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姜献群
*本文系2012年度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普通高校大学生专业能力与岗位技能对接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批准号:32)
就职业指导而言,职场读物是指旨在提升劳动者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学习材料。主要包括职业规划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和通用职业能力等三方面内容。目前市场上的职场读物可分为:职业规划、职场励志和职场小说等三大类。[1]职业规划类可细分为,求职面试、素质提升、职业适应、就业政策、创业指导等;职场励志类可细分为,职场人物传记、职场解压类读物等;职场小说主要包括职业访谈、职场故事等。
职场读物作为职业指导和提高劳动者工作能力的重要载体,越来越受读者的欢迎。如《杜拉拉升职记》从2007年问世到目前,总销售量已突破500万册。浓缩乔布斯职业历程的《史蒂夫·乔布斯传》在2011年畅销的基础上,2012年上半年已上升为非虚构类畅销书排名第一。[2]社会需求为职场读物出版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但由于我国职业指导工作起步较晚,且受计划经济时代一度停滞的影响,职场读物的出版既缺乏经验,又缺乏必要的理论研究,因而在出版物质量上存在良莠不齐的现象。需要加强引导,以保持职场读物出版工作的良性发展。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明确指出:坚持以人为本。以服务人民为根本宗旨,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就业是民生之本,坚持服务就业的出版方向,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新闻出版“十二五”规划的具体要求。《国务院关于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意见》指出:“以服务就业和经济发展为宗旨,坚持城乡统筹、就业导向、技能为本、终身培训的原则,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制度,加快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技能劳动者。”加强职业培训必须首先加强以教材建设为中心的职场读物的出版工作。同时,按照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要求,我国大、中专院校已先后开设了《职业指导》必修课,为全社会普及职业指导知识、发挥职场读物的功能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从1999年开始,我国实施了《国家职业指导人员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职业指导队伍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到目前为止,我国专业的职业指导师、高级职业指导师有近15万人,[3]还有一大批从事就业服务的兼职队伍,为推广职业指导技术,提升劳动者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促进社会就业提供了坚强的保障。同时也为普及职场知识和提升职场读物质量提供了强力支持。
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我国16岁至59岁之间的劳动力人口为92148万人。按照舒伯的职业生涯发展理论,他们分别处在职业探索期(15~24岁)、职业建立期(25~44岁)、职业维持期(45~65岁)。职场读物有着占我国68.8%人口的潜在读者,需求数量巨大,是一种后劲十足的出版资源。同时,对于求职人员来说,由于个人兴趣、人格、能力、价值观等的不同,需求也各不相同。因此,职场读物必须具有多样性,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
由于职场读物是以提升劳动者职业规划能力、通用职业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为中心的学习材料,如:职业规划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团队精神、服务意识、规范意识、诚信等,作品内容往往需要聚焦,因而容易产生同质化现象,缺乏个性和原创性。同质化现象往往会造成读物市场定位不清晰,目标读者混乱,难以高质量地满足不同群体的特殊需求,会直接影响职场读物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如《大学生职业指导》类教材,版本虽然很多,但普遍采用通识性的编排内容,没能兼顾大学生的专业和学历层次的特点,同质化现象严重,是造成大学生对职业指导课程认可度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4]
引进国外的职场读物,能够补充国内高质量职场读物数量上的不足,丰富职场读物种类,更好地满足读者需求。但必须对舶来品进行必要的本土化改造,以提升作品的文化适应性。目前引进的职场读物普遍存在沿用西方职业价值趋向、偏重心理学基础、以自我为中心等问题,与中国传统文化缺乏良好的适应性。正如引进美国《好好准备面试》系列丛书序言中指出的,阅读本书应注意中西方文化的差异,相比西方文化,中国人在与人交往中更为谦逊、委婉。[5]
