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护理研究进展

2013-01-31 13:25王芬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3年4期
关键词:经口胃管胎龄

王芬

・综述・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护理研究进展

王芬

早产儿;喂养;护理

早产儿又称未成熟儿, 指胎龄<37周的新生儿,早产儿由于胃肠道发育不成熟易发生胃潴留、呕吐、腹胀、胃食管反流等喂养不耐受现象, 其胃肠动力的发育与胃肠消化、吸收功能发育相比相对迟缓。喂养不耐受影响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及生长发育,肠道喂养的进展缓慢通常导致肠外营养的延长, 肠内营养的缺乏可能消弱胃肠功能和结构的完整性,而这将使早产儿易患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 ,NEC)、胆汁淤积症等, 并使住院时间延长, 影响早产儿的存活率和生存质量。本文就有关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影响因素相关临床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1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判断标准

黄瑛等[1]2000年在国内首次提出新生儿科喂养不耐受诊断标准:①频繁呕吐(>3次/d);②奶量不增或减少(>3 d);③胃潴留(潴留量>前次喂养量的1/3)。

2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相关因素

2.1 早产儿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 吸吮能力差, 吞咽功能不协调, 甚至无吞咽反射, 其有效吸吮与吞咽需在胎龄34-36 周时才能完成, 所以36 周以内的早产儿常无有效且协调的吸吮与吞咽功能。

2.2 早产儿胎龄小、体重轻、胃肠动力不足 胃肠发育不成熟是早期喂养不耐受的根本原因, 早产儿胃十二指肠的协同运动随胎龄的增加而不断完善,早产儿小肠、大肠的活动也未成熟, 以上这些情况均说明早产儿更易发生喂养不耐受。而且早产儿胰腺功能差, 分泌少, 胎粪中胰蛋白酶活力低下, 导致胎粪黏稠, 且积聚在乙状结肠及直肠内, 出现排出延迟, 甚至排便困难, 易发生腹胀、胃潴留等喂养不耐受的体征。有资料显示, 体重≤1500 g者喂养不耐受几率为68.51%, 体重>1500 g者喂养不耐受几率为11.73%[2]。

2.3 开奶时间 传统的经验性做法对耐受不佳的早产儿采用延迟开奶的方法。有资料显示开奶时间3 d喂养不耐受的发病率为68%, < 3 d发病率为31%[3]。李正红[4]等研究开奶越晚则达到足量胃肠道内喂养越晚, 第7天奶量与达到足量喂养时间呈负相关。说明早期开奶对胃肠喂养有更好的耐受性,胃肠功能成熟更快。

2.4 喂养方式 早产儿具有胃肠道不成熟及免疫代谢功能不足的特点, 但存在有生长发育快、对营养需求高的特点, 选择喂养方式上应格外谨慎。在NICU中许多高危早产儿因为各种原因推迟肠内喂养, 国内对危重的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在生后24 h内开始经口喂养仍存在顾虑, 因为担心喂养不耐受而延长肠外营养的时间。长期全胃肠道外营养不仅费用昂贵, 还存在着胆汁淤积、感染、栓塞等并发症的可能。

3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护理

3.1 乳类选择 母乳是早产儿的最佳选择, 应用早产儿母亲母乳喂养的早产儿发生NEC的概率明显低于应用配方奶喂养的早产儿, 胎龄<28周的早产儿母亲的母乳被认为是其最理想的食品。其次是早产儿配方奶,目前能够得到的信息强有力地支持母乳强化剂用于母乳喂养的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安全性。与早产配方奶相比, 强化的母乳能显著保护早产儿,减少感染和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 的发生。

3.2 早期微量喂养与非营养性吸吮(NNS) 早期微量喂养指在早产儿生后24 h内给予较少量的奶水喂养, 奶量从0.1~24 ml/(kg・d)开始[5]。吸吮吞咽功能好的患儿, 用奶瓶喂养; 吸吮吞咽功能差的患儿给予留置胃管, 经胃管间断鼻饲喂养, 2 h/1次。早期微量喂养对缺乏成熟吸吮吞咽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尤其是实行TPN的危重儿,能提高胃肠激素的水平,促进胃肠功能及代谢的成熟,从而尽早从肠外营养过渡到经口喂养,提高治疗的成功率。早产儿不能经口喂养时, 让其吸吮空的橡胶奶头称为非营养性吸吮(NNS), 对早产儿的胃肠道分泌有一定促进作用。林名勤等研究表明, 在胃管分次喂养的同时给予NNS, 即每次微量泵泵奶前15 min用无孔奶头刺激患儿吸吮, 每次吸吮10 min, 8~10 次/d, 待患儿能自行吸吮、拔除留置胃管时停NNS。NNS能帮助早产儿建立有节律的吸吮模式, 改善吸吮和吞咽协调能力, 防止呛奶、窒息, 提高胃肠营养的耐受性。

