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宁市的城市水土流失及其防治

2013-01-28 04:12李林军
中国水土保持 2013年3期
关键词:市区水土保持

李林军

(常宁市水土保持局,湖南 常宁 421500)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小城市建设的步伐也在加快,在城市化过程中进行的大规模房地产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破坏了原有的地貌植被,水土流失相当普遍,造成了对城市生态安全的严重危害。

城市区域人口密集,同时又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一旦发生水土流失,可能会造成财产的重大损失和人员的重大伤亡,危害甚大。城市水土保持工作是城市经营的一个重要方面,城市经营的目标是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它不仅关系到城市水土资源、生态环境的维护和改善,而且也关系到城市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产生直接的影响。本文以常宁市为例,探讨城市水土流失及其防治对策,以期为我国小城市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提供借鉴。

1 常宁市自然条件及水土流失现状

1.1 自然条件

常宁市位于北纬 26°07'—26°36'、东经 112°07'—112°41'之间,全市土地总面积2055.4km2,市区位于湘江中游南岸,为一山谷盆地。南岭山脉逶迤于市区,并从东、中、北3个方向切近城市边缘并契入市区,形成市区三面环山、一面临江的地形,呈西南开口的簸箕状。这种类似于盆地的特殊地形,不利于冷热气流交换,也不利于城区大气污染物质的扩散,静风天气时大气污染物滞留、下沉,导致地面附近污染物浓度升高。

地质类型复杂,构造典型、清楚,褶皱、断裂构造发育,岩石种类多,地层发育齐全,从最古老的地层震旦纪白云岩到第四纪土层都有出露,有白云岩、石灰岩、花岗岩、火山岩及各种有色金属和黑色金属矿床等,岩石风化强烈,土壤侵蚀潜在危险性较大。

常宁市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性气候,具有季风明显、降雨充沛,春夏多雨、秋冬干燥、冬寒夏热、四季分明的气候特征。市区年平均气温18.5~20.2℃,每年6月中旬至7月中旬为梅雨季节,年降水量1005.1~1836.2mm,汛期(6—9月)雨量占全年总降雨量的60%左右,汛期高强度降雨是水土流失产生的主要外营力。全市森林覆盖率31.8%。

1.2 水土流失现状与特点

常宁市特殊的降雨、地质地貌和土壤条件使得水土流失产生的潜在性大大提高,同时,人为不合理的开发建设活动加剧了水土流失。在城区基础设施、大规模房地产开发建设过程中,规划用地类型多样,施工工艺各异,工程施工时间跨度大,外界环境影响复杂,其水土流失也表现出典型性。

1.2.1 人为性

常宁市区水土流失的产生主要是人为活动引起的,其形成和演变的各个环节无不受到“建设性破坏”人为活动的影响。据统计,市区水土流失的93.5%是由人为因素造成的,且又以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开发过程中的“三随”现象为主。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破坏地貌、植被和水土保持设施,产生了大量的废土弃渣,使城市环境在较短时间内变劣。据调查,常宁市区2000年有水土流失面积2.5km2,而人为造成的水土流失面积就达2.35km2,占水土流失面积的94%。

1.2.2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的周期性

常宁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流失一般随工程进展呈周期性变化。①第一阶段为平整场地期。为了克服地形障碍,要进行爆破开山和大规模机械化挖填土方,平整场地满足建设需要。这些活动会扰动和改变地表覆盖层,破坏植被,改变地貌,使地表的抗蚀能力明显减弱,加大了水土流失速度和强度,一般比建设前能增加3~5倍的侵蚀量。②第二阶段为建筑施工早期。在这一阶段,裸露的土地逐渐被屋顶、水泥等不透水的地面所替代,大大降低了地表的渗透能力,一定量的降水便能形成较大的地表径流。而此时建筑工地仍有相当部分的土地裸露,其抗侵蚀能力很低,故地表侵蚀速率和侵蚀量继续上升,并达到峰值。③第三阶段为建筑施工晚期。此阶段大部分裸露的地表已被人工铺筑的不透水地面所取代,大大增强了地表的抗蚀能力,植树种草和各项护坡工程等改善了环境质量,因此建筑工程结束后水土流失迅速减弱。至此结束了一个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流失过程。

1.2.3 严重性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人口和资产密度在不断提高,城市的各种功能系统虽不断完善并形成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但同时城市对灾害的适应能力也日益呈现出“脆弱”的趋势,一旦城市受灾就可能引起连锁反应,灾害损失逐级放大,而且还容易引发次生的其他灾害。

