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21世纪学校”项目:经验与启示

2013-01-31 18:47:29李姝绮
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学龄儿童世纪家庭

李姝绮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重庆北碚 400715)

一、美国“21世纪学校”项目的背景

(一)美国家庭模式的变化——“21世纪学校”项目的现实诱因

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的家庭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独自抚养孩子的未婚妈妈开始出现;因各种原因所导致的家庭破裂,由父亲或母亲一方教养儿童的现象增多;工薪家庭中年轻的父母双方同时上班,年幼孩子无人照料的情况普遍存在……同时,美国经济的持续不景气导致失业人员持续增多,年轻的父母一方面要面对经济窘迫所带来的挑战,另一方面又无法逃脱教养孩子所形成的压力。[1]有研究表明,儿童在校外时间单独相处更容易出现风险性行为,如青少年犯罪,怀孕,药品滥用以及学业失败等。[2]美国家庭模式的变化对学校的传统职能提出了全新的挑战,这意味着学校需要延长工作时间,提供多元而持续的学习与发展支持系统以满足儿童及家庭的需要。

(二)儿童的最优化发展——“21世纪学校”项目的终极目标

作为美国开端计划(Head Start)的首席奠基人之一,耶鲁大学资深教授爱德华·齐格勒发现了全美范围内家庭结构及模式的变化,他建议通过让学校介入更多的服务职能来应对这一新情况。同时,齐格勒就学校如何扩展自己的服务职能进行了一系列的思考。学校是否能提供学龄儿童延伸服务让儿童在课外时间仍然处在一个安全且有益的环境中?学校是否能提供早期保育教育项目去解决幼儿早期学习需要?学校能否提供给家长发展性的工具使他们尽力培养健康幸福的儿童……从这些问题中一个概念化的模式得以诞生——基于学校的综合性服务模式,服务对象分别为儿童、父母、儿童保育(child care)提供者以及教师,但服务的终极目标是单一的:促进儿童的最优化发展(optimal development)。[3]

(三)“三位一体”——“21世纪学校”项目的实践模式

单独依靠学校的力量实现综合服务的转型,显然不够现实。齐格勒教授与其团队确立了“三位一体”的“21世纪学校”项目实践模式,即以学校作为基地,家长支付费用,社区提供资源,共同目标在于增进儿童的最优化发展。这样,“21世纪学校”就是一种以学校为基地的(school-based)提供幼儿保育教育,学龄儿童托管(after-school care)以及家庭支持等综合服务的模式。实践证明,21世纪学校模式已在城市、农村以及郊区取得成功,富人、中产阶级以及穷人群体均能受益。自1988年第一所21世纪学校诞生以来,现在已有近20个州的1300所学校实施了“21世纪学校”项目。其中,康涅狄格州(Connecticut)与肯塔基州(Kentucky)已经在全州范围内推动了基于该模式的计划,而且越来越多的州开始着手启动试点该项目。[4]

二、美国“21世纪学校”项目的框架

(一)项目服务的内容

作为一种综合服务模式,“21世纪学校”项目包括六个子项目,提供面向家长、幼儿、学龄儿童、儿童保育机构工作人员等的多重服务内容。[5]

1.家长指导与支持服务

研究表明,家长在儿童发展中处于重要地位,所以“21世纪学校”项目向一切家长开放。其中,“21世纪学校”为有年幼儿童的家长提供家庭访问、游乐场地以及工作坊。另外,该项目也特别致力于拓展其服务范围,将学龄儿童的父母也纳入支持对象,提供定期的机会与父母见面并讨论广泛的孩童教养问题。

2.早期保育与教育服务

“21世纪学校”项目在学校内或者在学校的合作基地,为3-5岁的幼儿提供高质量的、发展适宜性的保育和教育服务;同时也可给0-3岁的幼儿提供服务。这些早期教育服务为幼儿进入学前班时增进了身心发展的准备,同时也为幼儿未来学业的成功、学校与家庭合作关系的形成奠定基础。

