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 轶侯正旸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信息系,河北石家庄 050031;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天津 300387)
网络游戏作为网络媒体的重要存在形式,以其个性化的游戏画面、丰富的剧情、极强的互动性以及随心所欲的价值理念迎合了一些青少年的心理需求。网络游戏越来越受青少年学生的追捧,青少年已逐渐成为网络游戏玩家中最庞大的群体。深入探究网络游戏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成为我们青少年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1.拓展认知社会的多重视角,提供价值判断的多种维度
网络游戏的信息传输几乎综合了影视、广播、书报、杂志等诸多媒体文化的特点,具有相对独立又多元整合的优势。网络游戏的内容体系和题材主题涵盖了全球政治、经济、文化、体育、历史、现实的各个领域,既展示了新时代人类文化的伟大成果,又极大地开阔了青少年的视野和认知社会历史的不同角度。同时,网络游戏以其独特的虚拟性,形成了一个完整又相对独立的虚拟社会,创建出了众多个性化的人际交流方式,使青少年有限的现实交流范围得以极大地扩展,为青少年提供了宽广的认知和理解社会历史与现实的空间,而玩家之间的人际交流,也为青少年的人际交往拓展了更丰富的渠道。这帮助青少年从各个层面多方位地了解社会,为青少年的价值判断和选择提供了基本的经验和丰富的维度。
2.尝试不同的社会角色定位,适应社会需要
一个人在社会中总要承担一定的角色,并根据社会的期待,不断进行选择和调整,同时这样的选择和调整要符合个性的发展和个人的愿景规划,是个双向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树立并最终形成正确合理的自我意识,需要正确的角色选取和定位。青少年正处于逐步完成这个过程的重要转折期和发展期,这一过程加深了社会对于青少年自身角色期待的认识并最终树立起属于青少年自身也属于社会的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念[1]。网络游戏为青少年提供了尝试各种角色的机会,他们可以暂时抛开现实生活中性别、年龄等限制,选择与自己个人愿景规划相适应或者内心悦纳的角色参与其中。通过角色扮演,一方面体验角色的性格、情感和经历,解决角色之间的冲突,并从游戏者之间的交流得到对角色的评价;另一方面可以不断地转换自己的社会角色分工,体验不同社会角色的作用以及责任。研究显示,扮演多重角色和自我多个方面的个体,能较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变化和压力。角色的丰富性也能增进对自身社会角色的选择经验,更加顺利地找到自己的社会角色定位[2]。
3.培养协作团结意识,促进团队合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在网络游戏中,团队协作和集体合作精神得到了充分体现,通常网络游戏通过强制性地要求多人合作来促进玩家之间的交流。同时,借助帮派、队伍、家族等团体系统密切、稳定这种团队关系。在现代社会中,社会分工的细致和人际交往的多样性使得团队合作意识日益重要。青少年在网络游戏的团队合作中可以锻炼相互协作的技巧,塑造集体主义的信念,树立个人服从集体、局部服从整体、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正确价值观念。
4.树立正确的商品经济价值观念,培养以劳动换取价值的平等交换理念
从经济学角度来说,价值是包含在物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由于网络游戏是对现实社会的虚拟,所以在网络游戏中也存在着商业和经济。网络游戏中的虚拟道具也根据其获取的难易程度在游戏中具有不同的价值。这些价值由网络中的虚拟货币来衡量,要获得这些道具,需要玩家付出相应的脑力和体力劳动,所以这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商品经济价值观念,培养以劳动换取价值的平等交换理念。
