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艺术教育的思考——兼谈美育与高职生社会生活素质的培育

2013-02-01 00:41马斌
职教通讯 2013年22期
关键词:高职生素质技能

马斌

一、高职院校艺术教育的窘境

随着素质教育的呐喊声此起彼伏,高职院校同样认识到包括艺术素质、审美素质在内的社会生活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但无论是在专业建设中,还是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中,都未能将美育和艺术教育真正纳入人才培养质量的视阈而加以考量。“点缀”之说成为不争的事实,高职院校艺术教育的窘境也就自然形成。

(一)认知与实施的落差

美国理论家阿纳罗在《美育,使人成为人》一文中,将缺少美育的人称之为“半个人”与“二手人”,也可以说是不完整的人[1]。在高职院校,几乎没有人不知道美育与艺术素质对于“完整的人”的重要性,也认识到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社会生活素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必要性,更懂得人文素质、审美素质“缺乏症”在高职生中具有严重流行性的情况下艺术教育的紧迫性。但见怪不怪的思维定势以及专业技术至上的理念,使得美育和艺术教育暂且被搁置起来。在有些人看来,重要不等于“必需”,暂时缺少艺术素质、审美素质至少不会影响就业,而专业技术能力的欠缺则关乎学生择业上岗。因此,在有限的课时里如何锲入艺术教育“模块”,会不会因此挤压专业技术课程的教学,就成为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制定者长考的基本问题,因而导致美育和艺术教育课程在实施过程中“被禁闭”的低级错误。

(二)边缘与中心的纠结

高职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和怎样培养人才,始终是高职教育必须厘清的基本问题,也是根本问题。少数高职教育工作者至今仍然将它定格在技能培训上,习惯于单纯的技术传授和技能训练,疏于对高职生的人格、道德、情趣、心理、态度等非技术因素的社会生活素质的教育和培养。这是因为他们还没有认知到“高职教育是技能教育,又不只是技能教育,更为重要的还有人文教育、社会生活素质教育,因为高职教育缔造的不是工具、机器人,而是既懂工作又爱生活、既讲理性又重情义、既有技术又具素质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因此,要使学生学会关怀、学会感恩、学会做人做事”[2],学会有情趣、有意义的生活。因此,有意无意地、自觉不自觉地将美育和艺术教育置于边缘地带,人为地制造艺术与技术的距离、素质与技能的间隔。其实,在人才培养的整个知识体系里,是不能出现所谓“核心”课程与“边缘”课程的,即便是基础课程,它也是“中心”。或者说,只有“主干课程”与“基础课程”之分,而不应有“重要课程”与“次要课程”之别。

(三)现实与需求的背离

不管是高职生校园生活的现实需求,还是将来社会生活包括职业生活、婚姻家庭生活、公共生活的发展需要,不管是高职生的个人成长之梦,还是群体的思想教育、知识学习、文体比赛、趣缘交往、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和才艺展示等校园文化活动的参与渴望,都反映了美育和艺术教育之于高职生的不可或缺性、极端重要性。人除了物质的生存需求外,还有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有着娱乐、休闲、陶冶、审美这些社会精神生活的需要。高职生在进行枯燥单调的技能训练的同时,同样,有着使身心愉悦的发展诉求,在雅俗共赏的审美活动中实现艺术思想学习、人格情操陶冶、艺术技能和幸福指数提升的发展目标。然而现实问题是,“一方面,专业技术课程空前膨胀,急功近利的实用主义催生着工具性人才的培育”[1],专业技术课程的“扩张主义”已将有限的教学时空瓜分完毕;“另一方面,面对正在蓬勃兴起的消费文化、大众文化、视觉文化与网络文化,一些高职生凭借肤浅的审美经验,使得低俗成为时尚、恶搞变成热门、无聊变得有趣、浅薄成为流行”[1],而不少高职教育工作者或者熟视无睹,或者百思不得其解:他们怎么了?为什么精神懈怠、精神萎靡、百无聊赖、情趣低下?