3.学龄儿童的校前、校后以及假期服务

无论在校内还是在有合作关系的附属基地,“21世纪学校”项目在课外时间(out-of-school time)为学龄儿童提供常规在校学习时间以外的多种多样的活动。学龄儿童托管服务使儿童在非学校时间可在安全的环境下学习、成长以及社会化。这也充分的满足了当父母工作时有人替代监督管理孩子的需要。

4.儿童健康教育和服务

在与基于社区的健康服务机构合作的基础上,“21世纪学校”提供了一系列的与健康问题相关的服务与教育,主要包括卫生、营养以及减肥等内容。如在阿肯色州,该项目提供身体健康服务,发育筛查,心理健康评估,营养信息,减肥活动以及牙科治疗等。

5.儿童保育机构网络和培训服务

尽管各学区已经开始承担一些儿童保育的职责,但由私人机构提供儿童托管与教育的服务仍广泛存在。“21世纪学校”项目通过建立一个服务机构网络来加强当地儿童保育服务提供者之间的联系。该网络提供培训机会,技术支持小组以及内部通讯来帮助社区中的儿童保育服务提供者提高服务质量。

6.信息和咨询服务

“21世纪学校”项目向家庭宣传当地的儿童保育机会选择以及高质量保育的标准。他们也向家庭提供卫生保健以及与增进儿童幸福有关的社区服务信息。一些项目把清单式的当地资源打印成书面材料,有的项目则是让工作人员通过热线回答问题,多数项目则用传单或者小册子来为家长免费提供当地服务资源的相关信息。

(二)项目实施的程序

“21世纪项目”实施的程序包括需求评估、生成支持、资金筹集、行动计划、团队协作、持续评价等。[6]

1.需求评估

项目实施过程的第一步是进行需求评估。需求评估的意图在于充分了解社区的现实需要及现有资源。申请该项目的学校通常要利用调查,焦点小组(focus groups)以及访谈的综合方法来收集社区的信息,并获取能表征当地儿童及家庭需要的数据。项目中心工作人员提供需求评估的工具模板,鼓励学校收集难以接近的群体的意见,帮助学校用可理解和有说服力的方式展示评估结果。

2.生成支持

项目中心会派员前往申请学校以商讨项目带给该学校以及更广泛的社区的潜在影响。“21世纪学校”工作人员会和当地的董事会成员沟通,对各个项目的服务内容进行具体阐释,对可能产生的效果进行预期,对项目实施的经验教训进行分析等。

3.资金筹集

新项目需要资金来进行场地设施建设、维持人员培训以及其他项目启动支出。申请“21世纪学校”项目的成员学校需要稳定的、持续的资金链条以保证项目的维持与扩张。项目中心人员通常拥有丰富的筹款经验,能帮助成员学校,无论是新建的还是成熟的学校,在寻求资金帮扶上给予卓有成效的支持。

4.行动计划

“21世纪学校”项目中心会要求成员学校拟定一份3-5年的行动计划,详细说明实施该项目的各个子项目的措施和办法,同时包括实施的进程以及评价的方式。项目中心将通过帮助学校选择适宜的目标以及可行的策略来完善其行动计划。耶鲁大学推荐学校采用渐进式的发展战略,运用社区需求评估的结果来分析决定先进行哪一个子项目。

5.团队协作

团队协作能帮助该项目服务顺利进行,比如为儿童及家长提供更好的服务,避免服务内容的重叠,保障资金的持续,使服务更加综合化等。项目中心负责帮助成员学校寻找潜在的合伙人,向重要的持份人(stakeholders)宣传“21世纪学校”项目,并利用各种资源帮助成员学校形成公共关系网络,以推动各个子项目服务的有效开展。

6.持续评价

一旦“21世纪学校”项目得以运行,家长、学校官员、项目工作人员、立法者以及资助者都想知道项目是否达成了目标。项目中心研究人员帮助成员学校修订评价工具,完善评价技术,这样学校就能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持续的提取相关数据以跟踪项目的发展。项目中心还提供不同的评价模式指导,比如过程性评价以及终结性评价等,其目的都在于推动成员学校持续的提升项目的服务质量和运行效果。

