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 琳,徐 斌,王 蓓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教学部,西安 710061
医疗行业处于高技术、高风险的行业领域,尤其是近几年来,医疗环境越来越差,医患矛盾不断升级,医疗事故与医疗纠纷数量的持续增加已成为不争的事实[1]。中华医院管理学会于2005年对全国200多家不同等级医院进行了调查访问,结果发现70%的医院曾有过患者或其家属使用暴力对医护工作者进行威胁殴打与辱骂事件,在三甲医院中因医疗纠纷而要求医院赔款的事件平均每年有100例,赔付款额约为100万元。
目前,医疗卫生服务行业中不和谐的医患关系是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处在转型阶段、医疗机构自身存在有不完善之处、以及患者近些年医疗服务观念的转变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良好医患关系的构建需要从多方面、多角度综合考虑。由于正确的认识和处理医患关系是每个医务工作者都需要具备的能力,为此,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在医学生本科学习阶段开设“医患关系学”课程,以期望为医学生医患和谐能力的培养在学生时代打下良好的基础。
医患关系是医务人员与患者在医疗过程中产生的特定医治关系,是医疗人际关系中的关键[2]。医患关系可分为广义的医患关系和狭义的医患关系。
广义的医患关系是指提供医疗服务的群体与接受医疗服务群体之间的相互关系。简言之,就是将医师视作核心的医疗机构将与患者或是患者家属视作核心的患方两者在医疗活动中形成的关系。其中,提供医疗服务的群体包括医师、护士、医疗科室人员及医院的行政代言人;接受医疗服务的群体包括患者、患者家属及监护人,患者的工作单位代言人。
狭义的医患关系是指医师个体与患者个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也就是在开展医疗活动时,医师跟患者之间形成的关系。不管是广义的医患关系还是狭义的医患关系,都会涉及到经济、医疗、法律等关系。此外,还表现在特殊的医学伦理关系。医患关系实际上是一个以医务人员为主体的群体,同一个以患者为中心的群体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人际关系,是医患双方以医疗过程中所发生的联系纽带。
随着医学模式不断的演变,医患关系也渐渐向社会化靠近,医患关系的概念主要偏向于狭义的医患关系,即就是医师与患者之间的人际关系。医患关系学课程开设的目的就是研究在医疗服务过程中,医务群体与患者群体之间如何能够建立起协调和谐的关系,如何能够形成和睦、融洽以及相互理解、信任的人际关系。
医患关系日益紧张的原因可主要归纳为两个层面:一个是在新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下医疗服务改革进程中所出现的各种矛盾问题;另一个是现代医学教育理念中对医学生在人文医德等知识方面教育培养的缺乏。现代医学教育模式下更为注重的是对医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及临床技能操作的培养,从而忽略了新形势下正确处理医患关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由此可见,在临床学习阶段对医学本科生开设医患关系学课程,加强医学生医患关系能力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
在目前的教与学中,惯用的模式是教师从疾病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到诊断治疗再到预后,基本成为了一个程式化的教学,医患关系学尚未纳入到教学中[3]。顺应新时代医学社会化的发展,培养出品德高、知识广、医术精、能力强且身心健康的全面高素质医学人才是我国现阶段医学教育的主要任务。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医患之间的有效沟通。早在1987年,英国医学会就将医师交往能力的评估作为医师资格考试的一部分[4]。1989年,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在福冈宣言上指出“所有医师必须学会交流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缺少同情应该看作与技术不够一样,是无能力的表现”[5]。特别在1999年,由国际医学教育专门委员会(IIME)对于本科高等医学教育制定出的全球最低基本要求,就提出了全世界医学高等院校对于医学本科生培养的基本准则,包含了7个医学领域60项医学指标,其中医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是最为重要的临床技能之一。随着近些年医学模式朝着“以患者为中心”的方向发展,对我国医学本科生在医患关系处理的能力,尤其是对于其沟通交流能力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在我国医学教育最为重视的是对医学本科生临床理论知识及技能的培养,却忽视了医患关系之间出现矛盾的根源,忽略了对医学生在医患沟通及职业道德交流等方面能力的提高,这使得医学生在走向临床工作岗位后无法合理地处理复杂的医患矛盾,从而无法真正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医师。因此,增开医患关系学课程是顺应新时代发展的需要,顺应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
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医学教育一直沿用的是前苏联医学教育模式,过多地注重了对医学生医学理论及临床技能的专业培养,对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方面有所缺失,从而使得医学生在学生时期对于正确处理医患关系,有效地进行医患沟通等方面的教育就有所缺乏。再加上法律意识淡薄,走上工作岗位后就极易发生医患关系紧张,甚至由医患矛盾引起了一系列严重后果。事实上,对于医师而言,在医疗活动过程中除了对患者所进行的必要的诊断与治疗外,还存在着更为重要的与患者进行沟通的过程。有临床实践表明[6],在医疗活动中对患者进行的诊断治疗乃至医学技术的进步,都离不开良好的医患沟通。尤其是在目前我国医疗纠纷不断升级的今天,更加有必要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医患关系的影响因素涉及面颇为广泛,由于医学学科的研究对象是具有社会属性与心理活动的人,这种学科的本质就决定了医学与其他诸如心理学、行为学以及社会学等人文类学科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这种密切关联的特殊性也同时决定了我国医学高校应普及推广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与必然性。