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经典诵读活动的可行性实践——以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13-02-01 15:06
职教通讯 2013年8期
关键词:院校高职传统

潘 莉

建设一流的高职院校,就必须建设一流的软环境。然而,纵览我国的高职院校发展现状不难发现,在上千所高职院校中,许多院校在建设现代化校区方面堪称典范,然而大楼林立,但大师缺乏;高职院校数量够高但学校文化格调不高的尴尬境地。如何使高职院校增进核心竞争力、实现高职院校可持续性发展、广泛赢得社会声誉,成为高职教育研究者所共同面对的问题。

“经典诵读”,一方面指的是背诵经典诗词、儒家经籍;另一方面是指诵读古今中外名篇,同时,还包括阅读古今中外名著。学生通过诵读经典,丰厚文化底蕴,启迪品性灵气,全方位地提升各方面素养。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推出的“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自2007年推出以来,获得了广泛支持,虽然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高端技能型人才,但从根本上来说,只有提升文化格调,才是塑造创新型人才的基础。因此,在高职院校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在诵读中亲近中国文化,在亲近中热爱中华文明,在热爱中创新传统思想,在创新中弘扬民族精神,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开创新局面。

一、高职院校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的现状

(一)学生不愿意阅读经典,经典诵读率低

进入20纪9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化进程加快,消费文化意识逐步形成,大量的流行音乐、通俗文学、快餐文学、连续剧、网络游戏以及恶搞艺术等娱乐文化充斥文化市场,大学生的阅读取向呈现出娱乐性、游戏性的走势。在不少高职院校学生的观念中,那些经典的作品过于深刻严肃,读起来太累,不如武侠小说或快餐式读物轻松、刺激,也不如时尚读物那样新潮、前卫,经典著作成为了“过时”的代名词。许多高职院校的校园里只能看见朗读外语的景象,诵读经典的景象可以说是凤毛麟角。

(二)部分高职院校对经典诵读活动重视不够

学校更多的是关注招生情况、学生就业率、学生的专业技能、上级领导对学校的看法、学校参加各级比赛成绩等,对于经典诵读活动较少关注。部分高职院校心态功利浮躁,追求短期效应,把经典诵读活动看成是办成学校特色、提高学生文化素质的捷径,仅仅追求诵读技巧的快速提高,希望短期时间内出成果,使得经典诵读活动表面看去场面风光,实际效果甚微。甚至,有些学校看短期成绩不突出,就偃旗息鼓了。经典诵读活动至今在部分高职院校还没有融入课程体系建设、教学质量评价、教育教学督导中,只是依靠语委的支持,缺乏制度层面的有力保障,缺乏体制机制的长期支撑,影响了经典诵读活动的广泛深入开展。

二、高职院校不重视经典诵读活动的影响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人文精神的缺失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以“90后”作为主力的大学校园中,漠视中国的传统文化,校风学风不振的现象屡见不鲜。对于录取分数并不高的高职院校来说,人文精神方面受到的冲击更为严重。高职院校的许多学生只是追求个人技能的提高,对个人道德品质的培养问题很少考虑;缺乏理想与信念,片面强调追求个人享乐;缺乏集体主义观念,没有无私奉献精神;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功利意识较强。这些现象,导致高职院校的学生整体素质低,虽然有一定的专业技能,但走上工作岗位后,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相对来说要差一些。

许多高职院校将学校的大学精神建设和品牌建设看成是务虚工作,对经典诵读之类的活动重视不够,认为追求经济效益、抓招生规模才是当务之急。结果造成“千校一面”,学校没有特色,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后劲不足,竞争力缺乏。

三、高职院校经典诵读活动式微的原因

(一)整个社会大环境对经典诵读活动造成不利的影响

从19末和20世纪初开始,国人把国运衰微的原因算到传统文化的账上,许多人希望通过“西学”救国,传统文化开始遭受摈弃。新中国成立后,“文革”使传统文化更加丧失了民众基础。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文化大量涌入,对中国传统文化造成了更严重的冲击,浅文化、俗文化、网络文化的泛滥,挤占了传统文化空间,导致大学生传统文化缺失。

(二)学校因各方面因素对经典诵读活动支持不力

近年来,高职院校由于受市场经济的冲击以及严峻的就业形势的影响,已把实用价值明显的应用技术学科放在教育的首位,而忽视了人文精神教育。在高职院校,为通过考证、过级而设立的各种课程让大学生无暇顾及经典文化,甚至有些高职院校为了提升本校大学生的就业水平,已把大学降低到市场经济的附属地位,市场需要什么学生,学校便开设什么专业、设置什么课程。一种适销对路,多、快、好省的人才培养模式已在大部分高职院校悄然形成,部分学校已经不成其为学校,简直可以以“学店”称之。

