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莹霞
近年来,随着职业教育的大力发展,进入职业院校的学生的文化基础知识参差不齐,学生层次更加明显,对所学内容也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尤其是在数学方面。分层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越来越多地被尝试性地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考虑教务安排等方面的因素,在学校实行大范围的分层教学可操作性不强。因此本文所涉及的高职数学分层教学只在机电一体化专业进行。
高职数学的分层教学旨在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依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将他们分为不同的层次进行教学,[1]使各个层次的学生各学所需、各有所得、共同提高的一种教学方法。就如大教育家孔子所主张的“因材施教”一样,分层教学就是承认学生差异存在,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层次教学,正所谓“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苏霍姆林斯基说:“保持和培养每个学生的自尊心,取决于教师如何看待学生的个人成绩。”指出了分层教学不仅仅是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分层,更需要对分层教学的对象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从而鼓励学生,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同时,反馈给进行分层教学的教师,提供合理有效的检验方法,更好地指导今后的分层教学。因此,探索完善相应的分层教学评价方法对学生、教师和学校都至关重要。本文主要从分层评价的必要性和如何分层评价两方面进行阐述。
目前,我校所进行的机电一体化专业高职数学分层教学,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大致将学生分成为A、B、C3个层次。[2]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学目标要求是不一样的,因此,评价标准也不同。如果还是采用传统考核评价方法,显然不适应现在的分层教学。
学生作为考核的主体,他们自身的特点决定了他们需要怎样的评价方式。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基础、智力、能力及需求都不一样,如果还是采用统一的、单一的评价方法显然不合适。要求过高,A层、B层学生很难达到,会丧失信心,A层的学生甚至会破罐子破摔;要求过低,B层、C层学生缺乏挑战性,C层学生很难自我实现,可能导致学习上缺乏动力。这些都不利于学生的自身发展,也不利于课堂教学。所以,探索切实可行的分层评价方法很有必要。
教师作为考核的主导,教育教学的实施者,也期待一种合理的、有效的评价机制。传统的评价方式不能很好地反馈分层教学的效果,不能科学合理地指导实际教学。教师的授课积极性、主动性将大大受挫,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必须找到适合高职数学分层教学的评价方式。
分层教学的目的是力求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力,使其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因此,要有相对应的标准来衡量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提问、练习、测验甚至考试中,按各层次教学目标:(1)知识;(2)领会;(3)简单应用;(4)简单综合应用;(5)较复杂综合应用,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学目标要求不一样。A层学生达到(1)—(3);B层学生达到(1)—(4);C组学生达到(1)—(5)。在教学过程中,以B层学生为基准,如何同时兼顾A、C两层,怎样保证A层“吃得了”,B层“吃得好”,C层“吃的饱”。评价等级一般分为4级:优秀(90-100分)、良好(76-89分)、及格(60-75分)、不及格(60分以下)。[3]
作业设计一般设计几套练习题,如基本题、加深题和能力题,让学生有所选择。在实施一段时间后,学生不再把作业当作负担了,除极少数的学生外,都以自己能做完两组或三组题而感到自豪。教师在作业的批改过程中要特别关照A层学生,帮助他们进一步增强自信心。比如,同样是做提高题,B层学生做对了,需提出表扬;A层同学做对了,不但表扬鼓励,而且还可适当加一等级。又比如做能力题,C层同学需要正确解题后才能得分,而A、B层同学只要写出相应的解题思路、大致过程,就能得到表扬。例如解题:作出函数的图像。这是一个综合能力题,需要学生:①掌握函数的基本性质,函数属于偶函数、图像关于轴对称;②掌握求一阶、二阶导函数的方法;③然后列表分析出函数在各个对应区间的性态;④最后取辅助点作图。A层学生只需要达到①②的要求,就能给全分,B层学生需要达到②③的要求,能给全分,而C层学生需要达到④的要求,才能给全分。这隐性评价方式适合每一个层次的学生,使人人在学习上都有成就感,从而增加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毅力。
