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 佳蓓,金爱国
生源下降形势下高职院校单招学生个性化培养
——以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钱 佳蓓,金爱国
近年来,全国生源普遍下降,给农业高职院校的招生带来严重影响。从2007起,教育部在全国示范性职业院校中进行单独招生试点,高等职业院校开展单独招生改革是国家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深化高校招生录取制度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当前,各自主单招高职院校普遍存在单招生入学后个性化培养缺失的问题。为了准确把握单招学生的特点,更好地进行分类培养、因材施教,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部分单招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的形式,归纳总结单招学生的特点,从因材施教的角度,提出切合单招学生实际的个性化培养的几点思考。
生源下降;单招;个性化培养
从2007起,教育部在全国示范性职业院校中进行单独招生试点,现在拥有独立招生资格的高职院校已经达到了73所。高等职业院校开展单独招生改革是国家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深化高校招生录取制度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也是我国高考招生录取制度在高职教育领域的一次全新尝试。很明显,国家推行自主招生改革是为了让重点职业院校可以突破以往录取批次的限制,与其他重点高校一样享有优先、自主挑选优秀人才的机会,让那些考分稍次但学有专长、专业潜质较好、创新能力较强的特殊人才,有机会选择自己喜爱的学校和专业。当然,招录学生并不是自主招生的最终目的,录取以后如何根据单招学生的个性、专长,更好地进行因材施教,为国家培养更多地高素质人才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的课题。[1]
为了准确地把握单招学生的特点,本人选取了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部分单招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作为首批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自2011年始面向省内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职高、中专、技校)实行“学校组织考核,自主择优录取”的自主单独招生。目前,单招工作已经持续了两年,共招收了16个专业,790名学生。本次调查通过发放问卷及个别访谈等方式,从思想、学习和生活等三个维度设计问卷,共发放问卷100份,收回问卷94份,其中有效问卷91份,有效率回收率91%。另外与5位教师和20位学生进行了访谈。
调查结果显示,仅有38.46%的同学适应现有的学习生活节奏,在课程设置上只有54.94%的同学表示满意,41.75%的同学持一般态度;18.68%的同学在学习上存在畏难情绪,45.05%的同学感觉缺乏学习动力,只有23.07%的同学经常去上自习。
调查发现,16.48%的学生不能正确面对现实,存在自卑心理,总感觉自己不是通过高考这一规范的形式进入大学,总认为自己与统招生之间存在差异。85.71%的学生对单招生与统招生在教学、考核、文凭、就业待遇等方面是否有差异表示关心。56.04%的学生表示自我约束能力较差,21.97%的学生在中学时就沉湎于网络,目前仍有19.78%的学生课余时间最主要的放松方式是上网。
调查还发现,27.47%的学生有特长爱好,30.76%的学生加入了学生会或学生社团。56.04%的学生有社会实践经验,73.62%的学生与同学相处很好,38.46%的学生课余时间做兼职,57.14%的学生在做重要决定时完全相信自己的判断,39.56%的学生表示会参考父母的意见,仅6.3%的学生表示由父母做决定。75.82%的学生表示对待周围的事情只要不涉及到个人利益都会尽量回避或者任其发展,较少表现出积极主动的态度去应对。
自主单招的学生很多是中学阶段学业成绩不理想,无法通过高考,但是有一些特殊才艺,通过了自主单招考试,进入高校。由于基础相对较弱,他们入学后各主要课程的学习都存在一定的难度,尤其是专业课学习。[2]而毕业于中职学校的学生由于有一定的专业基础,入学后他们的专业基础有很大优势,学习起来也相对轻松,但是文化基础较其他学生来说相对较差,学习起来困难重重。
单招的大部分学生在中学阶段学习就比较散漫。进入高校后,学习难度有所加大,基础较差的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吃力,时间一长,欠账越多,以致上课听不懂,作业不能独立完成,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进而产生厌学情绪甚至逃课现象。
部分学生还是习惯于中学教师“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对大学里以学生自学为主的学习方法感到无所适从。学习较被动,学习积极性不高,不能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不懂的知识点,不愿意主动向老师请教。大学的某些课程一周只上一次、两次,间隔时间较长,学生不能及时温故知新,遗忘率很高。
以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目前2012级单招的学生已经单独进行分班,但是教材、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培养目标、考核方式等与统招班基本一样,并没有根据单招学生的个性和特点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
单招学生中有不少是特长生,他们文化基础薄弱,但是才艺突出,热衷于加入学生会和各种社团,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也相对较强。此外,单招考试较普通高考提前了一个月,学生有近四个月的假期,大部分学生利用这段时间参加了社会实践,经过锻炼,他们的人际交往、适应社会等方面的能力明显高于统招生。
部分单招学生在中学时自我控制能力就较差,因家长整天督促,学习紧张、考试频繁以及迫于高考这根“紧箍咒”的压力,不至于太离谱。上了大学后,一方面,远离了家长的监督,另一方面,宽松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与中学时紧张的节奏大相径庭,因此导致自我迷失、沉湎网络、不能自拔。
对于自主单招的学生特点,我们要有清醒地认识。既要看到他们多才多艺“闪光”的一面,又要正视他们基础薄弱的现实;既不能以统招生的标准来“揠苗助长”,又不能降低标准“妄自菲薄”。要针对他们入学时的实际水平和能力,采用最能适合于这些学生的教学计划及教学方法。对于文化课,我们要夯实基础;对于公共课,要提升素质;对于专业课,要适当降低理论高度,增强实践环节,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以学习和掌握技术、技能为主,充分体现“就业导向,面向职业”的育人宗旨。[3]
部分单招学生在中学阶段是体育特长生或艺术特长生,相对其他中学生来说,课业负担较轻,空闲时间较多,其中有些学生染上自由散漫的风气,还有些学生沉湎网络,学习积极性不高。对于这些学生,班主任(辅导员)不能轻易放弃,要多一份关爱,耐心教育,培养他们的自制能力,提高自我约束力。其次,要强化学生的日常管理。制定详细的考核标准,严格进行量化考核。周期性地进行总结,对考核结果较差的学生进行提醒加以改进,让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培养自制能力。同时要看到家庭教育在学生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班主任(辅导员)要定期与家长沟通,通报学生在校的情况,了解家长的要求,借助家庭教育的力量更好地对学生进行自律自主教育。
针对部分单招学生信心不足,存在的与统招学生有差异的心理,班主任(辅导员)要告知他们单招学生入学后与统招的学生一起就读,毕业后的文凭、待遇相同,打消他们内心的顾虑,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信心,尽快融入大学生活,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鼓励他们勤奋学习,努力练就扎实的技术功底,为将来进入职场提前做好准备。[4]
当前,高职院校自主招生还处于起步阶段,对于单招生的培养还有很多值得探讨和研究的地方。倡导因材施教,分类培养,这不仅有利于这些特长学生个性化成才,同时,对于高职院校来说也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个重要突破,在当今高职院校生源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江柯.90后高职单招生素质研究[J].重庆城市技术管理学院学报,2011(2).
[2]刘慧,王秀英.普通高职单招教育过程管理现状与改革对策[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10).
[3]王佩国,孙艺铭.对高职单招“职业潜质评估”模式的探索[J].职教论坛,2011(26).
[4]李飞鸿.对示范性高职院校自主招生的思考[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3).
G710
A
1674-7747(2013)08-0023-02
钱佳蓓,女,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金爱国,男,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责任编辑 秦 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