(三)学生的短视行为造成他们看不到经典诵读活动的积极作用

大学生学习功利、阅读范围狭窄更加重了传统文化缺失的“砝码”。由于市场经济的冲击和就业压力的增大,多数学生往往只从眼前利益出发,对以后工作能获得直接利益的知识加倍训练,对不能获得直接利益的学习则敷衍应付。这势必造成学生人文知识短缺、传统文化素养根基不深。

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读书主要是为了找个好工作。平时读的书除了教材外,其他的就是英语四、六级考试辅导材料,以及考取某些证书所必须阅读的书籍,如《会计上岗证考前辅导》、《教师资格证考试必读》、《申论》,等等。

四、高职院校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的意义

(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适应工作岗位要求的素质与能力

约翰·弥尔顿说:“书籍并不是绝对死的东西。它包藏着一种生命的潜力,和作者一样活跃。”当代人阅读传统经典,不仅是为了获取知识,也是为了使悠久文化得到传承与发展,这也许是寻求一个完善、独立的自我与品格的好途径。如果一个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心中埋下了经典的种子,他在今后的人生旅途中还时常能够与经典相伴,心灵与古今的文化巨人同在,他自然会明白古圣先贤教人为人处世的道理,理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精髓,从而自觉地将古圣先贤的教诲融入自己人生成长的历程,自觉地消解外部世界的喧哗与浮躁,自觉地加强内在修养,强大自己的内心。诵读经典,提升了学生的精神品位,加强了学生的沟通和表达能力,使高职院校培养的毕业生是名符其实的“技师”而不仅仅是“技工”。

(二)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可以建立高职院校的大学精神

大学精神是指导大学发展的最高纲领,凝聚了学校整个学术共同体的核心价值,是实现学校战略目标必须遵循的客观原则,体现了学校在发展进程中反复实践并始终坚守的基本信念。高职院校的大学精神必须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出发进行重构。高职院校的大学精神要以一般大学精神的基本内涵加以统领,并且还要奉行工学结合、职业导向以及能力本位的要义,提倡重技崇学、职业操守、经世致用、开放竞合、创新创业和服务为本的核心价值。从这样的出发点来建构高职院校的大学精神,经典诵读是必不可少的。

高职院校的大学精神建设,其终极目标在于创建一种氛围,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构筑健康的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经典诵读的开展,在构建学校文化氛围,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加深文化积淀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个群体长期置身于一定的文化氛围中,便会形成共同的风格和气质,这种风格与气质表现在学校中就是一种院校精神。高职院校精神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之魂,如果能使全体师生在经典诵读的活动中感受到凝聚力和向心力,增强师生的自豪感和荣誉感,从而也加深其传承感,并能够在这种文化氛围中团结协作、思索升华,达到“以文化人”的境界,势必会促进技术的进步和创新,从而为打造高职院校精神贡献力量。

(三)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可以推动高职院校品牌建设

高职院校要有魅力,品牌不可或缺。教育部选拔建设的百所示范高职院校,大都显示了品牌的力量。可以尝试依托区域经典文化来打造品牌。结合当地的地域文化特色和学院实际,组织力量选编经典读本及诵读、书写、讲解材料、教辅,提供教学资源;建立经典诵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如位于宁波的高职院校可以以“孝文化”为宗旨,打造出富有传统文化特色的校园文化。宁波境内有慈溪、慈城,地名都是以当地的孝子董黯孝顺母亲之事而得的。在对当地孝文化的发掘实施中,再联系诵读经典,来落实“孝”文化精神,使学生从经典中深刻体会“孝文化”的内涵,从而加深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

(四)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可以推进学风建设

在高职院校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组织学生早读背诵经典、班级里进行演讲朗诵、做读书随笔录、进行诗词创作、评选经典诵读优秀班级和先进个人、建立经典诵读资源库等活动,可以使学生感到校园浓烈的学习氛围,自觉地改变懒散的学习态度,使学校的学风日趋向上。

五、高职院校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的可行性路径

(一)加强高职院校经典诵读活动的制度改革和组织建设

高职院校应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1)各级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经典诵读活动,建立健全领导体制,明确相关责任,形成良性循环的工作机制;(2)完善规章制度,使任课教师、讲座开设教师、班主任及辅导员,都承担起责任,促使经典诵读活动效果突出;(3)投入相应的经费,改善各方面条件,对活动开展给予鼓励支持,以提高教师和学生重视和关注传统文化的积极性。

