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克军
(盐城市高级职业学校 江苏 盐城 224003)
项目课程是以工作任务(项目)为中心,选择、组织课程内容,并以完成工作任务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模式。教学活动以工作任务为中心,集理论与实践于一体,以自主学习、小组学习和探究学习为基本学习形式,因而项目课程教学实践必然会对传统的教学管理产生极大的冲击。要推进项目课程,需要彻底打破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重新构建一个基于项目课程需要的教学管理体系。我校作为江苏省较早进行项目课程教学改革的学校,在近几年项目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中,积极探索并初步形成了与项目课程相适应的教学管理运行体系、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和学生学习成绩评价体系,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首先,项目课程是以完成工作任务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模式,按照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六大行动步骤展开以自主学习、小组学习和探究学习为主的教学活动。为了便于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提高教学效益,教学活动必须以课堂为中心向课前和课后延伸。资讯、计划、决策环节中的很多工作要安排在课前完成,课后要安排时间和场地让课堂上由于各种因素而没完成任务的学生继续完成任务。要有效地协调好时间、场地、人员相互之间的关系,做到课前、课内、课后衔接合理,就必须从全校教学管理层面上进行统筹安排,建立一个适合项目课程需要的教学管理体系。
其次,项目课程是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的理实一体化课程,每一节专业课都离不开专业实践,从而改变了传统以理论课和实验实训课相叠加的 “两张皮”教学组织形式。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使教师备课、上课的方式和要求发生了根本改变。教师备课不再仅仅是备课笔记上的书写,更是实训室大量实物的准备;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一切尽在计划中,而是随时随地的师生互动交流。这些改变大幅度增加了任课教师的工作量。而教师往往习惯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对项目课程的实施会产生抵触情绪,这就要求调整校内业绩考核、津贴分配制度,建立一系列适合项目课程特点和要求的教学质量保障制度。
再次,传统课程模式下,专业理论课与专业实践课是分离的,由于受传统观念和硬件条件的影响,专业实践课长期不受重视,以致很少有人关注实践课程的评价。而实验课又一直从属于相应的理论课程,所以实验技能的评价也就一直没能跳出理论课程书面考核的框框,长期以来一直以实验题的形式出现在相应理论课程的书面试卷中。项目课程是任务引领的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相互依存,要求在项目课程体系下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着力于知识的理解、掌握、分析和应用,更要客观反映任务完成过程中的组织协调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实践操作能力以及安全意识、质量意识、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这是单一的书面试卷评价方式无法完成的。所以,项目课程迫切需要建立适合项目课程需要的学业评价体系。
针对项目课程教学管理中面临的挑战,按照项目课程对教学管理内涵的实际需求,学校不断完善教学管理的组织系统、信息反馈系统、评价和考核系统,成立了项目课程课题研究小组,全面协调和指导项目课程的教学实施工作。经过积极探索和不断完善,初步建立了适合项目课程需要的教学管理运行体系、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和学生学习成绩评价体系,促进了项目课程迅速推进和教学管理质量不断提高。
规范日常教学行为 项目课程与传统学科课程相比,是一种截然不同的课程模式,因而其日常教学行为与传统学科课程相比也有十分明显的区别。为了更好地推进项目课程改革,提高课程教学质量,进一步积累项目课程教学改革经验,根据项目课程的特点和教学需要,结合学校设备配置、行政体制、人员构成、现有制度、专业特点等实际,学校特制定了《项目课程教学工作规范》、《项目课程体系下任课教师岗位职责》和《实训室专任教师岗位职责》,以示项目课程与传统学科课程之不同,规范项目课程体系下的日常教学行为。《项目课程教学工作规范》立足宏观角度从学校层面进一步明确了学校、教师在项目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各自权利、职责和义务,加强了项目课程教学管理,提高了项目课程教学质量,规范了学校项目课程教学活动,使之逐步实现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在该规范中,特别明确了实训组的组建要求和实训组在项目课程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项目课程体系下任课教师岗位职责》和《实训室专任教师岗位职责》明确了项目课程体系下任课教师和实训室专任教师的岗位职责。《项目课程体系下任课教师岗位职责》要求任课教师必须认真分析大纲、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按照要求组建实训组并任命实训组长,建立学生自主学习管理系统,从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的角度,认真组织教学活动和相应的学生学习成绩评价活动。同时,要求任课教师要参与课前实训器材的准备,参与实训室的管理与维护,以提高任课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对教学环境的熟悉程度。《实训室专任教师岗位职责》要求实训室专任教师要认真做好课前实训设备的准备工作和实训室的管理、维护工作,同时要求实训室专任教师要参与相应任课教师的备课和课堂指导,与相应的任课教师形成一个教学团队,以提高实训室专任教师参与课堂指导的水平和能力。
