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照新 李 波
(广州市番禺区市桥医院外科,番禺511400)
腹股沟疝诊疗的体会
陈照新 李 波
(广州市番禺区市桥医院外科,番禺511400)
腹股沟疝;无张力补片修补;疗效分析
1.1 一般资料 腹股沟疝30例,行疝囊高位结扎无张力补片修补术12例,其中斜疝8例,直疝4例,暂未见复发情况,传统修补术18例,其中斜疝13例,直疝5例,暂发现2例复发,患者年龄30~70岁,部分患者合并有肺气肿、前列腺肥大、便秘、高血压等。
1.2 修补材料 超普网状平片,为聚丙烯单丝编织的不可吸收材料,具有抗感染性和组织相容性。
1.3 麻醉 均采用硬膜外麻醉,镇痛效果好,便于手术操作。
1.4 手术方法 常规术前准备,切口及疝囊的显露,游离与传统方法一致,疝囊高位结扎,去除远端疝囊,过大的可以在内环口3~4 cm处横断,高位结扎,去除多余部分,远端止血后旷置,稍作内环口修补。修剪大小后将网状平片平铺置于精索后方,网片外侧圆孔适合精索通过,将网片上缘与联合肌腱及腹直肌外缘缝合,内侧缘与陷凹韧带缝合,最后在精索前方缝合腹外斜肌腱膜,彻底止血,缝合皮下组织与皮肤。
本组30例手术安全,无1例死亡。手术时间最短35分钟,最长120分钟,平均60min。120分钟者为疝囊巨大,内环口宽阔且手术部位粘连所致。研究组患者术后6~12 h下床活动,6 h进食,住院时间5~8 d;对照组患者术后24~48h下床活动,6 h进食,住院时间7~10d。无张力修补法伤口疼痛明显轻于传统修补法。无张力修补手术安全,除1例术后术后前列腺肥大排尿障碍需留置尿管导尿外,其余病例均未出现其他科并发症或加重原疾病;腹股沟部异物感1例,休息1周后症状消失;1例出现阴囊血肿,保守治疗后自愈。无伤口感染。30例患者均痊愈出院,全部病例追踪随访2年,2例传统修补术复发,未发生其他并发症。
腹股沟疝是外科常见病、多发病,以老年人发病率较高。腹股沟疝修补术已有百余年历史,传统的各种疝修补术都是用患者已有缺陷的邻近组织进行修复,且是将不在正常解剖部位的组织作强行拉拢缝合,张力大,不易产生真正的愈合。因而患者术后伤口疼痛明显、恢复慢、卧床时间长、并发症多、复发率高。根据统计资料显示:尽管手术不断改进,初发腹股沟疝的术后复发率仍达10%,而复发性疝可达20%,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为7%~12%。无张力疝修补术应用于临床后,使原发性疝复发率降为0.1%,复发疝发生率为1%。本组29例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至2年未见复发,可见本术式对复发疝的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对手术时间,手术指征,术后患者自主能力的恢复,术后切口疼痛,并发症和复发率进行观察。结果:与传统修补术相比具有方法简便、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并发症少、手术指征宽、复发率低等优点。但相对费用稍高。
与传统术式相比无张力疝修补手术是一种更符合人体解剖结构和病理生理的手术方法,操作简单,费用相差不大,易于推广应用。
韩世辉
2012-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