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宗炫 肖兰娇
(福建省尤溪职业中专学校 福建 尤溪365100)
自2009 年以来, 教育部先后颁发了 《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关于印发新修订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等七门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大纲的通知》和《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 年)》等文件。 这对推进中等职业教育改革起到了理论与实践方面的指导作用, 也标志着中职语文教学进入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职语文教材的编写者、各出版社以及各级相关研究、 指导机构也都通过开展新教材培训研讨和相关教学竞赛等活动, 有力推动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 语文课堂教学也呈现出众多喜人的景象。 但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背景下, 中职语文教学仍存在泛语文、反文本等不良倾向,有的教师理论准备不足, 面对新教材,低水平解读或误读,有的甚至对学生放任自流。 学生不重视语文学习,有的教师也产生课改困惑,语文学科反而被推向边缘化。
在中职语文新一轮课改中,我们应如何处理好“教师与学生”、“文本与教学”、“语文与专业”等各种关系, 如何避免出现教改中的不良倾向? 这就要求语文教师首先必须认真领会新一轮课改的精神, 遵循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原则,立足中职语文实际,不断创新,改革教学方法。 而课改的关键是必须让语文课堂富有中职特色, 不断增强中职语文课堂魅力, 以此激发中职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改变课堂低效现象。要实现“中职语文课改在精彩的课堂中进行, 更要让中职语文课堂因课改而精彩”的目标,笔者认为具体可以通过中职语文课堂教学“四个相结合”的途径,促进新一轮课改顺利进行。
中职语文课堂首先需要的不是知识体系, 也不是经验技巧,而是能够唤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希望。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教师要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功能。 要尊重学生的感受与情感体验,同时要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正确引导。 ”所以,如何用语文熏陶和感染学生,尊重学生的感受与情感体验,这是语文教师的首要责任。 而故事新闻以其鲜活的生存智慧,不断启迪与完善人类自身的发展, 正所谓 “小故事蕴含着大道理”。 同时,故事叙述中跌宕起伏的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与真实的情境,构成富有生命力的“语文细胞”,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激情。
可以这样说: 一个精彩的课堂,往往都有生动的故事;一个善于讲故事的人,往往都有精彩的课堂。 针对中职生而言,语文课堂更需要“故事”。 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就要善于发挥语文学科“讲故事”的独特优势,挖掘课文故事内涵,并在课前、课中、课后结合教材处理的需要恰当补充故事新闻,充实平淡的中职语文课堂,并且使课堂更富有人文性。 例如,有位教师在执教外研版《二十年以后》这篇课文时,打破了传统的小说人物分析方法,而是通过一个个典型的案例和现实生活中的新闻故事来逐步比较、解读鲍勃与吉米这两个人物形象。 他抓住了学生喜欢故事新闻的心理特点,精心设计,用故事来解读故事,在轻松的故事叙述中既完成了教学目标,又丰富了学生的人文情怀,这样的教法运用就是成功的。 巧用故事、活用故事,我们的语文课一定会生动起来,这也是让语文回归生活的表现。
中职语文教学一方面要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另一方面要锻炼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 注重语文教学的实践性。2009 年颁布的新大纲也明确提出了要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运用有关的语文知识和技能,提高语文应用能力。 新教材也编写了相应的语文实践活动内容。因此,语文教师要积极倡导、主动参与。正如陈日亮老师所说:“一个称职的语文教师,不应该只是勤于教书、能够教好书的指导者, 还应该是既能体验语文又能体现语文的实践者。”当然,我们不能为活动而活动,更不能一味降低活动训练要求, 使活动表面一片喝彩,实质却一无所获。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具体目标应指向听、说、读、写能力,教师要做好过程与目标的评价。
