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应用地球物理方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2013-02-01 17:57杜晓娟陆继龙
中国地质教育 2013年2期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勘查

刘 财,杜晓娟,陆继龙

吉林大学 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1

2010 年教育部正式启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其主要目标是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吉林大学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作为教育部批准的第一批试点专业,同年9 月面向吉林大学2010 级新生选拔组建了第一期“卓越工程师班”。2011 级以后在提前批次招生,现已有“卓越工程师班”3 届,每届学生定额为30 人。培养方向为应用地球物理。

“卓越计划”实施以来,本专业制订了适应吉林大学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应用地球物理方向)自身特色的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进行了改革和探索,不断研究“卓越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

一、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定位与特色

吉林大学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定位,主要从学校的类型、专业特色、行业背景、服务面向等几个方面进行综合研究,通过与相关企业进行沟通与交流,最终确定了具有吉林大学特色的勘查技术与工程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

我校是研究型大学,2001 年列入“985 工程”国家重点建设的大学之一。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应用地球物理方向是由原长春地质学院地球物理系发展演化至今,其所在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该专业培养的人才面向全国的资源环境工程领域,其行业背景为地矿行业。近些年行业对所培养人才的要求在发生变化,从单纯的生产型向设计型、研发型以及技术管理型人才等多元需求转变,人才培养的规格也在不断变化和提高。

鉴于上述诸方面,我校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是: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资源环境领域需求,培养具有扎实的数学、物理、地质等基础知识和宽厚的专业知识,全面掌握地球探测与信息处理技术,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国际合作与竞争能力,具备研究与创新素质、人文与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务实精神和国际视野的工程师。

我校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特色体现在学校与专业两个层面。

学校层面,我校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已经进行了10 余年的探索,形成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从本科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改革试点入手,创建了本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验区,并探索建立新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完善拔尖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培养模式、制度和条件保障,着力解决制约创新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和难点问题。学校在试验区内重点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和“卓越医师培养计划”等多种类型的创新人才培养试点。整合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条件、教师队伍和创新环境等优质教育资源,探索建立有利于拔尖创新人才成长的有效机制,实现培养模式的深度改革和创新。我校学科专业齐全,教育教学资源丰富,有利于卓越人才人文科学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专业层面,我校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应用地球物理方向,在人才培养体系构建方面进行了研究、建设与探索,在教育理念、人才培养基础、学科支撑和培养机制四个方面形成了优势与特色。在人才培养实践中,提出了“坚持研、严、妍,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教育理念,研究性教学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以严谨的教风、严肃的学风与严格的管理为保障,鼓励学生在素质提高基础上的个性发展。在师资队伍、专业建设、实践基地与合作企业等方面具备了实施“卓越计划”的基础。我校应用地球物理方向师资力量雄厚,48 名教师中有双聘院士、国家“千人计划”特聘教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全国优秀教师和省级教学名师等。通过高水平教师承担本科生教学任务,指导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对未来卓越人才的成长起到了启迪、引领与示范作用。本专业方向不仅学科分支齐全,而且在质量工程方面取得建设性成果。应用地球物理教学团队是国家级教学团队,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是国家级一类特色专业,还包括1 门国家级精品课和3 门省级精品课,有3 部国家级“十一五”与“十二五”规划教材。具有稳定的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已经建设了应用地球物理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兴城实践教学基地。与企业有长期合作联合培养人才的基础,与大庆钻探工程公司共同建设了“勘查技术与工程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为学生的实践教学和企业学习创造了条件。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在本专业设立了奖学金,并优先接收本专业的推荐免试研究生。吉林大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是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是国家二级重点学科,学科建设成果成为实施“卓越计划”的重要支撑。经过长期建设已经形成了“校、研、企协同,社会广泛参与”的卓越工程师培养机制。

二、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改革与探索

国家“卓越计划”是我国现有工程教育模式的改革与突破。从高等教育的角度定位,卓越工程师是人才培养与发展的目标,需要高等院校、合作企业以及学生未来就业单位共同培养才能实现。作为参与“卓越计划”试点的专业,其培养规格是“培养具备卓越工程师基础与素质的人才”。基于此认识,本校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改革,重点放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通过企业学习掌握专业技术、为学生未来参与国际竞争奠定基础等4个方面。具体到课程体系和培养环节,主要采取了以下改革措施。

1.单独设置通识课程要求

根据卓越工程师培养需要,在制定培养计划过程中,学校层面加强了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与工程知识、技术和技能等内容的协调,单独设置通识课程,为学生构建合理的知识和技能体系,并开展内容丰富的学术讲座、专题报告等,以提高学生多学科文化素质。

2.探索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改革

本专业设置了3 门新生研讨课程和2 门双语教学课程。针对“卓越计划”学生规模小的特点,全面开展教学方法改革试点,通过研讨式教学、探究式学习、自学小组、科研小组等形式,创新教学方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并展开研究性学习。

