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研究型理工科本科生创新人才的几点思考

2013-01-28 18:26夏志国吴微微
中国科技信息 2013年1期
关键词:理工科研究型导师制

夏志国 陈 雪 周 珺 吴微微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 100083

引言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钱学森之问”是关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艰深命题,需要整个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共同破解。随着创新型国家概念的提出及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已成为高等教育所面临的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1]。近年来,我国的各级相关部门及中央、地方政府斥巨资共建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奠定了我国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坚实基础。我们同时也意识到,创新型人才培养应具有一种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氛围,教师和学生都是其中的学习者和研究者,在教学过程中构建一种基于研究探索的学习模式,教师和学生的相互交流和合作,以促进学术和智力环境的健康发展。从而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实现学生个性的自主发展。我们很多高校认识到了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各校已取得了一些初步的经验,探索到一些初步规律。但是,绝大多数本科生的创新精神依然没有得到最大程度的激发[1-2]。作为一名基层的理工科高校科研与教学工作者,本文作者通过参考近些年来全国高校在这个领域所开展的工作和形成的初步经验,重点结合笔者与学生在高水平研究型理工科本科生创新活动中的交流与互动,在培养高水平研究型理工科本科生创新人才方面,提出了几点思考。

1 制定有针对性的本科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

针对钱学森之问,部分高校提出了“以实践为中心,以课程与教学配套改革和其他配套改革为两翼”的本科生培养新模式。进一步地,为探索本科生个性化培养新途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人才培养机制,整体推进学校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西南大学在国内率先提出了“本科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他们认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将坚持“厚基础、强素质、扬个性、求创新”的育人理念,实施多样化、个性化、开放式的人才培养模式,旨在培养人格健全、体能优异、追求卓越的拔尖创新人才,使其成为胸怀祖国、面向世界的学界精英、商业巨子和政坛领袖。上述高校的举措被实践证明获得了较好的效果,也被逐渐认可其作为培养研究型理工科本科生创新人才的一个基本思路,即要从人才的培养方式上入手,从制定培养计划开始,为锻炼学生的研究型思维与创新平台搭建提供基础。例如:给学生营造开放式、创新性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开展创新实践环节,确保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中始终不断线[3-4]。

2 以导师制为平台造就一批教学型教授

俗语有云,千里马常有,但伯乐难求。一名优秀学生的成长通常离不开优秀老师的发现与得当指导。因而,在培养高水平研究型理工科本科生创新人才的时候,开展以学术导师制为平台的本科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及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5]。本科生通常是抱着对专业实验室的好奇,怀着亲自参加科研工作的热情,第一次尝试科学研究训练的。而作为承担本科教学任务的教师,应该在教学活动中指导并帮助学生学会研究。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强调科研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实验项目、进毕业论文(设计)来让优秀学生参与到导师正在进行的创新课题之中。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教师能抓住课程讲授、课堂讨论、作业训练、实践训练、考核以及教材等几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实施研究性课程教学。在此基础上,还可以通过举办研究性教学比赛,开展以研究性教学为导引的课堂优质工程等模式。总而言之,我们一方面需要以导师制为平台,让学生能在优秀导师的课题组中进行实践学习培养创新精神;另一方面,也可以结合此方式造就一批教学型教授,为培养更多的后备本科生创新型人才奠定人力基础。

3 寻找合适的载体使本科生成为创新人才培养的主体

为了探索实现创新型教育的有效载体,国内的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较早地开展了本科生科研的项目计划,之后也逐渐引起了许多其他高校的重视。笔者所在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形成了分别以教务处、团委和学院为主体,牵头实施的“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创新杯”大学生课外学术活动科技作品竞赛”和“xx学院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项目”的三级项目参与平台。这些不同层次平台的形成为本科生参与科研训练提供了完备的基础,也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们“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发扬为祖国科技腾飞而奋斗的时代精神。上述科研训练载体也基本能覆盖理工科所有的学科群,在相对应的载体中学生能够作为主人公发挥其创新精神,激励其获得具有真正创新性的学术成果[6]。

4 结语

众所周知,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是否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创新人才,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的主要因素之一。而研究型大学作为创新人才培养的基地,在我国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中任务艰巨。而大学中最大的学生群体是本科生,因而,需要对本科生学生制定有针对性的本科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通过采用导师制为平台形成一批教学型教授;同时寻找合适的载体使本科生成为创新人才培养的主体,这些人才培养方式将为培养高水平研究型理工科本科生创新人才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

[1]王伟光.创新与中国社会发展[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

[2]关颖婧.我国研究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3]陈习知.高等学校课程设置与改革探析[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 (10):14-15

[4]何桂强.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D].长沙: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5

[5]黄锁义,李容,潘乔丹,黄世稳.本科生导师制下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高教论坛,2011,2:22-24

[6]高原,王土央.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1,28 (6):30-32

猜你喜欢
理工科研究型导师制
践行“三全育人”理念,推行本科生导师制——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导师制的实践与探索
国有企业研究型审计思考与探索
住院医师对“全程导师制”教学效果评价反馈分析
理工科优等生WEY VV6
时军:定锚现代化研究型医院
定锚研究型人文医院
理工科大学生音乐鉴赏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高校研究型教学模式探讨——以海洋环境保护课程为例
一主多辅的导师制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基于项目导师制的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