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的困境及对策

2013-01-31 07:10陈金平
职教通讯 2013年11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毕业生院校

陈金平

一、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的困境

(一)高职院校办学规模的迅速扩大,导致人才培养质量下降

近几年,高等教育发展势头迅猛,截止2012年,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已有1288所,在校大学生达到1000万人,比例约占普通高等院校毕业生的二分之一。随着高等职业教育办学规模的迅速扩大,毕业生数量的急剧增长,凸显出了师资力量的严重不足,软硬件配套设施的滞后,专业设置过于迎合市场需求而忽略自身条件等一些列问题,导致了人才培养质量的严重降低,同时也造成部分专业的课程设置与企业需求存在严重脱节。

(二)大量国有企业用人机制转变,导致毕业生就业质量下降

从表面上看,近几年国有企业仍在源源不断地引进高职毕业生,但我们发现,很多国有企业为了降低生产人力成本和减轻负担,用人机制已发生了根本性转变,由原来的正式引进转变成了第三方劳务派遣用工或签订短期聘用合同等形式,导致许多毕业生虽然能够在国有企业中工作,但与正式员工薪酬待遇存在较大差距。

(三)部分非公有制企业管理存在一些漏洞,学生合法权益不能得到应有保障,参加工作后违约率较高

部分非公有制企业在管理上存在的主要漏洞:一是薪资待遇不能按照劳动合同给予兑现,要达到合同规定的工资水平只有通过加班才能实现,甚至有些企业工资不能按时发放,存在拖欠工资的现象;二是三险一金等福利性政策落实不到位;三是职工节假日休息权利得不到充分保障;四是职称评聘、进修学习的权利往往被剥夺。

(四)高职院校普遍重视招生和就业,但就业指导却未被置于应有的重要位置,导致部分毕业生就业观念未跟进,就业期望不切实际

一方面,生源决定生存,就业的好坏决定生源的数量和质量,已成为高职院校的基本共识,受追求就业率的驱使,用人单位接待和就业过程服务一般会受到高度重视,而就业指导由于人员、经费的不足和就业指导体系的不完善往往处于被忽略的位置。另一方面由于受到家长一些不科学观念的影响,部分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就业观念仍旧停留在精英教育的时代,国有大中型企业仍然是他们不懈的追求,很少考虑到非公有制企业和经济落后地区去建功立业。造成的结果,一边是国有大中型企业人员爆满,另一边是中小型企业和三资企业鲜有学生前来应聘,造成了大量岗位的流失和浪费。

二、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困境的对策

(一)突出技能,狠抓学风,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一是要将“工学结合”的理念植入专业教学、专业建设、课程设置以及人才培养体系当中,把学生动手能力、实践技能的培养放在突出位置,不断加大投入,在不断推进实训基地建设,构建实训基地体系,为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提供硬件支持的基础上,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大力实施毕业生“多证制”培养培训制度,切实增强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二是要建立党政齐抓共管,以校为主导、以二级单位为主体的学风建设实施体制,通过推进有效课堂建设,加强学生管理,营造学习优秀校友和学生典型的浓厚氛围,丰富学生的校园科技创新活动等一系列措施,强化学风,为毕业生培养质量提供有力保障。

(二)深化校企合作,实现就业服务前移

一是坚持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之路,不断深化与信誉好的大中型企业和新兴行业企业的合作关系,大力推广订单培养,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用人企业需求增设专业课程,使课程内容与职业实践紧密衔接,逐步提高学校教学的针对性和时效性,确保所培养的毕业生企业能直接派上用场,缩短企业培养人才周期,降低企业员工岗前培训成本,实现多方共赢;二是加强校企对话与交流,充分利用寒暑假,通过定期联系、考察走访等方式,介绍学校当前的发展概况和专业特色,寻访新老校友,了解企业人才储备现状和人才需求,在不断巩固就业市场和寻求战略性合作的同时,及时掌握各专业人才需求数量,根据市场需求确定各专业招生计划和课程设置,适时调整专业结构,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