3.改变传统的外语教学模式

为使学生具备在二年级后能够接受全英语授课的能力,改变传统的外语教学模式,集中使用常规外语教学和部分免修学时,第一学年强化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第二学年强化专业外语的学习和应用训练,通过集中课时进行强化和提高外语听、说水平,适应外语授课和海外学习。第三学年进行专业文献阅读与写作训练。

4.引导学生早期参与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

学院应用地球物理实验教学中心对参与“卓越计划”项目的学生开放,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设计和自选实验。学校基本实现“卓越计划”项目的学生100% 参与“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使学生在本科阶段得到创新性科学研究的锻炼,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兴趣。并要求学生利用假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回校后进行评比和总结。

5.聘请企业教师担任学生企业技术学习的指导教师

我校与中国石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签订了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我校与大庆钻探工程公司共同建设了“勘查技术与工程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通过该中心在大庆钻探工程公司聘请了25 位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专家或具有丰富实践经验、责任心强的技术专家,由他们作为企业教师担任“卓越计划”学生企业技术学习的教师。我校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班”从2010 年开始招生,按照教学计划到目前还未进入企业学习阶段。

6.实行全程导师制和双导师制

在导师配备方面,在一年级为学生选派名师班主任,选派院士、“千人计划”、长江学者、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和青年博士毕业教师组成导师组,指导学生的选课、研究性、自主性学习。二年级以后学生自动组成创新实验小组,采取双向选择的方式,确定指导教师。三年级下学期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参加大学生创新实验的经历自主选择指导教师。到企业学习阶段配备企业指导教师,实现双导师制。学校导师由学校教务部门和学院进行共同管理。

7.组织学术讲座

聘请海外著名大学、研究机构和国际知名企业的学术大师、专家和企业精英,进行相关领域的学术讲座,3 年来已经组织了6 次讲座。

三、实施“卓越计划”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卓越计划”作为一种改革与突破,在实施过程中必然要在某些方面打破现有的观念和思维,甚至要突破现有的管理制度。作为高等学校在实施“卓越计划”的过程中,必然会受到现有管理制度和惯性思维的制约,遇到一些学校本身无法解决的问题,现将我校实施“卓越计划”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与兄弟院校、合作企业进行交流。

1.关于“卓越计划”项目的学制和学习年限问题

实施“卓越计划”与普通专业学生培养的优势之一是进行企业技术学习。国家标准的要求是不少于1 年,执行这一标准遇到的问题首先是学制问题。依据我校卓越工程师的培养定位和培养方案,“卓越计划”项目人才需要具备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扎实的基础科学知识、宽厚的专业知识以及基本的工具性知识,此外还要具备科学研究、技术应用、管理和合作交流等基本技能。要到企业现场学习1 年。我校现有的4 年学制却无法实现这一标准,本专业原方案是: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采用本、硕贯通,相互衔接的培养模式,试行本、硕连读6 年制;实施淘汰机制,即在三年级进行分流,达到考核标准的学生,进入第4年课程学习和学期论文阶段,最后2 年进行企业学习和国际交流培养,撰写硕士论文。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被告知原方案在学制方面不允许。

2.企业学习方式与落实问题

“卓越计划”项目学生到企业进行技术学习非常重要,但是具体落实起来困难很大。而企业要完成生产任务,安排学生实习涉及企业的接待能力、现场教师选派、教学计划制定、施工安全等等一系列问题,需要有国家的政策机制和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作保障。否则,“卓越计划”实施效果就要大打折扣,“紫金模式”能否在行业内部推广这是我们最关注的问题。

3.卓越工程师的生源问题

我校勘查技术与工程“卓越工程师班”生源有两种来源,一种是面向全校2010 级学生自愿报名,考试选拔;另一种是直接从提前批次录取,其中也有部分同学是被调剂来的。比较两种生源的学生素质和学习情况,教师普遍反映考试选拔的学生比直接录取的学生学习主动性好。为此建议依据不同专业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生源。

4.“卓越计划”项目学生学校教育后培养问题

“卓越计划”中高等院校承担着培养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的任务。大学期间接受“卓越计划”项目培养的学生,离开大学后能否成为卓越工程师,值得关注。学生离校后有三种可能情况,第一种是这批学生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和培养,成长为卓越工程师,在行业发挥应有作用,这是理想中的情况;第二种是学生毕业后,凭借学校良好的教育和培养,转行从事其他工作;第三种情况是学生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如大部分女同学,仅能从事一般性简单工作。此问题涉及“卓越计划”的实施效果评价。

“卓越计划”的实施对地学工科人才培养是一种尝试,相信在国家、企业和高校共同努力下,必将取得突破性的成果,带动地学各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1]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研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4):21-29.

[2]林健.工程师的分类与工程人才培养[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0,(1):51-60.

[3]林健.高校工程人才培养的定位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5):11-17,88.

猜你喜欢
卓越工程师勘查
《机械工程师》征订启事
《林业勘查设计》简介
《林业勘查设计》征稿简则
《林业勘查设计》征稿简则
Kenoteq的工程师研发环保砖块
创优阳江 追求卓越
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在地热资源勘查中的应用
从优秀到卓越门店需做好12项修炼(上)
青年工程师
创新,只为追求更加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