上述这些矛盾,集中反映了一个根本问题:高职教育培养什么规格、什么样的人才?高职教育要不要社会生活素质教育?

二、高职院校艺术教育的价值取向

只是简单地回答上述问题,可谓不假思索就可以了,不费吹灰之力,然而,要真正懂得高职院校艺术教育的价值所在并予以实施到位,不仅需要睿智和目光,还需要勇气和胆识。

(一)艺术教育为高职生“诗意的栖居”开辟领地

一般地说,审美教育、艺术教育在于陶冶人的情感,使人懂得美、欣赏美和发现美,丰富人的艺术知识,提高艺术欣赏水平和审美能力。其实,这只是“初级产品”。海德格尔借用荷尔德林的诗对人的理想存在表达为“充满劳绩,然而人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大地上”[3],通过艺术教育和审美教育,以实现高职生在校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诗意的栖居,使高职生身心和谐、与自然和谐、与他人和谐、与社会和谐,培养他们幸福而快乐地生活着的心境。这才是高职艺术教育的高点定位。也就是说,通过审美教育,使高职生学会通过感情宣泄、情感表达,学会欣赏并爱上生活,让高职生作为真正的“人”而幸福快乐地生活着;通过艺术教育,培养和提升高职生的感性素质,增强审美能力,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及其美的创造力,减少和净化负面情绪,使高职生拥有健康和谐的心灵,获得学习、工作、生活惬意幸福的感受,提升生活的幸福指数。如果我们将高职艺术教育作为单纯的知识和技能传授,使用专业技术课程教学的授课方式,进行艺术技法、技能的操作练习,而忽视对艺术的听、唱、视、动、感觉体验,那么,我们就是缘木求鱼了。高职艺术教育必须为高职生学会“诗意的栖居”撑起一片蓝天,开辟一方领地。

(二)培养高职生艺术与技术的“并蒂莲”

高职教育不能沦落为技能培训,因为它的培养目标是高端技能型人才,“与技能型人才相比,从教育这个角度来谈高端技能型人才的时候,理论界无论有多少种解释、定义,都一定会包含育人的概念,……这才能体现出育人的根本。”[4]之所以有人还对包括艺术教育在内的素质教育抱有成见,“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教育者本身对‘职业教育’的片面化理解,认为职业教育仅看重技能,只要毕业生掌握了技能,走上工作岗位后能直接使用所学的技能,培养目标即达成。”[5]把技能培训作为高职教育的主要的甚至唯一的内容,这对高职生的职业建树、人生成长、家庭经营和可持续发展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艺术素质与专业技术能力在高职生的成长成才过程中并非此消彼长的关系,恰好相反,它们跫相依、相得益彰。我们需要的是情商与智商全面发展、艺术与技术并驾齐驱、素质与能力相辅相成、才艺与思想同频共振的合格建设者和劳动者。

(三)提升高职校园文化品位

具有高职特色的校园文化是高职院校之魂。建设高职校园文化,积淀高职校园文化底蕴,提升高职校园文化品位,既是高职院校改革发展的重大任务,也是高职院校事业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的动力源泉。“一所缺乏文化品位和崇高理想的大学,丢魂落魄是迟早的事。”[6]自然,一所缺少文化品位、人文气息和审美情趣的高职院校,关门打烊是不可避免的。艺术教育和审美活动是校园文化至关重要的部分。艺术教育及其审美活动对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学生审美素质和社会生活素质有着积极的推进作用。完备的艺术课程、系列的艺术讲座、专业和非专业艺术团体的演出以及“高雅艺术进校园”等活动的开展,使校园生活丰富而灿烂,理性思考和感性思维经纬交织,可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兴趣和需求,培养学生健康高雅、正确的审美观,这也是学校精神、校风校貌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师生群众性文化艺术活动的开展,不同艺术内容和形式的艺术小分队组织,深入社区、深入基层,直接服务于社会,使高职生在美好的艺术活动中受到熏陶,得到教育,在艺术实践中潜移默化地提高美学修养,从而感受到艺术的无穷魅力和热爱生活、享受生活的无限乐趣,形成高职生的文化自信与自觉,这是艺术教育的根本旨趣。