(三)项目经费的保障[7]

不同的学校在筹集“21世纪学校”项目资金上,方式迥异。一些学校完全通过依据家庭收入按比例增减向家长收费来筹集资金。在一些并不富裕的学区,则由地区、州乃至联邦资金来承担部分项目经费。一般而言,“21世纪学校”成员基地的经费通常由以下几种来源:(1)服务费(fees),多数项目成员基地的学前儿童和学龄儿童项目要按周或月进行收费;(2)州资金,每个州的情况不同,但多数州都有专项资金储备,可以负担项目所需资金的一定比例,比如早期儿童/幼儿园、学校改善/改革、家庭合作/参与等;(3)联邦资金,持续用于“21世纪学校”项目的资金包括第一条款基金(Title I)、开端计划(Head Start)等;(4)实物(in-kind),如场地、保管、公共设备、交通工具、材料、电话、员工等均由所在学区以及其他机构捐赠或提供无偿使用;(5)其他,如儿童保育券、与地方非盈利机构/医院/大学的合作关系、地方企业的赞助/捐赠、特殊活动筹款、私人基金会资助,雇主儿童保育补贴等。

三、美国“21世纪学校”项目的特色

美国政府、民间团体以及各类基金会组织针对儿童发展支持进行了多样化的项目设计,如开端计划、家访计划、儿童早期干预项目等,但“21世纪学校”项目独具一格,影响深远,与其他项目相比,其综合化、普及化、个性化的服务特色是其二十余年来经久不衰的秘诀。

(一)综合化

“21世纪学校”项目由六个子项目构成,从儿童成长、发展到家长参与、家庭支持,从保教从业者培训到保教信息咨询,从学前儿童保育到学龄儿童托管,既面向儿童也面向家长,既立足学校又密切联系社区,真正的形成一个全面、立体的儿童发展与服务的综合性支持系统。在这个综合性支持系统中,儿童是枢纽,他们的最优化发展目标统领着所有的服务内容。无论是对家庭的支持、保教从业者的培训以及学校和社区资源的整合,都在为提升儿童的成长与发展作出努力。

(二)普及化

美国类似的其他项目服务往往只针对特定的目标群体,如开端计划只提供给低收入家庭的儿童,早期干预项目也只针对10%的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而“21世纪学校”项目则真正做到向所有的儿童和家庭开放。首先,该项目是公益性质,项目中心不但提供成员学校相关的可获得的资金信息,同时也通过各种渠道直接帮助各成员学校筹集部分资金;其次,该项目的成员学校采取按收入高低滑动折算(富人多付钱)的方式收取服务费用,这样低收入的家庭仅仅需要支付最低程度的费用即可享受“21世纪学校”项目的服务;再次,如果一些低收入家庭急需一些服务但却甚至无法负担最低程度的费用,项目中心则帮助他们申请一些公共补助资金或私人捐助。

(三)个性化

“21世纪学校”项目的服务及运行有成熟的模式,比如一些主基地或者全国示范基地,但“21世纪学校”项目中心并不赞同各成员学校采用统一的服务或运行模式。成员学校仅仅在启动阶段会被邀请去这些相对成熟的基地去观摩、学习,在真正运行阶段往往都是结合本校的特点以及社区资源储备的情况,在充分的反映当地的儿童及家长需求的基础上,自我建构个性化的“21世纪学校”项目服务模式。这种个性化的项目服务模式给予了成员学校成长与发展无限的空间与强大的生命力。

四、对我国学校变革的启示

伴随着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纵深推进,我国的基础教育正在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以促进儿童的最优化发展为终极目标的美国“21世纪学校”项目可以提供给我们一些有益的思考。

