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制高职语文教学与宜兴地域文化相融合的实践活动探究

2013-02-01 12:39
职教通讯 2013年33期
关键词:宜兴紫砂活动

向 蓉

近年来,随着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深入推进,地域文化已经成为职业学校语文课改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然而,国内外关于这一领域的研究主要侧重于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及理论研究,研究对象大多为普通初、高中学生。因此,如何立足职业学校培养目标和五年制学生实际特点,从课堂实践操作的层面,探索一条语文教学地域文化实践活动的新路子,是职业学校语文教学改革面临的一个非常现实而又紧迫的问题。

一、实践活动应避免的“三大误区”

语文教学地域文化实践活动,既是“活动”,也不是“活动”。说它是“活动”,是因为语文教学地域文化实践具有活动课的一般属性和表现形式;说它不是“活动”,是因为语文教学地域文化实践与书本教材紧密结合,与课堂教学紧密衔接,与地域文化紧密融合,是课堂教学的一个紧密部分。[1]具体实践操作中,应避免以下“三大误区”。

(一)联系教材不紧

由于片面强调实践操作的活动性,将主要精力放在活动的组织和地域文化的挖掘上,没有正确处理教材与活动、课堂与实践之间“紧密结合、合二为一”的关系,忽视了教材文本在实践活动中的“穿针引线”作用,导致出现了“为了活动而活动”、“活动与教材脱节”、“学生对课堂教学兴趣不浓”等现象。不仅违背了组织开展语文教学地域文化实践活动的初衷,而且更进一步弱化了实践活动对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有力支撑作用,从而造成了其与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主旨背道而驰。

(二)能力训练不足

面对新形势下职业学校学生培养的新要求,注重学生能力培养不仅是专业课的职责内容,也是文化基础课的重要目标之一,语文教学地域文化实践活动更要将学生的能力培养贯穿始终。但在具体实践中,往往会出现“活动组织由教师包办”、“活动过程类似旅游参观”等现象。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到的只是一种“放羊式”的有趣和好玩,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体现,而职业学校学生通过语文教学应掌握的最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团结合作能力、人际交往沟通分享能力等,也未能得到足够的锻炼。

(三)情感体验不够

教师没有针对学生的情感体验进行深层次环节设计和拓展延伸,学生对家乡地域文化的认知感受和美好情感,没有一个可以进一步强化和发散的有效依托形式,往往是活动的结束就标志着教学的结束,活动的结束也意味着情感体验的结束。从而导致实践活动更多地侧重于学生对地域文化外在表现形式的体验感受,而缺乏对地域文化渊源深层次的探究,缺乏向家庭、向社会、向生活的有效延伸,以及缺乏针对实践过程中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等集体情感的进一步深化,更缺乏针对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服务家乡等情感的有效激发。

二、实践活动应把握的“四个环节”

(一)梳理整合环节

要在正确把握单元教学总体目标的基础上,找准“两个点”:一是找准关联点,要分析吃透教材,对单元篇目认真梳理分析,找到篇目与篇目之间的关联点,并有针对性地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做好铺垫,以确保单元篇目教学的整体性、系统性;二是找准切入点,要对家乡现有的地域文化进行筛选和整合,找到地域文化切入单元篇目教学的切入点,为课堂教学向地域文化实践拓展做好铺垫,以确保实践活动与课堂教学不脱节。

(二)学情分析环节

要牢牢立足职校学生自学能力不强、文化基础薄弱、学习积极性不高等实际特点,一方面,要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来考虑,实践活动的切入应尽量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心灵,注重实践活动与学生生活的相关性,激发学生参与活动、参与实践的欲望和兴趣;另一方面,要从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等实际情况出发,在活动组织、拓展延伸等环节,做到因地制宜、量身打造和梯度设计,以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被关注,并有收获成功的可能。

(三)现场指导环节

实践活动既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更要强化教师的主导作用。职校生的特点,决定了教师的指导必须贯穿于语文教学地域文化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尤其是在实践教学的现场掌控引导方面,应就如何有效避免出现实践活动的“放羊”状态、“游戏”状态,如何让学生围着活动主题“不跑题”,如何调动学生展开自主探究,如何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等方面,对教师的现场指导提出更高的要求。

