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琳
(浙江省温州市水利局,325000,温州)
珊溪水库是温州市最大的水库。由于库区集雨面大、涉及人口多且相对集中,污染问题较严重,其中最为突出的是畜禽养殖。改革开放初期,在国家政策鼓励下,珊溪水源地的农村畜禽养殖业得到迅猛发展。一部分库区群众先富起来,但这个产业却未带动大部分群众走出贫困,而是威胁到了日益珍贵的水资源安全。珊溪水源地水质持续呈下降趋势,水体富营养化问题不断加剧,致使连续三年发生蓝藻异常增殖现象,严重威胁500多万人民的身体健康,更威胁到温州这座城市的未来发展命运。
2012年,温州市政府以水源保护为导向,以“铁的决心、铁的纪律、铁的手腕”大力开展了水源保护各项工作,在珊溪水利枢纽水源保护区内开展畜禽养殖污染专项整治工作,也以扶持珊溪水源库区发展为目标,对水源保护区群众的转产转业开展了大量调研和探索,全力引导和助推水源保护区地方政府积极开展转产转业,切实推进水源保护区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努力、扎实迈好污染整治和转产转业“两条腿”,切实将水源保护工作中的“难点”转化为“亮点”,确保珊溪水源保护工作取得真正实效。
温州市政府针对库区转产转业和生态建设发展,要求珊溪水源保护区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把转产转业扶持工作摆上重要位置,结合各地实际,科学制定转产转业具体实施意见和年度工作计划;充分发挥行业服务职能,尽量降低已有扶持政策的享受条件和门槛,重点从项目规划、审批、用地、财税、金融等方面,充分用足和挖掘简化审批、用地支持、税费减免、金融支持等各类相关政策措施,全方位支持水源地转产转业工作开展。
除珊溪水源保护资金切块使用的转产转业专项扶持资金之外,珊溪库区生态补偿专项资金、各部门设立的专项发展资金、上级专项扶持补助资金(包括特扶资金)等均优先或倾斜用于珊溪水源地群众转产转业的扶持,并争取尽量多的上级项目和资金落户库区。一是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每年筹集1.45亿元,解决库区农民参加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加大库区生态发展扶持力度。二是设立转产转业专项扶持资金,每年2 000万元,连续5年共1亿元,帮助库区原养殖户加快转产转业,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从而实现水源保护的长治久安;三是设立困难补助专项资金1 000万元,对那些因畜禽养殖污染整治生活一时陷入困难的低收入农户予以帮扶;四是建立珊溪水源保护公益基金,发动社会各界捐款献爱心活动,以长期扶持和救助那些无劳动能力、长期生病的困难家庭等。
转产转业项目根据各地实际情况给予城市市政基础设施配套费、规划管理费、各项规费等减免优惠;按照税费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酌情给予减免土地使用税应征税额、水利建设专项资金等;营业税、增值税及所得税所形成的地方财政收入可适当给予返还奖励。
水源地地方政府在制定年度用地计划时,适当提高转产转业项目和示范性项目的用地比例。支持农户利用存量集体建设用地实施转产转业,其土地用途可暂不变更。用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等政策,落实“城乡挂钩、指标周转”政策,确保拆旧地块复垦和建新地块利用,保障转产转业项目建设用地。在保证农用地性质不变的情况下,支持农民在自己承包的果园、水面、林地开发转产转业项目,利用自己的民居、庭院等开展经营。
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服务,创新产品,拓宽转产转业企业融资渠道,符合产业导向的,鼓励和加大信贷支持,不符合产业导向的,给予压缩并逐步退出;充分发挥政府专项资金的杠杆导向作用,吸引社会资金联合创建转产转业专项基金。研究制定转产转业项目政府贴息贷款办法。鼓励现有的农业专项信贷基金等把库区转产转业项目作为重点金融支持对象。
市级各有关部门制定具体措施和办法,鼓励和支持库区加快电力、通信、交通、水利、农业、林业、环保、市政、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对珊溪水源地项目要优先安排,并在项目审批、资金补助、技术服务上给予大力支持,积极支持和帮助库区开展“千村建设、百村示范”和美丽乡村建设,推进珊溪水源地生态乡镇、生态村居的建设。
科学实施一、二级水源保护区人口异地统筹集聚和搬迁,逐步实现水源保护区内人口减少,引导库区群众异地转产转业,加强水源保护区生态建设,促进水源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更好实现保护水源最终目的。
制定人口统筹集聚计划,研究科学搬迁方案。同时,“按照政府主导、农民自愿、统筹规划、量力而行、公平公开、有序实施”的原则,加快推进珊溪库区人口异地统筹集聚,结合保障房建设实行“四策合一”的机遇,鼓励扶持对象以个体经营户就地或转出发展服务业及其他行业,帮助中青年参加各类职能技术培训取得从业证书,到域外城市创业就业。
优化山区开发格局,制定实施山区发展规划,扎实推进山区发展建设,争取更多项目列入省级“山区经济发展项目”补助范围。推动山区人口内聚外迁,积极建设“小县大城”,稳步推进高山远山、重点库区、地质灾害隐患点等群众异地搬迁。增强山区自我发展能力,大力改善山区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一是培育壮大生态农业,加快粮食生产功能区、现代农业综合区、主导产业示范区、特色农业精品园、休闲观光农业园、农产品加工园的布局建设;二是在继续培育壮大传统特色优势产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观光采摘型山水休闲度假和养老疗养地、农事民俗体验型农业;三是科学推进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加强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发展金融、物流等现代服务业等。
