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永尚
慢性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发病率有逐年增高趋势,病情容易反复发作,迁延难愈,严重者甚至引起输卵管妊娠、不孕等慢性并发症。西医治疗慢性盆腔炎目前尚没有特效方法,应用抗生素抑制和杀灭病原微生物是主要治疗方法,但往往不能取得很好的临床疗效,并且容易产生耐药性,损害机体正常免疫功能[1]。海南省儋州市东方红医疗门诊部妇科近年来采用中药清热利湿化瘀法内服、灌肠加上微波理疗组成综合干预疗法来治疗慢性盆腔炎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并观察了其对血液流变学和细胞因子的影响,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2月~2012年2月期间在本院妇科门诊治疗的94例慢性盆腔炎患者,西医诊断符合慢性盆腔炎的诊断标准,中医诊断符合湿热瘀结证辨证标准。合并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妊娠和哺乳期妇女、认知和情感障碍患者、对多种药物过敏患者等均已排除在外。94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研究组47例,年龄18~49岁,平均年龄(35.24±7.41)岁,病程0.3~9年,平均病程 (4.73±2.14)年 ,轻度 9例 ,中度 33例 ,重度5例;对照组47例,年龄20~51岁,平均年龄(36.15±7.52)岁,病程0.2~11年,平均病程(4.81±2.14)年,轻度8例,中度35例,重度4例。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金刚藤胶囊口服治疗,湖北福人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19991031,4粒/次,3次/d,疗程为30 d。研究组给予中药清热利湿化瘀法内服、灌肠加上微波理疗组成的综合干预疗法治疗。内服药组成:桃仁15 g、红花12 g、三棱12 g、莪术12 g、延胡索30 g、当归18 g、白芍12 g、白花蛇舌草30 g、败酱草20 g、黄柏12 g、薏苡仁20 g、泽兰15 g、茯苓15 g、生甘草12 g,水煎服200 ml,早晚温服,每日一剂。灌肠药组成:穿山甲20 g、皂角刺18 g、水蛭6 g、败酱草30 g、野菊花20 g。DWY-Ⅳ型微波治疗仪理疗,1次/d,持续30 d。内服药和灌肠药在月经期间停用。治疗期间忌食寒凉、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不得服用与治疗本病有关的药物。
1.3 观察指标 ①临床疗效:治愈(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妇科超声提示包块消失)、显效(临床症状消失,体征明显改善,妇科超声提示包块缩小2/3以上)、有效(临床症状有改善,体征有所减轻,超声提示包块缩小1/3~2/3)、无效(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体征无减轻,超声提示包块较前缩小不足1/3)。将治愈、显效、有效计为总有效率。②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水平。③细胞因子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2(IL-2)。
1.4 统计学方法 全部数据应用SPSS17.0软件分析,其中计数资料应用组间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样本均数组间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临床疗效 研究组治愈9例,显效21例,有效12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9.36%;对照组治愈6例,显效15例,有效10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为65.96%,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7.419,P<0.05)。
2.2 血液流变学指标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水平均得到显著改善(P<0.05),但研究组改善更明显(P<0.05)。见表1。
2.3 细胞因子指标 两组患者治疗后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IL-2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但研究组改善更明显(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对比( ±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对比( ±s)
注:与治疗前相比,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bP<0.05
