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派职教”探微

2013-02-01 15:58
职教通讯 2013年32期
关键词:苏派流派职教

徐 家 林

2011年,江苏教育界的同仁提出了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名词:“苏派职教”随后举办了“苏派职教”高层论坛,受到江苏职教界的广泛关注。“苏派职教”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旨在梳理“苏派职教”的历史脉络和现实状况,探求“苏派职教”的生长基质和发展动力,诠释“苏派职教”的内涵与外延。

一、苏派职教”的显现及其内涵

2011年5月,由《江苏教育》编辑部、《职教通讯》编辑部、太仓市人民政府主办,太仓市教育局承办的首届“苏派职教高层论坛”在太仓举行。论坛以“国际经验本土化的职教课改路径”为主题,共同研究探讨新时期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新思路,旨在为江苏职业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创新理论和实践经验。随后举办了两届年度高层次学术活动。论坛连接了媒体和学校、行政和一线、读者和作者、专家和教师、理念和实践,对“苏派职教”的研究起到了独特的促进作用。“苏派职教”是江苏职教事业改革发展进程中的自然积淀,是江苏区域职教事业改革发展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

(一)“苏派职教”是一种职教流派

职教流派,是指具有系统的职业教育思想,以富有说服力的独到研究成果,占据职业教育研究领域和研究优势,在职业教育学术界具有广泛影响力、有很强区域特色的一种职业教育理论流派。

在职业教育研究中,处于学术强势的学术带头人提出了具有独到系统的职业教育思想、观点和看法,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和学术特色,从而发展成为学术界认同的教育流派;在实践中,这一理论流派取得显著成效,具有很强的实践特色。职业教育是教育的一种类型,构成“职教流派”一般具有下述特点:(1)有独特的教育主张,教育思想和理论体系;(2)有创始人或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3)有产生的社会、经济根源、发展、演变的过程;(4)有显著的区域人文风格,内涵丰富、别开生面;(5)有它的实际成效和思想影响;(6)得到传承和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所谓“苏派职教”,是江苏人创立的一种根深扎在江苏大地上,区域人文风格明显、职业教育内涵丰富、生机盎然,具有江苏职教品牌、职教风格、别开生面的职业教育流派。她既是一个关于职业教育流派的地域性描述,更是一种江苏特色鲜明的文化和职业教育风貌,是一种独特的职教精神、职教理念的符号。

在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职业教育流派纷呈,群星闪烁。其中,“苏派职教”就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重要流派。“苏派职教”应该在较大范围和层面上得到认同,因为“苏派职教”早已存在并且在不断发展。“苏派职教”研究,承载了对职教工作者的教学思想、教学主张、教学风格、教学模式等内容的研究,也提供了课题研究、专题研究、实践研究等多样的研究方法,所有人都可以在这一平台上施展自己的拳脚。

(二)“苏派职教”研究是一种区域职教特色研究

“区域是指具有一定的范围和界限的空间单位,它包括地理环境、经济、社会、资源、文化、人口等社会的诸多组成要素。这些要素在一定的区域内表现出整体上的综合特征,导致了区域内整体相似性和不同区域的差异性。”[1]按照对“区域”概念的理解,把“区域职业教育”理解为:在一定的连续而不分离的、共性特征突出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空间单位内的职业教育;把“区域职业教育研究”理解为:以区域职业教育为研究对象,整体把握区域职业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以有效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为目的,促进区域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科学研究。一般而言,一个规模适中的行政区域,如省、市、县,因其具有更好的同质性和内聚性,应是区域职业教育研究比较合适的对象单位。

“苏派职教”研究,是指以江苏区域职业教育为研究对象,整体把握江苏区域职业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以有效服务江苏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为目的,促进江苏区域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职业教育科学研究。