语文实践活动开展既包括课内实践活动,也包括课外综合实践活动;既可在“阅读与欣赏”教学中开展,也可在“表达交流”中进行;既可在课前5 分钟训练中进行,也可在语文课堂互动中运用。 例如,讲授《我的母亲》这一课时,就可以围绕母爱主题来设计语文活动。 通过让学生“讲母爱故事、唱母爱歌曲、诵母爱诗句”,锻炼学生听说能力的同时, 开阔了学生的文化视野,也让学生明白职校语文课堂的趣味性。 在教学古诗文与经典名著时,多数学生因为要求背诵而感到恐惧。 我们可以举办古诗文朗诵比赛,开展“学唱古诗文”的语文实践活动。 有的课文还可以结合单元“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开展,如在学习戏剧《雷雨》、《窦娥冤》时,就可借助“课本剧表演”活动,让学生自编自演。
中职语文新课程体现了在培养学生基本科学文化素养、促进学生终身发展的同时,还要促进学生的专业学习与职业发展的理念,这也是中职语文特色所在。 以就业为导向是中职语文与普高语文的最大区别,语文的听、说、读、写能力,最终要落实到学生未来职场需要的语文应用上。 但是,与专业知识相结合,并不意味着“淡化语文学科意识” 或 “文化课为专业课服务”。 语文学科作为一门独立的基础学科,不仅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以适应就业需要,而且还以其独特的育人方式,承担着提高人文素养的重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终身发展而服务。
在此认识基础上,中职语文教师应主动加强语文教学与专业课程、 社会生活和职业生活的联系,创设与职业工作相近的情境,帮助学生认识语文在生活和工作中的作用,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与热情。 我们要善于处理教材并充分挖掘与专业相关的教学资源,做到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最大化。 例如,酒店服务专业学生上《拿来主义》一课时,教师可以以“一次国际名酒节聚会中,美国人用法国白兰地、 德国威士忌和中国的茅台,调出了最好的酒——鸡尾酒” 来导课,很自然地进入教学内容;在同样开展“介绍事物”这一表达与交流训练中,旅游专业则可以安排介绍景区或校园;电子、汽修等专业的可以布置介绍怎样修理电视机、汽车驾驶操作步骤等。
近年来,在我国大力发展教育信息化的大背景下,语文教学更面临着生活网络化、教育信息化的巨大冲击。 我们应该直面信息化社会,重视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充分发挥计算机、互联网等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有益于自学的教学环境。 当然,信息技术只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它不能也不该取代语文的文本解读与深度解读。 有些教师认为中职学生语文基础较差, 对网络媒体的兴趣更大,所以通过大量的声、光、电吸引学生眼球, 将情境教学法运用得“淋漓尽致”,而学生的阅读能力却普遍低下,这一误区在中职语文教学新一轮的课改中必须避免。
课堂中要恰当运用媒体信息技术,对必须进行文本解读的就要回归文本,特别是能引起学生联想与想象的美文,我们要依文本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而对于学生需要感性认识的内容,或需要营造情境氛围的内容,则要及时、准确地运用信息技术。 教师在教学《世间最美的坟墓》这一课时,在学生阅读完课文后, 可以展示拿破仑、歌德、 莎士比亚与托尔斯泰的墓,在豪华与朴素的画面对比中,托尔斯泰墓以“美丽的朴素”震撼学生。因此,教师要围绕有效教学而巧用多媒体。 同样,在全球化、数字化的时代,语文的外延也相应发生了一些变化, 我们对学生也要因势利导。 可以组织开展基于网络支持下的语文活动,尤其是课外阅读与写作教学,如优秀网络小说、手机短信与每周新闻评选推介等。 这些活动既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又可为语文课堂注入时代“活水”,让中职语文课堂充满鲜活性。
[1]朱伟.课堂,因故事而精彩[M].北京:语文出版社,2010.
[2]陈金海.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集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孔瑞珠.职业学校语文有效教学研究综述[J].职业教育研究,2012(2).
[4]赖瑞云.语文课程理论与应用[M].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2008.
[5]陈日亮.我即语文[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
[6]林薇.激趣导学,逐点突破[J].福建教育,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