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城乡职业教育统筹发展模式的构建

2013-01-31 16:36马建富
职教通讯 2013年13期
关键词:都市城乡办学

马建富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新型城镇化,就是坚持以人为本,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以统筹兼顾为原则,推动城市现代化、城市集群化、城市生态化、农村城镇化,全面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走科学发展、集约高效、功能完善、环境友好、社会和谐、个性鲜明、城乡一体、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建设路子。[1]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根本特征就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也就是在统筹城乡发展的基础上突出区域协调以及发展质量的提升。根据其意涵,在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就是要打破城乡界限,按照共同的目标和追求,将两者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考虑。这其中,自然包括现代职业教育培训体系以及城乡职业教育发展模式的构建。

城市和乡村代表的是两种不同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类型及两种不同的社会文化类型,它们在产业构成、发展水平、物质构成、职能作用等方面相互区别,但城乡资源互补、生态共生、经济发展相互依存,构成了两者相互作用的前提。[2]构建城乡职业教育统筹发展模式首先是基于城乡的这种既区别又联系,互补共生的特点,同时,又希望通过新型模式的构建,形成城乡职业教育发展的整体优势,提高服务效能。在本文中,笔者主要依据城市和农村职业教育相互作用的性质及主导性,将城乡职业教育统筹模式大致划分为三大类型:都市圈协作型统筹模式、中心辐射型统筹模式和城乡联合型统筹模式。

一、区域合作,城乡共生的“都市圈协作型统筹模式”

(一)都市圈建设的涵义及其对职业教育模式构建的影响

都市圈也可以称之为城市群,是指在特定的区域范围内云集相当数量的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规模的城市,以一个或两个特大城市为中心,依托一定的自然环境和交通条件,城市之间的内在联系不断加强,共同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城市“集合体”。[3]都市圈不是行政区划意义上的城市概念,而是一个地理位置相对接近,并由发达的交通网络紧密联系起来的城市群落。都市圈一般常常是由跨省城市群组成。其实质是以某个发达的大城市为中心形成的一个经济区域带,在这个区域带里,各城市相辅相成,互动发展,即以一个城市为龙头来带动一大批城市及周围农村发展。我国目前已经形成了多个都市圈。从较大范围内来看,有“长三角都市圈”、“珠三角都市圈”、“环渤海都市圈”等多个城市群构成的都市圈;从较小范围来看,有像江苏省域范围内城市群形成的都市圈,如“南京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徐州都市圈”就是江苏省近年来提出着重建设的三大都市圈,其中“南京都市圈”地跨苏皖两省,范围锁定在南京周边100公里左右,由于驱车往来只需1个多小时,故又被称为“南京一小时都市圈”。

根据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3-2004)提出的“组团式城市群”的概念,城市群的发展应体现出以城乡互动、区域一体为特征的高级演替形态。在水平尺度上是不同规模、不同类型、不同结构之间相互联系的城市平面集群,在垂直尺度上是不同等级、不同分工、不同功能之间相互补充的城市立体网络,二者之间的交互作用使得规模效应、集聚效应、辐射效应和联动效应达到最大化,从而分享尽可能高的“发展红利”,完整实现区域发展动力、区域发展质量和区域发展公平三者在内涵上的统一。[4]

都市圈是以中心城市为主导、以城市体系为依托、以紧密的城际经济联系为特征的区域经济微观载体。都市圈一般具有地域相连,联系密切;交通基础设施日渐连接成网;区域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区域一体化进程逐渐加快等特点。城际经济联系强度是衡量都市圈经济效应发挥的重要指标,而城际经济联系的强弱则取决于都市圈支撑体系。大力完善都市圈支撑体系,有利于加速都市圈经济一体化进程,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都市圈建设要求加强教育服务体系和个人服务体系建设。一方面要努力实现都市圈服务内的教育资源共享。是否具有发达的现代职业教育网络和完善的终身教育体系以及基础教育是影响个人异地就业决策的重要因素。教育资源共享,就是既要保证能够满足人们获取职业技能的需要,满足人们接受终身教育的需要,也要满足其子女能够享受优质教育的需要;另一方面,还要建立成熟、发达的职业教育服务体系,为人们接受职业教育与培训,以及能够顺畅就业服务。这里实际上提出了这样几个问题,一是能不能为人们接受职业教育与培训提供良好服务?二是基于都市圈的特点及发展趋势,应该怎样创新职业教育模式,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对不同类型的职业教育的需要,满足企业培养人才的需要?三是如何改革职业教育的管理体制,如何建立良好的职业教育服务体系,以促进区域内的职业教育获得更好的发展保障?所有这些,都与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有着密切关系,也就是说,要求建立基于都市圈发展特点的职业教育新模式,这类模式必须既有助于都市圈内职业教育统筹发展,以为都市圈的发展培养人才,又有利于都市圈内的城乡职业教育的统筹发展。

