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三年制大专《内科学》课堂教学质量初探

2013-01-31 08:06:22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3年9期
关键词:黄柏教学质量科学

邓 倩

(河南省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南阳473058)

提高三年制大专《内科学》课堂教学质量初探

邓 倩

(河南省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南阳473058)

内科学是临床医学中的核心学科,是一门涉及面广和整体性强的学科。三年制专科医学生毕业后直接面对诊疗条件相对薄弱的广大基层,坚实的医学理论更为重要。如何通过教学把知识更快更好地教授给学生,是内科学教师需要面对的问题,本文对此进行初步探讨,并提出了自己的几点体会和建议。

三年制;内科学;教学质量

教育的形式和环节很多,其中心环节是各学科的课堂教学。三年制专科医学教育主要是为基层医院培养实用型全科医学人才,学生毕业后直接面对诊疗条件相对薄弱的广大基层,这就要求专科生必须掌握足够的基本医学理论知识,能够灵活运用理论知识指导临床实践,在缺乏有效的诊疗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创造性、科学性地解决问题。而内科学是临床医学的一个专科,几乎是所有其他临床医学的基础[1],与外科学一起并称为临床医学的两大支柱学科,亦有“医学之母”之称,为临床各科从医者必须掌握的专业。它是一门涉及面广和整体性强的学科,它所阐述的内容在临床医学的理论和实践中有其普遍意义,是学习和掌握其他临床学科的重要基础。内科学理论教学的任务是通过教师的教学使学生牢固掌握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学生在学习中,面对复杂的病因、枯燥的发病机制、各种各样的临床表现、繁琐的治疗措施等,常会感到枯燥无味,无所适从。因此,如何提高内科学理论教学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在多年的内科学教学工作中,不断摸索教学方法并付诸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明显提高了教学质量,具体心得体会报告如下。

1 爱岗敬业,加强师德修养,做学生喜欢的老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

爱岗敬业,具有强烈的职业光荣感和社会责任感,是师德师风建设的核心。作为内科学教师,必须做到热爱本职工作,尽职尽责,把主要时间和精力用于教育教学,要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教学工作,遵守学校各项教学管理规定。同时,在教学活动中,要自觉加强师德修养,模范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仪态端庄,衣饰整洁,举止文明,语言得体,以自己良好的言谈举止和形象熏陶感染学生。此外,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做学生喜欢的老师。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拥有良好的情绪去面对学习。学生会因为喜欢一位老师而喜欢一门功课,同样,也可能因讨厌一位老师而讨厌一门功课。一个被学生喜欢的教师,其教育效果往往能超出其他教师。在以往的师生关系中,教师是高高在上的说教者,在学生面前,他们是知识的权威。但是在信息时代的今天,医学院校的大专生接受知识和信息的渠道明显拓宽,学生的独立性不断增强,信息来源不断扩大,在这种前提下,老师应该把“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当成自己的座右铭,要放下架子,加强学习,课后多与学生交流、交心,而不是下课就走,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2 充分做好课前准备 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备条件

课前认真备课、设计好教案是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做为大专院校的教师,备课时应在充分把握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反复阅读教材,吃透教材内容,找出重点难点,做到心中有数。备课时应做到“五步骤”:①把握每节课的教学目标。②阅读和深究教材。③翻看相关材料,同时了解学生。④确定教学目标,选定教学内容,研究教学方法。⑤编写课时教案。备课时还应做到“五备”:①备教材。教师必须熟练掌握教材的全部内容和组织结构,既要掌握“三基”,即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也要掌握“三性”,即思想性、科学性、系统性,同时还要掌握“三点”,即重点、难点、疑点。要做到创造性地使用、整合教材。②备教具。传统的语言表述讲课内容学生难以理解掌握,为了更好地辅助教学,形象地呈现教学内容,创造一定的教学情境,内科学教学经常需要教具,因此教师必须提前作好硬件准备,备好教具,自制好精美的多媒体课件,以丰富课程内涵,拓宽学习外延,帮助学生理解知识与掌握技能,提高学习效率。恰当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教学内容形象化、直观化。内科的许多病证都具有典型的症状特点,如中风患者常表现为偏瘫、语言不清、口舌歪斜;癫痫患者可有多种发作形式,这些临床表现均可录制下来,借助声音、视频、文本等的综合应用,使学生看得见、听得懂,从而变抽象为具体、变深奥为浅显易懂、变枯燥为生动,以加深学生的记忆和理解。③备教法。备课时应从实际出发,讲求实效,灵活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等各种教学方法,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④备资源。理论教学和临床密切联系,每一节课所涉及的临床病例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⑤备作业。备课时应准备适当的课后作业,合理安排课后作业的质和量,以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

