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共同批改作文 提高作文教学效率

2013-02-01 22:25何丽娟湖北省鄂州市第五中学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3年3期
关键词:写作文环节作文

■ 何丽娟(湖北省鄂州市第五中学)

作文水平的提高需要一定的作文训练量。《语文课程标准》规定,每学期作文训练要达到7篇。实际上,要想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作文训练量应远远不止这个数。很多教师知道多写作文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但苦于难以批改,只得放弃原定的作文训练计划。

传统改法中,教师一人包揽批改,写大量的旁批、尾批,学生可能看一下就塞到抽屉去了;教师为减轻自己的负担,写少量的批语,又总觉得不放心,而且被学生塞进抽屉的速度可能更快。有没有一种新的作文批改方式,既能减轻教师作文批改的负担,又能让学生从批改中受益呢?我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自己的教学经验,摸索出一套师生共同批改作文的方法。运用这种方法批改作文,一次只需两节课左右,大大减轻了教师的负担,也保证了每周写一篇作文的训练量。

一、师生共同批改作文所依托的三种观念

1.批改作文,学生是主体

一些教育领导和不少学生家长认为,教师不仅要全批全改学生作文,而且要让学生的作文“满篇见红”,改得越多,批得越细,才算是精批细改。长期坚持这样做,语文教师疲惫不堪,学生的主体地位也被教师的辛苦劳动所替代,无法积极地发挥创造精神。

这种传统的“精批细改”的作文批改形式和观念,忽视了学生在作文批改中的参与活动,把学生完全放在被动的位置上,是与新课改精神相悖的。况且,学生只是被动接受老师的批语,根本不重视教师的修改意见,更谈不上后续的改进。新课改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强调语文教师要把作文批改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通过长时间的互相批改作文训练,培养修改作文的能力。所以教师要改变传统观念,坚定不移地确立“批改作文,学生是主体”的观念。

2.作文训练的序列性和科学性

我每次作文训练只练一个点,点的选择根据阅读教学和文本特点而定,如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有6篇课文,学完相关的课文后,我会让学生写相应的作文。学完《走一步,再走一步》,我做“如何写好心理描写”的作文讲座,然后让学生写心理描写的片段作文。讲完《蝉》和《贝壳》,结合阅读教学中“托物言志”手法的介绍,让学生写借助某物抒发自己情感的小散文。

每次作文目标单一而集中,教师讲解容易深入透彻,学生理解也容易,这就有益于消除学生对作文“大而全”的畏难心理。追求“大而全”,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往往是粗陋的半成品,制成精品的机会较少。将训练目标设立得小一点,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学生便能够集中精力和笔力,写出符合训练要求的文章来,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对于作文的兴趣,收获很多的意外成果。

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相结合,应该是作文训练中省时省力的科学方法,是作文训练科学性的表现之一。课文都是名篇佳作,它们优美生动的语言、灵活精致的表达,独具匠心的布局谋篇,是学生写作的范本。写作从模仿课文开始,能使学生逐步懂得写作的基本规律,然后才能模仿中有创新。

3.在不断修改中提高作文水平

我在作文教学中采取了对同一篇作文“修改—重写—再修改—再重写”的循环模式。这种模式提醒学生认真对待每一次作文。如果第一次不认真写好,就会有第二次甚至第三次重写。

我还在课堂上讲“好文章不仅是写出来的,更是改出来的”,并用名家的事例说明,如贾岛“推敲”的故事,杜甫念诗给老婆婆听的故事,王安石对“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几经斟酌和修改才定下来等。

二、具体做法

1.教师浏览,确定等级,明确讲点

由于每次作文只训练一个点,批改时只需要针对这一个点批改即可,既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又让学生的作文水平在某一点上有进步,避免了每次作文想面面俱到,又面面不能落实的情况。

教师快速翻阅作文,确定作文等级,作宏观把握,同时找出围绕这个训练点学生作文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并记录在备课本上,以便后面评讲。

要确定作文等级,是因为写得好的同学即等级A以上的作文(包括A)不必重写,A以下的作文必须重写。有人也许会问,这个打分的权利为什么不交给学生,如此更显学生批改作文的自主性。实际教学中,学生一般惰性强,如果在批改作文环节让学生自己打分,部分学生会包庇他人,做人情,打“A”级,以免他人重写。如果学生对教师的评级有异议,在学生批改作文环节可以提出来,教师跟学生可以协商讨论。

教师在批改时,只要学生达成了本次训练目标即给“A”,如七年级上册我的第一次作文训练目标为具体地写出心理活动。学生达到这一目标,我就给“A”,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强化写作兴趣和动机。

教师在记录作文存在的问题时,可以记录得详细一点,每一个问题做得好或差的名单也要记录,以便后面讲评。也可以将这些问题编号,在学生作文本相关段落旁写上编号,以表示本段落出现了编号所代指的问题,既能详细地改作文,又不花费教师过多的时间。

