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外圆内方的正确认识与塑造

2013-01-30 07:41王竣锋
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方正小人异化

●王竣锋

(武警学院 研究生队,河北 廊坊 065000)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是对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心理和性格影响最为深远的学说。孔子的学生们所编著的言论集《论语》中,对教育和伦理以及相关联的人生意义等方面给出了许多精辟、深刻、简洁而又富含深邃哲学思想的论断,描绘了一种外圆内方、外柔内刚的理想化的积极人格,并阐发了君子小人二分法的“和而不同”与“同而不和”的人生哲学思想,这一基本思想对我们整个中华民族所追求的理想人格的塑造及整个民族性格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当今社会对外圆内方思想的错误认识

外圆内方是指一个人的内心操守比较方正但是外在表现却比较圆活。外圆内方要求人们融入社会大群体,同时内心深处要保持“底线”。然而,一些情况下,由于人们只是片面的不准确理解,其内涵就发生了变化,成了在进行妥协、奉承、放纵他人或自己的时候,为自己开脱的理由。

(一)异化后外圆内方思想的错误本质

异化的外圆内方本质是“老好人”,是紧紧围绕自身利益,是藏而不露的好人主义、个人主义。

异化的外圆内方者怕得罪人,怕搞不好人际关系,他们一味迎合对他们有利的人和事,即使有自己的主见,意识到也许是自身这样做有欠妥当,也不想实际按本心来办。对一些有求于自己的人或事,也会表现得很“民主”,对一些不良行径听之任之,甚至坐视不理、听之任之,即使是偶尔的不满也只是温和的批评,不会“硬来”。如此便会无原则的奉承、迁就、随波逐流以至于犯很大的错误。他们还为自己开脱,说自己是让社会磨去了棱角,但还有不变的本心,这样只是被逼无奈,自己内心无比刚直不阿,也有底线,以表明自己高洁。

(二)异化的外圆内方思想的社会危害

这种异化的外圆内方思想不仅仅使个人的内心受到污染,而且在其化为个体行为以后,还会影响到他人和社会,造成负面消极的社会影响。

异化的外圆内方违背人性,言行不一,会造成一些人人性的扭曲变形。异化的外圆内方者会是一个不真诚的人,一个喜欢撒谎的人,而心理学研究表明,撒谎的人较其撒谎对象受到的伤害更大,因为他欺骗别人,推己及人,他认为别人也欺骗他,社会的一切都是虚假的,自己谁都不相信,更不会感到社会和别人给予的温暖和帮助,造成一定的心理障碍。

异化的外圆内方思想影响他人乃至社会,甚至会造成不良的社会风气。现代社会是由单个人和单个组织组成的大系统,人和人之间的行为举止都会对周围的个人和组织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假如把影响分为正面和负面的话,异化的外圆内方将造成负面同化的后果。这种负面同化一方面从外部影响某个接触他的人或组织,另一方面,由于任何个人和组织都有一定的效仿心理,特别是当个人或是组织采取这样的思维习惯而获益时,这种轻松的隐蔽的手段很容易被效仿,一旦如此,社会风气会被恶化。异化的外圆内方的负面思想会成为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催化剂,这样会影响到既得利益者(政府、官员等)的形象,也会影响个人形象(滑头、不诚实)。这样的异化会使公共权力异化,个人形象和信用度降低,影响社会发展。

二、正确理解外圆内方的实质

人生应看重和追求什么东西,决定着人生的不同态度。外圆内方主要的实质是内方,强调的也是内方,外圆作为内方的表现形式和体现方式,是为内方服务的,没有内方就没有这一论题的基础,所以必须强调内方,突出内方,表现内方。