(四)拓展延伸环节

如果说实践活动获得的是一种体验和感受,那么,拓展延伸培养的就是一种深化和提高。具体实践中,教师的拓展延伸环节一定要跟上,要重点围绕职业学校学生的培养目标,将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融合统一到拓展延伸中去。一方面,要大力强化听说读写等语文基本能力训练,在拓展延伸中培养学生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另一方面,要依托学生获得的生活情感体验,趁热打铁,顺势引导学生养成与人分享、团结协作的合作习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观,以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内驱力。

三、语文教学地域文化实践活动具体操作“五步曲”

本文立足于五年制高职语文教学与宜兴地域文化相融合的实践活动研究,总结了以下关于语文教学地域文化实践活动具体实践操作的“五步曲”。

(一)谱好“主题曲”

确定活动主题,切入结合要找准。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从不同的角度切入,均有不同的鉴赏主题。作为教师,一要抓住重点,根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有针对性地选定切入主题,不求面面俱到;二要切合单元教学目标,确定的主题要与单元教学篇目具有关联性,契合单元教学的训练目标;三要立足学生实际,切入的地域文化要是大多数学生所了解和熟悉的,从而能够最大化地激发学生参与探究的浓厚兴趣。

如在五年制高职语文第一册教材第四单元教学中,针对《景泰蓝制作》、《企业文化是基础》、《贵在一个“新”字》等篇目,笔者以“新”字为切入点,从“学以致用”的角度,以“传统工艺的继承创新、企业文化的开拓创新、个人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统领贯穿三篇文章的课堂教学,确定了“培养创新精神”的实践活动主题。同时,在宜兴地域文化的梳理中,对应选取了学生比较熟悉、感兴趣的紫砂壶制作工艺进行实践活动,并将切入重点放在“新”这个关联点上。在实践探究的过程中,不仅仅停留于对紫砂制作工艺和紫砂文化的认识,而且紧紧围绕宜兴紫砂传统工艺的几次创新、新老工艺大师的创新发展等内容进行探究实践,在引领学生感受家乡浓郁地域文化的同时,培养他们更多的“创新”品质,从而实现了课堂教学与地域文化“内容关联、主题贯穿、目标契合”三大目标。

(二)排好“合奏曲”

协作策划方案,学生主体要体现。要将团队协作精神和学生主体地位巧妙地体现到这一环节。实践证明,只有每一位学生积极参与和主动承担,实践活动才会受到学生发自内心的认可和喜欢,才会真正达成探究实践的目标。在共同协作策划方案时,作为教师,一方面要重点跟踪关注一部分兴趣不浓、积极性不高的学生,恰如其当地安排角色和任务,在引导中将他们从旁观的游离状态拉回到实践活动的共同参与中来;另一方面,要创设一个宽松的自主探究环境,让学生自己动口、动手、动脑制作方案,使学生在发表意见、讨论争辩中完善方案,切实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制定“紫砂壶制作工艺”实践活动方案时,笔者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确定了如小组长、材料收集人、小组发言人、方案执笔人、动画展示人、后勤顾问等诸多模拟角色,以确保每一位学生均从中担当一定的角色,有事可干;同时,以小组为单位,要求小组围绕活动主题,在规定时限内收集素材、规划线路、计划后勤,共同讨论,完善、形成方案,倒逼学生必须在小组内进行团队协作;最后,以公开竞争的方式,由小组代表走上讲台阐述本小组的活动方案,让学生选出心目中最好的活动方案策划,以进一步调动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三)演好“指挥曲”

强化活动指挥,教师主导要加强。强调学生主体,并不是否定教师在实践活动中的主导作用,相反,其立足当前五年制职校学生自身特点,对教师的具体指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

在具体实践中,教师要切实把握好四个注意点:一要搞好学情分析。自己的学生要心中有数,针对一部分“问题学生”要提前打好“预防针”。在“紫砂壶制作工艺”实践活动中,笔者就提前与班上三名“问题学生”进行了沟通交流,讲明活动的纪律和重要性,并针对他们各自的爱好和性格特点,分别安排了拍照、扛旗子、清点人数等任务,在任务角色上给予“戴高帽”,引导这部分学生自始至终参与活动。二要搞好教学铺垫。在“紫砂壶制作工艺”实践活动开展前,笔者就在《景泰蓝制作》、《企业文化是基础》、《贵在一个“新”字》等篇目的课堂教学中,适当穿插了一些关于宜兴紫砂文化的话题,并结合实践活动主题,分别在课堂上布置了“景泰蓝制作与宜兴紫砂壶制作比较”、“紫砂文化的新体现在何处”、“我知道的宜兴紫砂趣闻趣事”等课外作业,从而有效地将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提前关联起来。三要搞好方案指导。在学生自己策划、公开评选的基础上,教师要对活动方案进一步指导修改,尤其要在现场提问、后勤保障等细节上,做到亲历亲为,以确保实践活动不变味为参观旅游。四要搞好现场掌控。在环节设置上,笔者安排了“宜兴紫砂文化介绍”、“学生自主提问”、“观看紫砂壶现场制作”、“参观宜兴紫砂博物馆”、“学生现场分组讨论”等内容,对每一个环节的达成目标逐一明确,对每一个环节的学生任务和角色分工进行细化,对每一个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案,以确保实践活动自始至终围绕主题,在有序、可控的范围内推进。