(二)积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营造健康人文环境

黑格尔说: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几千年传统文化的古老而又历久弥新的民族,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要靠今天的大学生传承下去,所以应该营造一个健康的人文环境。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高等教育已由封闭型走向了开放型,与社会的关联也越来越紧密。为了使大学生能够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必须形成全社会尊重传统文化,吸取经典文化精髓为社会服务。近年来,电视台经常播放有关介绍传统文化的专题片,如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做出了积极贡献。一些地方政府也积极推出了许多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举措,如宁波市政府联系相关文艺团体到高校举行有关传统文化的演出活动,让学院学生能欣赏到越剧、甬剧、曲艺、话剧以及音乐会等。这些举措的实施都有利于高职院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营造健康的人文环境。

(三)选择一些经典著作开设公共选修课程

高职院校可以先开设公共选修课,供有兴趣的同学选修,从而慢慢提高经典著作的影响,渐渐形成学生学习经典的良好风气。例如,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已经开设了“论语导读”、“老子导读”、“唐诗宋词欣赏”、“明清四大名著欣赏”等公选课程,这些课程每个学期都受到学生的好评,报名选修的学生络绎不绝。

(四)成立经典诵读社团、开设经典诵读讲座来开展诵读教育活动

高职院校可以在校报校刊中开设经典诵读专栏,传授国学经典,宣讲名家言论,发表经典诵读体会,展开讨论;利用校园网络平台展示经典名篇,发布有关经典诵读活动的通知通告,发布经典诵读研究领域的前沿动态;利用校园广播每天循环播放国学经典朗读,及时更新经典教育信息;应充分利用校园海报、校园橱窗,及时张贴经典诵读方面的宣传资料与相关信息。通过多种学习渠道、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使大学生更加亲近经典、走进经典,自觉参与到经典诵读中,自觉地感知并接受国学经典的荡涤与洗礼,培养、激发经典诵读与学习的兴趣与热情,提高经典诵读的学习效果,让大学生切身感受到经典的博大精深与无穷智慧。

高职院校还可以借鉴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节目的做法,在大学开设大学生喜爱的校园经典诵读讲坛,掀起经典诵读热潮,弘扬经典,吸纳老师和大学生参与进来,领略经典的风采和魅力,让经典诵读成为大学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增添校园文化的人文底蕴与品质内涵。例如,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为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经典作品的背景与内涵,开设了国学经典诵读系列讲座,每年邀请校内外十余名专家面向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围绕尽忠爱国、尽孝持家、崇德懂礼、诚信守义、格物致知五大篇章对一些经典作品进行解读。宁波大学李亮伟教授所做的“深层领悟《红楼梦》名物的文学意蕴”、宁波工程学院吴廷玉教授所做的“《论语》解读”、校图书馆馆长牛殿庆教授所做的“解读《老子》”、周淑芳副教授所做的“《增广贤文》解读“、王岩副教授所做的“博学于文约之以礼——读《论语》讲礼仪”、陈建娜副教授所做的“忠义与责任——《赵氏孤儿大报仇》解读”、潘莉副教授所做的“《诗经》解读”等专题讲座受到了学生的广泛好评。通过专题讲座,培养和弘扬了大学精神,演绎和展现了经典的魅力。

高职院校的学生会与社团组织可以利用有利于弘扬经典诵读知识的节日与事件,以之为契机培养大学生的学习经典的意识,坚定符合社会道德与准则的人生追求。在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中国传统的节日里,可以在校园开展“经典诵读文化节”,将与之相关的经典诵读知识传播渗透在节日活动中。高职院校还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举行多样化的校园经典诵读活动月,开展诸如经典知识竞赛、国学经典观点辩论赛、经典诵读专题演讲、经典诵读文艺汇演等活动。这样,多种活动相继展开,可提高大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性认识与兴趣,促进大学生形成国学知识素养和健康人格。

(五)积极拓展学校与地方合作模式,丰富学生的经典诵读人生体验

让经典诵读以开放的视角,参与到社会活动中,营造整个社会重视经典的氛围。高职院校可以成立经典诵读志愿服务队,利用节假日走上街头、走进企业、进入社区,通过“摆摊设点”的方式,向市民们诵读经典,宣讲经典文献的精髓,传播中国传统文化。这样一方面巩固了学生的经典诵读知识;另一方面,又让学生所学的经典知识有了用武之地,同时,还加强了学生的责任意识,锻炼了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一举数得。

通过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养,营造了高职院校浓厚的文化氛围,在推进高职院校大学精神、品牌和学风建设等方面可以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若能充分利用经典诵读活动,进行多方面的可行性实践,必将会在推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质量方面更上一层楼。

猜你喜欢
院校高职传统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战“疫”期间基于高职线上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