(二)都市圈协作型模式的涵义和特点

1.定义。都市圈协作型模式是指基于由若干具有一定同质性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和条件相似的,且在空间距离上相对较短的中心城市及其卫星小城市组成的城市群,依据提升职业教育服务都市圈经济社会发展的效能以及提高办学效益,而建立的超越地理及区域行政管理范围与体制的、一体化的城乡职业教育统筹发展规划与办学行为。具体地说,就是以都市圈中的若干国家级示范职业学校(或职业教育集团)为核心,以与核心城市联系紧密、接受其强烈辐射,城市间相互作用最强、最广泛的区域内的城乡职业学校为核心层,以与核心城市联系密切,接受核心城市的辐射,圈层地带节点城市具有相当的发展规模,且相互之间具有较强的经济社会联系的功能地域内的城乡职业学校为紧密圈层,形成一个核心、两个圈层的职业教育布局结构。

2.特点。都市圈协作型模式的特点表现在三个方面:(1)是职业教育统筹范围的泛区域性与接壤性,发展规划的全域统一性、协调性(尤其是专业布局),办学功能上的以合作为基础的分工化。(2)是全方位的立体统筹,包括城市群范围内的各城市之间的横向统筹以及城乡之间的纵向统筹。(3)合作范围的广泛性、全面性。包括统筹学校设立、专业设置布局,统筹教学建设,统筹劳动力市场体系的建设与管理,建立跨区域的职业教育集团,尤其是特色专业集团建设,这里的关键词是“统筹”与“合作”。

统筹的内容主要是专业的合作与分工,建立职业教育集团,尤其是专业集团,特色专业、传统专业、稀缺专业的统筹设置,统筹建立区域性的职业教育招生就业市场,统筹课程开发和教材建设。

(三)建立都市圈协作型模式的意义与优缺点

为什么要提倡以城市群为界推进城乡职业教育的统筹,而不是仅以目前的建立在以市县行政区域为界基础上的城乡职业教育统筹呢?主要原因就在于,城乡职业教育统筹确实要考虑到界域性这一地理特征,但它不只是一个区域意义上的概念或行为,更多的是基于一定区域范畴的、从功能层面上研究和操作的概念。特别是由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服务的无界域性、人才就业的广泛流动性,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体化,更需要我们更多地从如何更好地发挥城乡职业教育服务功能,扩大服务效能,提高办学效益等层面研究城乡职业教育统筹问题。所以,从职业教育服务功能的角度看,城乡职业教育统筹仅仅从地理界域或行政区域范畴内进行统筹还不够,而应该在更广域的城市群内进行。

建立基于都市圈发展的城乡职业教育统筹模式,从总体上说,有利于推动都市圈域内职业教育发展的统筹规划,有利于培育互惠互利的发展环境;有利于在都市圈范围内制定城乡职业教育共同的发展策略,扩大区域合作范围,并创造灵活的多元化的区域职业教育合作方式。具体而言,有以下优点:(1)更有条件使专业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保持较高的吻合度;(2)有利于特色专业人才的培养,既实现特色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又能够满足特色产业、传统产业对特色的需求。特色专业人才市场有需求,但往往需求量小,各地分散办学很不经济,也不利于专业的稳定,如果在都市圈范围内统筹规划办学,则专业发展的困惑以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难题就能够迎刃而解;(3)有利于建立区域职业教育集团,形成专业发展优势;(4)有利于建立人才培养与输出的合作机制;有利于人才培养效能的扩大。

这种模式是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比较理想的统筹模式,但又是一个统筹难度最大的模式。建立区域性的有效的管理模式难度很大,要建立一个高效的、具有推行力的决策和管理机构难度比较大,因为这种模式的跨区域性大,各地都受区域职业教育管理体制以及行政管理权限的制约,因此,这种模式容易变成一个过于松散的、效能比较低的模式,而且,不是所有专业都可以在较大范围内进行统筹。