(四)练好“能力曲”

同步教材任务,能力训练要跟上。对于五年制职校学生而言,强化语文知识的基本技能训练,不仅是文化基础课程教学目标的内容之一,更是职业学校培养复合型、技能型学生的内在要求。[3]

具体实践中,教师要把握好四个方面:一要缺什么补什么。教师要对学生现状搞好分析,抓住当前普遍欠缺的能力进行针对性突破,不求一步到位,更不能面面俱到。二要同步教材。学生的能力训练既要关注学生的兴趣点和兴奋点,也不能脱离课堂教学的训练要求。三要题型多样。训练题目的设置上要尽可能留给学生丰富的选择空间,不搞“一刀切”,题型要富有一定的梯度和多样性,以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通过认真思考体验成功的可能。四要及时肯定。对于职校学生而言,每一个小小的进步,教师都要及时给予肯定,并要创设环境,给予学生展示进步的平台。

如在“紫砂壶制作工艺”实践活动中,笔者就结合班级实际,把克服学生普遍存在的“不愿动笔、动手难”的问题作为现阶段能力训练的主攻方向。利用学生对实践活动的浓厚兴趣和高涨热情,结合单元教学的训练要求,围绕“宜兴紫砂制作”设置了“三个一”自选训练活动,即:“一篇说明文、一篇广告词、一篇小型调查报告”,要求学生结合自己实际,任选一个题目完成训练。学生上交后,笔者逐一修改完善,并在班级后墙分三个专栏进行集中展示,让每位学生在选择中愿意完成训练,在能力范围内能够完成训练,并都能感受到被认可和收获成功的喜悦。

(五)唱好“拓展曲”

突出人文素养,情感体悟要深化。语文教学的过程,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4]语文教学地域文化实践活动最终的目的,是力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活动中,教师除了关注活动本身和能力训练之外,更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有效课外拓展,将学生引向家庭、引向社会、引向生活,关注他们的情感,关注他们的态度,关注他们的价值观,从而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如在“紫砂壶制作工艺”实践活动结束后,笔者专门用两节课组织开展了“宜兴紫砂——我的心灵之旅”主题班会活动。班会活动前,笔者动员每一位学生收集整理实践活动开展以来的照片、视频,并进行加工制作,班级群体合作完成了“相亲相爱一家人”视频;要求学生向家长或自己熟悉的人讲述实践活动之旅和收获,并共同了解一个关于宜兴紫砂的人物、故事、趣闻或传说。主题班会上,笔者以小组为单位,选取了一部分代表上台讲述宜兴紫砂的故事,并采取击鼓传花的方式,要求学生以“我为宜兴添精彩”为题,开展即兴演讲。班会进入尾声,笔者以“团结就是力量”为主题,点评了实践活动开展以来的点点滴滴,学生在“相亲相爱一家人”音乐背景中,看着一路走来的精彩瞬间,深受感动和鼓舞。由此,“注重班级团结协作”、“融入生活、与家人分享”、“走近家乡、奉献家乡”等人文教育目标,在活动拓展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和进一步深化。

[1]冯江明.语文教学视角的地域文化[J].中学语文,2009(Z1):31-34.

[2]黄敏.对中职语文教师主导性的思考[J].中学教学参考,2009(11):23.

[3]李莉萍.浅议中职语文教学中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J].科学咨询,2012(12):54.

[4]曹坤.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J].新课程学习,2012(10):79.

猜你喜欢
宜兴紫砂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宜兴釉陶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顾景舟洋桶紫砂提梁壶
大美紫砂,无声的艺术——论紫砂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画家张宜与紫砂
文质彬彬的紫砂新境——吴鸣紫砂艺术品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