反映人文素质状况的定性指标,应体现出医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心理承受能力、情绪调控能力、人性化服务能力、医德认知能力及医德修养水平等综合情况[7],医患关系得到良好有效的解决就依赖于以上人文素质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对医患关系处理能力的培养加强就是对医学生各项能力水平的锻炼。因此,作为人文医德教育环节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内容,加强医学生医患关系能力的培养可使医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有效提升。
在医患矛盾冲突不断升级的今天,合理处理医患之间的矛盾同时有效进行医患沟通是当前临床医疗工作者以及医学生都必须要重视的内容。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背景下,提出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新理念。这意味着现代医务者为患者治疗时,除了需要确定原有生理性方面的疾病因素外,还需要从患者心理上、人格特征以及社会中的因素等方面进行确定,因而新医学研究模式背景下对医务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01年中华医学管理学会的调查中表明,在所调研的300多家医疗机构中有98.5%的医院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医疗纠纷。同时调查结果也显示出,大部分的医患矛盾是由医师与患者及其家属之间的关系处理不当造成的,而并非因为医疗专业技术问题[8]。医学生在理论见习阶段就要开始与患者接触,就已经参与到了临床实践工作,而后期的实习阶段则需要参与完成更多的临床诊疗工作,因此在学生阶段就开始学会和谐处理与患者之间的关系,在不断提高自身医疗专业技术水平的基础上,重视自身与患者之间沟通能力的培养,学会做到与患者更好交流、沟通,互相尊重。这不仅能有效减少近年来不断出现的因实习医师引起的医患矛盾,让医学生在学习阶段就开始加强与患者之间矛盾的处理,同时提高自我维权保护意识,而且为学生在以后的医疗工作中减少和避免发生医疗纠纷与医疗事故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是一个意义重大而深远的理论与实践问题[9]。尽管医患关系紧张的局面有赖于医患双方共同的责任,但医师在整个医疗活动中处于更为主动的一方,因而医师在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时负有更多的责任,从学生时期就应开始注重医患关系处理能力的培养,加强重视对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势在必行。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在本科学习阶段为五年制、七年制、八年制及预防、法医、口腔等不同专业、多个层次的医学生均开设了“医患关系学”课程,课程内容涵盖了医患关系基本模式,医患沟通原理与方法,医患角色与权利,临床医患沟通,医患关系与医疗纠纷,如何建立和谐医患关系等多项相关内容,为学生详细介绍了医务工作者与患者之间不同的责任与义务,医患双方的心理特点,医疗沟通的技巧,医疗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及当冲突发生时的自我保护,以及医务工作者所应该具有的职业道德,涉及到了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法学等多门人文知识科学。
医学生在见习阶段,特别是一整年的临床实习阶段,开始正式与患者接触,这时除了要让学生学习掌握各种临床疾病的发病机制及诊疗技能,更应充分利用与患者接触的机会有意识培养学生医患关系的处理,将对医学生各种技能的提升渗透到日常的临床带教中来。通过采用PBL教学法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互动,启发学生更为广阔的思维,引导学生讨论在医疗纠纷中应该具有的立场态度与处理方式。
现代社会中患者及其家属往往对医务工作者及检查或者手术的结果寄予了较高的期望,无法充分理解医学这门学科的特殊性,在得不到满意结果时会很容易认为所有责任都在医护工作者一方。在“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临床医师被定义为医疗事故处理的行为主体[10],再加上近些年人们法律意识的提高,部分媒体对医疗纠纷刻意炒作,这些都是导致临床医务工作者在医疗纠纷过程中承担着更多的责任。因此,通过相关法律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医疗活动中自律的重要性,严格规范完成医疗文书档案,同时对在医疗纠纷发生时自我保护意识方面和妥善处理医患矛盾时做到有法可依。
[1]朱锡光,孙梯业,颜伟.医患关系现状的多维视角思考的研究[J].医学与哲学,2005,26(2):16-18
[2]王传益.最新医疗纠纷防范与处理实务全书[M].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1998:3
[3]赵洪雯,孙岩,刘宏,等.医学生的“医患关系学”教育探讨[J].重庆医学,2011,40(36):3737-3738
[4]张慧.对提高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探讨[J].西北医学教育,2006,14(4):362
[5]卢仲毅.加强医患沟通构建和谐医患关系[J].重庆医学,2006,35(2):103
[6]王琼,吴小翎.医患沟通从医学生抓起[J].重庆医学,2010,39(1):123-124
[7]李雯,徐涛.从医患关系紧张看加强医学生人文教育的必要性[J].中国西部科技,2012,34(9):91-92
[8]李国建.关于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5,18(4):8-9
[9]王锦帆.医患沟通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15
[10]孙川,石志成,马少锋.临床医师亚健康状况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J].实用全科医学,2006,4(6):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