1.2.4 潜在性和普遍性

城市水土流失是个持续不断的现象。在自然条件下,水土流失的发生是在外营力作用下搬运地表物质的,只有外营力达到一定程度时,水土流失才表现出危害,在一般情况下其危害并不十分明显,且自然状态下植被生长的周期性使水土流失的发生具有时段性。但在城市,由于城市建设、工业生产、市民生活的不间断性,流失源是持续形成的,加上城市水土流失过程中人类直接参与进来,人类通过使用各种工具对流失源转移搬运,从结果来看,已经扮演了水土流失过程中外营力的角色,而且这种转移搬运既有有意识的,如工业废料、生活垃圾的堆放,又有无意识的,如交通工具形成的扬尘,被随意弃置的垃圾、废料等。

1.2.5 复杂性

造成城市水土流失的原因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且以人为因素为主:水土流失的组成既有郊区乡村的土地侵蚀又有市区建筑弃土弃渣和生活垃圾的流失,侵蚀方式有水力侵蚀、重力侵蚀和风力侵蚀,也有坡耕地种植和基建弃土弃渣等人为侵蚀,且涉及面广、治理难度大。城市建设涉及各行各业各类项目,水土流失源地点多面广,水土流失防治投入多,治理难度大,责任难以落实。

2 城市水土流失危害

2.1 破坏生态环境,增大地表径流

在城市开发建设过程中,一方面不可避免地要破坏原有地形地貌、植被和水土保持设施,使原有地表的水土保持功能降低或丧失;另一方面城市地表的硬化或覆盖,也会使得降雨不能入渗,土壤渗透系数减小,地表径流量增大。降雨不能通过不透水层,使得地下水源的涵养和补给受到阻碍。地表径流汇流时间缩短、强度增大,则破坏力增强,对裸露地表的土壤侵蚀进一步加大,其结果是地下水位下降,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

2.2 淤塞河床沟道,破坏基础设施,增大防洪压力

常宁市降水量年际变化大且时空分布不均,一年中6—9月份降水量约占全年的60%。雨季开始后,降水频繁,雨水高强度冲刷裸露地表,与大量松散表土结合成泥石浆,四处横流,一部分散布于道路上,一部分淤积在河道和市区下水管网中,造成下水管网排水不畅,大大增加了城市的防洪压力。如,2000年7月12日大雨使国土局和水利局门前的水流成了河,每年汛期南门桥一带都会成为一片汪洋。与此同时,水土流失产生的泥水污染了城市周边水资源,导致城市周边水文特征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2.3 城市扬尘增多,影响日常工作与生活

市区开发建设项目在施工过程中不注意水土保持,对弃土弃渣没有很好地采取围遮、挡护等措施,使得裸露的泥土在干燥的空气中会很快破碎并粉尘化。与此同时,由于市区楼宇之间的“峡谷效应”,导致大风日数增多、风速增大,时常出现大风一刮尘土飞扬的情况,既污染空气,又给人们的出行和生活造成了诸多不便。

2.4 影响市容市貌,损害城市形象,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

城市的水土流失,使原有的生态环境遭到很大破坏,在夏冬季节裸露的地表变得干燥破碎,形成的细小粉尘是大风天气城市扬尘的主要来源;在春秋季节,裸露的地表在雨水冲刷和地表径流双重作用下加速侵蚀,并在重力作用下形成泥浆流,产生的泥浆一部分滞留在街道上,另一部分则随雨水注入下水道造成淤积,不仅降低了下水道的排洪能力,而且给群众生活带来诸多影响。此外,脏、乱、差的市容市貌也严重损害了城市的形象,影响着外来投资,制约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3 采取的水土保持措施

近年来,常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市的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工作,相继出台了绿化、水土保持治理等多项政策,为全面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加强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的水土流失防治,因地制宜地采取各种措施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市民生活质量,美化城市形象。在治理城市水土流失过程中,常宁市采取的措施有如下几方面。

3.1 行政措施

(1)加强城市水土保持宣传。搞好城市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必须有全社会的理解和共同参与,因此我们加大了城市建设中的水土保持宣传,以提高全民的水土保持意识。

(2)加大执法力度,依法防治人为水土流失。工作中我们强化监督管理,将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行政许可前置,事前许可,始终监督,建立健全了与项目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的“三同时”制度。