与实践相结合,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项目课程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在项目课程体系下学习的方式也应随之发生改变,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是项目课程的要求,也是职业教育适应社会的必然选择。《项目课程体系下学生学习行为规范》立足于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六个环节,从课前的信息收集、资料查阅整理、制定初步计划,到课堂分析整理、完善计划、组织实施、检查评估,再到课后总结反思,都作了明确的要求。该规范还就班、组两级自主学习管理系统下学生的学习行为以及该行为与班、组集体的关系,学生个体、班组集体如何接受教师的监控和管理作了具体的要求。我校还引入了企业生产管理的成功经验,融入了很多企业管理模式,以期教学活动适应项目课程的特点和要求,更好地培养学生安全意识、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和团队意识。
根据项目课程的特点和要求,学校采取措施,建立了一系列适合项目课程需要的教学质量保障制度,确保项目课程实践的顺利推进。
建立一支适应项目课程需要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为满足项目课程对教学团队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根据“理实一体”、“一专多能”的原则,学校修订了《“双师”教学团队建设实施办法》,从多方面入手,调整教师队伍结构,提升教师适应项目课程的能力。首先,调整了专业课教师结构,淡化理论课教师和实验实习指导教师界限,所有专业教师都必须成为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并重的理实一体化的“双师型”教师;其次,根据各位教师的自身特点和本人意愿,进行适当的目标定位,设定每位教师主教一门课程,同时,兼教本专业其他课程,通过数年循环,力争使每一位教师都能成为某一门课程的专家和本专业其他课程的行家,使每一门课程都有相应的权威,同时,这些权威又十分熟悉本专业其他课程的结构和教学要求,实现专业教师的 “一专多能”,以适应项目课程综合化的要求。
完善各类保障制度 为了满足项目课程对设备与人员的要求,我们修订了《实训室管理规范》,并制定了 《实训室开放细则》、《自修时段学生管理实施办法》和《项目课程体系下教师配置标准》。《实训室管理规范》从项目课程需要出发,明确了实训室的使用、维护、调度等环节各方面的权利和义务,特别明确了课余时间和自修时段实训室必须对学生开放,以解决课前“资讯、计划”的“纸上谈兵”之苦和课堂延续至课后的“无米之炊”之急。《实训室开放细则》明确要求实训室在课余时间和自修时段向学生开放时必须配备有教师指导和管理,并要求向课后继续完成项目的学生提供相应的器材设备、向处于课前“资讯、计划”阶段的学生提供学生要求的器材设备信息和适量的实物。《自修时段学生管理试行办法》明确了实训室开放时段学生管理的方法和规范,明确了指导教师承担对本实训室学生的管理职责,并充分利用现代校园网络资源对学生进行跟踪定位,保证不留一个死角、不漏一个学生。
修订教师配置标准和津贴分配方案,确保项目课程教学改革不断深化 在充分调查、分析、论证的基础上,学校制定了《项目课程体系下教师配置标准》,就项目课程体系下不同专业、不同课程、不同教学内容对应的教师配置进行适度区分和明确规定,并根据按需设岗、按岗聘任的原则,对与项目课程有关的岗位予以优先保证,为项目课程的实施提供可靠的人员保障。学校还通过修订《校内津贴分配实施细则》,强化激励机制,把是否有力推进项目课程及其成效作为奖惩的重要依据,保证项目课程各教学环节的津贴优于传统的学科课程。
调整期中、期末和平时成绩比例 为了解决项目课程期中、期末考试信度和效度低的问题,贯彻以“形成性评价为主、终结性评价为辅”的原则,我校制定了《项目课程体系下学生学习成绩评价办法》,大幅度调整了平时成绩、期中、期末成绩在总评成绩中的比例。
完善评价内容、制定评价标准 根据中职专业课程的培养目标,并结合当前教学工作的实际,制定了项目课程体系下《学生学习成绩评价标准》。该标准从知识和技能、态度与情感、方法与能力、品质与习惯四个方面(一级指标)对学生实施评价,力求通过评价来约束学生的行为,规范学生的操作,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评价采取“技能展示、理论陈述、反思提高”形式,让被评价学生逐项过关。“技能展示”着重考查学生对技能掌握的熟练程度和规范程度,检测“怎样做”的问题;“理论陈述”着重考查学生对操作步骤的掌握以及相关支撑理论的了解情况,检测“为什么这样做”的问题;“反思提高”着重考查学生对存在问题以及改进措施的思考,检测“怎样做得更好”的问题;同时“反思提高”环节还给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留有能力拓展的空间,让他们通过反思,寻求完成同一目标的更多途径和方法,检测“还可以怎样做”的问题。
简化期中、期末考试 期中、期末考试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学生学习成绩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期中期末考试要依据评价标准,以项目为载体,但为了提高实施的可行性,期中期末考试的考试项目应精心设计,既要有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覆盖面,又要尽可能短小精致,便于实施。
加强平时成绩考核 为了应对形成性评价中教师精力不足、工作量过大的问题,贯彻“自我评价、相互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原则,我们将学生分为若干实训组,每组内部各成员的成绩既相互区别,又相互影响,每一个实训组由3~4个以实训台为单位的小组组成。将一个实训组的学生捆绑在一起,组成一个集体,形成一个团队,目的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相互关心、团结协作、互相帮助、荣辱与共、相互监督,让能力差的学生在实训组的成功中找到自信,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也让能力强的学生在实训组内的互帮互助中充分发挥个性特长,为他们展示自我搭建一个平台,更让实训组内各成员间的联系进一步加强,为自评和互评创设良好的运作氛围。同时,将每一个学习项目分解成几个考核单元,每一个考核单元的完成时间一般在45分钟左右。同一实训组的学生由一个考核单元进入另一考核单元的步调必须保持一致;但同一实训组的学生完成同一考核单元的快慢可各不相同。这就使得能力强的学生在完成某一考核单元的任务后必然会停下来帮助指导其他学生,待本实训组的所有学生都完成该考核单元的操作后才能接受教师对本考核单元的考核,并一同进入下一考核单元。考核单元小了,能力差的学生就不会因问题积累而失去完成任务的信心,能力强的学生也不会因为帮教量过大而失去帮助其他学生的耐心。更重要的是,这样做可有效地减轻教师课堂指导的工作量,为教师现场评价提供时间上的保障。
项目课程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管理体系支撑,该体系需要我们在项目课程教学实践中探究摸索并进一步完善。
[1]蒋庆斌,徐国庆.基于工作任务的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5(22):46-50.
[2]吴言.项目教学法[J].职业技术教育,2003(7):1-4.
[3]徐国庆.理论与实践整合的职教课程模式探析[J].职教通讯,2003(9):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