(一)以内修和外为划分人的属性

人的各种属性可以基本划分为内与外,内即内修,是指内在品质,外即外为,是指外部表现。外部表现概言之就是某个人的言谈举止,还主要包括这个人所处的社会地位、拥有的物质财富及对个人所处环境的态度。内在品质是一个人的言谈举止的深层次内涵,是对外部表现的内因支撑,突出反应的是个人外在行为所反映出来的德性,是一个人最基础、最本质、最值得珍视的东西;人的外在状况不一定如实地反映出人的内在状况,如果言论与行为相互对比,言论与人的内在品质存在很大的距离,就不能反映人的德性状况。

(二)内方的基本准绳

首先是要求“直”。人在世上生存是因为“直”,本来没有拥有的东西却装作有,空虚而假作充实,实际很贫穷却装作很富有,这样的人难有常德。“直”,重要的是不隐匿、不虚假,但其中不能够排除的是人的真实感情的率真表露。《论语》上讲有人问孔子,可否赞成以德报怨?然而德性高尚的孔子却反问他,拿什么来报答恩德呢?所以提出:“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孔子所表达的是不主张包含虚假成分的以德报怨,而是赞成真实地表露自己的情感。同时要清楚的看到“直”也是和邪恶的“枉”正相对待的。我们所讲的“直”是坚持人生基本原则的一条准绳,为了这条准绳即使我们为此付出生活的代价也值得。但同时“直”也必须以礼衡量,要以不伤害他人为限度。如若把说别人的坏话,把揭他人之短看做是直率,那么就成为“形而上学”的错误观点。要做到“直”不失礼且与他人和睦相处。

其次提倡的是“正”。“直”有普遍性,是对人民大众的比较基本的要求,包含不伪、不装和耿直、率真的“赤子”品质。但是相对于有着承担一定社会责任或者具有更深层次道德修养目标的人,则要进一步提出“正”的要求,使之成为高层次的行为准绳。“正”,是指一个人的道德品行端正、行为作风正派。“正”是要有德性,而且不含有狡诈、欺骗的成分。

再次是赞赏“刚”。“直”、“正”是基础,同时还要“刚”,“刚”是任性、刚强和不达目的不罢休的信念,表示一个人怀揣理想不改变、紧盯目标不放弃和坚守原则不抛弃的坚定性。一个人为了坚守内心的信念,可以放弃物质享受,甚至“舍生取义”“杀身成仁”,外部环境不论如何变化,他都要坚守自己的精神家园。“刚”并非比“直”、“正”有更高的德性要求,主要是表达一个人内在意志的不可侵夺和理想的坚定不移。

三、外圆内方的正确塑造

我们要十分重视人的内在品质的塑造。但还有另一方面需要注意,一个人所处的外在环境,包括个人处境是不能由本人主观选择的,不能勉强,因此必须思考如何适应,面对难以把握的外部社会环境,必须要以灵活的方式坦然处之,以求和谐共处、存身待时。这需要外圆和内方的有机结合,发挥内因、强调内方、依靠内方,更重要的是加强自我塑造,具有坚持原则下的灵活性,做好外圆。

(一)塑造“内方”品格

“直”、“正”、“刚”是塑造人“内方”品格的标准,如何才能实现这些要求呢?

真理与正义是人们历来追求和弘扬的,面对生活中的那些善恶是非一定要有自己深入的观察和思考,能够独立地作出科学的正确的判断,而不是仅仅盲目从众、随声附和,对待事物不能以众人的好恶为转移。《论语》里提到,孔子认为一个乡里的人若是都喜欢某一个人,或者是都讨厌某一个人,都不能左右自己对这个人的认知态度,而应该是这样:“这个乡里的‘君子’们都很喜欢他,而‘小人’们都比较痛恨他,这样才能基本决定对这个人的评价”。但是,哪些人应该是“乡人之善者”,而哪些人却又是“不善者”呢?这一问题仍然需要我们自己作出独立的正确判断,不应该人云亦云、随波逐流。