职场读物既有良好的社会需求和市场潜力,又具有实用性和指导性的特点。因此职场读物出版要坚持以服务就业和服务职场人士需求为目的,坚持“分类出版、多形式出版”的策略,坚持“贴近实际、突出教育功能”的出版方向,更好地满足我国人力资源建设和发展的需要。
明确分类可以更好地确定出版工作的重点,提高针对性。按照我国著名学者廖文泉教授创立的职业生涯发展“三三三理论”,职业生涯发展分为输入阶段(入职前)、输出阶段(入职后)和淡出阶段(退休前后)。职场读物的服务对象主要是职前人群和职后人群。职前群体普遍关注如何才能找到并适应心仪的工作,职后群体普遍关注职业提升和职业发展,关注点的不同必然会导致对职场读物需求的不同。
面向职前群体出版职场规划类读物。职前群体主要是大中专学生和社会就业、再就业人员。一方面要面向大中专学生出版职业规划教材及其配套的职场读物。在教材的编排上,既要依托《职业规划与发展课程教学要求》,又要兼顾大中专学生专业特点。做到通识性和专业性相结合,理论性和实用性相结合,使职业规划教材成为学生由“学业”到“职业”转化的有效载体。从数量上来看,到2015年,我国普通高校在校生达3080万人,中职教育在校生达2250万人,需要出版大量的符合大、中专学生特点的职业指导教材及其配套的辅助读物。另一方面,《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十二五”期间,我国城镇年均新增就业900万人,年均转移农业劳动力800万人。要为城乡劳动者免费提供就业信息、就业政策咨询、职业介绍、就业指导、创业指导等服务。因此,职场规划类读物也是社会就业、再就业人员学习的重点。
面向职后群体出版职场励志和职场小说类读物。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众多职场人士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他们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职业成熟度,不断提升自我通用职业能力、核心职业能力等。明尼苏达工作适应论认为:在职人员的重要任务是不断地与“组织”建立起相互适应的关系,不断满足“组织”的“外在需求”和个人的“内在需求”。职场读物是职场人士实现“外在需求”和“内在需求”的重要载体,是职业提升和职业发展的“催化剂”。同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十二五”期间,力争使新进入人力资源市场的劳动者都有机会接受相应的职业培训,使企业技能岗位的职工得到至少一次技能提升培训。由于在职人员关注的是职业提升、职业发展,因而需要职场励志和职场小说类读物。
根据2011年第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75.3%的18~70周岁国民更倾向于“拿一本纸质图书阅读”,有11.8%的国民更倾向于“网络在线阅读”,有9.4%的国民倾向于“手机阅读”。[6]但值得注意的是:数字化阅读八成以上为18~40岁人群,手机阅读63.3%集中在18~29岁人群。这类群体正处在求职和在职的关键时期。同时,职场读物作用在于提升劳动者职业能力,而以培养职业能力为目的的学习,常采用案例研究、项目法、抛锚式教学、随机进入教学法等体验式的学习方法。[7]多形式的学习方法为职场读物的多形式出版创造了有利条件。数字读物、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和互联网出版物能够更好地发挥职场读物的教育功能,便于更好地贴近职场实际。因此当前职场读物出版应建立:以纸质出版物为主导,数字读物、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和互联网读物并存的出版格局。
突出实践性。职场读物是服务于人力资源建设的载体,必然会随我国劳动力需求状态的变化而变化。职场读物动态性强,使用周期相对较短,要求出版工作要不断地更新作品内容、更新编辑理念、更新出版方式,给编辑和出版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只有不断地进行调查研究,保持与时俱进,使职场读物贴近实际、贴近职业世界、贴近读者需求,才能保持出版工作的良性发展。
发挥教育引导的功能。职场读物不仅要传承文化,更要承担提升劳动者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的任务。职场读物需要运用职业教育策略,努力营造真实的职场情景。做到:以真实的职场案例打动读者,以贴近实际的作品感召读者,以展现真实情景的作品引起读者的共鸣。如:孟非的《随遇而安》,以其真实的职业历程,充分发挥了作品的引导和教育功能,从而赢得了读者,成为2012年上半年非虚构类畅销书之一。[8]
[1]鲍立衔.职场读物出版现状的思考和建议[J].出版广角, 2010.7(56)
[2][8]2012年上半年畅销书排行榜[N].人民网,2012-09-11
[3]姜献群.校企对接条件下职业指导工作的新变化[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2(86)
[4]杜林贤.高校大学生职业指导需求和现状调查研究[J].人力资源,2010.8(29)
[5][美]罗恩·弗莱.好好准备面试[M].北京:中国劳动保障出版社,2004(2)
[6]尚烨.第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N].中国出版网,2012-04-20
[7]中国就业培训技术中心.职业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