二、打出“苏派职教”的旗帜是一项有价值的创新

“创业、创新、创优” 是培养新一代江苏职教人的目标;“争先、领先、率先”,是江苏职教发展的精神导向。这“三创” 、“三先”,是“苏派职教”本质特性的客观要求与现实反映。

(一)“苏派职教”研究是一种精神归属

1.“苏派职教”,既是一种地域概念,更是一种文化概念。作为一种文化,她会影响我们的职教认识,职教实践,职教思维,职教行为;她可以增强吸引力,形成凝聚力,提高创造力;她是我们的立教之本,治教之道,兴教之路。

2.“苏派职教”,既是一种职教特色,更是一条长长的流。这种流,似河流,弯弯曲曲,从容流淌,流向远方。江苏职教人,站在这条流里,溯洄从之,不断探索她文化的根脉。再次,“苏派职教”,既是一种标识,更是一种价值认同。这种价值的认同是苏人气质在“苏派职教”中的流淌,她让职业教育告别大一统,告别千人一面。

3.“苏派职教”,既是一种流派,更是一种精神归属。她让江苏的职教儿女,拥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拥有一个共同的家园,拥有一个共同的精神栖息地。

(二)“苏派职教”是一种研究的视角

1.“苏派职教”,是一种身份的寻找。江苏职业教育也早已成为全国职业教育的一片高地,在全国影响广泛,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正是由于这些,他们中的很多人的理念和实践,已经或显性或隐性地成为了职业教育的流派。

2.“职教流派”不是一个新生事物,而是一种研究的视角,一种身份的寻找和认同。当我们以“职教流派”的视角去看我们的职业教育时,显性的会得到弘扬和拓展,隐性的会得到发现和提升。“苏派职教”应该在较大范围和层面上得到认同,因为“苏派职教”早已存在并且在不断发展,有多种解释,可以是指出身和社会地位.也可以是指质地和质量。

3.“苏派职教”,是一个平台的打造。“苏派职教”是一个进行中的事物,对于“苏派职教”的研究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永远没有终点。“苏派职教”这样一个平台,承载了对职教工作者的教学思想、教学主张、教学风格、教学模式等内容的研究,也提供了课题研究、专题研究、实践研究等多样的研究方法,所有人都可以在这一平台上施展自己的拳脚。“苏派职教”的研究,是为了唤醒职业教育工作者不停向往、追求。

(三)“苏派职教”研究,是当代江苏职教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1.“苏派职教”仿佛一面旗帜,它提醒我们为此努力,为此奋斗。形成“苏派职教”主张,引领职业教育改革和创新,支持和鼓励一批学校和教师进行职教革新和实验,努力践行“苏派职教”教育思想,形成“苏派职教”教育风格,构建“苏派职教”教育教学模式。推出“苏派职教”,是一种历史的必然,是当代江苏职教人义不容辞的责任,是一种担当。

2.研究“苏派职教”,旨在促进江苏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探索→转型→跨越→提升,是江苏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变革创新是江苏职业教育办学的重要经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应该进一步创新职业教育体制机制、促进江苏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四)打出“苏派职教”的旗帜,是一项有价值的创新

“苏派职教”研究,也是为我国职业教育步入流派纷呈、百舸争流的新生代探路。多年来,我国职业教育一直受制于“计划”思维,这种自上而下的思维取向抑或有其独到的效用,强化了统一性,强化了标准性,强化了服从性。在职业教育这个理应是充满灵动和智慧的万千世界中,出现了“千校一面”、“万教一法”。 在这种背景下,职业教育成了“标准件”的生产流水线,职业教育成了知识的“组装工场”,课堂成了考试分数的“生产车间”。职业教育按同一个目标、用同一种方式、择同一种内容,完成着几乎是同样的使命。在相当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们的职业教育令人匪夷所思并且绵绵不绝地演绎着“克隆”的神话。中国地大物博,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迥异,素来有“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之说。职业教育也然。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各地都在积极探索职业教育发展与振兴之路、之策、之法,涌动标新立异的强大冲动和探索热潮。中国职业教育,是到了小流派纷呈的时代了。