(四)模式构建与运作的必要条件

1.必须形成统筹协调机制。这是都市圈协作型模式正常运作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实际上也是这一模式运作的关键。只有建立一个能够真正协调各方办学行为,统筹专业设置以及进行有效的人才需求预测,能够规定各方办学职责,规范办学行为,平衡各方权益的领导机构,才能够将这种大区域的合作模式真正运作起来。笔者认为,有必要建立都市圈协作型模式的职业教育管理联盟,其职责是统一领导,共同决策,统筹规划,协调关系,组织活动,规范行为。

2.必须具有职业教育发展基础的共通性。协作城市群具有共同或者相似的经济社会发展程度,职业教育发展模式以及对人才需求共通性,各地产业结构、专业结构具有相似性或者互补性。只有具有了共同的需求,或者面临必须协调的共同的问题,才更易达成合作共识。

3.最好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其他领域已有一定的合作基础。这有利于在借鉴其它领域以往合作经验的基础上,将合作延伸到职业教育领域,一些合作难题也可以在其他领域成功的合作中得到借鉴。

二、城市主导,以城带乡的“中心辐射型统筹模式”

(一)中心辐射型统筹模式的涵义

所谓中心辐射型统筹模式,是指以经济文化和教育相对发达,且具有较大集聚和辐射能力的中心城市职业学校或县级职教中心为核心或教育辐射源,通过其对农村职业学校或乡镇培训点(中心)的辐射作用,带动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进而促进城乡职业教育协调发展以及发展水平提升的城乡职业教育统筹模式。

这种模式一般是基于城市职业学校处于明显的优势地位,其办学条件、办学水平等对农村职业学校具有“居高临下”之感,所以,在中心辐射型模式中,强调城市职业学校或县级职教中心的主导作用,城市职业学校和农村职业学校形成了一种事实上的“自上而下”的关系。也就是强调了以城市职业学校或者县级职业教育中心为中心,强调通过各类教育资源要素从城市到乡村的纵向流动,从而带动或促进农村职业学校、培训中心以及社区教育中心等的发展。城市对农村带动作用的强弱主要取决于城市职业学校或者县级职教中心本身的办学水平、发展实力和社会影响力,以及辐射能力的大小。

在这种模式中,城乡职业学校由于在地理条件上具有相对的接近性和管理体制上的一致性或者相似性,以及在运作过程中具有强烈的辐射性,所以,由此实现的城乡职业教育统筹的可行性和力度往往更大,可操作性更强。从发展来看,以城市为主导,以城带乡的中心辐射型模式应作为推进城乡职业教育统筹发展的主体型态。

(二)中心辐射型统筹模式的类型

中心辐射型统筹模式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两类模式。

1.中心城市辐射型模式。即以中心城市骨干职业学校为核心和辐射源,通过对辖市区域范围内的职业教育的辐射作用,对城市内非主体职业学校、城郊职业学校以及广大农村职业学校产生影响作用。依据辐射作用的方式和影响程度的不同,可以将其辐射作用进行分层,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核心层、紧密层、松散层职业学校。

“核心层”主要有两个层面的涵义,即从地理位置上看,属于建立在与中心城市接壤或者属于城市相对弱小的职业学校;从合作关系来看,主要是指那些属于中心城市职业学校在城郊或者农村的分校,或者是职业教育集团内部的职业学校;从影响程度看,主要是指那些接受骨干学校支持与影响最大的职业学校。处于辐射核心层的职业学校其接受中心城市骨干职业学校的辐射影响最大,最全面,相互之间的关系最为密切。一般核心层职业学校与中心城市职业学校都处于同一个辖市区范围内,办学体制、管理体制以及职业教育发展政策具有相对的统一性。

“紧密层”是指与中心城市骨干职业学校联系密切,接受其辐射程度较高,且与中心城市相互之间具有较强的经济社会联系功能地域的职业学校,或者是在圈层地带节点城市具有相当发展规模的职业学校。紧密层主要是由各中心城市辖市区范围内的职业学校组成,也可以包括与中心城市地理位置很接近,有密切的教育合作关系,但非辖市区的职业学校。处于辐射紧密层的职业学校与中心城市职业学校可以是同一个辖市区内,也可以属于非辖市区的职业学校,这些接受辐射影响的城乡职业学校与中心城市的职业学校具有实质性的“业务关系”。