测试题中,每套题可以分为3部分:第一部分基础题70分,主要考核学生是否达到基本教学要求,比如对数学公式、定理的套用,以及运用计算工具解决计算问题,通过基础题得分让A层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产生成就感。第二部分提高题15分,要求学生除了掌握概念、定理、法则的应用以外,还能以形助教,数形结合,对所学知识比较灵活的进行应用。让B层学生感受“跳一跳摘桃子”的体验,A层同学也可以参加尝试,增强自己的信心。第三部分能力题15分,要求学生理解概念、定理、法则的发生和发展过程,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部分难度较高的试题要求C层学生必答,让C层学生有用武之地。
低层的学生可以参与高层次的试题,做对以后可以作为进入上层的依据。这样分层设计的问题隐性地体现在试卷中。一方面,同一尺度了解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的情况,以及通过分层教学,学生掌握知识程度的变化,以便以后在教学中调整分层教学的尺度;另一方面,防止损害学生的自尊心,促使学生向高一级层次转化。
科学的进行学生评价,能对教学起到促进作用,主要通过以下两种方式进行。
1.学生自评。学生自评主要是指学生自己对数学学习的自我评价。[4]这个评价标准由数学教师与学生共同商量,根据各个班级数学学习情况来制定。然后各个层次的学生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如实、客观地对自己的数学学习作出评价。这样可以体现出学生作为数学考核主体的重要性,也是一种自我肯定,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2.学生互评。学生互评是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是学生参与、实践和体验学习的一个过程。举个例子:挑选数学课程中比较简单的几个章节,让学生当老师上讲台讲解。其做法是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小组A、B、C3个层次都有),小组成员一起共同准备上课的内容,并推选一位同学上台讲解,结合上课的效果及老师的点评,小组与小组之间进行互评,组员与组员之间进行互评,这种互评方式是比较有效的,谁做了些什么大家心里一目了然。[5]此外,还加深了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搜集资料、整合资料的能力,又能发扬团队合作精神,还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活跃了课堂气氛。
学生数学成绩评定为平时成绩、考试成绩。首先,平时成绩由教师打分给出,有些教师往往凭对学生的印象、熟识程度打分,有失公平。这种评定方式忽略了学生的自评功能,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学生平时成绩的评定要科学化,并且需要进一步细分。平时成绩应由教师考核(结合课堂表现、学习态度、作业情况评定)、学生自评和互评产生,让学生体会到自身存在的价值。其次,各项成绩所占的比例,未能很好地体现出分层教学的效果。对于A层的学生以过程性评价为主,避免因一两次考试失误,导致学期“挂科”,影响学习积极性,应以鼓励为主;B层的学生以形成性评价为主,让其在现有的能力水平基础上有所提高;C层的学生则需要多种评价相结合,在巩固成绩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因此,制定标准时,以B层作为参照,平时、考试各占50%,A层、C层的适当上浮或下调平时比例。相信公平、合理、科学的评价标准,对高职数学分层教学体系的完善定能起到推进作用。
综上所述,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教育效果和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衡量指标,是关系到教学过程能否顺利完成的一个关键步骤。无论在课题提问、课后作业还是测试环节,教师都要进行深入及时的评价。在尊重学生有差异的原则下,采取不同层次的评价方法。合理的评价体系不仅能体现教学效果的差异,有利于改进教学过程中的不足,更主要的是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念,使作为教学活动主体的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去学习,而不是将学习当作被动的任务去完成,使得每一个学生在自己的层面上都能体验到成功,从而激发起广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1]张双红.浅谈高等数学分层教学评价方法[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155-156.
[2]范彩霞,张智平.高职数学的分层教学初探[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1):210-211.
[3]潘凤.论构建高职数学教学评价体系的立交桥[J].科教文汇,2010(5):164-166.
[4]刘献英,蓝海茵,赵银善,等.高职《高等数学》分层次教学、考核方法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10(3):101-111.
[5]郭春香,王青.分层教学模式下高职应用数学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J].职教通讯,2013(1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