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职业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013-02-01 15:58,
职教通讯 2013年32期
关键词:流失率全球化人才

孙 小 会 , 沈 亚 强

一、经济全球化的内涵

“经济全球化”这个概念最早出现在贝多尔·拉维特的《市场全球化》一文,后来有人把它延伸到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随即在国际经济学、国际政治学和国际文化学中得到普遍使用。20世纪90年代,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快,全球化问题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人们开始从不同的领域以及不同的角度对经济全球化进行描述和界定。概括来说,人们对经济全球化的解释具体涵盖以下五个方面:一是从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创新的视角来解释经济全球化;二是从世界经济市场与生产关系的角度理解经济全球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认为,“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与服务交易及国际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加强”;[1]第三种观点认为,经济全球化是网络发展和通信技术的全球化;第四种观点认为,经济全球化实际上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延伸;最后一种观点认为,经济全球化是在国际范围内统一运作的一种经济体制。

由于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解释经济全球化,目前为止,国内外学者对经济全球化没有一个统一确切的定义。笔者综合以上对经济全球化的不同解释认为,经济全球化是全球化背景下,通过生产、贸易、金融和资本的跨国网络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生产、投资、贸易、金融等经济活动,它具体表现为生产的全球化、贸易的全球化、投资的全球化以及金融的全球化。

二、经济全球化下职业教育的发展机遇

(一)经济全球化下人才结构的变化

当代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作为全球化的一种历史延续和内涵的升华,进入到了经济全面全球化的新阶段。20世纪第三次科技革命发展到今天,经济全球化是以信息技术、航天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新能源新材料技术为代表的新科技革命所激发的知识经济全球化。[2]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知识经济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要趋势,它也成为了早期经济全球化和现在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区别。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技术和知识作用于经济发展促成了知识经济的出现,是社会经济的高度知识化,而高度知识化的社会经济来源于创新,创新又来源于人创造性的脑力劳动,高素质的人才提供了创造性的脑力劳动,所以当代的知识经济实际上是以高素质人才为支撑的人力经济。

(二)我国的劳动力人才结构状况

目前,我国的人才结构呈金字塔型,劳动力技能低、结构不合理。我国从业的技术工人中,在技术工人的队伍中,初级工占60%左右,中级工占35%,高级工仅为3.5%,这3.5%与发达国家高级工占40%的水平相差甚远。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在第一次工业化对应的人才结构应是金字塔型,而在知识经济的今天,合理的人才结构应该是橄榄型的,我国的人才结构仍停留在早期经济全球化阶段,专业技术人员和高级技工的缺乏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技能型人力生产的主要途径,所以,发展职业教育是技能型人才生产的当务之急。

三、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职业教育面临的困境

从我国的现实情况来看,发展职业教育是完善我国劳动力人才结构,培养技术工人的主要途径。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但是由于职业教育的发展却远远不能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同时在“普高热”的今天,我国的职业教育在学生和师资发展上面临着学生流失率增加、生源质量下降和师资缺口严重的问题。

(一)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流失率增加

经济全球化时代,由于受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高校的连年扩招和职业教育自身的吸引力不强的影响,近年来,职业学校学生的流失率不断增加,生源质量不断下降。据《中国教育统计年鉴》有关数据显示,2001年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流失率为10.2%,2008年增加到了19.7%,尽管2003年和2004年学生的流失率有所下降,但是在2005年有出现了反弹现象,2008年学生的流失率相对于2001年增加了9.5%。[3]学生流失率的上升增加了社会和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不稳定性。

(二)职业学校生源质量不断下降

当前,在社会中存在着“普高热”的现象,在一所城市,省级重点高中的生源往往很充足,许多分数没有达到的学生往往掏高价也要上普通高中。与此相反,省级重点职业高中却门可罗雀,甚至职业学校的老师每年招生都要背负着“招生指标”作为教师考核的标准。由于生源的不断减少,中职学校的分数线是一降再降,有的学校甚至不需要分数就可以实行登记入学,造成职业学校的的生源质量不断下降。学生质量的不断下降对中等职业教育造成了一种恶性循环,影响职业教育的声望以及形象。

(三)职业学校教师缺口严重

由于职业教育学校的教师无论是在工资待遇还是晋升空间相对于普通教育学校教师都处于劣势地位,同时职业学校对教师的要求比较高,教师不但要有学科的理论知识还要具备较高的职业技能,再加上社会上对职业学校的偏见,致使我国的职业学校教师缺口情况比较严重。根据《中国教育统计年鉴》有关数据计算显示,2007年,我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缺编教师为37万,2011年升到41.5万,也是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职业学校缺编教师数量没有下降,反而上升。另外,2011年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数量为88.2万,缺编教师占到了专任教师数量的半数之多。[4]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缺编严重对教师来说抹杀了其工作的积极性,对学生来说,学生在学校所接受的教育质量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对学校来说,不利于学校内部的稳定和学校长远的发展。

四、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职业教育发展的对策

技能型人才的生产离不开职业教育,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职业教育不但要加强经济社会的适应能力,而且要加快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更要把发展的重点放在农村。

(一)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资源能力的需求紧密结合

职业教育不仅作为个体在社会中谋求就业、职业岗位的教育,更是根据社会中岗位需求而进行的教育。所以,职业教育与其它类型教育最大的区别在于,职业教育要紧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进行。为此,职业教育部门要加强我国经济部门和劳动力市场机构的联系,建立社会人才需求预测机制,制定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并将其纳入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使职业教育的层次结构、类型结构和人才培养结构与社会人力资源需求结构相适应。

(二)职业教育要不断的加快改革和创新,努力建立与经济全球化相适应,与我国劳动市场相适应,结构合理、灵活开放、具有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这就需要职业教育在管理体制、办学体制、学生教学、就业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方面不断的改革与创新。(1)要加快职业教育的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建立责任明确、协调统一、运转高效的管理体制;(2)要深化职业教育办学体制的改革,形成政府、企业以及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多元化办学格局;(3)要深化职业教育的教学教育改革,提高职业教育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4)实施严格的就业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加强职业学校学历教育与职业标准的衔接。

(三)国家要把职业教育的重点放在农村

经济全球化对农村发展来说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的二元经济结构,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由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交集使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更加困难。全球化和信息化的交集使21世纪的世界经济呈现信息态和服务态特征,信息化带动了我国的产业层次的向外扩展,理论上能为我国增加更多的就业空间,但是在我国的农村劳动里当中,大部分只有初中以下文化水平,这给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工业和服务业转移造成了重重困难。[5]所以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职业教育要把重点放在农村,建立针对农村的实用型、开放型的农民文化科技职教体系,努力把职业教育办成农村人力资源建设、农民技术培训以及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开发服务基地,为农村培养大批的中高级技术工人。

[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经济展望(中译本)[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7:45.

[2]李继樊,罗仕聪.人才经济学——兼论经济全球化与中国人才战略[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284.

[3]教育发展规划司.中国教育统计年鉴(2001-2011)[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398-432.

[4]廖卫东,王万山.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68.

[5]汉尼·莎皮尔.全球化为了可持续增长的职业教育[J].职业技术教育,2012(22):5-10.

猜你喜欢
流失率全球化人才
人才云
新旧全球化
全球化减速:全球化已失去动力 精读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酒店内部营销探讨
全球化陷阱
寿险公司个人代理人流失的对策研究
美国OTT服务用户流失率达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