“松散层”主要是指在该辖区内较为偏远而且与中心城市职业学校关系不太密切,但是又同时受到其或多或少影响的农村职业学校或者培训中心、成人教育中心,或者大型企业内的职业学校或者社会职业教育与培训机构。

2.县域网络辐射型统筹模式。县域网络型辐射模式的意涵是以县级职教中心为主体,作为辐射源,通过教育信息、合作办学等途径,将乡镇、村培训中心和社区教育中心等紧密联接在一起,组成县域范围内的农村职业教育与培训网路,通过职教中心的示范作用、辐射作用以及领导作用的发挥,带动城乡职业教育发展水平的提高,促进城乡职业教育协调发展。

网络一般由中心、域面、节点和轴线等部分构成,在县域网络型辐射模式中,“中心”主要是指县级职教中心;“域面”指乡村地区的职业教育培训点和社区教育中心;“节点”指城镇地区的成人教育中心或者社区教育中心;“轴线”指能在城乡职业学校之间建立各种联系的通道,如教育信息。

县域职业教育与培训网络化,是在县域内形成维系城、镇(乡)、村职业教育网络系统共生共长的一个空间过程,城乡职业教育网络化强调人才培养过程的紧密联系,相互影响,是区域性城乡职业教育联动发展的空间过程。

县域网络型职业教育模式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因为区域在社会系统中并不是孤立的,是一个县域空间发展关系的集合过程,在这个范围内的职业教育与培训是浑然一体的。所以,按照县域职业教育网络化模式运作,有利于城乡职业教育要素的自由流动和资源的有效配置,有助于促进城乡职业教育有效结合,使区域职业教育发展进入良性发展轨道。

(三)中心辐射型模式的特点

从两种典型的中心辐射型职业教育模式可以看出,其具有以下特点。

1.依托性。这种模式是基于经济相对发达的中心城市,依托城市职业教育中心,形成对一定范围内的职业教育群体的辐射作用。

2.辐射性。强调中心城市职业学校对农村职业学校以及其它各类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影响作用,这种影响是全面的,包括联合办学、共建招生、就业统一的市场体系,包括教育资源的部分共享,办学经验的交流,教学管理的协同等。

3.协调性(生态性)。强调发展过程的合作性,追求城乡职业教育运作的协调性以及结果的和谐性。

(四)运作条件

中小城市主体职业学校应该是国家级示范学校或者至少是省级以上职业教育中心;办学实力足够强大,办学经验丰富;学校有特色,专业有优势;有较好的办学条件,有充裕的专业师资,有较强的组织协调与管理能力。

三、城乡一体,互动发展的“城乡联合型统筹模式”

所谓城乡一体化是指城市和乡村这两个不同体制的经济社会单元和人类聚落空间在一个相互依存的区域范围内融合发展、协调共生。城市和乡村是一个有机整体,其间,人口、资金、信息和物质等要素在城乡间自由流动,城乡经济、社会、文化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城市和乡村是一个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统一体。[5]城乡一体化的最终目标就是从根本上清除长期以来存在的城乡二元体制,消灭城乡差别,实现城乡融洽,均衡、协调发展,城市和乡村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城乡一体化是一种崇高的目标模式。

构建城乡一体,城乡互动发展的职业教育模式的目的就是在保存城市和农村职业教育鲜明特色的前提下,建立一种新型城乡职业教育的发展关系,这种关系概括地说就是分工明确、合作共生、责任共担、利益共享、互动协调、共同发展。

需要指出的是,城乡联合型统筹模式是在明确城乡职业教育分工,相互合作基础上的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是一个有效聚集、高度协作的最优职业教育合作系统,它强调城乡职业教育的紧密联系、相互依存,强调既分工又合作。另外,城乡职业教育互动发展的目标不是消灭城乡职业教育差别,而是优化其布局结构,促进城乡职业教育办学功能及其效益最大化,是要保障实现城乡职业教育要素合理配置和促进城乡职业教育一体化发展。

(一)城乡融合型统筹模式

这种模式是指以城乡作为整体考虑,以提高城乡职业教育资源利用率和办学效益为主旨,通过对城乡职业教育的统筹规划,合理调整城乡职业教育布局及专业结构,优化城乡职业教育要素配置,促进城乡职业教育均衡发展、共同发展,提高城乡职业教育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人才的效能。简单地说,就是将城乡作为一个统一体,统筹规划城乡职业教育发展,进而促进城乡职业教育互动发展,提高职业教育发展水平。

