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2011 年我国数字图书馆研究论文计量分析*

2013-02-01 06:21朱一红周卫华侯素芳
图书馆研究 2013年3期
关键词:分类号论文数字

朱一红,周卫华,侯素芳,周 庆

(1.浙江树人大学图书馆,浙江 杭州 310015;2.浙江树人大学科学计量学研究中心,浙江 杭州 310015)

数字图书馆作为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和其他相关技术发展和普及的产物,有着传统图书馆无法比拟的独特优势。 从20 世纪90 年代至今,随着数字图书馆的迅猛发展,数字图书馆的研究已成为图书情报界的热点。那么近年来数字图书馆研究的整体情况究竟如何?研究水平和研究力量如何? 研究涉及了哪些主题、热点,又存在哪些不足? 这些都是研究机构和学者普遍关心的问题。 笔者从科学计量学的角度对这些问题做了较为详尽的研究分析,为后者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1 研究对象选取

本文选择《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数据库作为数据来源,主要因为CSSCI 是一个精选库,收录的都是学术水平较高的期刊,是我国学术评价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2012 年10 月5 日,笔者以CSSCI 数据库18 种图情类期刊为统计源,选取时间为2000-2011 年,以“数字图书馆”为篇名和关键词进行精确检索,获得论文2 854 篇,内容包括题名、作者、机构、关键词、发表期刊、发表时间、分类号、基金来源等。 通过比对,删除一稿多投、文摘、访谈录等,最后得到有效论文2 840 篇。

2 研究结果

2.1 发文量分析

表1 2000-2011 年论文年份分布

从论文年份分布可以看出,2000-2002 年我国数字图书馆论文快速增长,2002-2005 年为高峰期,论文的产出量接近论文总量的50%,2005-2007 年有所下降,2007-2011 年又趋于平稳,这说明数字图书馆的研究仍保持相当的热度。

科学知识量的增长规律与科学文献的增长规律紧密联系的,科学文献的数量变化直接反映了科学知识量变化情况,因此科学文献的数量是衡量科学知识量的重要尺度之一。为此,笔者就2000-2011 年数字图书馆的发文数量的累积情况作了分析,见表2。

计量学奠基人和情报科学创始人之一普赖斯提出了文献增长的四个阶段,其中前三个阶段为:①学科刚刚诞生,论文数量少,增长不稳定,很难通过统计的方法求得相应的数学表达式;②学科进入大发展时期,此阶段该专业理论迅速发展,论文数量急剧增加;③学科理论日趋成熟,论文数量增加减缓,演变为线性增长,仅维持固定的文献增长量。从表1 可以看出,经过多年的研究,数字图书馆研究成果相当丰富,目前研究已进入了平稳期,此时成果的产出增长会相对减慢,这种结果符合“普赖斯曲线”。

2.2 作者分析

在本次研究中,第一作者有2 149 人,其中只发1 篇论文的作者有1 774 人,占82.55%。 发表2-5 篇论文的作者有340 人,占15.82%。 发表6-7 篇论文的作者有20 人,占0.93%。 发表8 篇及以上论文的作者有15 人,占0.70%。 表3 列出了发表8 篇以上论文的高产作者和所在机构。 15 名高产作者中有13 名来自高校,占86.67%,可见高校是研究数字图书馆的主要阵地。另外,高产作者的论文大部分出自2006 年之前,持续研究的作者并不多,对数字图书馆研究至今从未间断且成果显著的作者主要有毕强、黄晓斌和赵继海。

表3 发表8 篇以上论文的作者和所在机构(限第一作者)

2.3 机构分析

表4 发文量20 篇及以上的高产机构

发文量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反应一个机构在该学科的学术影响力。笔者对论文第一作者所在机构进行统计,发文量最多的是武汉大学,其次是中国科学院,这两个机构在论文数量上有明显优势,这也说明这两个机构在数字图书馆领域的研究中较为活跃。事实上,武汉大学在该领域始终处于领导者的角色。发文在20 篇及以上的高产机构见表4。