此外,一些网络游戏开发者常常会设计一些刻画生命历程的游戏内容,通过这类内容激发玩家的保护欲,以达成在游戏中培养玩家爱心意识的目的。同时,东西方价值观交融碰撞,提供了多重价值观的对比与选择。
1.躲避现实,弱化个人的情感和语言表达能力
网络游戏帮助青少年在虚拟社会中依照自己的愿景和设想去完成自己的虚拟理想,以游戏的胜利感和快感代替现实中的挫败感和不如意,实现自我价值。同时,网络游戏中人际交往的单一性和类型化,更使一些交际能力较弱的青少年回避现实交往,逐渐造成部分青少年躲避现实、回避问题、厌倦现实的人际交往特征,弱化个人情感和语言表达能力,形成人际的冷漠和疏离。
2.攻击性行为对社会造成一定的危害
网络游戏中存在着大量的血腥和暴力场面,大多数的游戏都是打打杀杀,尤其是男孩子玩的游戏,更是如此。长期在这样的游戏中浸润,势必造成对生命的轻贱和不尊重,乃至视生命如草芥,随意杀戮和消灭,造成心理的黑暗与残酷,最终危害社会,成为现实中人类与社会的敌人。这样的事实正在发生。
3.社会概念模糊,混淆虚拟与现实
网游世界是一个虚幻的社会,很大一部分网络游戏具有一定的仿真性,但这种仿真性与现实社会的复杂程度相比又是简单的和类型化的,因此,网游的理想社会与现实社会存在巨大反差,青少年更加向往网游中的社会,以对虚拟社会的认同来否定现实社会,甚至从心理和认识上逃离现实社会,产生错误的认识。这也是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的巨大危险所在[3]。
4.沉迷虚拟世界,弱化现实中的时间观念和积极有为的奋斗精神
沉溺于网游的青少年往往把时间浪费在网络游戏里,无法保证正常的学习,更没有多余的精力去思考自己的学业和事业。时间观念淡漠是日常行为准则中的一个大忌,长期养成自由散漫的作息习惯对将来的学习和工作都会带来不良的影响。对于我们这样一个需要在产业和实业上有巨大发展,并且要实现民族复兴伟大梦想的发展中大国来说,宅在家里无所作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理念,会产生消极的社会作用。此外,网络消费会误导消费观念,损害公平和正义的价值观。
首先,网络游戏能弥补空虚的心灵与情感世界。网络游戏是虚幻的,并且是区别于人类社会的另一个世界。人们在其中享受的乐趣便是能够在那个世界做一些在平时不可能做的事。如在NBA打球,踢世界杯、飞天、入地、降妖除魔、自己成为恶魔等充满刺激的环境冒险等,所有这些都可以使青少年暂时忘却现实中的苦恼,在游戏中暂时找到自信,感觉到自身存在的价值。
其次,满足自尊和自强的心理需求,以虚拟世界中的自强和自尊来战胜现实中的弱势。每个人都有获得他人尊重的强烈愿望。但现实中许多青少年往往很难得到他人的尊重,所以很多青少年在现实中往往过分看重别人的评价,自我表现欲强烈,有较重的嫉妒心等。特别是在当前信仰失落、社会贫富差距拉大、价值判断标准模糊的情况下,青少年自身及其家庭的成员,在等级越来越鲜明的社会中,更表现出强烈的自尊和自强的愿望。在网络游戏中,面对虚拟的世界,大家都是平等的,是与现实社会的差异相脱离的。通过自己的奋斗,往往可以获得现实中根本无法企及的尊重乃至崇敬,使自身的自尊心和虚荣心得到最大限度的补偿。
最后,宣泄压抑情绪,平衡情感世界。人类的情感表达越来越物质化,我们的爱情乃至幸福,都必须以足够丰富的物质做基本支撑。很多青少年认为只有在网络游戏里才能找到理解自己的人,才能使自己压抑的心情得以舒缓。久而久之,这种倾诉或宣泄就成了青少年情绪的一个出口。青少年在现实中得到的宣泄和舒缓越少,在网游中得到的类似鼓励就越多。
我国大力发展符合本民族特色的网络游戏产业,不仅可以避免境外不良文化和意识形态对青少年玩家的侵蚀,还可以弘扬中国文化,对青少年进行教育,使他们在体会游戏趣味性的同时感受本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潜移默化地接受道德素养的熏陶,以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4]。在文化产业建设和发展中,相关部门应该鼓励游戏软件开发公司根据中国丰富的文化素材制作具有本民族文化特色的网络游戏,加强对青少年的民族文化教育,实现正确的导向和示范效应。