三、高职院校艺术教育的出场路径

可以说,课程教学中的技术本位、信仰冲突中的传统本位、情感危机中的道德本位以及职业生活中的人文和艺术缺位,共同构成了新时期高职教育的“素质情结”,这也是不少有识之士力主以素质为本,在高职教育中倡导“文艺复兴”,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现实依据。高职院校艺术教育如何庄严出场呢?

(一)基于素质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高职教育不是关于“只懂得工程而缺少人文修养”的“半个人”的技能教育,而是以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完整的人”、高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没有这样的目标定位,或者认识不到、理解不透、实施不力这样的目标定位,高职院校艺术教育就会雷声大雨点小,或者做表面文章,应付检查了事,或者虎头蛇尾,草草收场。在高职教育的教学改革中,常常出现叶公好龙现象,即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人文素质、艺术审美等教育教学如何从边缘地带体面而有尊严地“回归”,或者说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大舞台上能够隆重登场(不是“跑龙套”),全仰仗于基于素质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认识真正到位之日,就是高职院校艺术教育不缺位之时。

(二)构建艺术教育的立体模式

高职院校艺术教育不是课程体系建设的单一问题,而是涉及到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理念、人才培养方案、人才质量观等诸多要素,以及制度建设、环境建设、基地建设、资源供给、活动安排等诸多要务的系列问题。因此,必须构建艺术教育的立体模式。(1)要建立艺术教育的组织体系,包括领导小组、教学单位等;(2)要建立艺术教育的课程教学体系,确定课程架构、教学模式、活动基地等;(3)要建立艺术教育的质量保证体系,包括考核督导、资源库建设、成果鉴定等;(4)要建立艺术教育的活动体系,包括创新赛项、社会服务、校企合作、成果展示等;(5)要建立艺术教育的制度体系,从体制机制建设上使艺术教育制度化、规范化。

(三)在活动和服务中打造艺术活动品牌

高职院校艺术教育不是简单地教会学生几首乐曲或者几样乐器或者几个舞蹈或者几种绘画,而是在艺术的熏陶中使高职生学会创新创优,学会服务社会,学会积极昂扬地生活。因此,高职院校艺术教育不能单纯地“圈养”在教室里进行抽象教学,而应该通过艺术理论认知、艺术作品鉴赏、艺术表演和创作等具有丰富性、开放性、自主性的活动,并在为师生文化服务、为社区文化服务过程中实现塑造人格、培养才艺、彰扬个性、奉献社会的教育教学目标。善于打造活动和服务品牌,有利于调动高职生对艺术教育的积极性、创造性,使他们主动地了解和吸收中外优秀艺术成果,理解并尊重多元文化,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高雅的审美品位,发展形象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和谐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素质的提升,释放拥抱生活、热爱生活的正能量。

[1]马斌,陈洁.美育与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J].纺织服装教育,2012(3):197,198.

[2]马斌.高职教育视阈中的师德、师能、师智与师艺[J].高校教育管理,2011(6):43.

[3]海德格尔.荷尔德林诗的阐释[M].商务印书馆,2002:35.

[4]范唯.发掘高职学校不可替代的生命力和竞争力[N].中国青年报,2012-02-13(11).

[5]若尘.别让高素质与高技能成了“两张皮”[N].中国青年报,2012-02-27(11).

[6]向和.培育大学文化再铸大学精魂[J].中国高等教育,2010(19):1.

猜你喜欢
高职生素质技能
高职生生涯适应力与求职主动性关系实证研究
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的培养
当代女高职生婚恋观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用好“变”的态度
如何引导高职生理解《三国演义》中的英雄情怀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