3.3 喂奶方式 最好的营养途径是经口喂养, 但由于早产儿有效的吸吮、吞咽要到34~36 周才成熟,因此, 生后早期可给予胃管喂养。喂养方法有间歇胃管喂养和持续胃管喂养, 喂养方式有经鼻留置胃管喂养和经口留置胃管喂养。间歇胃管喂养能诱发胃肠激素的周期性释放, 较快地促进肠道成熟, 因此多数NICU采用间歇式喂养。需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支持或拔除气管插管停止机械通气期间, 暂停喂养6 h, 经鼻无创正压通气原则上与喂养不冲突, 但要注意定时胃肠减压排气, 并动态观察腹部体征。如诊断为NEC, 完全禁食至少持续10 d, 待症状完全消失后再开始喂养[6]。

3.4 体位选择 为防止早产儿胃食道反流,可采取侧卧位,头抬高30°少量多次喂养[7]。喂养后采取俯卧位与仰卧位交替,俯卧位头部位置较低,漏斗形的咽喉底部转向上方,头偏向一侧,一旦发生返流,消化道液体及呼吸道分泌物随重力易于排出或被吸引出, 从而保持呼吸道通畅,使梗阻性呼吸暂停发生率降低[8]。而且俯卧位的早产儿肢体活动少,能量消耗低,有利于消化吸收。

4 小结

随着早产儿诊疗护理技术的不断发展, 早产儿的存活率不断提高, 早产儿的营养状况影响其短期和长期的生长发育, 所以早产儿的喂养问题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重视。临床尽早发现可能导致喂养不耐受的因素,通过选择乳类喂养、早期微量喂养与非营养性吸吮(NNS), 合理的喂养方式与舒适的体位、抚触诱导胃肠功能成熟等护理干预措施, 为进一步制定早产儿喂养策略, 促进早产儿生长发育提供有效干预方法。

[1]黄瑛, 邵肖梅, 曾纪骅, 等.新生儿喂养困难与红霉素促胃肠动力的研究.中华儿科杂志, 2000, 38(4): 696-698.

[2]刘芳.早产儿喂养不耐受56 例临床分析.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4,17(7):765-766 .

[3]杨嘉琛, 朱绪亮, 郑亚文, 等.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高危因素.广东医学, 2009, 30(7):1083.

[4]李正红.极低出生体重儿胃肠道内喂养的临床研究.北京: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1 .

[5]魏林,阎妍.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相关因素分析与护理进展.护士进修杂志, 2010,25(2):160.

[6]魏丽, 徐鑫芬.23例早产儿肠内营养护理.中华护理杂志, 2012, 47(2):47.

[7]李占魁, 徐尔迪, 吴培云.早产儿胃肠功能与合理喂养.陕西医学杂志, 2003, 32(4):329.

[8]姚文秀, 富建华, 薛辛东.新生儿及小婴儿适宜体位的研究进展.国际儿科学杂志, 2006, 33(3):191.

R722.6

B

1674-9308(2013)04-0058-02

10.3969/J.ISSN.1674-9308.2013.04.034

462000 河南省漯河市中心医院

猜你喜欢
经口胃管胎龄
经口内镜联合颈外超声穿刺注水定位成功取出颈深部异物1例
课题达成型品管圈在促进早产儿经口喂养中的应用
UE视频喉镜与纤维支气管镜用于经口清醒气管插管的效果
不同胎龄、不同出生体重新生儿的首次肝功能指标的差异性
早期综合干预对小于胎龄儿生长发育、体格发育和智能发育等影响观察
重症昏迷患者可视喉镜在胃管插管中的临床应用
极低出生体重儿胃管喂养后采用空气冲管的临床效果
经口不切开胃底折叠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进展
胃管位置判断方法改良在临床胃管留置中的应用与分析
介绍一种导丝插胃管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