2.4 基金资助分析

从基金来源角度看,课题研究成果共有554 篇,占论文总数的19.51%。 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其他国家级项目论文188 篇;省、部级和中科院以及CALIS、中国图书馆学会、国家图书馆等项目论文191 篇;市、厅级及各省图工委等项目论文72 篇;各高校自立项目论文83 篇;其他来源项目论文20 篇。 分别占基金论文的33.94%、34.48%、13%、14.98%、3.61%。

2.5 分类号分析

表5 论文涉及类目分布(按第一分类号计算)

中图分类号采用汉语拼音字母与阿拉伯数字相结合的混合制号码,用来表达文献主题概念,能揭示文献内容所属学科及科学范围。对2000-2011 年的2 840 篇论文的中图分类号进行统计,有11 篇未标分类号,有2 829 篇论文标有1-2 个分类号,其中有320 篇论文含有两个分类号,论文占总数的11.27%,含两个中图分类号的论文表示论述的学科有交叉。标有中图分类号的2 829 篇论文,涉及《中国图书馆分类法》政治、法律、经济、文化、科学、教育、语言、文字、工业技术等类目。 从表5 可以看出,除电子图书、数字图书馆外,主要的研究对象是G250.7 图书馆工作、信息工作自动化和网络化研究以及G250 图书馆学、情报学和G252 信息资源服务; 其次是D923.4 知识产权; 再次是TP391 计算机信息处理 (信息加工)、TP393 计算机网络和TP311 程序设计、数据库、软件工程。 可见数字图书馆与法律、计算机的关联度相当大。

2.6 关键词分析

笔者对意义相同的关键词如“著作权”和“版权”、“著作权保护”和“版权保护”等进行合并,2 840 篇论文共出现关键词3 455 个,10 474 次,平均每篇论文为3.69 个关键词。其中2 500 个关键词只出现了一次,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与热点、关注点有关;二是与作者对关键词使用的随意性有关。需要说明的是“数字图书馆”的词频为2 634 次,低于论文篇数,原因是有些论文已经在篇名中体现,未再体现在关键词中。笔者取频次在20 次以上的关键词,以2005 年为界分两个时段进行统计,并计算出增量百分比,详见表6。

从增量百分比可以看出目前学术界对数字图书馆的关注热点,如知识组织、信息检索、信息技术、知识服务、本体等增量百分比均超过了150%,这些词都是经济社会发展、管理理念更新、科学技术进步的产物,也将是数字图书馆研究的重点领域。 2005 年之前的高频词“传统图书馆”“复合图书馆”“图书馆建设”等在近三年难觅其踪影,说明它们不再是研究的热点。 “知识自由”“信息公平”“图书馆法治”等高频词在某个年度昙花一现。“信息服务”“个性化服务”“个性化信息服务”“知识服务”“读者服务”“服务模式”等含有“服务”的词汇在高频词中相当醒目,这也正符合图书馆为读者服务的宗旨,体现了当今社会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2.7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2.7.1 技术研究

研究发现数字图书馆所涉及技术非常广泛,涵盖了互联网、多媒体(流媒体)、数据库、信息安全等,其研究成果数量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如白君礼《数字图书馆技术联盟及其风险与防范》,毕强等《数字图书馆关键技术的比较研究》,陈武、王平《负载均衡技术在数字图书馆服务中的应用模式及实例分析》,邱均平、朱少强《数字图书馆版权保护技术及其规避行为的法律对策》等。

2.7.2 版权研究

20 世纪,广播、录音录像技术、电影电视技术、静电复印技术、传真技术、卫星通信技术和电缆传输的出现,对版权制度产生了强大的冲击。 1999 年国家版权局制定了《关于制作数字化制品的著作权规定》,2001 年重新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2006 年11 月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版权保护行政条例与司法解释都采用了权利许可体系,赋予了权利人在作品数字化、网络传播方面的绝对权利。 因此,有关数字图书馆版权的研究论文也层出不穷,如肖冬梅《关于数字图书馆引发版权纠纷的反思》、周军《对数字图书馆的版权保护技术的比较研究》、方向明《基于利益均衡的纸质文献数字化版权问题探讨》等。