国家相关部门应该充分重视对网络游戏的审查审批程序,建立道德审查环节,坚决取缔那些道德败坏、价值观念模糊的产品问世或传播。行业主管部门应正确认识网络游戏产业的特点,提高监管水平,对网络游戏产业的发展进行全面分析、总体布局、科学调控和系统测评。政府应引导网络游戏监管单位增强社会责任感,健全内部管理制度,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各级文化行政部门还应建立学校、家长、媒体、社会紧密配合的综合治理机制,根据舆情和举报情况,定期组织玩家、运营商、开发商以及新闻媒体等各方面代表对特定网络游戏产品的审批进行评议,并将评议结果向社会发布。这样,职能部门、学校、家庭、媒体、社会就构成了一个全方位的管理链,共同营造一个健康的网络环境。
青少年应主动回归社会,多参加各种文体活动及社会实践活动。这一方面可以培养和释放自己多元多样的个性;另一方面可以释放自身学习上和生活中的压力,陶冶情操,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同时加强“内省”和“慎独”,在内心世界对自己思想实行独立的道德评价和批判,在无人监督和独自活动的情况下自觉履行道德规范和准则[5]。这也可以有助于树立正确的价值评判标准,避免被网络游戏中不利于身心健康的内容所诱惑和入侵。
家长应该多关心孩子的心灵成长。首先,家长必须给孩子更多关爱和引导,良好的沟通和谈心会使孩子敞开心扉,愿意和父母谈论自己的事情,包括玩游戏。其次,家长要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应该让孩子懂得什么是责任,自己需要担负什么样的责任。要抓住平凡生活中的点滴小事,让他们能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对自己所说的话、所做的事负责任,只有这样,将来他们才能对社会负责。最后,家长要正确对待网络,要给孩子一定的上网自由,更应与孩子一起利用网络学习,并且引导他们科学、合理、健康地利用网络。通过自己的言行正确地引导子女,长期的耳濡目染会对孩子产生极大的积极影响。
适应和适合青少年需要的主流文化是青少年正确价值观形成的前提。要想让青少年合理利用网络,正确对待网络游戏,应该给青少年们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生活环境。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积极改革教育教学体制,减轻学生升学考试压力,使青少年学生有更多时间做自己想做和喜欢做的事情,发展个性,培养情趣,使培养人的事业真正成为人性化的事业。学校应努力强化校园文化建设,使校园文化包括校园网络文化的方向、内容、形式符合大多数学生的要求,符合时代的发展,满足学生的真实需要。要多为学生开辟第二课堂活动,采取多种途径使每位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其中。多组织一些具有积极意义的社会公益活动,让青少年参与到关爱他人的行列中来,感觉到自己存在于真实社会的意义。
网游的发展会随着社会的进步越来越丰富,对游戏的需要也是人类正常的参与需要。对青少年来说,参与任何一种游戏都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和检验网络游戏发展和管理工作,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关注下,网络游戏的发展会日渐成熟和完善,网络环境也会变得更加健康、文明。
[1]黄希庭 郑 涌:《当代中国青年价值观研究》,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76页。
[2]戴新利:《中学生网络沉迷的心理动因探析》,载《教育探索》,2005年第11期。
[3]刘文成:《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分析与矫治措施》,载《青年工作》,2007年第4期。
[4]刘拓知 戴增辉:《中国网络游戏产业发展研究》,载《经济纵横》,2010年第4期。
[5]张向葵:《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当代青少年心理问题反思与回应对策》,北京:北京出版社1994年版,第5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