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月英
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护理
智月英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临床疗效及护理干预对改善患者预后的作用。方法本组患者在继续给以常规治疗(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d+辛伐他汀10 mg/d+西拉普利2.5 mg/d)心绞痛发作时可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0.25 mg,同时加服氯吡格雷75 mg/d,低分子肝素钙(速避凝)4000U腹部皮下注射,2次/d,7 d 1个疗程。结果本组63例UAP患者,经过1个疗程的治疗后并结合有效的护理干预,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其中显效43例(68.25%),有效17例(26.98%)无效3例(4.76%),总有效率95.24%;全组出现注射部位皮下瘀斑2例,牙龈出血2例,其余患者均无血小板减少、皮疹、药物过敏及严重出血等不良反应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35%。结论采用低分子肝素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并结合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钙(速避凝);护理
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是介于劳累性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和猝死之间的临床表现。其致病机制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粥样脂类物质堆积形成斑块,这些斑块易破裂与动脉内膜破损处血小板凝集形成血栓,导致动脉腔狭窄,使心肌血流灌注受到阻碍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是冠心病危险的急性心脏事件,有文献报告约有15%~20%的UAP患者易发展成为急性心肌梗死[1]。目前,临床主要以抗凝及抗血小板聚集治疗UAP。选择合理有效的治疗药物并辅以精心护理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2009年4月至2012年9月我院采用低分子肝素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并结合护理干预,使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得到了改善,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1临床资料 选自我院2009年4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63例,所有患者的诊断均符合《临床诊疗指南-心血管分册》[2]有关UAP诊断标准,有典型的缺血性心电图改变即新发或一过性ST段压低≥0.1 mV,T波倒置≥0.2 mV;心肌损伤标志物升高。其中男41例,女22例,年龄43~74岁,平均(57±5.6)岁;临床表现为静息性心绞痛7例,初发性心绞痛21例,恶化劳力型心绞痛25例,变异型心绞痛10例。
1.2治疗方法 在继续给以常规治疗(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d+辛伐他汀10 mg/d+西拉普利2.5 mg/d)心绞痛发作时可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0.25 mg,同时加服氯吡格雷75 mg/d可与食物同服,低分子肝素钙(速避凝)4000U腹部皮下注射,2次/d,7 d 1个疗程。详细记录患者每天心绞痛的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用Holter动态心电仪监测患者心电图ST-T段变化;
检测治疗前后血脂、血糖、肝肾功能及血流变学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
1.3疗效标准[3]显效:心绞痛发作次数较治疗前减少≥80%,心电图缺血性ST段恢复正常;有效:心绞痛发作次数较治疗前减少>50%,心电图缺血性ST段压低回升>0.05 mV,T波倒置转为直立;无效:心绞痛发作次数较治疗前减少<50%,心电图ST段无明显变化。(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有效率。
本组63例UAP患者,经过1个疗程的治疗后并结合有效的护理干预,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其中显效43例(68.25%),有效17例(26.98%)无效3例(4.76%),总有效率95.24%;全组出现注射部位皮下瘀斑2例,牙龈出血2例,其余患者均无血小板减少、皮疹、药物过敏及严重出血等不良反应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35%。治疗后患者血脂、血糖及血流变学各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
3.1心理护理 由于UAP是危险的急性心脏事件,发作时患者常会因为胸部憋闷或剧烈疼痛等症状感到紧张和焦虑,还有许多患者会有濒死的恐惧感觉,而紧张焦虑的情绪往往会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增加心肌耗氧量,进一步加重心绞痛[4]。因此,对患者的心理干预就尤为重要。首先心绞痛发作时应及时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同时做好心理疏导,以缓解由于胸闷或疼痛给患者带来的焦虑、恐惧的心理。其次,尽量为患者营造一个温度适宜,安静舒适的病房环境,使其放松紧张的情绪,耐心介绍心绞痛治疗与预后的相关知识,消除患者的疑惑及紧张、恐惧等不良心理。使患者以稳定的情绪,平和乐观的心态配合治疗。
3.2密切监测病情变化 治疗期间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临床症状的变化情况,如胸闷或疼痛缓解程度、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等,监测心率、血压、呼吸及心电图变化,了解心肌缺血情况,观察用药期间心电图ST段改变是否纠正,如心电图显示ST段一时性上升或明显压低,T波倒置或出现病理性Q波,则有可能是心肌梗死先兆症状,应给以及时处理。
3.3用药的观察及护理 低分子肝素钙具有保护血管内皮、防止血小板粘附、促进侧支循环等作用,主要是通过与抗凝血酶Ⅲ(AT-Ⅲ)结合,使凝血因子的活性降低,而达到抗凝作用,是有效抑制血栓形成的药物。但作为抗凝溶栓的药物,注射部位皮下出血是临床主要的不良反应。因此为了避免或减少注射后皮下出血的发生应采取正确有效的方法,我们在护理实践中总结为脐周腹壁捏起皮肤形成皱褶后行垂直进针注射,注射前不要排气,拔针后用棉签有效压迫3~5 min,应有规律地轮流更换注射部位,遵循注射时自患者的腹部从左向右,自上而下4个象限顺时针轮换注射[5],这样可有效避免或减少在同一部位重复注射而引起皮下出血及导致皮下硬结的形成。同时,用药期间还要观察有无牙龈出血、鼻出血、血尿、黑便等出血征象,一旦发现应及时妥善处理。
氯吡格雷是一种ADP受体阻滞剂,可与血小板膜表面ADP受体结合,使纤维蛋白原无法与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结合,从而抑制血小板相互聚集。低分子肝素钙具有很高的抗凝血因子Ⅹa活性和较低抗凝血因子Ⅱa或抗凝血酶活性的新型低分子量的肝素。二者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效果显著,不仅可以抗凝溶栓改善临床症状,降低危险心脏事件的发生,且出血等不良反应少,临床应用安全有效。本组结果表明经过1个疗程的治疗后并结合有效的护理干预,总有效率95.24%,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35%,与周书春等[6]研究报告一致。
总之,通过我们医护人员从心理等多方面的护理干预,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使患者以稳定的情绪,平和乐观的心态配合治疗,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有效改善了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
[1] 陈朝阳,林土坤,龙伟东.低分子肝素钙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研究.河北医学,2010,16(5):557-558.
[2] 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心血管分册.人民卫生出版社,第1版,2009:68.
[3] 江玮琪.低分子肝素与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65例疗效观察.心脑血管病防治,2008,8(6):425-416.
[4] 张云娟.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60例临床护理体会.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5):200-201.
[5] 陆伟丽,苏伟平.改良低分子肝素注射方法减少皮下出血的研究进展.护理学杂志,2008,23(21):75-77.
[6] 周书春,王少霞,赵玉兰.氯吡格雷、阿司匹林与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近期疗效观察.中国老年学杂志,2008,28(6):588-589.
010010 呼和浩特,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心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