(一)学校服务的功能延伸

一直以来,我国基础教育都主要承担着为高等教育输送合格人才的任务,这导致了中小学学校以培养合格的或优秀的学生为主要职能,然而片面化的人才选拔机制及方式使中小学这一职能异化,让中小学学校成天围着考试、围着分数打转。“21世纪学校”项目的理念——促进儿童的最优化发展,在我国集中表现为努力让学生考取尽可能高的分数这一潜在规则在校园里不算新闻。我们应当对学校的这种异化的功能给予重新审视,学校应当真正服务于儿童的成长与发展。这需要学校将自己的服务功能进行延伸,将幼儿的早期保育、教育以及学龄儿童的校外活动纳入自身的工作范畴,这样不但能解决幼儿教育小学化和幼小衔接等问题,还能让学龄儿童的校内学习和校外活动有机的统一起来以增强学校教育效果。

(二)家校合作的真正践行

“21世纪学校”项目以学校为基地,充分尊重、考虑儿童及家庭的现实需要,从而将家校合作落到实处。而在我国,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是两张皮,甚至可能出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抵触的情形。[8]有些学校也有家长委员会、家校合作委员会等机构的设置,但实际运行却困难重重。究其原因,学校往往只从自身需要出发,而家长往往沦为学校教育的配角,跟在学校后边亦步亦趋,所谓的家校合作经常只是家长配合学校完成一些象征性的、临时性的任务。若要将家校合作落到实处,学校必须重新作出思考,强调以每个学生以及每个家长的需要为基础,充分利用学校以及社区的资源,与家长共同解决儿童成长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三)社会资源的有机整合

“21世纪学校”项目充分利用政府的公共资金,社区和学校的公共资源来帮助解决儿童及家长的现实需要。我国的学校则是一个相对封闭的机构,与家庭、社区甚至当地政府都保持一定的距离,有的学校甚至以“封闭式管理”[9]的所谓成绩沾沾自喜。殊不知,这种关门式办学不但无益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也阻绝了学校公共网络关系的形成。学校应当主动与当地政府、其他公共服务机构进行联系,这样不仅可以在必要的时候寻求他们的支持,还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的社会资源对学生进行教育。

参考文献:

[1]Arkansas 21C Network. (2009)Making a Difference Together Schools of the 21st Century in Arkansas[EB/OL].http://www.yale.edu/21c/arkansas/materials.html:9-11, 2013-02-18.

[2]The School of the 21st Century, Yale University.(2009).Arkansas School of the 21st Century Network: A Grassroots Effort That Is Making a Difference[EB/OL].http://www.yale.edu/21c/arkansas/materials.html:6-7, 2013-02-18.

[3]The School of the 21st Century, Yale University.(2009).A Quick Guide to 21C[EB/OL].http://www.yale.edu/21C/publications.html:2, 2013-02-18.

[4]http://www.yale.edu/21C/history.html, 2013-02-20.

[5]http://www.yale.edu/21C/programcomponents.html, 2013-02-20.

[6]http://www.yale.edu/21C/trainingimplementation.html, 2013-02-20.

[7]Jennifer L. Walker.(2009).Braided Services and Funding: A Strategy for the 21st Century[EB/OL].http://www.yale.edu/21c/arkansas/materials.html, 2013-02-18.

[8]蔡宝来,卓念.美国基础教育改革新举措:家庭教育融入学校教育中——《赋予家长学校席位》解读[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7,(12):1-3.

[9]张晓阳.学校封闭式管理的“制度德性”考察[J].教育导刊,2011,(9):40-42.

猜你喜欢
学龄儿童世纪家庭
孩子挑食、偏食,家长该怎么做
生命与灾害(2022年4期)2022-11-09 10:07:14
专家解读——《中国学龄儿童膳食指南(2022)》核心推荐
世纪赞歌
学龄儿童六龄齿免费窝沟封闭3年后疗效调研
甘肃科技(2020年21期)2020-04-13 00:34:16
20世纪50年代的春节都忙啥
1999,世纪大阅兵
家庭“煮”夫
安邸AD(2019年2期)2019-06-11 05:29:18
My School Life
恋练有词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