2.课堂评讲

教师依据修改中所做的记录,讲本次作文训练点的优点和问题。每讲一个问题最好有正反两方面的例子,这些例子既可以是全文,也可以是局部段落。在讲好作文时,可以让学生本人谈写作的经过,还可以让其他学生向作者就此文提出写作疑惑。最后教师拿出一篇典型的作文,全班集体修改,为后面的学生批改作文环节作示范。这篇典型的作文不必是最好的作文,也不必是最差的作文,而是问题比较集中的作文。教师要尽量引导学生围绕本次训练点作全方位的修改。

3.小组合作,批改作文

学生以四人为一组,每人的作文本在小组内部轮流改,以其中一人为主批,其他学生为辅批,安排辅批是希望有多人对此文提出修改意见,彼此之间的修改意见可以互相补充。

学生批改前,教师对他们提出要求:作文本上应有旁批和总批。旁批是指出局部的字词句段出现的问题,包括错别字、不通顺的句子、多余或次序混乱的段落。总批是围绕这次训练点,结合教师讲的问题进行总的评价。教师还要求学生给批语时,多肯定优点,修改时不仅指出问题,还要作出正确的示范,如果无法示范,就指明改进的方向。

经过多次批改实践,学生不仅准确地记住了写作文的基本要求,而且对这些要求理解得越来越深刻。他会指导别人怎样写,自然也增强了自己的写作能力。每个人都有机会看到多名同学的作文,这样容易发现、学习别人的长处,对别人的短处也可引以为鉴。学生的思想多了一个相互交流的机会。对学生来说,看不同的同学对自己的批语比看教师的批语更有新鲜感,更有批判同学批语的欲望。这种新鲜感和批判感,有利于培养学生批改作文的兴趣和看别人批语的兴趣,学生的主动性提高了。

4.本人写批语

小组其他几人改完作文,还给本人,本人还要写批语。本人批语要对同学的批语进行再评价。既可以赞许同学的批语,也可以反对同学的批语。学生再写批语的过程也是学习和思考的过程。为了写好批语,学生必须先深入吃透别人的批语和教师的评讲。为了表达自己的看法,学生必须进行判断、分析、综合、批判等复杂的思维活动,然后才能写出自己的批语,为重写文章打下了理论基础。

从我的作文教学实践看,同学写的批语比教师写的批语涉及面广多了,批语也更具体了,有时教师没想到的他们也想到了。这是因为教师批改作文用时较少,学生批改作文用时较多(约15分钟),再加上一篇作文由几个学生共同批改,使学生有充裕的时间批改,又能综合几个人的修改意见,批改质量自然比教师高。

这一环节有的学生写的批语可能会比较简单,有几种原因:一是学生的惰性导致其不想多写,二是长期的顺从教育使学生缺乏批判精神,不敢对他人说“不”。教师此时要适当地引导。比如对本人写批语有字数要求,须达到50字以上;将写得好的批语拿到班上念,为其他学生做示范,同时对本人也是鼓励。我所带的班级,本人批语一般都在80字左右,有的学生甚至写了一面。

5.重写作文

如是“A”作文,学生只需在原文上作局部修改:开头或结尾不好,只重写开头和结尾:某些段落写得不详细,不能突出中心,只写局部段落。特别优秀的作文(A+)不重写。这对写作态度好和写作水平高的学生是一种鼓励。每次作文得A以上的学生都显得十分兴奋,因为他们获得了比其他同学少一份作业的奖励。

作文成绩在A以下的学生,必须根据同学批语和教师讲评重写作文。重写的质量必须高,否则还会有第二次重写。为了避免第二次重写,一般情况下,学生们在前面几个环节听得认真,讨论得认真,写得认真,作文教学的质量便得以保证。

如果说学生批改作文的两个环节(即第3和第4环节)是从理论上让学生重写了一遍作文,这一环节则是从实践上真正重写了一遍作文。从理论到实践,其实有一段距离。掌握了理论,不一定就能在实践中应用。缺乏在实践中的重写,学生的作文水平难以显著提高。

学生的重写作文一般都有明显的进步。在重写作文这一环节中,也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如果是学生的能力不济,第一次重写达不到教师的要求,不必苛求,第二遍重写,只要作文比上次有进步,教师就应鼓励和表扬,将重写作文评为“A”。如果是学生的态度有问题,比如听讲不认真、做作业敷衍等,教师就应该给“A”以下,让学生重写。重写前,应当向学生问明原因,然后采取相应的措施。

猜你喜欢
写作文环节作文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写作文的烦恼
用中医诊疗法写作文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写什么都可以,就是不要写作文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写作文等
论评标环节的优化与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