(二)要具有“和而不同”的人生哲学

因为社会外在环境和个人内在心性的复杂性,每个人都会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这也就形成不同人的不同品性。另一方面,那些具有良好修为的人都能以柔和的、圆通(不是圆滑)的方式处理外在关系,就会表现为一种“和合”的局面。对人们理想人格的诉求同对待社会“和合”的企求相融合,就是所谓的“君子和而不同”。这里所指的“不同”,是说人们各自内心的方和正、刚强和个性的差异;这里所说的“和”,是说人们要求同存异,为了共同的目标,允许不同的方式,以柔和的协商的方式,去努力追求与其他人和事的和谐。“和而不同”这一人生哲学论题,构成一种较具体的较高的境界的人生哲学。社会上存在一些人,外表矜厉,但是内心柔媚,与外柔内刚恰恰相反,这些人就像翻墙越户的小偷一样,表面强劲有力,其内心却恰恰是畏惧的,是内心相当怯懦的小人。这样的人内心深处没有应有的正义和原则,也不会具有谦虚谨慎、恭敬礼让的修养,因而孔子提到“小人同而不和”。正是因为这样,人们与“小人”是很难相处的。小人是“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对人不逊就是不尊重,是因为当与小人相处时,以正心诚意对待他们,这些人却不懂得与人相处的基本的礼让谦虚:当与小人保持距离时,他们又时时处处诋毁他人,他们没有自己内在的方正个性,觉得一切得依顺和围绕自己。能和外部社会环境以及他人和谐相处,是君子们做好“和而不同”的本心使然,而小人们只会勾结,只会是“小人之交甘若醴”,无法造成和谐的氛围。

(三)实现“内方”与“外圆”辩证统一

内在方正与外在圆活相统一的理想人格,是一种内在强大、外在柔和,即内刚外柔的人格。我们一方面反对只讲处世圆滑而品行不正的行为,不主张结交那些逢迎谄媚、阿谀奉承、花言巧语的人。另一方面,我们也反对那些固执己见、抱着本本主义的不会变通的处世行为。不知灵活变通,也很难有人格的完满。必须懂得处事的辩证法才是真正的方正,譬如农夫与蛇的故事中,农夫一味的“方”,帮助了蛇,反倒伤了自己,在以后还会伤及他人,也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方正”了,这就是外在的不圆顺伤害到了其内在的方正。而有些时候事情的关键就在于有些人在为人处世的方式上缺乏可进可退的变通性,只知进而不会退,这样肯定丧失应有的方正;反之,只有具有进取之心和退随时的圆顺态度,不患得患失,才能够真正的保持君子自我方正的本色。

古人语“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大千世界,众木纷杂,但唯有松柏在严寒之季仍保持青绿之色。它能够毅然的挺立在拥有极度严寒的自然之中,保持着自己的本性,在其他草木都已枯黄之时,毅然葱绿坚守,真正的做到了外圆内方,成为历来诗人文人争相颂赞的对象,是“和而不同”的典范。而反映出来的坚韧不拔、坚贞不屈也就形成了人们都在学习仿效和赞颂的优秀品质,巍巍松柏长青的精神与品质更成了众多志士仁人们自我塑造和一生都在追求的崇高品格,这种崇高的精神引领和塑造着我们的民族性格,对我们每个人的人格追求都起到了极其深远的引导和影响作用。

[1]冯立鳌.孔子对民族“内方外圆”理想人格的塑造[J].孔子研究,2007,(4).

[2]于学强.警惕领导异化的“外圆内方”[J].当代广西,2004,(9).

[3]平白.人生方园论[J].秘书工作,2001,(10):46.

[4]曹军.用“和而不同”的理念平衡人生[J].文教资料,2011,(5).

猜你喜欢
方正小人异化
农村聘礼的异化与治理——基于微治理的视角
商品交换中的所有权正义及其异化
平儿是“全人”还是“尤奸”“小人”
从异化看马克思对人类解放的设想
本季推荐四方
浅析射阳大米的由来
关于钢铁厂车间动力自动化设备管理应统筹管理的思考
指印小人来了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