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视足矫对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患者正视化的影响分析

2013-01-27 04:29邱志芳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3年21期
关键词:内斜视眼位正位

邱志芳

本研究中选取南平市妇幼保健院2010年7月~2013年8月收治的53例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分析远视足矫对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患者正视化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0年7月~2013年8月收治的53例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患者为研究对象,治疗随访时间均超过2年,其中男28例,女25例,共106只眼;年龄2~7岁,平均(3.5±1.5)岁。屈光不正程度:所有患者均经临床诊断及测试确诊,均为远视及复性远视散光,屈光度≤+3 DS+的18眼,+3~+6 DS+的58眼,>+6 DS+的30眼(柱镜按等效球镜1/2计算);弱视程度:轻度30眼,中度68眼,重度8眼。

1.2 方法 应用角膜映光法、同视机检查对所有患儿进行视力、屈光间质、眼底和眼球运动、眼位检查,排除眼部器质性的病变。使用1%阿托品眼膏对53例患者进行涂眼治疗,1次/d,持续涂药一周进行检影和电脑验光,并即时配戴全矫正眼镜。戴镜30 d后对眼位进行复查,后每月对患者视力以及眼位进行一次复查。3~6个月重复一次散瞳验光,根据验光结果以不出现斜视且视力较为良好的原则对眼镜度数进行调整。

1.3 诊断标准 弱视诊断以及其临床疗效判定以及斜视的分类标准,主要遵照1996年全国儿童弱视斜视防治学组制定的标准进行判定。

2 结果

2.1 眼位变化 配戴矫正眼镜100 d眼位完全矫正到正位的有29例,占54.7%,半年完全正位的42例,占79.2%,1年得到完全正位的有53例,达到100%。随访期间未发现眼位回退病例。

2.2 屈光度变化 53例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患者每年的屈光度下降1.0~0.5 DS,平均下降(0.75±0.5)DS。

2.3 弱视 经过对弱视患者进行综合治疗后,基本治愈的有38例,占71.7%,进步9例,占 17.0%,无效 6例 ,占 11.3%。

2.4 双眼单视功能 使用同视机进行复查的有45例,结果显示Ⅲ级视功能患者共有25例,占55.6%,43.6%的患者无立体视;Ⅱ级2例;Ⅰ级5例。异常视网膜对应的有5例,单眼抑制的8例。Ⅲ级视功能患者的两眼视力平均相差2.12行;无Ⅲ级视功能患者的两眼视力平均相差4.66行,且其中一眼视力≤0.4。

3 讨论

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在儿童中为较为常见的内斜视类型,在起病时极容易被发现,所以就诊患者年龄普遍较早。引起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的主要原因是远视性的屈光不正和融合功能不足。随着远视逐年减少的生理性变化,部分远视患者会在年长后有可能不通过戴眼镜而达到保持正位的目的[1]。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患者年龄越小、异常视网膜对应者以及配戴完全矫正眼镜时间越晚其眼位回退率就越高,故应该向患有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的患者家属交代,需要既有患者长期配戴全矫正眼镜,不要自行摘镜,防止眼位回退进而导致非调节性内斜视而失去治疗最佳治疗时机,严重影响到患者日后的生活质量[2]。

本研究中,所有患者在1年时间内均得到完全正位,患者每年的屈光度平均下降(0.75±0.5)DS,弱视治疗有效率达88.7%,双眼单视功能基本恢复正常。综上所述,要想提高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的功能性治愈率,就要及早发现并及时合理配戴全矫正眼镜,积极治疗弱视并在双眼视力提高到0.6以上时指导患者进行双眼单视功能训练,以达到恢复和维持双眼单视功能,防止眼位回退。

[1]郝淑琳,郭永红,王宝凤,等.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临床观察.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2011,6(25):121-123.

[2]陈玉冰,朱敏,李国培,等.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的临床诊治分析.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9(10):46-47.

猜你喜欢
内斜视眼位正位
关于铁路货车制动管系漏泄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
部分屈光调节性内斜视配镜不当引发的思考
过度使用电子产品日本孩子斗鸡眼增加
远用瞳距的测量方法与眼位的关系
金融委的意义在于为金融“正位”
论媒体监督在司法领域的“正位”回归
部分调节性内斜视远期疗效分析
6.82实用眼位攻略
DOTA2终极眼位攻略(夜魇篇)
手筋发现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