组别 时间 全血黏度(mPa·s) 血浆黏度(mPa·s) 红细胞比容(%) 纤维蛋白原(g/L)研究组(n=47)治疗前 6.62±0.54 1.79±0.23 46.38±12.35 5.91±0.32治疗后 5.49±0.46ab 1.64±0.19ab 36.72±10.25ab 4.25±0.27ab对照组(n=47)治疗前 6.59±0.72 1.81±0.35 45.84±10.92 5.89±0.30治疗后 6.01±0.83a 1.72±0.26a 40.62±9.21a 4.79±0.34a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细胞因子指标对比( ±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细胞因子指标对比( ±s)
注:与治疗前相比,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bP<0.05
组别 时间 TNF-α(ng/ml) IL-2(ng/ml)研究组(n=47)治疗前 2.38±0.34 3.60±0.85治疗后 1.78±0.21a 3.89±0.87a治疗前 2.39±0.33 3.59±0.88治疗后 1.16±0.18ab 4.74±0.95ab对照组(n=47)
慢性盆腔炎属于祖国医学“带下病”、“癥瘕”等范畴,湿热瘀结是其主要病机,治疗上当以清热利湿化瘀为主。古代文献对此病有很多记载,如《傅青主女科》云:“夫带下俱是湿症”。当机体正气不足时,邪气就容易侵袭胞宫,导致胞宫气血运行不畅,进而引起瘀血的产生,所谓“不通则痛”,气血不通最终引起腹痛。“血不利则为水”,一旦血行不畅,津液也容易从血脉中渗出而为水,气机运行不畅,津液不能正常运行最终产生湿气。湿行重浊,易袭阴位,胞宫正处于下焦,因此最容易遭受湿邪侵袭,湿浊之气蕴结下焦,阻滞胞脉,日久生热,最终导致湿热瘀结的病机[2-4]。
针对湿热瘀结的病机,本科采用中药清热利湿化瘀法内服、灌肠加上微波理疗组成的综合干预疗法来治疗。内服药中桃仁、红花、三棱、莪术、延胡索、当归、白芍活血化瘀止痛;白花蛇舌草、败酱草、黄柏清热解毒;薏苡仁、泽兰、茯苓利水祛湿;生甘草调和诸药,兼有清热解毒之效,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利湿化瘀之功效,正对慢性盆腔炎的病机[5,6]。灌肠药中穿山甲、皂角刺、水蛭行滞通络,活血化瘀;败酱草、野菊花清热解毒。灌肠治疗通过提高局部药物浓度加强了内服药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的作用[7]。微波热疗是一种外治法,其热效应能够更直接的作用于病变部位,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增加了营养供应,加快了新陈代谢和炎性产物的排泄。另外,微波治疗还可以增强白细胞抑菌杀菌作用,抑制炎性反应,提高了机体免疫功能[8-10]。本研究中,采用综合干预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后,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得到了显著改善,这也能够间接说明慢性盆腔炎患者的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与中医理论的“瘀结”不谋而合。同时,治疗后患者TNF-α水平显著降低,而IL-2水平显著升高,这就提示通过综合干预提高了机体免疫力,抑制了炎性反应。
总之,综合干预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疗效确切,能够显著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调节促炎细胞因子和抑炎细胞因子的平衡,值得临床推广。
[1]崔媛,翟建军,冯碧波,等.磷霉素氨丁三醇散联合止痛化症胶囊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研究.中国全科医学,2013,16(13):1559-1561.
[2]张小梅.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观察.时珍国医国药,2013,24(5):1195-1196.
[3]李鑫,郭建生,师振予,等.妇科千金片对慢性盆腔炎大鼠血清炎性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9(10):225-228.
[4]徐文峥,江伟华.红藤汤中药配方颗粒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观察.中国中药杂志,2011,36(10):1386-1387.
[5]陈悦,陶润娇,艾美华.妇科止痛解毒汤综合给药联合微波照射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时珍国医国药,2013,12(2):423-424.
[6]师伟,刘瑞芬,杨晓娜,等.活血化瘀法对慢性盆腔炎雌性大鼠血清TGF-β1和IL-4、IL-10水平的影响.中国妇幼保健,2011,26(36):5794-5796.
[7]吴红斌,范剑薇.金丹盆乐汤灌肠配合熏蒸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60例.中医杂志,2011,52(18):1602-1603.
[8]龚巍,韩璐,万莉.慢性盆腔炎患者盆腔血流动力学水平变化研究.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5):2985-2986.
[9]王莉,吕耀凤,姚丽娟.慢性盆腔炎患者促炎因子与抗炎因子的关系.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3):5292-5294.
[10]谷风,严英,陶红星.利湿化瘀中药对慢性盆腔炎血液流变学及血清C-反应蛋白的影响.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26(5):1102-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