2.7.3 模式研究

数字图书馆的模式研究主要包括组织模式、建设模式、服务模式、交流模式、应用模式、运行模式、发展模式、界面设计模式、结构模式、共享模式等方面的研究,这方面论文有300 篇,其中以服务模式研究论文最多,如卢共平、吴翻《数字图书馆的读者服务模式》,郭海明《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研究》,张会田《基于案例的数字图书馆泛在化服务模式分析》等。

表6 频次在20 次以上的关键词

2.7.4 国外发展研究

国内数字图书馆是在国外数字图书馆信息载体数字化和信息传播网络化的推动下应运而生的。因此学者们一直非常关注对国外数字图书馆的发展研究,研究成果也非常丰硕,如初景利《国外对数字图书馆概念的认识》,毕强等《国外基于网格技术的数字图书馆结构体系比较研究》,庄云云《国外高校数字图书馆的先进经验对我国的启示》,侯集体、程慧荣《近年来国外基于语义Web 的数字图书馆研究进展》等。

2.7.5 评价研究

数字图书馆评价主要包括体系建构评价、可用性评价、信息组织评价、资源建设和使用评价、用户界面评价、馆藏评价、服务评价、质量评价、馆员素质评价等。 这方面论文很多,如霍丽萍、曾媛《数字图书馆评价体系的构建》,黄晓斌《数字图书馆可用性评价应关注的几个问题》,徐恺英、丁娇《高校数字图书馆用户界面的评价研究》等。

2.7.6 与传统图书馆比较研究

任何一个事物的发生、发展的过程一定是一个相互比较、逐步完善的过程,学术界将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之间进行比较研究在一定时期内是研究热点。 毕静《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比较研究》,王本瑜《关于建立与传统图书馆并行的iPAC 平台的设想》,陈魏魏、孟桂平《浅谈从传统图书馆服务模式到数字图书馆新型服务模式的转变》等论文也就应运而生了。

2.7.7 综述性研究

数字图书馆综述性的研究主要是论述数字图书馆的基本内容和进展情况等,这些成果对数字图书馆的深入研究至关重要,如葛杭《国内数字图书馆版权问题研究综述》,董永飞等《谷歌数字图书馆研究现状综述》,高琦、郑伟《我国数字图书馆网格研究综述》等。

3 结束语

从论文年份分布看,2003-2005 年是国内数字图书馆研究论文的高产期,之后有下降趋势,但近三年又处在一个稳定状态。 根据图书馆的发展势态和文献的增长规律,未来的几年将会是数字图书馆研究论文的增长期。 从机构分布看,高产机构大都来自高校。 高校以其优越的科研环境和人才优势,支持和推动着数字图书馆的研究。 从分类号分析看,数字图书馆研究涉及的分类号相对集中。 从基金资助分布看,只有少数论文受到资助。从关键词分析看,数字图书馆研究以内容建设、技术应用、读者服务、法律意识等方面为主,但一些论文关键词标引随意性较强,如高频词中的“对策”“建设”等缺乏专指性,起不到标引和检索作用,有待规范。

[1] 邱均平,苏金燕,熊尊妍.基于文献计量的国内外信息资源管理研究比较分析[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8(5):37-45.

[2] 邱均平,马秀娟.1998~2009 年国内电子商务研究论文的计量分析[J].情报科学,2011(5):641-646.

[3] 毕强.数字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4] 毕强.超文本信息组织技术[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

[5] 百度文库.什么是中图书分类号[EB/OL].[2012-12-10].http://wenku.baidu.com/view/8687a2d0195f312b3169a5a7.html.

猜你喜欢
分类号论文数字
答数字
A Study of Chinese College Athletes’ English Learning
数字看G20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成双成对
2013年5—12月最佳论文
数字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