一定要发挥班主任的统领协调作用,争取每一位任课教师加入到转化学困生的工作中来。这样,不仅可以减轻班主任负担,扩大转化学困生的教育力量,而且可以让学困生感受到老师和家长都期待他们的进步和成功。

2、从培养日常行为习惯开始,小步慢行,重发展促进步

追溯根源,多数学困生的软肋就是在基本行为习惯的养成过程中出现了漏洞,而基本行为习惯的养成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转化学困生首先要在培养日常行为习惯上下功夫,为他们量体裁衣,设计简单可行的可量化的培养方案,立足学生的长远发展,有再小的进步都应不失时机的加以肯定,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不断积累转化的量变因素。

四、充分认识“反复抓、抓反复”的重要性

转化学困生是一个长期艰巨的工作,而接受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由于年龄特征,其行为及思想表现充满了很多变化色彩,作为教师必须不断地做反复教育工作。对于经常反复的学困生,我们要有高度的耐心,坚持尊重与信赖,切忌失去信心,全盘否定,这样做的结果只能造成师生感情对立,前功尽弃。因此,只要学生有螺旋上升的趋势,希望就在,要让希望的种子扎根。正确面对学困生的反复,就是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就是用发展的眼光对待学生,要用自己坚定的信心和务实的行动来影响学生,让他们的自信心日益丰厚,早日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质的飞跃。

猜你喜欢
关爱沟通行为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让关爱成为留守儿童心底的阳光
决策咨询活动中的沟通艺术
真诚激励,关爱相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