3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单一的教学方法是乏味的。既使是一个好的教学方法,经常应用也就失去了它的魅力。为了激发、保持和巩固学生的兴趣,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树立学生的创新意识,培训学生的动手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教学中可通过讨论、病例分析等方法来引导和启发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如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的启发式教学方法,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如在讲授某一种内科疾病之前,先提出一个临床病案,明确目标和要求,然后让学生自己去阅读教材和参考书,边读、边思考、边记笔记,同时做好发言的准备。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全班讨论,根据病案的要求从各个方面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个性发展得到充分的发挥。再比如案例教学法,通过教师对典型病例的分析讲解,把讲授的理论知识与临床工作有机结合起来,达到提高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目的。例如在讲授脑出血时,通过对一个高血压并发脑出血病例的讲解,让学生掌握脑出血的发病机制、病因、临床表现、诊断、辅助检查和治疗方法,同时结合近年来对脑出血的预防、微创手术治疗等新进展,向学生讲授脑出血的防治知识。通过以上各种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在寓教于乐中提高了课堂的教学质量。

总之,课堂教学既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是教师多方面知识的综合,它有赖于教师长期的教学实践、探索、体验与升华。

[1]王庸晋.内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4.

黄柏——治疗痿蹩之王

【歌诀】

专治痿蹩王黄柏,

苦寒走下祛湿热。

热淋黄疸带痢泻,

足膝疮疹遗痔切。

【释义】 黄柏为气味俱厚,禀性至阴之物也。其味苦性寒,走下焦而泻下焦有形之湿热,入肾经,坚肾益阴,治相火妄动,退骨蒸,故能治疗肾经湿热下注关节引起的骨节痿软,膝软以及遗精之证。本品味苦能燥,善除大肠之湿热治湿热泻痢;其性寒,燥湿又清热解毒,能治疮疡肿毒等。

【药解】 黄柏为芸香科植物黄皮树Phellodendron chinense Schneid.或黄檗P.amurense Rupr.的干燥树皮。前者习称"川黄柏",后者习称“关黄柏”。

性味归经:苦,寒。归肾、膀胱、大肠经。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除骨蒸。

主治:①用于湿热带下,热淋涩痛。②用于湿热泻痢,黄疸,脚气,痿证。③用于骨蒸劳热,盗汗,遗精。④疮疡肿毒,湿疹瘙痒。

用法用量:煎服,9~15g。或入丸、散。

各家论述:

1.《神农本草经》:“主五脏肠胃中结热,黄疸,肠痔,止泄利,女子漏下赤白,阴伤蚀疮。”

2.《珍珠囊》:“黄柏之用有六:泻膀胱龙火,一也;利小便结,二也;除下焦湿肿,三也;痢疾先见血,四也;脐中痛,五也;补肾不足,壮骨髓,六也。”

3.《长沙药解》:“黄柏,泄己土之湿热,清乙木之郁蒸,调热利下重,理黄疸、腹满、伤寒。”

【常用药类】 知母质柔而润,退虚热之要药,其泻火之中长于清润;龙胆草大苦大寒,主泻肝胆之实火,用于清利肝胆湿热;栀子清泻三焦火邪,导热从小便而出;苦参长于燥湿止痒。

【临证应用】 本品用于治疗湿热下注之脚气肿痛、痿证等时,常配伍苍术、牛膝等,如三妙丸;治疗湿热下注之带下黄浊臭秽,常与山药、芡实、车前子等药同用,如易黄汤;若湿热下注膀胱,小便短赤热痛,常配伍萆薢、车前子、茯苓等药,如萆薢分清饮。其配伍白头翁、黄连治疗湿热泻痢;配伍栀子治疗湿热蕴结之黄疸;配伍黄芩、黄连、栀子治疗热毒疮疡,如黄连解毒汤。

——摘编自人民军医出版社《临证药王歌诀》

10.3969/j.issn.1672-2779.2013.09.046

1672-2779(2013)-09-0074-02

苏 玲

2013-04-04)

猜你喜欢
黄柏教学质量科学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黄柏炮制品的考证、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甘肃教育(2020年18期)2020-10-28 09:06:20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华人时刊(2019年17期)2020-01-06 12:08:10
科学大爆炸
小小艺术家(2019年6期)2019-06-24 17:39:44
美丽的黄柏山
青年歌声(2019年4期)2019-04-11 08:35:00
黄金分割法结合动态设计优选盐黄柏提取工艺
科学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人间(2015年10期)2016-01-09 13:12:52
科学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