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交通事故致重型颅脑损伤521例

2013-01-31 00:46张日松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3年21期
关键词:慢性期瞳孔交通事故

刘 巍 张日松

中西医结合治疗交通事故致重型颅脑损伤521例

刘 巍1张日松2

(1辽宁省铁岭市中医医院,铁岭112000;2辽宁省辽阳市第三人民医院,辽阳111000)

交通事故;重型颅脑损伤;中西医结合疗法

2002年10月至2012年12月,我科对收治的交通事故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521例,采用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368例,女153例;年龄12~75岁,平均38.9岁;均为交通事故致伤;受伤至入院时间为30min~6h,平均1h40min。

1.2 临床表现 本组病人入院均有明显意识障碍,按GCS评分[1]均为3~8分,其中3~5分,175例;6~8分,346例。瞳孔变化:双侧瞳孔散大,光反射消失114例;一侧瞳孔散大,光反射迟钝或消失284例;双侧瞳孔缩小123例。呼吸正常251例,呼吸异常或不规则211例,呼吸停止59例。

1.3 检查确诊 本组所有患者均以头部CT检查明确诊断。1.4 治疗方法

1.4.1 手术治疗 396例,手术方法:颅内血肿清除术,严重脑挫裂伤清除术,开放性颅脑损伤清创术、减压术等;昏迷时间长、呼吸困难者行气管切开术,其它部位合并伤具备手术指征也行相应手术。

1.4.2 非手术治疗 所有患者均进入重症监护室,监测意识、生命体征、双侧瞳孔变化。呼吸异常患者予呼吸机治疗。早期营养支持,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积极预防和治疗并发症,加强护理,监测电解质、肾功能等。采用规范化综合药物治疗。

1.4.3 中医中药治疗 根据交通事故颅脑损伤特点,采用分期分型辩证论治:

超急性期(伤后1~3天):患者伤后病情不稳定阶段,极易出现病情恶化而危及生命。中医辨证:脑腑损伤,脑气受损,气随血脱,气机逆乱,故致昏不识人,多见脱证或闭证。脱证者以独参汤或参附龙牡汤回阳救逆;闭证者以紫雪丹或苏合香丸醒脑开窍。

急性期(3天~1周):此阶段患者颅内出血病情相对稳定,但脑水肿发展逐渐达到高峰,患者处于高颅压期。中医辨证:离经之血渗瘀脑腑,阻于清窍,脑络瘀阻不通,施以活血祛瘀、利水泻下、通窍醒脑等治法为基础进行治疗,中成药选用川芎嗪、血塞通、醒脑静等静脉点滴,汤药选用桃红四物汤或通窍活血汤加减。同时应用大承气汤加减,泻下通腑,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

亚急性期(1周~3周):此阶段为患者各种并发症出现的高峰期,在前期用药的基础之上,根据患者出现的并发症情况,辨证施治,随症加减。

慢性期(3周~3个月):此阶段患者病情趋于平稳,出血基本吸收,脑水肿消退,并发症减轻。中医辨证:脑气虚损,脑络瘀阻,脑髓气血通行不畅,精气不能上荣于脑,脑髓失却濡养,脑失清灵之用。故见各种颅脑外伤后遗症状,治以补气活血通络,以补阳还五汤为基础方加减治疗。同时运用中医适宜技术,如针灸、推拿、理疗等特色疗法,改善症状。

2 结果

按GOS的等级划分标准[1]:死亡102例,植物生存32例,病死率22%,重残64例,中残及轻残189例,恢复良好134例。

3 讨论

随着现代化发展,交通事故发生率不断增高,重型颅脑损伤发生频繁。重型颅脑损伤死亡率高,据文献报道病死率占35%左右[2],预后相对较差,危害显而易见。及时有效的治疗直接影响抢救的成功与预后的好坏,通过本组病例临床救治分析,我们体会如下。

3.1 重视颅脑损伤“黄金抢救期” 早诊早治 颅脑损伤的患者多有病情发展演变,因此要注意病情的动态监测,必要时要反复及多次查体以发现隐匿病情,及时复查CT等检查,明确诊断。设立急救绿色通道,对危重患者实施及时快速的抢救治疗程序,特别是对颅脑损伤需要手术的患者,缩短术前救治时间,可以明显提高抢救的成功率。3.2 坚持“标本缓急”[3]的治疗原则 颅脑损伤患者在超急性期病情极易发展恶化,如果出现了紧急危重的证候,危及患者生命时,必须先行解决,此时及时适当的手术治疗往往能打破颅脑损伤的恶性循环,挽救患者于危亡。但随着病情的发展,进入平稳期和慢性期后,各种并发症、后遗症随之而来,西医往往无特效的治疗手段,此时及时准确地给予中医辨证施治,往往能取得较好的疗效,特别是在慢性期的康复治疗中,中医中药更是体现出了绝对的优势,治疗方法多种多样,疗效确切可靠,费用低廉,长期康复治疗的患者易于接受。

3.3 根据颅脑损伤发展变化的不同阶段分期分型辨证论治 颅脑损伤早期病情不稳定,发展变化快,并发症多,以往的中医辨证分型往往很难全面概括颅脑损伤各个时期的不同特点,因此,我们根据临床经验的总结,按照颅脑损伤后的发展变化阶段,以时间为经,以中医辨证分型为纬,形成立体化的分期分型辨证论治体系,基本囊括了颅脑损伤各个时期的病机证候特点,并与处方用药,辅以中医特色适宜技术,提高了颅脑损伤救治疗效。

[1]王忠诚.神经科学[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96.

[2]易声禹.努力提高颅脑损伤救治整体水平[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8,(1):1.

[3]王永炎,张伯礼.中医脑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42.

10.3969/j.issn.1672-2779.2013.21.048

1672-2779(2013)-21-0064-01

杨 杰

2013-07-21)

猜你喜欢
慢性期瞳孔交通事故
对上下班交通事故工伤认定的思考
间日刺治疗慢性期肩周炎的临床观察
预防交通事故
瞳孔检查及常见瞳孔异常
瞳孔里的太阳
高频彩超在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诊断中的应用
瞳孔
一起高速交通事故院前急救工作实践与探讨
地西他滨单药及联合AAG方案治疗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研究
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