(3)加强部门协调。城市水土流失防治涉及多个部门,工作中必须加强领导,搞好部门之间的协调,做到各司其职,落实责任,齐抓共管。

3.2 植物措施

(1)植树种草,增加城市绿地面积。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市委、市政府坚持把改善人居和出行环境作为重点,着力提升常宁的形象。城市建设围绕创建园林城市的目标,加快了旧城改造和绿化步伐,以道路绿化为骨干,包括公园、广场、单位、小区在内的点、线、面,全面推进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最大程度地增加绿化量:对城市弃土、弃渣堆积区和贫瘠废弃地,以保持水土、改良土壤为主要目的,栽植适应能力强、根系发达、能固氮的树种或草种;对于短期内无法上马工程的建设用地,采取植草等临时性绿化措施;对于公路两旁以及城市边缘废弃地,选择适宜的树草种进行绿化;对于城市空闲地、裸露地、工程开发恢复地,要求及时植树种草。目前,常宁市的绿化覆盖率达到31.8%,绿地率达到23.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6.3 m2。

(2)适当减少市区地面硬化面积,促进城市水循环。选用生态透水硬化方法铺设非承重地面,采用孔面砖、混合土基层,这样既能满足地面强度、停车和人行的需要,又能透水透气,减少地表径流,在砖中间种植草皮,以提高地表植被覆盖和解决雨水下渗问题。

(3)妥善处理、综合利用城市垃圾。城市垃圾大致可分为生活垃圾、弃土弃渣和建筑废弃物三类,处理城市垃圾的主要做法:一是通过环保宣传从源头上减少市民日常生活中废弃物和垃圾的排放量;二是在城郊结合部便宜潭乡乌联村建立垃圾转运、处理中心,对垃圾进行分类,通过分选回收、加工和处理,使城市垃圾处理趋向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三是对废弃物循环利用,达到“化害为利,变害为宝”的目的,对城市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弃土弃渣、建筑垃圾,因为其中含有大量的混凝土、石头、砖屑,将其用于道路施工和工程建设方面,不但消除了水土流失的隐患,而且还大大降低了工程造价。

3.3 水土保持工程措施

控制城市水土流失,除采用植物措施外,还应采取适当的工程措施,特别是在植物措施难以奏效的地方。

(1)水土流失强度大的开发建设项目区。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拦渣、护坡、土地整治、防洪排水等措施来控制水土流失。

(2)城市河道和小流域整治。①宜水在市区穿越而过,以前宜水两岸为天然沙土滩岸,容易坍塌造成水土流失。防治中采用低重力浆砌石挡土墙护岸,在河堤上种植水保林,在林下撒种水保混合草籽(主要是狗牙根)进行绿化。②改造下水管道,实行雨污分流,将污水送至污水处理厂。控制对雨水管道的污染,大量干净的雨水进入河道,使市区水环境步入良性循环。河道内常年碧水荡漾,既能满足市区绿化、卫生清洁用水,又节约了水资源,还带动了与水相关的休闲娱乐活动。常宁每年端午节赛龙舟都是在市区河面进行的,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3)修筑南门湖和西门湖,增大城市水面率,加强了市区自然蓄水调洪错峰功能,同时也有沉沙清流的作用,减少了泥沙对水体的污染。

4 建立城市水土保持的长效机制

城市水土保持是针对城市水土流失而提出来的,以保护城市水土资源、改善和美化城市环境为目的,这与传统的水土保持有些不同:一是在防治方略上,强调预防为主,实行预防监督和治理相结合,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相结合;二是在防治目标上,不仅要控制水土流失、保障生产建设的安全运行,而且还要强调城市生态环境的绿化和美化,注重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三是在防治措施上,以防治水土流失为根本要求,加大与政府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科学配置水土保持措施,使其符合城市绿化和环境美化的要求。

搞好城市水土保持,不仅需要必要的水土保持手段和技术方法,而且要在不断探索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更新理念,强化管理,建立城市水土保持的长效机制,使水土保持的预防预报、治理开发、科研示范、监督监测和依法行政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努力提升城市水土保持和生态建设的水平,让环境变得更加美好,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市区水土保持
水土保持探新路 三十九年写春秋
《水土保持通报》征稿简则
水土保持监测
水土保持
本月主题 在市区 Downtown
2016年1-3月各省市区玩具进出口统计
2013年一季度全国各省市区玩具进出口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