按照温州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关于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和“依法、自愿、有偿”的流转原则,强力推进农用地的规模流转和以“均利均股”为主要形式的林权改革。先期重点范围为饮用水水源一、二级保护区内搬迁出去的农户原享有承包权的森林和农用地,或行政村整村搬迁后集体所有的森林和农用地。发动供水受益区的各类经济实体,参与库区人口统筹集聚后森林和农用地流转经营。森林和农用地流转范围今后逐步扩展到整个珊溪水利枢纽工程的集雨区范围。
加强农用地与森林资源的规模流转,培育扶持对象成为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农业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发展珊溪水源地优势特色农业生态产业,提升库区传统主导产品的生产规模和品质;扶持发展农产品生态加工业,做大做强农业品牌;鼓励扶持对象发展无污染来料加工业,支持建设规模化来料加工园区、来料加工一条街,大力培养来料加工经纪人,鼓励来料加工企业吸纳扶持对象就业;支持示范性生态产业,适度发展特色文化和休闲运动产业、生态旅游产业、现代生态农庄产业等,以形成生态产业链,带动转产转业项目发展,盘活农民土地、林地等财产的利用价值,吸纳扶持对象及其他富余劳动力就业。
制定下达《珊溪库区转产转业帮扶指导工作计划》,充分发挥市县二级宣传、发改、农办(农业局)、民政、财政、科技、林业、渔业、经信、交通、水利、环保、国土、卫生、旅游、体育、团委、工商联等部门行业服务职能,挖掘和用足各项政策措施,积极实施“七大帮扶行动”,促进库区水源保护、生态建设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一是培养一批转产转业带头人。以市政府与省农科院签订的院地合作项目为载体,组织一批库区乡镇干部到省农科院及省内生态经济、美丽乡村和水源保护相关实地开展培训,进一步提高了库区干部转产转业领导能力,为进一步促进珊溪库区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扎实推进珊溪库区转产转业深入发展,培养一批中坚力量。二是培养来料加工经纪人。到目前为止,组织开展了3批次150人的来料加工经纪人培训班,为转产转业注入新生力量。三是提高库区群众专业技能。开展了库区林业生态高效栽培技术、特色优势农业种植及加工技术、无公害稻田养鱼及绿色稻米种植技术培训工作,截至目前,渔业、林业、来料加工等培训相继已开展9期670多人次。四是科技帮扶。珊溪库区筱村镇及珊溪镇已经纳入市级科技富民强镇,并可获得设立省级支持的科技产业园区。
组织市级电视、广播、网络、报刊等媒体,不仅对水源保护各项工作开展密集型宣传,并通过在省市农网或农民信箱网增设珊溪库区绿色生态农产品团购专栏;组织《珊溪库区好山好水好风光》网络摄影大赛、拍摄《魅力珊溪、度假天堂》系列公益纪录片并展播,大力推介珊溪库区 “吃、住、游、玩”等特色休闲度假旅游;组织新闻媒体主编寻访珊溪库区,在媒体上刊登或展播珊溪库区休闲巡游手记等。
组织开展母猪、生猪、仔猪销售信息联络帮扶;组织乡镇、村居干部赴省内考察生态农业、来料加工、美丽乡村建设等,拓展视野,学习经验,理清思路,增强信心;会同团市委等组织青年企业家开展转产转业创业论坛,洽谈合作开发项目;落实省农科院与温州市政府的“院地”合作项目,开展转产转业技术研究和培训等。
组织民营企业家、行业协会赴库区考察对接转产转业投资项目,帮助建立乡镇来料加工行业协会,对接省、市来料加工企业,帮助联系落实来料加工订单,进一步扩大库区无污染来料加工业的发展。组织市县二级有关部门、行业协会和库区16个乡镇政府主要负责人、经纪人代表召开 “珊溪库区转产转业现场会”,用更直观的方式帮助提升和对接生态无污染项目。通过组织温州市外贸服装商会等行业协会到文成县、泰顺县来料加工点考察,并与当地来料加工厂直接对接,努力将更多的帮扶工作具体化为订单和直接的经济效益。
大力推进“亲近水源地.爱心献库区”活动的开展,在全社会营造“饮水思源”的帮扶氛围,目前已给库区11个乡镇682户贫困家庭送去了“爱心礼包”,总价值20.19万元;学习借鉴外地水源保护经验,建立珊溪水源保护公益基金,发动受益区企业组织、社会各界和个人爱心捐款,以帮助那些终止畜禽养殖、患有疾病、无劳动能力、生活陷入困难的库区群众;积极寻求增加珊溪库区低保户或低保边缘户的名额;帮助落实尚未纳入库区新农合医疗保险的遗落村居;组织市级医疗专家赴库区开展巡回义诊活动等。
积极争取省级农业科技园区项目、省级科技助农兴农项目、省级茶产业提升项目各1~2个落户珊溪库区;积极争取在珊溪库区增设1~2个市级科技富民强镇和市级特色产业园区帮扶项目。
在具体项目帮扶上狠下功夫,根据项目当地具体情况,科学谋划,目前正实施包括水利项目、交通项目、土地利用项目、生态农庄项目、休闲运动产业项目、水源保护项目、农业项目、旅游项目、林业项目等25个具体项目。
珊溪水源地群众转产转业,水源保护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和受益区各地、各部门的共同责任。温州市政府坚持,将建立各部门合力帮扶、社会各界共同帮扶的新型机制作为水源保护工作同等重要的任务来实施,从提高政府公共服务的角度出发,发动各级部门、社会各界都参与到水源地水源保护转产转业行动中来,实实在在为水源地群众转产转业谋发展,为走上长久稳定生态发展的致富之路划策出力,真正把水源保护工作中的“难点”转化为“亮点”,使珊溪水源保护工作取得实效。