这种模式一般更适合于大城市近郊区或城市群覆盖区的职业教育发展,具体来说有两种情况:(1)城郊结合区域的职业教育发展。如苏州吴中区、常州武进区等分别环绕苏州市、常州市,而且经济发展水平高,中心城市及其所属郊区可谓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其职业教育发展事实上已经呈现了一体化格局。(2)农村经济发达地区。城乡经济已经高度融合,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一体化发展的地区。这两类地区由于经济发达,新农村建设水平高,所以,有条件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城乡职业教育的统筹规划,一体化发展。

(二)城乡集团型统筹模式

所谓城乡职业教育集团型统筹模式,就是以办学条件好,具有办学优势、办学特色的职业教育中心为母体,通过其龙头作用的发挥,将城乡职业学校,尤其是农村职业学校组成城乡职业教育发展联合体,由此增强职业教育的发展优势和竞争力,促进城乡职业教育互动发展和共同发展。这种模式的母体可能是一所综合实力很强的国家级的综合性职业教育中心,也可能是具有特别的专业特色和优势的职业学校。其运作方式主要是联合办学或者是实行中心校制下的分校制。

这种城乡统筹的职业教育模式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其优势不言而喻:(1)有利于城乡职业教育的整合,形成职业教育办学规模和办学优势;(2)有利于集团内职业教育资源的流动与充分利用;(3)有利于改善农村职业学校的办学条件;(4)有利于充分发挥城乡职业学校各自的优势,展现各自的特色;(5)有利于统筹规划职业教育的招生与就业,使得人才培养与市场与企业有效对接。

以上三类城乡职业教育统筹模式有以下六个共同点或相似点。

第一,把资源整合作为统筹发展的切入点,把提升职业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效能以及城乡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和谐发展作为目标追求。城乡是不同的空间区域,地理环境不同,必然有不同的特点和各自的优势。城乡职业教育统筹发展、互动发展的目的并不是走一个模式的发展道路,而是在保留城乡职业教育各自特点的基础上,建立公平、统一的新型城乡职业教育关系,营造城乡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环境,如通过调整城乡职业教育专业结构,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制度和招生、劳动力市场;就是要促进城乡职业教育资源的有序流动,使得农村职业教育发展能够获得更多更好的教育资源。

第二,注重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学校的空间,优化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也就是在统筹规划,共同发展的思想下,依据城乡空间环境特点及其办学优势与特色,科学布局城乡职业学校,合理设置专业,形成职业教育的办学优势。

第三,强调城市职业学校或骨干职业学校的带动作用和辐射作用。一般而言,城市职业学校具有更好的办学条件,具有招生、就业优势,对教育资源,尤其是人力资源更具吸引力,对学生同样也更具吸引力,所以,相对于农村职业学校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所以,在统筹发展中,突出城市职业学校对农村职业学校的支持作用。

第四,突出建立一体化的职业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主要是建立统一、规范,对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具有一定倾向性的人力资源市场、招生和就业市场;建立城乡贯通的信息网络。

第五,注重发挥政府的导向作用。城乡职业教育能不能得到真正有效的统筹,政府是关键,表现为政府可以通过制定政策、制定引导、规范甚至强迫社会行为,也可以利用经济杠杆进行调节,还可以利用各种宣传工具或者各种渠道引导人们的职业教育行为。特别是由于城乡职业教育统筹是一个涉及方方面面问题比较复杂的课题,在大多数情况下离开政府是行不通的,或者是低效的。

第六,以上城乡职业教育统筹模式,强调的侧重点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点,即城市与乡村的联系与互动,强调在任何一种模式的城乡统筹关系中,城市职业学校是重点,在大多数情况下起着主导作用。

[1]罗宏斌.新型城镇化的内涵与意义[N].湖南日报,2010-02-19.

[2]范海燕,李洪山.城乡互动发展模式的探讨[J].中国软科学,2005(3):155.

[3]肖金成,袁朱.中国将形成十大城市群主导中国未来20年[N].中国经济时报,2007-03-29.

[4]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2005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5]洪银兴,陈雯.城市化与城乡一体化[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3(4):61.

猜你喜欢
都市城乡办学
潜行水下 畅游都市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城乡涌动创业潮
穿越水上都市
关于城乡一体化问题的几点思考
威尼斯:水上都市
都市通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