三、如何深入进行“苏派职教”研究

“苏派职教”形成了鲜明的教育风格、教育流派,而这种独特的“风格”、“流派”,需要我们去寻找、去探究。然而,“苏派职教”这一耀眼的名词还没有引起业内人士的关注,深入研究尚未开始。目前,尚未见到公开发表论文、论著,尚无学者对其进行专门研究。这表明业内对其关注度还不够。“苏派职教”来了,但并不是如浪漫的邂逅悄然而来、忽然而至,而更像是一粒深埋在地下的种子,带着一抹亮丽的绿色慢慢穿出地面,根系扎实,但并没有太多人注意。“苏派职教”研究任重道远。

(一)“苏派职教”研究需要“两条腿走路”,期冀有江苏区域特点的区域职业教育学的诞生

职业教育科学研究是“研究问题还是构建体系”,“是少谈些体系,还是多研究些问题”?有学者认为,“学科建设好似一把‘圆规’的两脚,两者都不可偏废,只有这样,才能画好一个完整的‘圆’。问题研究固然是一门学科得以立身的实践基础和生命源泉,但体系的构建同样是一门学科成立与否的必要条件和象征”。“职业教育学的建构需要两条腿走路”。[2]江苏职业教育科学的研究在“问题研究”方面成效卓著,而职业教育科学的“构建体系”尚未见有影响的成果。正所谓“做材料的人较多,搞建筑的人太少,以致砖瓦成堆,大厦难成”。[2]当下,江苏职业技术教育研究,需要从“零敲碎打”式的经验总结走向“系统有序”的学术性研究。随着江苏的职业教育科学研究正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有江苏区域特点的职业教育理论呼之欲出。

(二)区域职教研究需要独特性与多学科融合,期冀多学科的专家、学者来共同研究“苏派职教”

江苏职业教育的研究视野和领域不断拓宽,研究方法日益多元,研究队伍更加专业,研究基础日趋稳固,并借鉴普通教育学的学科分化,开展了多学科视野下的职业教育研究,包括从经济学、社会学、技术哲学、文化学、心理学等多个角度进行职业教育研究。这些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职业教育实践、政策和理论之间的差距,为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就研究的问题、方法和结果来说,教育学、劳动力研究、社会学、经济学和工程等学科都有很多共同之处。职业教育研究要建立在多种不同研究传统和学科贡献的基础上,并从自己的本质属性出发,发展成为一个独创和独立的研究领域,建立一种独特性与多学科融合相结合的研究范式。

(三)进一步加强科研,为区域职教理论的诞生增砖添瓦,期冀“苏派职教”这一区域职业教育流派尽快绽放异彩

区域职教事业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深化、探索的过程。“苏派职教”深层次的探索,离不开对区域职业教育的科学研究。如何进行区域职教科研,笔者认为,要借鉴基础教育的有关理论,但必须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要对国际和其他区域先进理论应大胆借鉴,但不能生搬硬套;既要尊重经济规律,又要尊重教育规律;要注重实践,又要注意理论提升;研究成果不但应在职业教育内部予以评价,还应接受社会的检验。

[1]焦瑶光.区域教育论[M].兰州 :甘肃教育出版社,2004:45.

[2]马君.中国职业教育学的反思与建构[D].天津:天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

猜你喜欢
苏派流派职教
江苏苏派教育集团 徐波
关于构建铁路职教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
江苏职教助力国家扶贫攻坚
俄罗斯藏学研究的主要流派及其成就
赵建忠《红学流派批评史论》序
坚持立德树人促进校企合作
———“苏派职教大讲堂”活动掠影
容轩读印——明代流派印(下)
芳华正茂 杏坛春来
——第13届江苏省“杏坛杯”苏派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展评(中学组)分区赛掠影
苏派校长的文化追求
中英越洋握手 职教领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