(三)建立市场准入制度,保护毕业生合法权益

在就业工作中,高职院校要注重企业信誉数据库建设,对于初次合作的企业,对用人企业要进行详细登记,严格查验相关企业法人证件,确保招聘信息的真实性,对毕业生需求量大的企业,学校要派专人对企业进行走访考察。对于合作过的企业,通过联系和寻访在企工作的毕业生了解企业信誉、待遇,工作生活环境等情况,做好后期调研,为再次合作提供事实依据。对于信誉好的企业,学校要发挥就业工作的积极性,定期联系和主动邀请企业来学院招聘毕业生,寻求长期战略性合作;对于那些存在工资不能按时足额发放,三险一金等福利性政策落实不到位,节假日休息权、职称评聘权得不到保障等问题的企业,学校可以拒绝再次合作,以保护毕业生的合法权益。

(四)完善机制,加强领导,为学生能就业、就好业提供制度保障

高职院校要注重就业工作的制度建设,构建和完善就业工作的长效机制,实现就业工作的经常性和常态化。一是建立毕业生就业状况与招生计划编制、专业课程设计间的反馈机制。根据各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及时掌握各专业人才需求动态变化,根据市场需求确定各专业招生计划和课程设置,推动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良性发展;二是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机制。扎实推进课程改革与建设,邀请企业专家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做到课程内容与职业要求的匹配,使课程内容的选择紧密联系职业实践,提高针对性,保证学生学到的知识、技能在生产、服务、管理一线能直接派上用场;三是建立纵到底的毕业生就业服务机制。要建立由学校领导、职能部门、二级单位就业专职教师、班级就业信息员多层次的就业服务体制,切实做到就业观念指导到位、就业政策和就业信息服务的畅通;四是建立就业考核奖惩机制。一方面要实施就业工作的“一把手”工程,将就业率作为考核职能部门、二级单位和主管领导的主要指标,与年终考核直接挂钩,对没有完成就业指标的部门,在年终评优考核中实行一票否决制,增强毕业生就业工作在学生工作评比中的权重,切实加强对就业工作的领导。另一方面要实施“全员参与”机制,设立“全员参与就业工作先进个人”评选制度,对提供有价值就业信息,并促成一定数量的毕业生与用人单位达成就业协议的师生员工进行表彰奖励;努力营造学校领导高度重视、职能部门全力以赴、教学系狠抓落实、相关人员密切协作、教职员工全员参与的工作环境和氛围。

(五)建立“多圆覆盖”的就业指导体系,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一是要树立就业全程教育观念,组建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教研室,针对学校学生特点选用和自编就业指导课程教材,在大学的学习生涯中系统地开设《就业政策和就业指导》课程,使就业教育贯穿于大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大学学习过程,实现就业教育的全程化;二是要充分利用校园网,及时发布就业政策,帮助毕业生尽早了解国家关于大学生到基层就业、应征入伍、以及自主创业的政策措施,积极引导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和投身国防建设;三是要将优秀校友事迹作为重要的育人资源,重视优秀校友事迹的挖掘收集,为在校大学生提供就业择业的示范案例,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合理调整就业期望值,帮助学生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谋发展”的理念,培养学生到基层去,到边远地区和艰苦行业锻炼的勇气和信心;四是针对女生就业压力大,就业困难的问题,高职院校要高度重视,积极应对,开展女生就业教育报告会、经验交流会、就业指导师生面对面、就业心理辅导、就业优先推荐等一系列活动和行动,帮助女生调适择业心理,设计职业生涯,引导其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和增强就业信心。

总之,大学生就业是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高等学校的不懈努力,更需要政府各部门的协调联动和全社会的关注、支持,我们要有信心、有毅力、有计划地致力于此,以促进高职教育的科学发展,实现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宏伟目标。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毕业生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伤心的毕业生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